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古人的每一句话都包含着很深的哲理,古人把每一句话都精炼的不能再精炼,而今我随口而出的每一个成语,每一个古语,在这个社会都还能代表着思想者的大成。
曹华十几岁的年龄,有上进心,能感到自己的危机,这已经是很难得了,特别还要在两大权臣中间保持平衡,维护自己的利益,那更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所以他既要小心的维护现在的局势,也要能够培植自己的势力,发展自己的眼光,让自己变得更强大,才是最好的选择。
而今天他想留下我,请教下治人事天,也要维护两大权臣的脸面,所以在留下我的同时,也罢高恒李振同时留了下来。
高恒李振在我这个外臣面前,倒也是恭恭敬敬的对待自己的主子,没有僭越之嫌,而我则问道:“王上,不知道我家王上提出的和平相处,建立兄弟之邦的意愿,可否?”
王上没有回答我的这个问题,而是问道:“我听说向国这次北进的统帅司马润是听了你的建议,而采取了晚上偷袭我军大营的办法,是吗?”
什么意思,这是曹华要兴师问罪?
我心里在嘀咕着,感觉应该不会是这种情况,要是兴师问罪,那他在大殿之上就可以的,面对着众多朝臣,也可以给自己立威,那是何乐而不为?
我便回答道:“兵者,诡道也,攻其不备,出其不意,为胜之道。”
我也没有正面回答曹华的问题,而是又给他拽了一句古文。
曹华看了我一眼,又看了看高恒和李振说道:“两位卿家,李司卫说的可有道理?”
这两个权臣是何等聪明的人物,一看曹华这个语气,就已经猜测到了王上认同我的为胜之道,高恒便说道:“李司卫说的为胜之道,却是值得我们学习,兵者,诡道也,言简意赅,几个字,就把战争给描绘的如此透彻,老夫佩服。”
李振也是接着认同了高恒的话语,接着有补充道:“攻其不备,出其不意,为胜之道,而李司卫这一个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却是改变了历朝历代的战争打法,虽是为胜之道,但有些下作,非光明正大之举,要是人人都学李司卫,为达目的,不择手段,那必是世风日下,国将不国。”
我没有想到李振这么能说,竟然把赢取胜利的计谋上升到了这么大的政治高度,因为我改变了战争规则,如果人人要是都这么学,那以后必然会用到其他行业,比如商业等,都使用计谋来谋取利益,必然会是那种状况,会增加勾心斗角的几率,那么老百姓听话受欺的状态就会转变,很可能就有国将不国的危险。
曹华说道:“卿家担心也是有的,而如今不是我等担心的问题,既然这一次战场上转变已经发生,那下一次就还有这种可能,不能只有向国转变态度,我们还固守成规,那样国将不国的就是我们郑国了。李哲先生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不是就能解释了。”说着曹华看向了我,并眼含咨询的意味,并且把李司卫的称呼改成了李哲先生。
我接着说道:“李大人老成谋国,所担心的也是有的,可社会在发展,我们要想发展就不能一成不变,我们要学会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选择有用的为我们所用,把那些已经落伍的东西,就该丢弃掉,这样才能有所发展,只有发展了,才能给万民一个更舒服的环境,给万民一个更有食粮的国度,这样百姓自然会拥护。”
高恒说道:“王上,可是朝野之中对于向国的这次违背祖制,擅自更改作战规则,都有很大的意见,都很是不服,想对向国以报复,臣下都是很难抉择。”
王上当然知道朝野之中现在都是同仇敌忾,对向国小人做法很是不满,而自己也是如此想法,可是郑国新败,不可能短时间内恢复元气,更不可能就现在重整人马,杀奔向国。
而今李哲更改了战争规则,就算是人马到位,谁有能保证向国下一次会按套路出牌,难道下次就不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吗?就能保证郑国能一举歼灭向国?
现在有很多的未知在里面,而自己作为郑国的王上,一定要以大局为重,要目光长远,要稳得住才是。
曹华便说道:“朝野之中出现同仇敌忾的事情,是好事,说明我们郑国人心团结,要嘉奖才对,可你们二人却是我们郑国的肱骨之臣,肩上的责任重,要替寡人多分担些才是。而今向国表现出诚意,前来求和,我们也不能拒人千里之外,要有大国胸怀,大度些才好。”
曹华说完,这两位肱股之臣自然明白了王上的用意和担心,便点头称是,说他们会尽力安抚朝野上的不满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