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备再问先生,这黄巾之乱为何而生?”刘备不温不火继续询问。
“还能为什么?宦官当道,外戚专权,吏治腐败,天灾人祸,加上朝廷的不作为,百姓活不下去了就揭竿而反,这才有了黄巾之乱。”赵三按照前世的理解随口答道。
刘备转身握住赵三的手,称赞道:“先生果然大才,看得真通透。”
说完,他放开赵三的手,接着说道:“没错,当今天下之所以会成为这个样子,皆因宦官当道,外戚专权,吏治腐败,可归根结底,这都是因为汉室衰弱啊。”
“啊……这……”本来赵三还想反驳一下,说这是封建制度的缺陷,轮回,但是想到不能主动去改变历史这一点,就停下动作,不去打扰述说理想的刘备。
刘备话锋一转,回忆起以往道:“然备以前,不懂这些,自以为天下之乱,皆因张角而起,故自涿郡参军,与我二弟三弟屡破黄巾,因功而迁安喜县县尉,本以为至此天下大定,但奈何……唉……”
刘备叹口气,继续说道:“奈何朝廷下令,因功任职的要精选淘汰,当时本郡都邮却公然收受贿赂,那时,我不忿起行为,鞭打了他,之后连夜逃离安喜县,自那时我才明白,天下之坏,坏在朝廷。”
“于是我们一商量,便一路向南,找一条出路,后来毌丘毅到丹杨募兵,备也在途中加入,到下邳时与盗贼力战立功,任为下密县丞,不久后辞官。”
“再后来,备担任高唐尉、高唐令等职。但是不久后,高唐县被盗贼攻破,备于是投奔昔日同窗公孙瓒,被他表为别部司马,这个时候,在朝廷的大将军何进却被杀死,宦官和外戚至此烟消云散。
“备本以为朝廷至此好起来了,但是后来,董卓废帝,曹操矫诏,袁绍会盟于酸枣,备有幸与赞同往,后破虎牢,汜水,攻入洛阳,可董卓却先一步挟天子迁到长安,本来可以继续追击,但袁绍等人却踌躇不前,痛失良机,至此,备才真正明白,这天下混乱的原因,皆是因汉室衰败啊~”
刘备终于引出他的理想,他坚定不移宣传自己思想:“敢问先生,若汉室不衰败,当今天下有几人敢拥兵上万?有几人敢煽动百姓造反?那袁绍曹操,董卓郭汜之流,何敢欺君瞒下,中饱私囊?若汉室兴盛,则只需内有郡兵剿匪,外屯重兵防范异族;若汉室兴盛,则朝廷政治清明,官员无人敢贪腐,天下百姓的税收自然会减少,自然就不会有百姓造反,天下自然就安定下来。”
赵三目瞪口呆,他没想到,一座房子,居然能让刘备牵出这么多话来。
这时,刘备再次郑重一拜,道:“备虽不知先生志向,然备仍希望先生真心助我,为我指一条明路。”
赵三看着刘备如此低的样子,一时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他犹豫的告诉刘备,他要回去想一想,说完便直接离开,回到自己预支工资买的茅草房内,关上门思考到底要不要帮刘备。
说实话,在见到刘备之前,他对刘备的了解全来自于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以及那些论坛内的“圣人”言论。
那时的他认为,不管刘备是不是假仁假义,名声对他都很重要,只要自己见到他,哪怕自己对他来说没有多大作用,也依然会礼贤下士,给自己一个官职做,将自己当成马骨卖名声,而自己到时候自然就能毫无心理压力投靠曹操。
但现在,刘备对他却不仅仅是千金买马骨的态度,而是将他当成顶级人才对待,但是赵三却知道自己那是什么顶级人才?不说诸葛司马那一类的人,即使是法正简雍也是他赵三所不能及的,自己唯一的优势便是熟知历史发展轨迹,可若帮了刘备,自己的优势会大概率消失,到时候如同一个普通人的自己,该如何报答刘备的信任?
他颓废坐在地上,心里的理想再一次动摇。
次日,他洗漱完毕,起身推开门,却看见刘备赫然站在门外。
刘备见他打开门,当即便拱手一礼,直接说明自己的来意:“今日备是来听先生意愿的,先生若不愿意,备便不再纠缠先生,只是到时还请先生继续担任金曹吏和仓曹吏,为这平原郡百姓造福,可好?”
