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4400000005

道教门派续二

武当派: 兴起于湖北武当山,崇祀“真武大帝”的道派。武当山称太和山。武当道教源远流长,魏晋时期即为道士修真之地,有“仙室”之称。晋代,武当山“学道者百数,相继不绝”。(晋王韶《南雍州记》)戴孟、谢允、刘虬皆为居武当修道成仙之士。唐贞观年间(627—649),武当山道士斋醮祷雨有应,太宗敕建五龙祠,代宗时敕建太乙观、延昌观。五代时,高道陈抟隐武当山九室岩,服气辟谷历二十余年。宋真宗天禧二年(1018)敕封武当真武神为“镇天真武灵应佑圣真君”,宋代武当道教影响日甚,武当道士道术已显名于世。元代武当山已有九宫八观,著名道士叶希真、张守清、鲁洞云、汪真常、张道贵、叶云莱、刘洞阳、胡道玄等在武当山开宗传派,授徒数千人,明代是武当道的鼎盛时期。明成祖、明世宗先后大营武当宫观,历时数十年。新建成八宫、二观、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庙、三十九桥梁、十二亭台的庞大建筑群。明成祖从全国钦选四百名高道主持武当道务,至嘉靖(1522—1566),武当山各大宫观都有道士数百人,全山计有道官、道士、军丁、工匠等一万多人。武当是道教名山,历来有各派道士居同修炼元末明初武当山道派有武当清微派、全真派、正一派、茅山派等。明洪武初,张三丰入武当山修炼,后离山远游,明成祖多次派人寻访“真仙”张三丰而不得,更扩大了武当道教的影响。张三丰居武当山修道,嫡传弟子丘玄清住五龙宫,卢秋云住南岩宫,刘古泉、杨善澄住紫霄宫,形成了以张三丰为师的道派,世称武当道派。张三丰另一嫡传弟子刘碧云,后又被尊为武当榔梅派祖师。“榔梅派”以奉祀玄帝为主,亦称武当本山派,乃正一支派,其传法系统为“碧山传日月,守道合自然,性理通玄得,清微古太无”等。张三丰武当派与全真道教义及宗风都有所不同。该派崇祀“真武大帝”,在思想上强调三教合一,以“道”为三教共同之源,以道德仁义忠孝为本,且重视修炼内丹,特别强调性功。张三丰武功高强,兼擅拳剑,武当道派内家拳技,相传即创始于张三丰。从明代开始,入武当修炼的各派道士都自称武当道,都以张三丰为祖师。北京白云观藏《诸真宗派总薄》中,以张三丰为祖师的武当道派有真武玄武门、自然派、三丰祖师自然派、三丰祖师日新派、日新派、三丰祖师蓬莱派、三丰派等。明代武当道场成为“皇室家庙”,天下高道汇聚武当,武当道地位日高,取代阁皂山,与龙虎山、茅山合称三山新符箓。《张三丰全集》和《敕建大岳太和山志》是研究武当道的主要资料。武当在明清时期拥有最庞大的教团,有规模最大的道教建筑群和珍贵的神像法器。武当“治世玄岳”成为天下第一名山。武当道教历经战乱兵燹,现仍有六宫二观等建筑四百多处,文物七千余件。武当道士现有一百多人。武当玄武派的内家拳驰名中外,武当道仍以修炼、武术而著称于世。

榔梅派: 又称武当本山派。创始人孙碧云。《古今图书集成》卷二八七引《武当山志》载:孙碧云,关西人。幼年颖悟,愿学仙人,入西岳华山追希夷之迹,岩栖穴处,服气养神。探黄老经旨、《周易》、《参同》,与夫儒释子史,罔不熟诵。洪武二十七年(1394),明太祖征至京师,赐衲衣,供斋供,馆于朝天宫。次年赐还华山。永乐十年(1412)成祖复召至,赐诗一章,敕授道录司右正一,命住持武当山南岩宫。永乐十五年(1417)卒。有《碧云集》行世。该派创始于明永乐年间,《诸真宗派总簿》录有其传代派字。后传衍于武昌葛店斗牛观,至今仍有传人。

西河派: 雷法神霄派的支派。亦称萨真君西河派。北宋末萨守坚,得张继先、林灵素、王文卿雷法之传,寓泉州,以道术名世,门下弟子从游者数百辈,称西河派。据《诸真宗派总薄》,其传派次序为:守道明仁德,全真复太和,志诚宣玉典,中正演金科。冲汉通圆满,高宗居大罗,武当兴法派,福海起洪波。

