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违的天朗气清,我和媳妇有些闲暇,聊起了中医。
“无论西医多么强势,中医却总能在摇摇欲坠的边缘绝处逢生。这是多么神奇的一件事呀!”媳妇感慨万千。
因为刚才我们聊人际关系,她有点犯怵,所以,我就用中药打了比方。我说,这个社会最基础的要素就是信任。你看,为什么我建议人要结婚?对于普通人来说,我们很难把握人与人之间的尺度,而结婚可以为我们提供一把标尺。两个素未平生的陌生人;慢慢熟悉,经过很多次的磨合,走到相知相惜、亲密无间;再到结婚结合,相濡以沫;最后,经历过生活的琐屑与磨难,让俩人生死相依,白头到老。有这样一个过程,我们就能推断,大致和另外一个人到什么程度的关系了。
人是一切经验的集合:有些人自带气场,让人一见就能喜欢,就像人参,谁见谁喜欢,到哪儿都有人待见;其他很多人,也就像各种药材,有的脾气大作用也大,有的性格平和、作用和缓;有的带着毒性,关键时刻却能力挽狂澜……我们不可能懂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事情,就像再好的药材也有适应症和禁忌症,超出适用范围,不光没有作用,有可能还会出现坏处。我问火箭怎么发射,国际关系是什么状态,你肯定不知道;可是我要问你每个药的作用,你一定能说出个子丑寅卯来。以此类推,我们为什么更喜欢和熟人打交道,就是信任。
我说:“中医是融在中国人骨子里的东西,是文化的一部分,只要还以中国人自居,那么或多或少,就会去了解它。即使恨它,也会想着去给别人解释为什么会恨。”
媳妇说:“那倒是,恨你的人有时候比爱你的人更了解你。”
看着她略带龌蹉的笑意,我说:“你真是会插科打诨。”
一个人学西医,各种知识齐备,也需要三四年才能弄明白自己学得是啥,然后还得很长时间,才能运用。中医却不需要,一般一个河南人,中学毕业,跟着老师父三四个月就能看普通人的病,就能把学来的本事用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媳妇叹气,说:“有些人说中医难,不好懂,真是猪油蒙了心了。和英语比起来,中医再简单不过了。你看伤寒论,大白话,就是家里的长辈生怕孩子听不懂,用唠家常的方式把最要紧的智慧留下来。”
我说:“刚说的你就忘了,人是一切经验的集合。我们很难弄明白其它领域的东西,前一段时间咱家装修,妹夫给咱俩解释的多到位,结果呢?不还是不懂吗!”
媳妇依然愤愤不平,说:“虽然隔行如隔山,但是,语文不好,是真的理解不了中医。现在的人,说句难听的话,就是数典忘祖,语文功底太差。”
“你能明白这个,你就能体会到中医的强大。不懂汉语,真的理解不了中医;如果想真正弄懂中医,就得认真的学习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等明白了这些东西,你才发现,离开中国以及中国文化,你玩不转这些中医智慧。这就是中国人自己的财富。”我不无自豪的说。
媳妇神采奕奕看着我说,“你就是嘴上功夫,那为啥中医这么多年一直在没落?”
我说:“中医没有没落,而是中医人才在不断凋零。”
媳妇反驳说:“一个产业好才会留住人才。没有人干,不正说明它没有前途吗?”
我说:“你听过电灯的故事吗?在历史上,曾经发明过一个能长明的电灯,可是,由于这种灯不能产生价值,被商业时代给放弃了。我们医疗上也有这样的例子,治丙肝病毒的那个药,保证一个月把病毒清零,结果,开发这款药的公司差一点倒闭。”
“好东西并不真的有商业价值,中医在中国同样如此!”我想到中医这百年的艰辛,接着说:“拿着金饭碗要饭的人多了去了!当人不了解钻石价值的时候,都会觉得钻石隔手,扔的远远的。”
媳妇神色开始变得暗淡,说:“中医太廉价、太好了,阻碍了别人赚大钱的机会,所以,被有心人针对。”
媳妇还是有点悲观了,中医的价值迟早有一天会在世间大放光彩的,因为它真的好。
我拍拍她的肩膀说:“其实,我们对中医的使用,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只不过,我们不认为这就是中医而已!譬如,劝孩子不熬夜,劝朋友吃早饭,这难道不是中医吗?”
“当然,中医也没有必要画地为牢,固执己见。以’输液’为例,为什么’输液’技术就不能融入中医呢?为什么输液就一定是西医呢?归根到底,输液也好,无菌操作也好,它们都是一种技术,怎么把这一种技术融入到已有的体系里,是中医要思考的问题。兼收并蓄,取长补短。”我劝媳妇说。
媳妇疑虑的问道:“那还叫中医吗?”
我坚定的看着她说:“医疗从来都是在不断吸收着各个门类的知识。只要对人体有利,那就是医疗。不能敝帚自珍,也不要画地为牢。核磁共振技术,放射技术,冰冻疗法,哪一个不是借鉴来的?无论中医西医,最终都是作用于人体;只是治疗思路不同罢了。”
“最简单的例子,熬药用了电熬药锅,就是西医了吗?”我认真的看着媳妇说,“这一次新冠,西医只能维持生命,等着病人自己出现免疫,疗效很差。反观中医,可以在疾病的每个阶段给予病人支持,效果奇佳。”
“这难道不是先辈们留给我们中国人最大的财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