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之后发生的事情和之前估计的还是有一定的偏差,张汤把刘安收押之后,便把这里的情况往长安报告,其实在张汤看来,这样的结果未尝不是最好的结果,只是他也已经隐隐感觉出来武帝的用意,虽然不知道原因,但是和窦太后一定脱离不了干系。
张汤联想起之前的事情,想到窦太后把自己派到这里来,武帝暗中交代自己的事情,现在萧明的所作所为,这当中肯定有什么自己现在还不清楚的一些缘由,萧明之前虽然有些透露,但是事情的真相,张汤还是不得而知。
过了几日,朝廷果然下了命令,窦太后的懿旨传来,把刘安押到长安候审,张汤心里清楚就算是押到长安,那也只是走个过场,既然造反的罪名已经坐实,除非窦太后心软,否则谁都救不了刘安。
不过,还没有等张汤把这个消息告诉刘安,就听到了刘安自刎的消息,就在昨日,张汤从萧明那边刚刚得知刘赐吊死的消息,张汤把这件事情瞒着,没有告诉淮南王,就是怕他也步了衡山王的后尘,但还是没能阻止这件事情发生,大概这些诸侯都明白,与其死在长安,还不如把自己的性命葬送在自己的封地,免得舟车劳顿,到头来却还是落得个乱臣贼子的罪名。
按照官职来说,张汤身为廷尉,是稳稳压萧明一头,但是在这件事情上面,他却不能对萧明横加干涉,指手画脚,这倒不是因为武帝之前的那一番话,而是张汤对于萧明的所作所为,竟然找不到什么好的理由来驳斥,除了抗旨之外,没有丝毫的毛病,因为张汤在心里也是认同萧明的做法,只是,这样一来,等萧明回到长安,也不知道究竟会落得个什么结果,不过,这既然是别人选择的,张汤也只能认为萧明在心里早就已经有了计较,殊不知,这只是萧明的一意孤行,肆意妄为,根本就没有怎么考虑之后的事情。
现在这些造反的诸侯,一个个宁愿自尽也不愿意去长安候审,张汤能做的,也就是做好善后的工作,现在最要紧的就是调查其他的参与人员,刘迁之流自不必说,当然还有其他许多人参与其中,廷尉本来就是调查这一块的,逮捕、审问、囚禁有关有罪的诸侯或大臣,现在身在淮南,甚至可以不用经过上面的同意。所以,这几天,张汤的任务就是梳理有关和刘安关系比较亲近的一些朝中大臣或者是各个诸侯,然后进行审问。
“大人,已经调查清楚了八子当中,有四人参与其中,伍被和毛周晋昌几人,虽然知情,但是没有参与其中,至于雷被,一直被刘安关押,所以也没有参与其中,但是之前也应该是知情的。”
张汤听完手下的人汇报之后,手里紧紧攥着武帝刚刚从长安传过来的一卷消息,上面写着,对于可能参与造反的人都要严惩,尤其是八子,更是绝对不能放过。
这个消息是从长安加急送到张汤手里的,张汤丝毫没有怀疑这件事情的真实性,只不过张汤虽然自认为是个酷吏,但是真要把所有人都查办,这件事情张汤还是有些始料未及。
“把这八个人都先暂时关押起来,还有,这件事情要瞒着夏大人,不能让他知道,明白么?”
士兵点了点头,退下了。
张汤知道,这就是皇上的愤怒了,看来上面对于萧明处理事情的方式还是颇有微词,只不过事情既然已经如此,张汤也没有其他办法,这件事情之所以瞒着萧明,主要是因为经过了之前的事情之后,张汤是真的怕了,对于萧明这个视皇上的话为无物的人,谁知道他还会不会因为这件事情做出什么不寻常的举动。
别人都是张汤是酷吏,只有张汤心知肚明,虽然自己的确是嫉恶如仇,但是他绝对不是一个为了别人连自己性命都不顾的人,朝廷需要他,只是因为上面需要张汤来顶住各方面的压力,包括普通百姓,也包括王公贵族,但是如果真的有什么不可调和的矛盾,朝廷是绝对不会为了张汤一人而去得罪两者之间的任何一个,到了那个时候,张汤就只能选择成为这当中的牺牲品。
所以在张汤在长安做廷尉的这些年里,好多时候都是明明已经证据在握,但是却因为朝廷的某些原因,不得不做出妥协,就好比这一次,张汤虽然知道武帝的这个要求有些过分,但是却不得不遵从,哪怕自己现在已经是一个有名的酷吏。
“夏大人这是要去哪?难不成是要回长安?”
萧明的确是有回长安的打算,他已经做好了决定去接受武帝的愤怒,他不由得想起了之前李广将军从北地郡返回长安时候的心情,说得好听点是近乡情怯,难听一点就是等着上边的人的惩罚,不过李广之前是有自己的相助,也不知道这一次究竟有没有人来相助自己?
“这里的事情已经处理完毕,我也没有留下来的必要,倒是希望张大人能够善待这里的其他人,我怕这次叛乱牵连的人数太多,朝廷若是执意查办,怕是还要有不少人要遭殃。”萧明临走的时候,也不忘了提醒张汤一句。
张汤的内心一阵激荡,之前没有把皇上的命令和他说还真是一个正确的决定。要是萧明知道最终的结果会是这样,肯定不会善罢甘休,也不知道到时候又会有什么出人意料的举动,现在把这件事情就这样瞒下来,的确是最好的选择。
“罢了罢了,你自己看着办就好,这次我是自己都顾不上了,那里还管得了其他人,萧明见张汤没有答应,只当做张汤自己会把案件调查清楚,秉公办理,用不着自己提醒,也懒得去追问这件事情。
等萧明走后,张汤的神色才稍稍自然,这件事情他亦是无可奈何,皇上既然要严惩八子,其他人哪里插得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