碧洞宗:全真道龙门派支派。传播于四川。创始人陈清觉(1606—1705)。据龙门正宗碧洞堂上支谱》载,陈清觉,道号赛松,又号烟霞,湖北武昌人。少年为进士,入庶常。后辞官入道,至武当山太子坡拜龙门道士詹太林为师,为龙门派第十代弟子。清康熙八年(1669)入川(或谓康熙二十六年入川),至青城山天师,修葺殿宇,潜心修道。康熙二十六年(1687),将教务交张清湖,去成都青羊宫养静。臬宪赵良壁遇之,事以师礼,于青羊宫旁建二仙庵以居之。康熙四十一年(1702),皇帝赐封“碧洞真人”号,并钦赐“碧洞丹台”匾额。康熙四十四年(1705)卒。传有弟子陈一庆、吉一法、刘一贞、孟一贵、石一含、龙一泉等。其住青城山之师弟张清湖、张清仕,住三台云台观之师弟张青云等亦各传有弟子多人。这些弟子再递相传授,逐渐形成一个支派,尊陈清觉为开派祖师,以其碧洞真人号之“碧洞”二字名宗,称碧洞宗。成为清至民国间对四川道教影响很大的一个宗派。碧洞宗依龙虎派所订派字传代。其开祖陈清觉为第十代,依次相传,至民国时,已至第二十三代。《龙门正宗碧洞堂上支谱》记有第十一至二十三代道士之名。第十一代有陈一庆等二十八人,第十二代有王阳炳等三十七人,第十三代有吴来辉等四十三人,第十四代有万复证等五十五人,第十五代有万本圆等一百人,第十六代有李合邦等一百二十八人(以下各代略)。所记是否为该派道士全部,已难知晓,仅此亦可概见其规模。碧洞宗以成都二仙庵和青城山天师洞为传播中心,逐渐向四川其他州县发展,上引《支谱》即记有该派道士住持之州县宫观名,统计宫观所在州县有:华阳、双流、温州、郫县、汉州(今广汉)、崇庆、灌县、大邑、彭县、潼川(今三台)、中江、绵竹、眉山、蒲江、邛州(今邛崃)、资阳、乐至、富顺、茂州(今茂汶)、汶川、天全、雷波等。上述州县,大都在川西地区,少数在川北、川南及少数民族地区。长期以来,四川各地道教皆属天师正一道,碧洞宗产生后,渐有取代他派的趋势。现代,青城山和成都青羊宫已全为龙门碧洞宗道士,正一道士只零星散居于其他宫观。碧洞宗在长期发展中,曾出现一些杰出道士。如第十三代王来通,号自明道人,清乾隆间住持灌县二王庙。他除整饬庙规,勤于教务外,又关心地方水利建设,发起新修横山长同堰,推广都江堰治水经验。他主持刊印的《灌江备考》、《灌江定考》、《汇集实录》三书,是现存都江堰治水经验总结的专书,有一定科学价值。第十四代陈复慧,号仲远,住持温州盘龙寺。博学能文,有《雅宜集》行世。对道教斋醮音乐颇有造诣,曾校正《广成仪制》数十种传世。被后世尊称为道教音乐“广成韵”之祖。第二十二代易心莹(法名易理轮),是近代著名道教学者,著有《道学系统表》,辑有《女子道教丛书》等。

霍山派:全真道龙门派支派。创始人张宗囗。《诸真宗派总薄》载:“云樵真人姓张名宗囗,字耕云。系山东登州福山县人。由光绪甲申(1884)秋间,重赴白云观传法。门下弟子等因徒众人繁,叩请愿遵‘宗’字为第一代号。”据《白云观志》,张宗囗,又名圆囗,字耕云,为龙门派第十九代律师。光绪十三年(1887)逝世。传法给龙门派第二十代律师刘素云。《刘素云道行碑》云:刘素云,法名诚印,河北东光人。自幼好善,儒道兼优,拜十九代方丈张耕云为师。同治十年(1871)募捐五千余金为其师之传戒费,受戒者三百余人。后又募捐银刻印经板和重勒观内碑文。继任龙门派第二十代律师,又为霍山派第二代传人。光绪二十年(1894)卒。《诸真宗派总簿》载有该派“宗诚信崇绪,修善法德超,……”等四十派字。但刘诚印(素云)之后传给何人,不见记载。

