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第二天,任卫东和宋熙宁回了老家,奶奶、爸爸和街坊邻居免不了聚在一起,祝福新婚燕尔百年好合,幸福美满。在老家呆了四五天,着实轻松了一阵子,二人回到工作单位上班,置办六桌酒席,把二人的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共同分享喜悦。
按梅庄镇当地风俗,红事白事都要置办酒席。什么意思呢?那就是说,年轻人结婚、老年人过寿、生小孩子满月等,都属于喜事,也叫红事,需要主人家下红帖请亲朋好友们。老人过世或突发横祸死人之类的事情,叫白事,则需要自家族里人和亲朋好友们自愿主动去帮忙了。互帮互助,互添人情,互欠人情,办好事情。参加酒席,大都有个约定俗成的随礼标准,尽管不是明文规定的,确实人们都自觉遵守的。这个标准是一个大致范围,不能太高也不太能低,高了有人会说你有钱烧包,低了别人会笑话你小气。
在梅庄矿区,职务级别稍高的领导参加宴席的标准是三十元,普通职工是二十元,一般农民则是十五元或二十元。任卫东只身一人在矿上,又是个单身,工作时间比较短,又上了几年学,自然花钱为人不多,况且他只是一个工区的普通技术员,要权无权可指使,要利无利可支配,自然没人趋之若鹜。现在人们都很现实,人与人之间就是个来来往往,你不来人家不会往,你不往人家肯定不会来。你敬我,我敬你,一来一往才成为朋友。这就叫来而不往非礼也。当然,也有那种只来不往的人,这样的人时间久了,慢慢就会失去人们的信任和交往的资本。当然也有一些人,看你不在原来那个位置了,资源不如以前丰富了,不如以前有权有势了,或者是他高升了,不与你在一个档次了,就敢给你一个只来不往。
任卫东结婚时,只有技术科和掘进二区的同事,以及原来采煤三区里几个比较好的玩伴随了礼。宋熙宁这边也没有几个人,只是学校里十多个同事。后来宋熙宁听说,自己娘家办了好几桌。当然父母这些年花了不少钱,为了不少人,也是该到见回头钱的时候了。这些当然不是自己应该管的事情,也不能管,只是听听而已。
新婚之后,很快就转入锅碗瓢盆叮当响的百姓生活,一切皆归于平静。
在农村租赁房子居住,有不少长处,比如很多房东思想淳朴,人好交往,不像城里人那样斤斤计较。
一旦成了家,恋爱时的罗曼蒂克很快消失殆尽,有的只是生活琐事,挑水,生火,买米,买面,每一件事情都要小两口自己亲力亲为。
供水点,距任卫东居住的地方,有一百米多远。这里并不是每天二十四小时一直供水,只是一天三次,早上六点到八点,中午十一点到下午一点,下午五点到七点,其他时间肯定没有水。任卫东他们没来居住以前,房东大爷都是自己把一桶水分开,一边挑半桶,要挑三两次才把小水缸灌满。现在不同了,既然和他们住在一起,就要为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任卫东每天挑着水桶,把房东家和自己的水缸灌满。上早班就下午挑,上中班就早上挑。上夜班就更好说了,一天在家,什么时候都可以。值班的时候,接班前挑好,或者是交班后回来再说。当然,确实无法挑了,就有宋熙宁做替补。
烧水做饭用的是蜂窝煤炉子,这是房东提供给的一个铁炉子。弄房子的时候买了几十块蜂窝煤,放在小屋子里。从老家回来的这天下午,两位新人都在家,任卫东把炉子搬到室外,准备好了木材和火柴,正商量着如何点燃炉子。
这时候,房东大娘正好从大门口进来,看到围着炉子说话,笑着过来道:“小宋,点炉子啊。”
宋熙宁笑着回应:“大娘回来了。是啊,想着怎么把炉子生好。这不,您正好回来了。以前我妈用过这东西烧火做饭,只是没有注意怎么点火。”
大娘道:“这简单。”
只见她先把一块煤球放进炉子里,然后来到自己家的煤炉前,用火钳子从里边夹出一块红彤彤、燃烧了大半的煤球,放进这个炉子里,再放上两块煤球,最后放上铁水壶。趁等待的空闲,宋熙宁拿着一块煤球给大娘送了过去。
大娘说:“闺女分这么清干嘛?”
宋熙宁笑道:“一码归一码。”
大娘继续道:“这个法子最简单。还有其他的法子,就是先点燃报纸或麦秸放进小炉下方门里,加上准备好的劈材,用扇子对准炉门扇风,等劈材燃着起来以后,把三四块煤球放进炉膛就好了。最下边一块煤球底下粘点煤油,会着的更好。”
说着话,看着炉子内火燃着了上来。
大娘指着炉子小铁门说:“如果不烧水了,那就把门适当地关一下,露一点点小缝,能进风就行,里边的火就不会灭了,第二天就不用重新再点了,把门开大一点,火就着起来了。”
不长时间,一壶水“咯噔咯噔”地冒出来热气。
米面肉菜,是生活中不必或缺的。买米买面好办,一次性买好放在那里即可。比较麻烦的是青菜和肉,肉买多了,放久了会变味变质,青菜买多了,颜色变黄,都不能吃。两人工作特殊性,导致没有多少时间去购买,只能随机应变,打些擦边球。早饭、晚饭,一般是在家吃。午饭,如果任卫东上早班或中班,宋熙宁就去娘家蹭饭,上大班或夜班就在家做饭。两个人都比较懂事理,知道过日子不是谈恋爱,不是活在真空里,更不是罗曼蒂克,平凡及生活琐事才是生活主旋律。
宋熙宁温文儒雅、性情随和,和谁都能和好相处,只要你不过为,但也不是一味迁就、无原则的人。她和房东大娘像娘俩一样,你家包水饺了,就送来大半碗,我家做稀罕的菜肴就端过一点。老人头疼脑热了,知道了就跑前跑后的,比闺女差不哪里去。东西不在多少,那是一个“情”字蕴含在里面,来来往往中感情与日俱增,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任卫东和房东大爷脾气相投,没事的时候,两人还在一起喝喝茶、说说话,陈芝麻烂谷子,过去的事情,现在的世故,任卫东听说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