赵三张了张嘴,打算拒绝,可是直接拒绝又不好,便说道:“我再想一想。”
说完,赵三关上房门,挂上门栓,这才松了口气坐在地上。
他再一次默念自己的计划,要到曹操手下做官。念着念着,他突然产生一个想法:要是刘备能代替曹操呢?
瞬息间,他打消了这个念头,且不说这其中的困难,要是曹操被刘备代替,到时候蜀国谁去当老大?指望着刘璋能挡下那时的刘备吗?到时候益州拿下了,江东还远吗?
何况现在仅仅是这个不知道隔了多少血缘的汉光武帝刘秀建立起的东汉,就已经让不少人产生“天下就应该是刘姓的”这样的想法,要是三兴汉室……估计千百年后的中国的制度会和现在的日本英国差不多,所以这汉室绝不能三兴!即使有可能会避免许多历史悲剧,但是绝对会有更大的悲剧等在后面,所以汉室绝对不能三兴!
想到这,赵三眼神异常坚定,他起身打开房门,见刘备还矗立在那。
咬了咬牙,他内心暗暗发誓:绝对不会心软了!
还不等刘备说话,赵三抢先一步拒绝刘备道:“请恕我难以从命!”
说完,他闭上眼睛,静静的等着。
至于之前刘备说的那些话,他压根不敢信,毕竟刘备可是因为上司要裁掉他,于是就打了上司一顿的男人!
可惜,现实永远出乎他的预料,刘备并没有气恼他不当自己小弟,反而释怀道:“也是,先生是人中龙凤,早晚有一天会出人头地,也是有着自己的理想的,是备太唐突了啊~”
赵三愣神,疑惑问道:“你不对我怎么样吗?”
刘备诧异道:“先生以为备会对你做什么?”
赵三思索一阵,说道:“虽然不至于杀我,但是囚禁起来还是会的。”
哪知刘备一笑,道:“先生莫不是小看备了?备虽读书不多,但是也是知道莫要强求的道理,又怎会心胸狭窄去行那等下作之事呢?”
说完,刘备也不再拜赵三,他面对面对用平等的语气说道:“既如此,还请先生留下继续担任仓曹吏和金曹吏,替备……不,是替平原郡郡守治理这平原郡,何如?”
赵三点头应下:“行。”
“如此,还请先生赶紧到衙门管理账本。”说完,刘备拱手一礼离开。
等刘备离开后,赵三再一次叹息一声:“唉~可惜了啊~可惜啊~”三分是对自己,三分是对刘备,三分是对历史命运的无奈,最后一分,说不清,道不明。
离开赵三茅草屋的刘备忍不住揭开车帘看向赵三的茅草屋。
他满眼的遗憾,万言千语的感叹,最终化为一声叹息:“唉~”
茅屋里,整理完毕的赵三启程前往衙门,开始处理起今天的事务。
三天后,他整理完所有的账本,正准备叫上几个士卒一起去府库和粮仓检验的时候,张飞突然出现,还没等他反应过来,就将他拎起,质问他为什么拒绝刘备。
当时赵三挣扎不过,都以为自己要无了,就这这时,幸好刘备及时赶到,喝住张飞,这才保住赵三的性命。
张飞走后,刘备本来也要离开,这时赵三叫停刘备,将自己要做的事告诉刘备,委托刘备去核实。
刘备一口答应下来,顺便还问赵三最近有没有时间和关羽出征一趟。
对此,本着不欠他人态度的赵三一口答应下来,可直到第二天去到关羽营帐他才知道……这次出征是去帮孔融打管亥的!
初平四年春,三月初,管亥聚众袭北海相孔融,围城于都昌,时有一小将太史慈乘其不备入城得见孔融。
后,贼逼盛,太史慈乃请命往平原求救,见刘备,曰:“慈,东莱之鄙人也,与孔北海亲非骨肉,比非乡党,特以名志相好,有分灾共患之义。今管亥暴乱,北海被围,孤穷无援,危在旦夕。以君有仁义之名,能救人之急,故北海区区,延颈恃仰,使慈冒白刃,突重围,从万死之中自讬於君,惟君所以存之。”
刘备敛容答曰:“孔北海知世间有刘备邪!”于是派遣关羽带三千人前往救援,赵三随军支应粮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