觉云派:全真道龙门派支派。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由龙门云巢派分衍而来。《龙门正宗觉云本支道统薪传》序:“海上觉云为浙湖云巢分支,于有清光绪戊子(1888)开派。”其《例言》:“光绪戊子,本坛张复诚、陈本中、沈本仁等恭诣云巢宗坛,禀准开派,是年三月春,启建醮典,敦请宗坛王来因、程来水、姚来鉴三师启派,本刻故尊三师曰宗师。”该派宗承云巢开派宗师龙门第八代陶守贞(号靖庵)和第十一代闵一得(号懒云)之传,对他们提倡的神仙与忠臣孝子不二,出家与在家、出仕与入山各随方便的思想,加以发扬,使龙门派更加世俗化。上引《觉云本支道统薪传?后跋》云:“自闵祖启‘方便法派’而后,半多出自俗居有志之士,于是儒而道者日愈多,推行教法日益广。今者云坛竟遍布于江浙。”表现出晚期全真道已不再如他们先辈那样强调出家离俗了。该派自光绪十四年开派以后,一直承传不绝,《觉云本支道统薪传》有传系图加以记载。如开派人之一的程来永传第十四代汤复弼,汤传第十五代车本镒等,车传第十六代邱合度、徐合建,邱传第十七代倪教学等,倪传第十八代沈永家。时至民国十六年(1929)。

南五祖:道教全真道尊奉的五位宋代祖师,即张伯端、石泰、薛道光、陈楠、白玉蟾。相传张伯端于北宋熙宁二年(1069)在成都遇异人授予“金液还丹诀”,因此修炼得道,并将“金丹之道”授石泰,石泰授薛道光,薛道光授陈楠,陈楠再授白玉蟾。五祖认为儒、释、道同源,三教一理。以修炼金丹(内丹)或谓修炼“性命”为主。其修炼理论,在道教内丹修炼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因其活动多在南方,所以后来被尊为南五祖。又称“南宗”或“紫阳派”。

北七真: 即全真道创立者王重阳的7位嫡传弟子:马钰(创全真道遇仙派);谭处端(创全真道南无派);刘处玄(创全真道随山派);邱处机(创全真道龙门派);王处一(创全真道嵛山派);郝大通(创全真道华山派);孙不二(创全真道清静派)。因其皆对全真道的传播和发展作出过贡献,元室对他们都赠封“真人”或“真君”之号,加之其活动于北方,故被尊为北七真。北七真虽各创一派,但其宗教思想和修炼方式却大致相同。他们提倡三教合一,以清静寡欲为修道之本,以炼气养气为修炼之要,以忍耻含垢、苦己为人为宗旨。其传世之作,均收入《正统道藏》。

穹窿山派: 正一神霄支派,由施道渊所创,以苏州穹窿山和玄妙观为中心。《金盖心灯?道谱源流图》:“施亮生,号铁竹道人,尝受初真戒、中极戒于王昆阳(王常月)。后精于法,改皈正一真有府,派名姑苏穹窿山一派。”故未给他列传。其事迹见《玄妙观志》和《苏州府志》。清顾沅《玄妙观志》卷四:“施道渊,字亮生,别号铁竹道人。生吴县横塘乡。童真出家为朝真观道士,遇异人张信符授以丹诀,年十九,从龙虎山徐演真授五雷法,能驱役百神。时为人除崇魅,疗疾苦,不以为利。初筑室尧峰,晨夕修炼,移往穹窿山,即茅君故宫,……鼎新之。顺治戊戌(1658),五十三代真人张洪任请于朝,赐额上真观,并赐渊号‘养元抱一宣教演化法师’。由是四方征请,凡建名胜一百七十余所,塑像八千七百二十有奇。郡中元妙观殿宇倾圮,太傅金之俊延道渊主观事,修复三清、雷尊诸殿,……晚游闽越,探真访道,尤多救济。康熙丙辰(1676),裕亲王召主醮京师。乞归,……戊午(1678)果化于山观。道渊著有《玉留堂语录》。”施道渊传弟子胡德果,号云庐,吴郡人,尽得道渊之术。康熙四十三年(1704),吴中大旱,被官府延请祈雨,德果登坛作法,大雨如注。自后名望愈著。胡传潘元珪,字允章,号梧庵,吴郡人,出家玄妙观,为胡德果高弟,善五雷法。德果死后,凡吴中有大醮法事,俱延元珪主之。雍正间应召入都,值大光明殿,为御前值季法官,遇有祈祷,皆称旨。后南归,仍居苏州玄妙观。潘传弟子惠远谟(1697—1771),惠传弟子张次理(1712—1786)和施神安,远谟和次理又同时兼承娄近垣正乙派之传。施神安于乾隆五十一年(1786)继张资理主玄妙观方丈,于嘉庆间逝世。此后承传不详。

