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的喜悦并没有维持太久,地动山摇的撞门声使人们意识到真正的敌人还在后边,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暂时稳住军心之后,刘景生李凡坐在办公室想对策,毕竟外边的三大战区联军可不像赵大虎那般一触即溃。
大门随时可能会被攻破,还有投石机不断制造恐慌,就算能守住,剩下的粮食也不多了。
所以不但要防守,更要进攻。面对着数倍于己的敌人,李凡觉得自己有些江郎才尽了。
“咚咚咚”敲门声传来,刘景生喊了声进,来人是起义军的一员,打败赵大虎后,起义军中一些人被选出充当原来管理者的角色,与之不同的是,这次的管理者是一心为人民服务。
眼前这人自愿当起了二人的传令兵,只听他开口道:“李哥刘哥,外边停止进攻了!”
“什么?”李凡惊的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对方撤兵了?”
那人摆摆手:“那倒没有,他们朝里边幻喊话,让咱们投降,现在外边还在喊呢,您去听听?”
李凡三两步走出办公室,直奔操场,还没到操场就听到了远处扩音器的声音:“里边的人听着,你们再反抗下去也是徒增伤亡而已,劝你们交出水晶球投降,合并过来我们还是好兄弟。否则,等我们攻破城门,格杀勿论!”
“希望你们慎重考虑,明天八点前再没有答复,我们将发起总攻!”
刘景生眉头皱着问道:“这该如何是好,我们真的就这样坐以待毙吗?”
李凡反而是咧嘴笑了,刘景生吓了一跳心想可别急出点什么毛病来,李凡看出他的心思摆摆手笑道:“天助我也,三大战区这波操作是给了我喘息之地。”
李凡把传令兵叫过来耳语几句,传令兵转身飞奔而去。
见刘景生不解李凡解释道:“三大战区人数多余我们,哪怕我们的人一个打俩都没戏,就算我们守住进攻,也会因为没有食物而饿死。”
“我们要想破敌,就必须要以奇致胜,三大战区现在的披甲率正在逐渐增高,而且只会越来越高。”
刘景生点点头道:“你说的这些我都知道所以才发愁,那么破敌之策到底是什么?”
李凡笑而不语拉着刘景生往生产车间走。
生产车间是个占地面积比操场还大的厂房,门口站了一排人拉着横幅正在翘首以盼,远远看去横幅上着写:欢迎领导视察。
李凡有点不悦,平日里他就反感这些形式主义。
刘景生也没有好脸色,这显然还是当初赵大虎搞得那一套,他上前训话道:“以后不要弄这些有的没的,大敌当前,你们的主要任务是生产,而不是搞形式主义!”
众人让出一条路来,几个人走进车间各种工业生产设备的轰鸣声仿佛像锤死的三战区在做最后的咆哮,但李凡知道那不是,只要计划只要计划能成功!
仅一个战区的工业区并不大,李凡在战士的引领下不过几十步远就来到了加工区。
加工区的众人没和李凡打招呼,仅仅瞟了一眼就各自忙各自的事了,他们是三战区真正意义上最有用的人,即使在赵大虎的暴政时期,他们也享受高人一等的待遇。
加工区的负责人见到李凡还是摆出一个笑脸,上前握手道:“您好,我叫宋必成,生活区的事我都听说了,您一定就是三战区新的老大吧?”
李凡看了看刘景生,点点头与他握手说道:“你好,我是李凡,在这您才是老大。”
“害,不敢当不敢当”他脸上多了两分真笑意,又看像刘景生。
“刘景生”
“宋必成”
二人寒暄一笑,几人一时间谁也没开口,气氛多少有那么点尴尬。
还是李凡开口道:“成哥,还是拎我们看看东西生产的怎么样了吧,毕竟三战区可就靠他了。”
“枪是做出来了,就是不知道火药和铅弹质量怎么样。”宋志成拎着二人进了库房。
库房是一间二百余平方米的彩钢蓬,开灯一看几乎堆满了各种各样的金属材料。李凡注意到,其中一个收容区堆满了短剑,甚至还有几套锁子甲。
像是看出二人的疑惑,宋志成解释道:“这样是赵大虎下令制作的,他计划每个人披甲持剑,到时候砍一群手持木棍的普通人无比的轻松,可他高估了我们的生产力,也低估了对方的实力。”
说罢,他从角落里的桌子上拿起一根木棍,刘景生突然意识到,那不是个普通的木棍,那东西好眼熟,却又很陌生!
“东西我都试过了,现在正在量产,可惜这种还是太古老,恐怕起不了多大作用。”宋必成拿起那把“木棍”递给李凡。
尽管刘景生做好了心理准备,却还是吃了一惊,这东西一但问世,这场演习就不再是小打小闹了。
那是一把枪,不是红缨枪,而是真正的火器,我国古代称之为火统。
击锤上的燧石证明这是一把燧发枪。相对于早期的火绳枪,燧发枪更轻便稳定,它的问世真正改变了战争的方式。
李凡拿起枪,填入火药压好子弹,搬开撞针,对着彩钢墙皮“彭~”一声清脆的巨响,只见那枪口飘出一团硝烟,而作为目标的铁皮墙面赫然出现一个窟窿!
李凡点点头还是比较满意的,别说这么薄的彩钢墙皮,就说14身着代表着盔甲制作工艺巅峰的板甲之骑士又如何?还是会死在训练几天的农民枪手手里,所以火枪的出现改变了战争的方式。
这是三战区唯一的希望了,敌人的人数披甲率都远高于三战区,如果没有这种跨时代的武器,不可能取胜。
“宋哥,无论如何,在明早六点之前给我拿出500把,行吗?辛苦兄弟们一下,这事关三战区的存亡!”
宋必成看了看表皱眉道:“现在已经凌晨一点多了,从王哥过来一个半小时我们生产了不到50把,大家都是为了三战区,也不谈什么辛苦不辛苦的,但机器就这么多机器,我们在保证合格率的同时已经是最快速度了。”
李凡知道在18世纪英国一个工厂一天的产量也就50把左右,这速度已经非常的快了,但还远远不够。他问道:“以现在这个速度,六点能产多少?”
“现在还有5个小时的时间,我估计最多最多280左右。”
李凡听得直摇头,280把枪对付不了三千人。他思索了一下说道:“那如果,你们放低一下质量要求,不要求精准度,只要能响就行。”
宋志成一时间没有说话,他不说话众人就都沉默了下来。一时间就只剩下机床加工的“嗡嗡”声。
半晌,仿佛在心算了一下的宋志成终于给了一个答案:“以最低的质量标准也快不到哪去,顶多我能答应六点给你300支,当然这是理想答案。更大的可能是到不了300”
这速度已经相当逆天了,李凡知道,再要求他们也只能是空头支票了,设备就这么多,他们也没办法。
“我还要足够的子弹和火药,另外仓库里的刀矛器械我也要。“”
“没问题。你一会找人来般,子弹和火药也不成问题,三战区就靠你了。”
我定不会辜负你们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