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虎狼之辈 禽兽不如
一、引狼入室
曹操建议:从根源上解决宦官之患(从根源解决问题才是正解),不必召外地人马进京。
何进不接受曹操的建议(多人进相同意见,应当慎重对待),密诏外地人马进京。
董卓早有不臣之心,得知消息后,使其婿中郎将牛辅守住陕西(任何时候,都应守好根基),自己却带李傕、郭汜、张济、樊稠等提兵望洛阳进发。
卓婿谋士李儒(传言:李儒并非董卓女婿,只因董卓对李儒言听计从方有是董卓女婿的说法!)建议:将进京的事情公开,名正言顺地进京(师出有名,名正言顺,大事可成)。
董卓依计而行,何进将董卓的上表给大臣们看,侍御史郑泰、卢植皆不同意董卓进京。
进不听,郑泰、卢植皆弃官而去(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
朝廷大臣,去者大半(众远离之人,必有弊处,慎防之)。
张让等知外兵到,计划先杀掉何进(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其向何太后求情:请何进进宫。
进得诏便行,主簿陈琳、袁绍、曹操皆不同意进宫。
何进坚持要进宫,曹操、袁绍领兵护送,黄门传懿旨,将袁绍、曹操等都阻住宫门外(即为护卫,贴身为上)。
何进单人进宫被张让等人所杀,袁绍等人发现异常后,带兵杀进宫中。
张让、段珪、曹节、侯览将太后及太子并陈留王劫去内省,从后道走北宫(逃命之际,必带护身符)。
进宫后,宦官无论大小均被杀。
何太后在混乱中得救,曹操一面救灭宫中之火,请何太后权摄大事,一面遣兵追袭张让等,寻觅少帝(管理首在止损,稳定次之,最后方是进取)。
逃跑途中,帝与陈留王脱离宦官控制,因未知虚实,不敢高声,伏于河边乱草之内(情况不明,暗中观察为上)。
军马四散,未发现帝与王,帝与王伏腹中饥馁,吞声草莽之中。
陈留王鉴于此,建议:另寻出路(死地不可久留,另寻出路为上)。
帝与王得司徒崔烈之弟崔毅和闵贡的相助,司徒王允,太尉杨彪、左军校尉淳于琼、右军校尉赵萌、后军校尉鲍信、中军校尉袁绍,一行人众,数百人马,接着车驾。
回京途中,遇到董卓领军前来,帝不敢言语,陈留王直问董卓所来的目的(直击要害,速战速决)。
二、虎狼相争
董卓示弱护驾,陈留王以言抚慰董卓,自初至终,并无失语(观其言行,知其品行)。
卓暗奇之,已怀废立之意。
检点宫中,不见了传国玉玺。
董卓屯兵城外,每日带铁甲马军入城(传言:董卓进京时所带人马不多,董卓白天将军队带入城,晚上悄悄带出城,白天再带入城,如此循环数日,造成人马众多的假象。),横行街市。
卓出入宫庭,略无忌惮。
后军校尉鲍信,来见袁绍,建议:速除董卓(将罪恶扼杀在摇篮里,省心省力)。
袁绍犹豫不决,鲍信见王允,亦言其事,允亦犹豫不决。
信自引本部军兵,投泰山去了(是非大事,犹豫不决,必成大祸)。
董卓招诱何进兄弟部下之兵,尽归掌握(无主之物,当收之)。
李儒建议董卓,趁混乱之际,行废立之事(混乱之际,快刀斩乱麻,良方)。
董卓依计而行,诸官听了董卓的废立建议,不敢出声(情势不明,沉默为上)。
荆州刺史丁原当即反对,董卓欲斩丁原,李儒看到丁原身后吕布,含糊过去(不利之时,顾左右而言其他,良方)。
众人皆劝,丁原上马而去(准备不足时,借坡下驴为上)。
丁原走后,董卓又问废立之事,卢植也表示反对,董卓又欲杀之。
侍中蔡邕、议郎彭伯替卢植说情,董卓才止。
司徒王允及时打圆场,众官方散去。
卓按剑立于园门,吕布在园门外走动,李儒建议董卓先躲避(好汉不吃眼前亏)。
丁原带军与董卓交战,吕布飞马直杀过来,董卓慌走,丁原率军掩杀,卓兵大败,董卓想收服吕布。
三、杀父投敌
虎贲中郎将李肃根据吕布秉性,向董卓讨要赤兔马,送予吕布。
李儒认为:以一马换吕布,值得(以小换大,得之),董卓同意。
李肃将赤兔马送予吕布,布大喜,问李肃:其将何以为报(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说得再漂亮也掩盖不了“礼尚往来”的实质)。
李肃仅说:为了义气,无所求。但借机谈及丁原,吕布便决定杀丁原,领军归降董卓。
李肃欣喜,盼吕布速决(生死大事宜速战速决,迟则生变 ),并约定了归降日期。
吕布杀了丁原,领军归降董卓,董卓大喜,厚待吕布。
