我们早就说过,司马炎这个名义上的开国皇帝最大的劣势,就是他根本没有建立什么值得称道的功业,他现在拥有的一切,都是吃司马昭现成儿的,而很多依然健在的皇族元老、士族大老,才是真正为司马家族建立开国功勋的人,司马炎不敢像指挥孙子一样指挥他们,根本原因就在于此。通过扶植杨家党、再次分封,司马炎获得了对皇族、士族集团的两次重大胜利,但是,司马攸仍然悠闲的呆在洛阳,自己的绝对权威仍然没有树立起来,所以司马炎就必须想一个办法,来树立这种绝对的权威。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但它和政治最大的不同,在于战争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而且充满英雄色彩,古往今来,很多统治者都通过对外作战的方式转嫁国内矛盾,或者通过战争来树立自己的权威,或者鱼和熊掌兼得。对于此时此刻的司马炎来说,没有比灭掉当时中国境内最后一个割据势力——东吴帝国,更能树立自己的绝对权威了。
司马炎灭掉东吴的想法,从当时的形势来说,是绝对可行的。蜀汉灭亡之后,曹魏和不久建立的西晋,已经对东吴东吴完成了半包围,取得了对东吴帝国的绝对优势,而且东吴在孙皓的统治下,已经陷入崩溃边缘,就是西晋不来打它,它自己的将领被逼得都快要集体叛变了。但是,就是这么一个已经烂到极点的政权,却依然在司马炎的注视下安安静静的存在了十年还多,而且居然总是主动进攻西晋,西晋倒总是被动挨打。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反常的现象呢?
其实早在公元222年,也就是曹丕称帝以后,因为假意臣服的孙权不肯送儿子做人质,第一次攻打东吴的时候,一个叫董昭的大臣,已经说出了中原政权一直想要消灭东吴,可是必定会虎头蛇尾、不了了之的原因,那就是,灭国这种规模的战争,必须得到大臣们、尤其是前线将军们的一致支持。可是,曹魏帝国的这些将军们,一个个又有钱又有权,早已锐气尽失,唯一盼的就是能够平安到死、终养天年,怎么舍得自己把自己放进死地,去冒生命危险呢?所以,就是真去灭吴,领头儿的一定不能全心全意,将领们也一定不能一往无前,就是皇帝曹丕下命令让他们渡过长江,他们也会想尽各种办法一拖再拖,绝对不肯冒险过江。
那个时候的曹魏帝国,还有很多像贾诩、陈群从曹操时代就出谋划策的开国谋臣,也同样有好几位像曹仁、张辽、徐晃这样久经沙场的开国大将,他们的战斗经验、统率能力,和对战争的洞察能力、反应能力,都是千锤百炼、几生几死才培养出来的,然而即使是这些从腥风血雨里走过来的人,也难逃惰性、安于享乐,就更不用说西晋王朝的这些文官武将们了。
西晋时代所谓的大将,绝大多数是尊儒崇道的士族子弟,他们从小就生在蜜罐儿里,喝牛奶、吃奶酪,凭着爷爷、爸爸的门第,毫不费力就能成为高官大将,哪里尝过人间寒苦、世态炎凉,况且,不打仗,就不会打败仗,也就没有过错,也就能四平八稳的靠着家族势力继续高升,可是一打仗况,就可能失败,就可能犯错,甚至可能战败身死,而且由于西晋士族崇尚玄学,西晋军队在开国之初,就已经非常官僚化、士族化了,就是带兵的将领们也鄙视舞刀弄枪的人,以靠军功升官为耻,这样的将领们,又怎么愿意冒着各种风险、甚至是生命危险去打仗呢?
司马炎虽然当了皇帝,本身也是士族出身,所以他缺乏一统天下的能力和抱负,也是非常好理解的。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在西晋建立已经超过十年以后,西晋君臣依然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眼睁睁的错过了一次又一次灭吴的大好时机,甚至连大规模的主动进攻也懒得再搞,已经濒临崩溃的东吴帝国,居然就在西晋的纵容下,这样继续存活了下来。
但这么解释,就还有一个问题解释不了:将领们不愿意打仗,主要是考虑到成败荣辱、身家性命,而贾充、荀勖、冯紞这些根本不用负什么实际责任的文官,居然也如此旗帜鲜明的反对灭吴,那么他们是为了什么呢?
自从司马炎病危事件以后,贾充因为在司马衷即位问题上态度暧昧,已经明显的失去了司马炎的信任。他虽然失去了兵权,但仍然享受录尚书事的待遇,也就说,从他享受的待遇来看,他应该仍然是皇帝的副手,仍然是首席重臣,可是在扶植杨家党、二次大分封这两件改变西晋政局的大事上,我们居然连贾充的影子都没有看着,从这就可以看出来,贾充在实际上,已经被司马炎剔除出权力核心了。
精明透顶的贾充,当然不会不知道自己的实力已经今非昔比,可是鸟之将死、尚有一鸣,何况曾经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贾充,何况实力仍然不是寻常大臣可以比肩的贾充,所以,司马炎不会撕破脸彻底废掉贾充,贾充就会利用自己仍然存在的巨大势力,来维持自己的既得利益,充分压制任何可能会挑战自己权威的人和事儿,而灭吴,当然会对他的权威造成最大冲击了。
羊祜、杜预、张华,虽然两个出身士族、一个出身低微,但都是司马炎的亲信,都支持司马炎灭吴,傻子都知道,一旦司马炎灭吴成功,这三个黄金组合,一定会得到更大的重用,羊祜、杜预已经是封疆大吏,张华在灭吴前夕,已经是中书令(皇帝办公室主任),再进一步重用,只能是像贾充一样,去做一品大员了,到那个时候,贾充的实力将更加大打折扣,司马炎更不会用他了。
荀勖、冯紞的心理,和贾充也完全一样,他们都是文官,打仗这种事情他们根本插不上手,只要灭吴成功,就会有很多人通过战功,一下子跑到他们上头,或者达到和他们一样的高度、分享司马炎对他们的宠信。所以,在灭吴战争的态度上,贾家党说话方式一样、做事方式是一样,甚至思维方式也一样,就是只有我们才可以得宠,别人得宠不可以;只有我们才是对的,别人都是错的;只有符合我们利益的才是对的,我们不沾利益的都是错的。所以当羊祜、杜预、王濬、张华再三请求伐吴的时候,贾家党三巨头一概表示反对,一直以拍马屁著称的贾充、荀勖、冯紞,甚至敢公开和司马炎叫板,直到逼得司马炎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翻脸,他们才只好咬着牙赞同灭吴。
但是全国统一,是中国历朝历代都不可扭转的趋势,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即使在士族集团势力达到鼎盛的西晋时代,这个趋势,也只能被士族集团长延缓十多年却不能阻拦。何况在司马攸的威胁下,司马炎已经决意要靠着灭吴来树立自己的绝对权威,加上羊祜、杜预、张华、王濬这几个主战派的力争之下,司马炎最终决定开始灭吴,并且通过灭吴,来进一步调整西晋今后的政治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