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三婶被骂走后,周氏是被狠狠气了几天,许老爹想了想还是去了一趟许三叔家,找许三叔说了许久的话。
许老爹从许三叔家里出来之后,许三叔狠狠地骂了许三婶一顿,也消停了一段时间,不过,两家来往得也没有以前那样频繁了,有什么好东西周氏也不会像往常一样想着她家。
上次涨水,家里养的猪被活活淹死冲走了,现在再买来养也来不及了,所幸就不买了,大不了过年的时候去买猪肉来吃就行了,猪圈空了下来,周氏抽空打理干净拿来放东西了。
这两日码头渐渐恢复了以往的热闹,停留的商船也多了起来,来码头吃饭的商贩也相应的多了起来,码头的生意也随之慢慢好了起来,半夏她们也恢复了像以往那样,成天的忙着。
这日刚从镇上回到家,周氏就说杨恒带着珠珠来了,还等了许久也不知道什么事。许老三猜想杨恒主动来找自己肯定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就把搬东西的活留给她们,自己先进屋。
“许三叔。”杨恒坐在凳子上看着珠珠和三妞玩,见许老三回来了,立马站起来。
许老三招呼着他坐下,又问是不是有什么事情,特意在家中等着自己。
杨恒支支吾吾说了好一会儿,许老三才明白杨恒的来意。
原来前两日杨恒因为手中一点银钱都没有就一直在抄书想挣些钱傍身,就把种地的事情忘在一边了。
今日书抄完了,想着劳逸结合带着珠珠出去转的时候发现大家的地里都种下粮食。以前在家中这一切自有家人保持,自己只管读书,所以对地里的事情一窍不通。
再者,父亲在世时常常教导他,耕读人家不能只顾读书,把五谷事务全然忘记,因此来找许老三帮忙。
许老三点头答应下来,杨恒和珠珠两个人一共有两亩地,种成大豆最好了,平时不用怎么管,只是偶尔去除除草就行了。
不过杨恒并没有种子,也没有闲钱来买,许老三就借些种子给他,等收成了再还就行了。
不过想着杨恒不会种,他和珠珠只有两个人,许老三建议杨恒把地租出去,收租也可以养活兄妹两个。这样一来,杨恒也操心可以一心放到读书上。
杨恒考虑了下,还是决定把两亩地租出去,也是按照许家那样四六租。见杨恒决定好了带着他去刘三秋家,两边很快说好,刘三秋一家又多了两亩地种。
杨恒跟着许老三回到许家接珠珠,把又抄好的两本书给许老三拖他拿到镇上给掌柜的,带着珠珠就回去了。任凭许老三和半夏怎么留饭也不留。
“阿恒等等。”许老三突然想起什么叫住杨恒。
“许三叔可还有事?”杨恒怕许老三再留他,后退了两步问。
许老三察觉他的动作,有些好笑,同时也觉得是个实诚孩子。
“我大哥的儿子到了启蒙的年龄,不过村子里没有合适的启蒙先生,他年岁小每日去镇上不方便,你可愿意收他为学生?”
杨恒有些意外,可是为人启蒙是很重要的,怕自己无法胜任,便想拒绝许老三。
“你小小年纪就已经过了童生,可见学问不错,给侄儿简单的启蒙两年足矣。”
平时给小儿启蒙的先生大多数都是多次落榜的童生和秀才,杨恒年岁这般小就一次过了童生的考试,天赋是有的,学问也是真有。
给人启蒙自己也可以温习,乡下孩子念书每天只有半天,而且农忙也不会念书,也不会耽搁自己读书考举。
杨恒最后还是答应了下来,同意收下二根这个学生。
许老大和朱氏知道二根启蒙的先生已经找到了,很是高兴。不过听说是杨恒这个十三岁的孩子又不禁担心能不能教得好二根。
许老三明白两人的顾虑,仔仔细细的给两人解释清楚。许老大两口子一向相信许老三,也不就不再犹豫同意把二根送到杨恒那里启蒙。
半夏也想把三妞送去启蒙,半夏知道珠珠以前在家也是读过书的。半夏可没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想法,纵使女孩子不能考取功名,可是读书也是好的,明事理长见识日后也不怕被骗。
许老三知道半夏的想法后也同意,杨恒收一个学生也是收,两个也是收,不过重点放在二根身上就行了,杨恒也不反对。