真大道教:原名“大道教”,金初北方出现的三大新道派之一。创始人刘德仁,号无忧子。沧州乐陵(今属山东)人。自称二十一岁时遇一须眉皓白之老翁,授以“《道德经》要言”(一说授以“玄妙道诀”),创教于金皇统二年(1142)。在传教时以召神劾鬼之术为人治病,一时信者甚众,自称大道教。五传至郦希成(诚)分为两派,因元宪宗支持郦派,故改名为真大道教。是教以《道德经》为宗旨,兼汲儒、释部分思想,所列戒条有九:一曰视物犹己,勿萌戕害凶嗔之心;二曰忠于君,孝于亲,诚于人,辞无绮语,口无恶声;三曰除邪淫,守清静;四曰远势力,安贱贫,力耕而食,量人为用;五曰毋事博奕,毋习盗窃;六曰毋饮酒茹荤,衣食取足,毋为骄盈;七曰虚心而弱志,和光而同尘;八曰毋恃强梁,谦尊而光;九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史称其为“以苦节危行为要,而不妄取于人,不苛侈于己”。真大道教在修炼上不讲究飞升化炼之术,而注重静默祈祷,也不奉祀诸多鬼神,为人治病不借助符箓,只是“默祷虚空”,不化缘乞食,主张道士出家苦行,其宫观初称为“庵”,墓称为“塔”,类似于佛教,流传于河北一带。全盛之际,其传播地域曾西出关陇至于蜀,东望齐鲁至于海滨,南极江淮之表。经十余传而衰。

太一教:或称太一道,金初北方出现的三大新道派之一。金天眷中(1138—1140)萧抱珍创立于卫州(治所在今河南汲县)。该派所用“太一”之名,说法有二。一说该派因传太一三元法箓,因名其教曰太一“(《元史?释老传》)。一说因取“元气浑沦,太极剖判,至理纯一之义”而得此称(至元三年《重修太一广福万寿宫碑》)。据传,萧抱珍曾得仙圣授以“秘箓”,善“祈祷诃禁”之术,亦以符箓为人治病,故其门徒甚众,朝廷闻名。金熙宗皇统八年(1148),朝廷召其入宫,为皇后治病,深受礼遇,赐其所居庵为“太一万寿观”。死后,元世祖追赐为“太一一悟真人”,改“太一万寿观”为“太一广福万寿宫”。二祖萧道熙(本姓韩)、三祖萧志冲(本姓王)承传其道。元世祖赐以四祖萧辅道“太一中和仁靖真人”之号。五祖萧居寿(本姓李)也得元世祖礼遇,至元十二年(1274),令建太一宫于两京,命其主持宫中祠事,兼祀六丁神,并赐太一掌教宗师印,赐号“太一演化贞常真人”。六祖萧全祐(本姓李)嗣,亦被封为“真人”。七祖萧天祐(本姓祭)于元仁宗延祐二年(1351),以“太崇玄体素演道真人”身份和正一派玄教大宗师张留孙、全真道掌教孙德囗等,在大都长春宫(今北京白云观)设经箓普天大醮。泰定元年(1324),七祖又于吴全节、夏文泳、刘尚平等,率法师道士数千人在大都崇真万寿宫建金箓周天大醮。太一教盛传二百年元未仍在活动。七祖之后,史料无载,流传不明。太一教重符箓斋醮,与正一道相类似;其规定道士必须出家,则又与正一道有别。该派始祖规定,凡非萧姓嗣教者,皆改萧姓。元代深受理学影响,以忠信孝慈为行身之要。

