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中,一队队百姓匍匐街头,有的已饿死在街道上,这些人是从河北涌入长安的灾民,不断的战争已使河北变得残破不堪,此时河北已没有足够的储量,娄奔屯军定襄郡,每日的耗粮,数以万计,再加马邑关,雲中郡,五原郡和朔方郡,但自从小亚关兵变后,朔方郡的粮草补给便已中断,只五原郡还保持畅通,可数日前,刘睿忽然挥军东进,夺得五原郡,杀死项南,使得五原郡也中断了粮草补给的运输,西河郡郡守袁明羽八百里加急,将刘睿夺得五原郡的消息汇报朝廷,等待王莽旨意。
未央宫,王莽将砚台扔在地上,暴怒异常,河北此时已不止匈奴为患,各路匪军势力也渐渐昌盛,直接威胁到朝廷,再加刘峰在凉州拥兵造反,挥军东进,也参与到河北乱局中,使王莽忧上加忧。
更让王莽不能忍受的,是刘睿的兵变,他忽然夺取九原县,逼死项南,拥兵自守,这简直目无王法,必须挥兵剿灭,可昨日,又一封奏折送来,是娄奔所写,他将河北的战况简单述说,‘言项南已有不臣之心,拥兵自立,刘睿大破匈奴之时,曾邀请项南攻打五原县,断匈奴后路,但项南却拒绝增援,按兵不动,才有今日刘睿奇袭九原县之事,况且小亚关兵变,朔方郡已无补给,刚刚夺回的朔方郡储量不足,春天匈奴便已南下,使得朔方郡没有时间耕种,军队与百姓无粮可食等等。’
虽然娄奔说的也有道理,但刘睿的自作主张,让王莽觉得不爽,如果人人都像刘睿那样,自作主张,自行决定军队的去或留,那还要自己这个皇帝做什么?
还有,娄奔拥兵近十万,在定襄郡岢岚县驻守,始终持观望态度,任由雲中郡被围,雲中太守多次向朝廷乞援,只顾若惘然,这使王莽心中渐渐起疑,是不是娄奔也有自立企图,若真如此,必须尽早下掉娄奔军权。
也正是娄奔按兵不动,使王莽不愿相信娄奔替刘睿辩解,一心认为刘睿是故意谋反,想要派人抓捕,但刘睿拥兵已近两万,声势浩大,若他有自立之心,恐怕一个朝使很难将他抓捕归案。
此时朝堂内一片寂静,所有大臣跪伏在地,低头不语,如雕塑一般,这让王莽心中更加恼火,半响,王莽怒吼道:“河北已如此混乱,何人可为朕设谋,解决河北危机?”
这时,丞相孔光走出队列,欲言又止,略作沉思,最终咬牙说道:“陛下,并州牧宋弘八百里加急上奏,平定县府库已近空虚,无法在拨出粮食供给军队,若朝廷在不拨粮,怕三军有变,那时悔之晚矣!”
“并州的粮食都哪去了?”
王莽不悦,怒视孔光,半响,王莽恨声道:“立刻让仓曹掾拨粮,万不可断了前线数万将士的粮草!“
孔光长舒口气,朗声唱诺,此时他心中一颗大石落定,刚刚他一直担心王莽意气用事,不肯拨粮,此时得了旨意,孔光又将心中挤压的另一件事说出:“陛下,如今天下动荡,今年粮食产量又不好,加之河北战乱连连,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才会拥众造反,臣建议,立刻拨款成立专职官员,赈济河北灾民,并派遣朝中重臣,往抚河北,劝说各路匪军卸甲归田,从良务农,此为上策!”
这件事也是挤压王莽心中的一块巨石,压得他喘不过气,如果真的能用些钱粮平复河北匪患,那固然是好,想到此,王莽轻叹一声,看向朝中众人,无奈道:“若真能已粮草平息匪患,朕求之不得!”
停了下,王莽凝视孔光,责问道:“孔卿可有合适人选?”
孔光点头,朗声道:“东曹掾储夏,为人忠厚,口碑极佳,可为此差。”
不久,王莽微微点头:“那就如卿所奏。”
这时,王莽的思绪又回到刘睿和蓬勃身上,一个挥兵夺五原,一个挥兵夺北地,这两人已成为王莽心中的一根刺,不拔除这根刺,王莽寝食难安,想到此,王莽厉声责问众人:“刘睿与蓬勃拥兵造反,何人愿往,剿捕此二人?”