许老大和许老三准备好束脩找了个日子去杨恒那里,二根有模有样的行了拜师礼,三妞不算正式的学生,因此也就不行拜师礼。
地里刨食的乡下人读书不是个容易的事,不过许家把孩子送去读书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让人好奇的是这次还把三妞这个女娃送去读书,还是送到一个外来的孩子那里读书,这能行吗。
后来一打听才知道这个外来的孩子还是个童生,这可不简单,十二三岁就是童生了,这才知道之前小瞧了这个孩子了。
又听说杨恒的束脩并不高,镇上念书一月需要一两银子,而杨恒每个月只需要五十文,好些人动心,想把儿孙送去。
里正深知读书的好处,把自家的大孙子和二孙子都送去了,并不求能考取功名,想着读些书念些字日后镇上找个轻松的活计干。
里正的两个孙子都和二根差不多大,杨恒也就全部收下了。
这样一来,来念书的小孩子就多了,杨恒站在的棚子坐不下。许老三想着村里没有学堂,回家和半夏还有许老爹商量想办个学堂。
半夏和许老爹等人都很赞同许老三的想法,说干就干先是找到杨恒商量一番学堂需要什么。再去找里正在村里找了块地许老三出钱搭房子。
村里人听说许老三出钱要在村里办学堂,都来打听这每个月的束脩是多少,怎么样才能进学堂读书。
许老三想了想,把束脩定在每个月五十文,没有钱的也可以用粮食和蔬菜瓜果代替。这样一来,家里不是特别穷的都能把孩子送来启蒙。
不过,有些人却觉得读书并没什么用,而且就算启蒙的花费少,可是往后笔墨纸砚地花费并不少,并且前些日子才遭了水灾,家里能拿出余钱的并不多。所以就算许老三降低了束脩,把孩子送来启蒙的,也没有多少人。
前前后后除了里正家的两个孙子,还有三个孩子送来,加上二根一共就是六个孩子。
之前搭的棚子还剩余一间,这六个孩子就暂时在那个棚子里念书,三妞和珠珠混在里面听课。
既然要办学堂那就要修好一些,许老三和半夏一商量一咬牙把家里的钱拿出来买材料。半夏计划找个大点的地方,先修上四间屋子,两间大一些是学堂,两间小一些杨恒兄妹可以搬进去住,也是日后先生的宿舍,想了想后又搭个小些的厨房。
等以后来念书孩子多了钱也充足了,再盖房子起来也可以。
许老三让许老爹找了三四个会泥水匠活的人,一天十五文的工钱,每天中午一顿饭。
许老三和半夏都不是拖拉的人,说干就干,材料很快买了回来,许老爹那边也把人找齐了,是村里的朱老三和他的堂弟朱二水,还有一个是田七柱,这三个人都是干这个的一把好手,而且田七柱的孩子田大春也在学堂念书。
许老三修学堂是给许家争脸面的事情,也是对许家有好处的,许家几个亲近的亲房族亲也来帮忙。
“伙计们,这学堂是娃娃们读书的地方,一定要修结实了啊。”动工这天,许多人都来瞧热闹,许老爹笑得合不拢嘴。
“许二叔,你家老三真能干啊,你啊享福了。”
”哪里哪里,这都是为了村里的娃娃们。“许老爹摆摆手,嘴上谦虚,心里可高兴听这些话了。
“你放心吧,叔,肯定修好,我儿子也要在这里读书咧。”田七柱双手撑在锄头上。
时辰一到,三个汉子齐齐动手正式动工了,那边许老三也去找到木匠,定了几张桌凳,日后搬到学堂。
半夏出门时交代了周氏对朱老三他们不可吝啬,毕竟做的可是体力活。周氏一大早就去果园抓了一只大的公鸡,顺便捡了几个蛋回去存着。
许伯娘一早就来帮周氏,妯娌两个人直接在学堂外的空地上搭起来个灶头,直接把锅架在上面炖起了鸡。
知道中午的伙食这么好,几个汉子也不偷懒,可着劲儿地干活。
等吃饭的时候,周氏也大方使劲儿给他们舀鸡肉吃,看得一旁的许伯娘心痛。几个汉子在一旁吃得满嘴流油,打呼鸡肉真香。
其实周氏的手艺并不好,只是他们太久没有吃上肉了,还能敞开肚子吃那自然是好吃了,就是用充满鸡香的汤蘸馒头吃,那也是把手指嘬干净了的。
念着许家的大方,大家伙干活就没有偷懒的,等月底这天,趁着休息半夏来瞧的时候,学堂已经有模有样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