李儒劝卓,早定废立之计,卓乃于省中设宴,会集公卿,令吕布将甲士千余,侍卫左右。
是日,太傅袁隗与百官皆到,董卓再提废立之事,袁绍与卓在筵上对敌。
预知袁绍性命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四回 乱世无好人
一、肆意妄为
董卓欲杀袁绍,李儒止之,提醒董卓:事未可定,不可妄杀(师出无名,开战大忌)。
袁绍手提宝剑,辞别百官而出,悬节东门,奔冀州去了(骑虎难下之际,走为上)。
卓对太傅袁隗说:放走袁绍,是给隗面子(丢人不丢面,能利用的东西就不要浪费)。
董卓再问废立之事,无人敢反对。
侍中周毖、校尉伍琼建议:赦免袁绍之罪,封其官职,可免其患(舍小利以灭大患,得也)。
董卓依计而行,即日差人拜绍为渤海太守。
董卓废掉少帝刘辩,立刘协为献帝。
卓命扶何太后并弘农王及帝妃唐氏永安宫闲住,封锁宫门,群臣无得擅入。
董卓为相国,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威福莫比。
李儒劝卓擢用名流,以收人望(名、望二字休戚相关,有名气就有威望,有威望自然有名气)。
因荐蔡邕之才,卓威逼蔡邕赴任,一月三迁其官,拜为侍中,甚见亲厚。
少帝与何太后、唐妃困于永安宫中,衣服饮食,渐渐少缺,少帝泪不曾干。
少帝感慨作诗,被董卓得知,董卓以此为由,下令杀之(祸从口出,病从口入,管好自己的嘴很重要)。
卓命葬于城外,自此每夜入宫,奸淫宫女,夜宿龙床。
董卓带手下肆意妄为,残害百姓。
越骑校尉伍孚愤恨不平,刺杀董卓失败,董卓自此出入常带甲士护卫(吃一堑,长一智)。
二、刺杀失败
袁绍在渤海,闻知董卓弄权,密书王允:商议除董卓之计。
王允无计可施,假借过生日之名,召集众人入席。
席间,王允大哭,众人皆哭(人云亦云者,不堪大用),唯曹操大笑。
允避席问曹操计策(机密要事,重在保密),曹操假意接近董卓,取得卓信任,有机会刺杀董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曹操向王允要了七星宝刀,藏好刀,饮酒毕,即起身辞别众官而去。
众官又坐了一回,亦俱散(做事有始有终,方能有成)。
曹操见董卓,谎称操马不好以致迟到,董卓令吕布为曹操挑马,布领令而出(在其位谋其政,越俎代庖,不智)。
曹操想趁机杀掉董卓,被董卓发现,同时吕布回来。
操遂谎称献刀(随机应变,紧急处置之理),董卓收下宝刀,引曹操看马。
曹操借试马之机,逃出京城(顺势而为,事半功倍)。
曹操走后,吕布、董卓对曹操有所怀疑。
李儒得知后,想出验证之法:派人召回曹操,如操无疑便来,则是献刀;如推托不来,则必是行刺,便可擒而问也(试探,探其真意的通用办法)。
得知曹操逃跑后,卓遂令遍行文书,画影图形,捉拿曹操:擒献者,赏千金,封万户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三、福祸相依
曹操路经中牟县,为守关军士所获,并被县令认出,将操下狱。
把关军士赐以酒食而去(有功必赏,方可服众),县令深夜审问曹操,得知曹操决心除掉董卓后,其亲自释放曹操,并拜曹操。
曹操亦拜(人才、恩人,理当敬之),问县令姓名(询问姓名,认识之始)。
县令如实相告:姓陈,名宫,字公台,老母妻子,皆在东郡。
宫感曹操忠义,愿弃一官,从曹操而逃(坦诚相待,深交之始)。
操甚喜,是夜陈宫收拾盘费,与曹操更衣易服(穷家富路,出门在外,不可过分惜财。乔装改扮,逃亡之基),乘马投故乡来。
行至成皋地方,天色向晚。
四、一失足成千古恨
操介绍亲朋吕伯奢所在(在家靠亲戚,出外靠朋友,人缘乃寻求帮助之敲门砖),吕伯奢准备热情款待曹操、陈宫,出门买酒。
吕伯奢家中准备杀猪款待,曹操偷听数语(非常时期,小心为上),误以为吕伯奢家人要谋害自己。
遂与陈宫将家人全部杀害(动手之前必有实证,方可),当得知是误会时,为时已晚。
曹操和陈宫离开时,碰到吕伯奢,曹操亦将吕伯奢杀死。
陈宫问曹操原因,曹操说出:“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真小人胜过伪君子,真小人敬而远之,伪君子防之如毒)。”
陈宫对曹操人品大为失望,想趁操睡着杀之。
预知曹操性命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