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里,我想综合的说说杜预这个人,为了说的明白、说的方便,我们把他和羊祜做个比较。
杜预比羊祜有才,他是真正的全才,如果以我们的今天的行业标准来分类,那么他在当时至少精通以下学科:行政学、经济学、器械制造学、建筑学、农业学、历法学。
我们先说说杜预在行政方面对西晋王朝的贡献。
司马炎登基以后,对大士族们采取的是极为宽和甚至放纵的政策,这也是老生常谈的士族政治的最大特点了,我们就不一再详细介绍当时的官场。到了公元268年,当时刚刚担任河南尹(首都市长)的杜预针对这种情况,向司马炎就官员考课制度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一个建议报告。其实考课制度本来在秦朝的时候就已经实行的很标准了,基本是一年一考,到了汉朝时候也一样。可是,到了魏晋时期,总是打仗,这考课制度也就是有一搭没一搭的了。
杜预认为,西晋的官员评价制度,还是像曹魏帝国一样,一般来说都是走过场,既选不出来,就是任命所有高级官员,都负责考核本部门的部下,每年都进行考查,评定优劣,这样连续六年,主管人综合六年的情况,来决定被考核官员的命运:六年成绩都是优良的人,可以越级选拔;六年成绩都是劣的,就要罢官免职;优多劣少的人平级调任,劣多优少的人就要降职。杜预要求恢复长效的考课制度,本来是件好事,可是由于当时大大小小的士族们早已经垄断了全国政治,司马炎虽然对杜预的建议十分赞赏,可是终归也没有实行了。
杜预担任了度支尚书(军事后勤部长)以后,向司马炎提出过五十多项治国治军的建议,其中包括国家粮库常平仓的兴建、谷价的调整、盐运的管理、课调的制定和边防的建置等等。
于此同时,杜预还充分利用业余时间,积极的进行科学发明创造。杜预在器械制造学方面对我们后世做出的最具影响力的贡献,就是复制已失传上百年的欹(七)器。
这个欹器是什么玩意儿呢?它说白了是一个水罐子,一种灌溉用的抽水的器械,但是它的原理可绝对不是这么简单,不是一句两句就能说清楚的,它绝对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的智慧结晶。
欹器有一种奇妙的本领:没装水的时侯略向前倾,灌一点儿水,它就竖起来一点儿,灌到将近一半的时候,它就直了起来,而一旦灌满水,它就会一下子往后倒过来把水倒净,尔后又自动复原,等待再次灌水。这种翻斗式的容器有很广泛的用途,比如我们现在矿山的矿车,某些厕所里一种定时冲洗的翻斗,以及气象观测雨量计内的计量容器等等,都是根据这个原理设计的。在当时,这可绝对是一种全自动舀水的好东西,杜预把这个东西复原起来以后,西晋农业效率一下子提高了许多,西晋的农民兄弟也再次用上了一度失传的全自动化灌溉机。
再说说杜预在建筑学方面的巨大成就。
孟津渡口(河南孟县南),又叫富平津,和首都洛阳接壤,一直到现在为止,它都是洛阳渡过黄河最重要的交通要到之一,杜预认为,孟津连接着中原和黄河以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交通要道,现在隔着一条黄河,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为了解决洛阳的交通问题,杜预就向司马炎请求在孟津渡口建造一座浮桥。这时候就有人说闲话:“商朝、周朝时侯的都城,都建在黄河边上,但是那时候都没有造桥,你现在还瞎起什么哄呢。”说白了那意思就是,上千年的老祖宗们都没建成的桥,你杜预行吗?但是杜预不听那一套,仍然坚持要造桥,司马炎被杜预这股子劲头打动,就让他主持修建。
在此我要向大家说明一下,杜预说的那个桥,不是大家想象的我们现代的南京长江大桥那种桥,这个桥是浮桥,是用大一点的船一条接一条连起来的,然后在上面铺上木板。即使是这样,以那个时候的科技水平,这也非常不容易了。在建桥过程中,从设计到施工,杜预都付出了极大的心血。274年,孟津黄河大桥终于竣工,司马炎和大臣们一起来看桥,而且就在桥边儿上大办了一桌儿酒席来庆祝。在席上,司马炎亲自向杜预敬酒,深情的说:“如果不是你,这座桥就建不起来啊。”杜预感动的回答说:“如果不是陛下圣明,我也没有机会施展我的技巧啊。”于是众人大笑,君臣共饮,黄河两岸的老百姓不用划船就能渡过黄河了。
再说说杜预在天文学方面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