话音刚落,大殿内一人朗声出列:“陛下不可。”
不久,此人走到大殿中央,凝视王莽,高声说道:“陛下,且听臣一言。”
王莽凝神望去,出列之人乃是大司空董忠,半响,王莽点头,董忠朗声道:“陛下,刘睿虽然不听号令,但他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从他能以一万兵马对阵匈奴六万雄兵便可看出,有他镇守五原郡,匈奴定不能南下半步,此等人才替陛下守边,陛下可安枕无忧,又为何要抓捕他呢?”
停了下,董忠又道:“还有蓬勃,虽未听号令,夺取北地郡,但刘峰东进,我军正愁不能分兵往拒,此时有蓬勃再北地郡替我们抵挡刘峰,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说到这,董忠单膝跪地,朗声道:“臣一番忠言,还请陛下三思!”
董忠话音刚落,满朝文武立刻哗然起来,众人互相议论,这时,已有一人缓步走出,高声说道:“陛下,臣同意董忠之言,请陛下三思。”
众人凝神望去,走出之人,乃是刘歆,他此时已官居太傅,虽然王临谋反事件已将刘歆牵连,但刘歆迷途知返,深得王莽信爱,此时见刘歆走出,便笑语道:“刘卿不妨说说。”
刘歆点头,朗声道:“董忠之言,有两点好处,第一,我们可以借这两股势力分别抵抗刘峰和匈奴,用他们来削弱敌方实力,第二,匈奴与刘峰的入侵,也会大大削弱他们两人的实力,等时机成熟,我们调三千甲兵,便可收复此二人,请陛下明鉴。”
刘歆的看法不错,这是把双刃剑,在削弱匈奴和刘峰的势力时,也在消耗刘睿和蓬勃的实力,想到此,王莽微微点头,“那我们不妨静观其变。”
这时,刘歆又道:“陛下可听说街中传言?”
刘歆表情有异,王莽身子一颤,厉声道:“什么传言?”
“从河北传来一个消息,刘睿本名叫刘秀,又名刘文叔,是南阳舂陵人,汉景帝七世孙,正统的前朝后裔。”
说到这,王莽脸色土黑,嘴角微微颤抖,想要说话,却又活生生咽下,这一幕幕尽落刘歆眼底,半响,刘歆又道:“此时他夺取五原县,是否在为复国做准备,臣担心他今天打五原郡,明天就会挥兵入西河郡,然后是太原,上郡等等,那时,河北不复存在矣!”
王莽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怒火,暴喝道:“混账,你刚刚让朕不要动他,此刻又告诉朕这些,目的何在?”
刘歆斜睨董忠一眼,不慌不忙道:“臣建议,由董大人重新掌管兵权,北上抗击匈奴,见机行事,收拢河北各方势力,配合东曹掾储夏剿匪,如果不肯缴械归农的势力,可挥兵剿除。”
这时,董忠也跪伏在地,朗声道:“臣愿披肝沥胆,为陛下分忧!”
这句话深深触动王莽,数月前,王邑挥师北上,寸功未建,且败仗连连,这也是王莽最忧虑之处,若娄奔再败,匈奴必会挥师南下,那时再派兵北上,为时已晚,但此时长安拥有北军不过十万余人,若派去北地,恐怕京师空荡,会给赤眉军创造机会,挥师西进。
想到此,王莽把心中忧虑说出:“朕并非不肯派兵北上,只是朝中兵马空虚,实在调不出太多军队!”
这时,刘歆毅然道:“陛下可调集荆州,巴蜀之兵,集合十五万大军不是问题,只要董大人稍加训练,必可北上征战。”
董忠也趁机附和:“臣愿亲自去荆州征兵,北上抗击匈奴。”
这个决定太难下,若调动荆襄,巴蜀之兵,必然会给南面造成空虚,这是为乱之道,但北面若破,南面在强大亦有何用?
想到这,王莽忽然思念起远在洛阳的儿子王安,不久前,赤眉又有新动向,目标可能是陈留,若陈留失守,赤眉下一个目标必然是进军司隶,攻打洛阳,未雨绸缪,王安便奉命东进,去洛阳巡视城防。
所有人都在等王莽下定决心,时间一分一分过去,最终,王莽点头,坐回到御案前,朗声道:“就依董卿所言,征调巴蜀十五万兵马,北上抗击匈奴,另外,朕决定恢复董卿大司马职务,命王邑立刻回长安述职。”
董忠唱诺,王莽又道:“并州此时军团分裂严重,董卿回到并州,必须想办法把各路势力重新凝聚起来,把兵权紧抓在手,勿让朕失望!”
“臣定不辜负陛下厚望!”
王莽略作沉思,又道:“朕给你半月时间,集结兵马后,必须立刻北上,争取速战速决,朕在长安等待你凯旋的消息!”
“臣定不辱使命!”
“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