正一道:亦称正一教、正一派。道教后期以龙虎宗为主干集合融汇诸符箓派而形成的符箓大派。形成时间在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以该年元成宗封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为“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箓”为标志。所合道派,主要有:龙虎宗、茅山宗、阁皂宗、神霄派、清微派、东华派、天心派、净明道、太一道等。该派形成于大德八年。从至元十四年(1277)起,张陵后嗣代代被敕封为天师,受命主管江南道教。江南各派的教务大政皆须听命于天师(全真道之在南方者也不例外),或由天师请命于朝廷(如道士敕封等),使历代天师逐渐成为江南各符箓派的共主,为组成正一道准备了领袖条件。另一方面,由于历代天师受到特别尊崇,其所领龙虎宗自然获得良好的发展条件,特别是它的支派玄教的发展更是规模空前。这又为正一道的形成准备了组织条件。在上述基础上,各符箓派之间逐渐加强交参与融合,对天师龙虎宗的向心力不断加强。故以大德八年张与材受命为“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箓”为标志,正一道形成。此后,全国道教皆分属正一,全真两大派,明清政府也只承认此两派。集合诸符箓派而成的正一派,以张陵后嗣(历代天师)为首领,以《正一经》为主要经典。以符箓斋醮、降神驱鬼为主要宗教活动。该派道士允许有家室,可以不出家,不住宫观,清规戒律不甚严格。原诸符箓小派合并入正一道后,由于种种原因,有的小派逐渐与他派融合而绝传,如阁皂宗、太一道等,有的小派却在承认正一大宗下,保留着原有小宗的承传。如龙虎宗、茅山宗、武当道、净明派、清微派等。它们在明至民国间各自承传不绝。只是在明叶后,因不得皇室有力的支持,大都式微。

同类推荐
  • 剑寒君心录

    剑寒君心录

    这部作品内容它是写的太古时期,太古人,凭借道之乾坤,竖立天云道界。先祖云羲一脉五代之后的事情。秦汉时期铸剑之魂,传于世。宝剑之主,死为忠魂。此由,往古,剑道而来。琴剑楚歌在,人间自有泪!剑起连波,梅花错了一场宿命之缘,山河社稷图现世,皇之江山,琴剑共鸣——剑舞绝歌,天下呼!第一卷:《剑气连波》人与剑的传说自古时便有流传。——琴剑楚歌在,人间自有泪。作者联系方式:QQ:849987572
  • 升仙记

    升仙记

    修仙道,成仙体,灭妖邪,扬正义!通天桥,踏天路,我以我道我升仙!一个仙已不是仙,可人人都想成仙的故事!回味经典,追忆传统。一切尽在正统仙侠大作,升仙记!
  • 美猴王与白娘子

    美猴王与白娘子

    猴王大闹天宫被擒,为保天庭安宁,必须要他无脸再返天庭,为此众仙想破脑袋终成一计。白蛇因缘得际遇,法力陡增,为报恩挺而走险盗仙液,猴王重获自由再闹天庭助白蛇终得正果,重演一翻新神话。
  • 西游之天下无魔

    西游之天下无魔

    孙悟空说自己跳出了如来佛的手掌。如来骂道:“你这个尿精猴子!你何曾离了我的手掌!”“老和尚胡说八道,说话要有证据?”如来急了:“你在我手上随意小便,这就是证据?”“乱说,你闻一下,那尿是猴子味吗?是的话,老孙就认输。”“你这猴子,不到黄河不死心。”如来把手凑到鼻子边上,突然“阿嚏”一声,打了一个大大的喷嚏,嘴里骂道:“你这骚猴,撒泡尿也这么骚。”“哈哈哈哈……”猴子趁机跳出如来的魔掌:“老和尚,再会了。”“你这猴子,敢跟本佛祖玩心眼。”“老和尚,这叫兵不厌诈。”
  • 神魔本色

    神魔本色

    一个外来少年;一个绝世美女;一场惊天阴谋;一个不朽传说!阴谋阳谋,诛戮杀伐,一念成神,一念成魔,欲问何为神魔?须看《神魔本色》!
热门推荐
  • 都市万仙图

    都市万仙图

    一介奋发有为的垃圾回收站掌门人谢唯山,在机缘巧合之下,得到了神界天庭至宝————《万仙图》。从此,屌丝不走寻常路,执掌万仙再封神。这里有人生,有故事,有热血,有激情。既有美女如云,尽享齐人之福,也有高手林立,穷尽杀生之恶。且看屌丝青年谢唯山如何在繁华的都市,在诸多邪魔追杀下,成功地唤回万仙,重建神界天庭,成就无上霸业。
  • 叙刀引

