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地里大家点着篝火,互相唱起了军歌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
堂堂王师,这是他们幕晓最后的娱乐。
叛贼势大,大秦除了故土,其他地方已几乎尽丧。
听说在楚地有一个人叫“公孙衍”打起了王旗要和大秦分庭抗礼。
南部的王师已经前去平叛却收效甚微。
大抵是秦法严苛,虽适合秦人团结一心,却不大适合统一诸侯各地。
接连反起来的还有魏王、韩王、和赵王,三国相离很近,而且濒临楚地。
在“公孙衍”的鼓动下很快便打起了大旗。
大秦“祖龙”已死,如今的皇帝二世虽有守成之才,却无进取之心。
一个秦国就够让他忙得焦头烂额了,而如今还有一个名声在外随时想取代他的弟弟。
还有一批权力庞大的外戚。
“祖龙”当年依靠他们发家,可现在,祖龙已死,怕是没人能同时治得住这么大的疆土,平衡这么多的利益了。
但这不是他们军人该考虑的,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
王叫他们到哪里,他们就去哪里。
为了老秦,为了王,他们愿意向任何人开战。
…………
……
而如今的军营
夜很深,苏青他们很快便睡着了。
在静静的蝉鸣下,在沙场滋养的花香下,难得的沉睡。
大家都累了,在一天的疯狂拼杀下。
活下来的都是幸存者,都是老天爷不愿意收去的英魂。
他们战战兢兢,同时又热血无比。
……
现在,就让他们静静都睡吧。
…………
……
……
一天明一
呜呜呜~
号角的声音又响起了。
王命再次下达,这次,将军的部曲将要去攻打魏国的王都大梁。
堂堂大梁,王都两百载。却也曾在秦人的铁蹄下低头献媚。
秦人的屠杀甚至曾使大梁的人口从一百五十万减少到八十万左右。
但如今这座城又重新焕发出了生机。
二十万秦军势必要在这里打响讨伐逆贼的第一战。
十多万魏武卒也将要在这里死守他们的家乡。
大秦的先祖啊,请你庇护你的族人,让你们的荣耀重新照耀在你们的儿郎身上吧。
北魏的先王啊,你们有着显赫功勋,请让你们的福泽庇护着我们,躲避秦人的利剑直至胜利吧。
两国相战,国运之争。老秦人、魏人,必将争个输赢!
攻城车推进至了大梁十里开外,苏青等人运气不错,是攻城的第二梯队。
这意味着他们躲过了魏国的第一波“炮火”,到了第二波可能就会安全点了吧。
至少苏青是这样想的。
攻城车不断推进,直至天明战斗的号角便开始打响。
“老秦必胜!”
只听见秦人呐喊着,载着云梯奔向了战场。
魏人惊恐了,因为无论在何时,攻城车和云梯都是一大杀器。
城内虽有十多万魏武卒,但比起秦人的黑甲玄兵还是不够看的。
这是百战而成的精兵,虽然后来也混入了一些散兵,乡勇。
但魏武卒又何尝又不是这种情况。
城内虽有八十万百姓,但是真正能战斗的壮年却不多。
这和秦人长期的徭役减丁政策有关。
如今城内的平民能战的也不过十万。
十万武卒,连同十万手无寸铁的乡勇,怎么抵挡那二十万的黑甲秦兵呢?
他们能依靠的只有城墙!
将军命令手下的士兵死守,雷石、滚木、飞弩,一切能用上的东西都成了他们的武器。
魏人怀抱着无畏的决心,誓死要与秦人血战到最后一刻。
秦人终统一,为了维护这份荣耀,秦人们也奋起冲锋。
轮到苏青了,他们的保甲冲了上去。
但却很快被淹没在了浓浓的箭雨之中,
厮杀声,喊叫声,搏斗声混成一团。
连续不断的冷箭朝着秦魏双方射击。秦人登上了城墙却又被魏人打了下去,
魏人守好了城池却又被秦人搞得焦头烂额。
太阳落山,夕阳西下,双方方才鸣金收兵。
而当人们再次找到苏青时,他的腰上正别着两枚左耳,闪闪映红……
这是命运送给他悍不畏死的礼物。
只有经历了死亡的洗礼,
才知道凡尘的无限美好。
苏青站在这车水寂撩之处,竟然不自觉的笑了。
人们都默默的注视着他,因为他们知道,一个战士诞生了!……
这倾盆的暴雨似的死亡没有将其压垮,无论未来是怎样,至少,这时的苏青无比坚毅而高强。
…………
……
秦人们兴奋了,秦人们疯狂了。
但凡没有死去的英魂都在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发泄着自己的感情。
那种被死亡和生命所围绕,一直存在却又随时会消逝的恐惧。
即便此次攻城失败了,但老秦人仍然捍卫住了他们的骄傲。
他们热血着,无畏着,并且疯狂着。
这并不能算输,旁边的魏国人已经吓破了胆,在他们看来,秦人才是赢家!
战报送达,
整日的战斗
秦人伤亡达万余人,
但是老秦人坚信魏国比他们只多不少。
这是长期对魏作战的将领,自身所带来的自信。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秦人的悍勇,必将再一次让列国闻风丧胆!
苏青吹起了树叶笛,他将两片嘴唇轻抿叶子,轻轻的吹气。
魏地温和,他们的数木长得比秦国似乎更好,这也使得苏青很快就可以找到好的叶片。
你听,树叶笛的声音正跟着思绪,回荡在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