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的7月,米田花和妹妹米田宝从中国西部黄河上游地区的宁夏,来到了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甘肃省23个深度贫困县之一的静宁县。这是两个十八九岁的孩子,头一回以高考返籍的身份,带着迷茫和失落来到这个既陌生又“熟悉”的地方。
7月的一个早晨,姐妹俩早早从银川汽车站出发去往静宁县。沿途的高速路上,放眼望去,不是作物,就是看不见青草和绿树的荒山。姐姐米田花,手里拿着一个不知是拾来的还是同学送的小型半导体,右边耳朵里插着一只耳机,左边的耳机插在妹妹米田宝的耳朵里。半导体里放着歌,是米田花最爱听的夜曲....
来到静宁县已经天色渐晚,6个小时的车程让姐妹俩昏昏沉沉。下了车,姐妹俩就直奔县城的一个叔伯家落脚了。那时姐妹俩还没有手机,所以费了一大番功夫终于找到了叔伯在县城租住的平房。自此,姐妹俩的人生也开始发生了微妙的改变。
由于县城的中学大都生源紧张,口碑较好的也只有一中。所以县城的叔伯建议姐妹俩吃完早饭后,趁着学校还没开门前就在门口蹲点儿等着,等一开门就跟着那些家长们一块挤进校长办公室,求校长多收个孩子进校。姐妹俩脸皮比蝉翼薄,头一天蹲点虽然挤进了校门口,但是被保安拦在了办公楼门口。眼看着校长和其他家长进了办公楼,站的笔直的姐妹俩害臊的不知所措。
灰溜溜的回到叔伯家后,第二天一大早两个人起的更早了,想着要比别人更早站在校门口的第一个位置上。没想到,还有更早的。姐妹俩互相安慰:“还行,前面就五六个”。天微微亮的县城除了卖早餐的商铺和街道清洁工,几乎没什么人。县城靠山,7月早晚的气候颇有几分凉意。漫长的等待之后,校门又开了。门口拥挤排队的大多数是家长,学生自己排的除了姐妹俩几乎没有别人。场面像极了大城市里商场、超市年中打折促销1折时,开门的那一瞬间,所有人铆足了劲儿。
就这样来来回回,终于在蹲点一周后,有了起色,校长同意增加生源,姐妹俩如愿以偿。不经意地,她们踏入了彼此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