    叙刀引

    明朝天永乐间一段不为人知的武侠故事。这是一个不为公众熟知的职业,就算做的多好也不会载入史册。这个职业每天刀尖舔血,主角江血雨就是此中佼佼者,但是在这个实权粗乱年代里,虽为翘楚却也凄凉!
  • 不枉年华

    不枉年华

    天空之属,岂能被平凡所固?以为的一马平川。米粒之光,岂能与日月争辉,曾经的百年误解。日月如梭,羽翼渐丰振翅远。冷落,不屑,掩灭了少年的目标。海阔潮声衔耳畔,磨刀终时见锋芒。
  • 我当创世神的那些年

    我当创世神的那些年

    (万界流,非创世流,第三人称,非第一人称)我从凡间来,更到凡间去。不拘名利场,却在红尘中。血染刀剑未沾衣,滚尘扑面不留痕。仙佛神圣难敌手,移星易宿谈笑间。英雄美人帝王将相,却难免生老病死悲欢离合。怪力乱神魑魅魍魉,也不过蝇营狗苟小肚鸡肠。呜呼!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 兽世狂宠:嫁给糙汉首领后我多胎了

    兽世狂宠:嫁给糙汉首领后我多胎了

    意外穿到蛮荒,还被野人吃干抹净,程安宁望着眼前高大威猛的野人帅哥,想跑跑不了,不留也得留。生活不易,好在她有随身实验室,附赠超级美食系统,才一步步在野人堆里混的风生水起。可与野人为伍也就罢了,还要忍受无数垂涎她老公的女野人,这日子没法儿过了!面对挑衅,程安宁振臂一呼:炎昊,老娘不干了!野人老公乖乖被驯服。肤白貌美会治病,料理美食样样通!炎昊决定这雌性从今以后就属于他了,谁抢揍谁!炎昊(邪笑勾手指):安宁,来,生一窝崽崽!程安宁(瞠目):一窝?饶了我吧!
  • 赤彤丹朱
  • 刀的供养

    刀的供养

    这世上有一种爱,叫做:不该爱。乱世中,江湖里,恩怨间,计谋下,她凭一把绿色苗刀,以男子汉的担当珍惜守护着妻子,温柔缠绵;又以女孩儿的情愫对某男子执意维护,殚精竭智。她那份深自隐讳的不该爱的感情终揭开江湖掀天风浪,她成了千夫所指,众矢之的的妖孽。她拔刀而起,浴血奋战,直至伤痕累累……
  • 重生田园小寡妇

    重生田园小寡妇

    现代都市极品女夏荷万万没有想到穿越到了古代,成为一名乡下寡妇,还是个怀了孕的寡妇!面对婆家的跋扈娘家的无视,怎么办?日子还要继续,打碎钢牙往肚里咽,咬牙狠心离开这个狼窝另起炉灶,经商种田一手抓,带着萌娃挣大钱,活出个样来给恶婆看......这寡妇门前是非多,他却偏偏不信这个邪.....
  • 城宝图密码之五仙传奇

    城宝图密码之五仙传奇

    记载了羊城已经尘封了千年秘笈和宝物的《城宝图密码》,在即将被公开之际,遭不明势力干预和企图独吞。误打误撞获得线索的少男少女们,能否解开谜题,保全财宝,成就一段传奇佳话?
  • 唐宫风云

    唐宫风云

    隋末昏君杨广暴政大兴土木骄奢淫逸,惹得天怒人怨,各路起义军纷纷揭竿而起。最后杨家天下裂成三家,陇西李唐 河北窦夏 洛阳王郑。 虎牢关之战秦王李世民一战擒获,窦建德王世充,威震天下凯旋回朝之日身披黄金凯,身后数万骑兵步卒,李渊封其为天策上将。可开府设立官属,开设天策府,后有房玄龄杜如晦,秦琼 尉迟恭 程知节以及他的王妃长孙无忧的帮助下在玄武门之变中诛杀了大哥李建成四弟李元吉,当上太子一年后李渊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