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洗锅,少著水,柴火少旺慢慢煮。待它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时它自美。
老母蹲灶沿,儿已口角涎。待到肉上桌,肉少难下箸。
含泪许誓言,为肉发奋读。
待到功成时,餐餐炖炒卤。
四个小伙伴儿在雪地中滚打了整整一上午,才带着欢笑各回各家各找各妈。雨欣回家的速度最快,因为他惦记着饭桌儿上的猪肉。
经过漫长的折磨与等待,妈妈终于将一大碗香喷喷的猪肉炖粉条儿端了上来。妹妹比雨欣还早,她早就瞪着圆圆的大眼睛守在饭桌儿旁了。雨欣的弟弟此时才二岁,他馋肉也没法,只能闻闻香味儿了。
肉与粉条儿的混合香味儿轻飘飘地钻入了雨欣的鼻孔儿,雨欣享受地闭上眼睛深吸了一下,然后拿起筷子准确无误地夹中碗中最大的一块。
‘啪’地一声,母亲的筷子也适时地击打在雨欣的手背上。“今儿是你爸的生日,你们吃粉,你爸吃肉。”母亲的话犹如晴天霹雳,他尝到了人生第一次绝望的滋味儿。
他片刻的痛恨。痛恨母亲太不近人情,盼一顿肉像盼星星盼月亮,容易吗?
还是妹妹聪明!她轻轻放下筷子,看着碗里的肉瘪瘪嘴,用袖子遮住眼睛轻声啜泣起来。
妹妹年纪虽然小,那小心眼儿可比雨欣多。她不但心眼儿多,也乖巧。每次雨欣与妹妹起争执,爹妈总会向着妹妹。
“我说你也是,我吃不吃又能怎么的?我闺女和儿子吃高兴了比什么都强。”爸爸边说边往哥儿俩的碗里各夹了一块冒着热气儿的肉。
像是猪八戒吃人参果儿般,雨欣将肉迅速放进嘴里,没来得及嚼上一下,便咕噜吞进了胃里。
雨欣深悔自己没有吃肉的经验,居然连味道都没有品出来。他用舌头舔着厚嘴唇儿,眼睛死死盯着菜碗中的肉。
肉香的刺激让他重新鼓起勇气,伸出筷子夹住了一块。忽见母亲正虎视眈眈地瞅着他手中的筷子!只好悻悻地将筷子上的肉放回到菜碗中,夹了根粉条儿放进了嘴里。
吃粉的速度像老驴拉磨,一根本不长的粉条儿完全吸进嘴里足足用了五分钟。粉哪有肉香啊?那粉在雨欣的嘴里味同嚼蜡。
他见妹妹正慢条斯理地将那一块肉中瘦的半边儿用小虎牙儿撕了下来,放在嘴中有滋有味儿地嚼着,而把肥的部分留在碗中没动。
雨欣咽了口吐沫,“妹,那肥的你吃不下吧?女孩儿家就是不能吃太多肥的,给哥吃行不?”雨欣客客气气地向妹妹言道。
“不,我吃得下。”妹妹头都没有抬。雨欣翻翻白眼儿,嘴里嘟囔道:“有什么了不起,不吃肉会死人啊?”
从古至今,很多智慧灵感都是被逼出来的!比如‘指南针’的发明,要不是发明者的亲人走丢太多,估计他才懒得费那个脑子呢!
男人都有大智慧!哪像妹妹就知道装哭讨肉?雨欣开始用期盼的目光瞅着爸爸的筷子!
父亲是慈父!他受不了雨欣那饥盼的目光,刚夹起的肉还没有来得及放到嘴边儿便拐了个弯儿放入儿子的碗中。
爸爸这生日过得酸楚!碗里就那么几块肉,被小哥儿俩瓜分殆尽。母亲刚开始时怒眼相视,到后来变成泪眼婆娑。
要说雨欣的家世,别看现在穷得叮当响。那想当年老富裕了!听奶奶讲,爷爷的爸爸是个闯关东的大商人,专做羊皮褥子买卖。
雨欣还在用爷爷留下来的羊皮褥。那玩意儿比现在的所谓的丝棉褥强得不知有多少倍!隔凉、隔热、隔湿!冬天把它放在冰冷的地上,躺在上面也不会觉得身下寒冷。要说它有缺点,那就是太厚重,一张羊皮褥子有十几斤重。搬动不方便。
在那个物产并不丰富的年代,在东北那种极寒之地,谁家要是有一铺羊皮褥子,那是日子过得相当不错的家庭。东北当地人崇尚羊皮褥就像崇尚人参与小貂皮一样。
所以那时爷爷的爸爸生意十分火爆,所以那时爷爷、奶奶过了半辈子相当富足的生活。可是好景不长,1949年全国解放了。
爷爷与奶奶的家产被没收充公,他们开始骄傲地做起了贫下中农。
人的潜质得逼才能发挥到极致,爷爷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过了半辈子‘大少爷’的生活,猛然间过起粗茶淡饭、布衣烂衫、满身臭汗的农民生活,换作旁人还真是难以适应。
英雄,不光高高的庙堂之上才会有。爷爷就是一个‘有钱能挥霍,没钱能干活’的英雄。加上有点文化的因素,凡经他手侍弄过的土地,那都是高产出的‘宝地’。
农民攀比的就是种地的本事,因此不久爷爷便得到了村上大多数人们的认可与尊重。
奶奶除了会生娃,没啥优点。她是个小脚的女人,一辈子都没有从‘大小姐’的梦境中走出来。
可奶奶命好,嫁了爷爷这样一个男人。爷爷一辈子宠着她,别家的女人同样都要到地里去干农活,奶奶却一辈子也没去过田里。
雨欣小时候儿最喜欢听她讲那过去的故事。打雨欣记事起,常听奶奶说一句很现实的一句话“唉!面子上容光了,可是肚子里没油水儿啊!可苦了我的孙儿们哦,你们若早点儿生出来,顿顿都能吃上猪肉炖粉条哦。”绝对没有诋毁社会主义的意思,就是说说雨欣真实的家世。
雨欣的爸爸是家里的老二。奶奶共生了六个孩子,三男三女。也不知道是怎么生的?大伯与大姑就生的质量好,大伯考上中专进了城,大姑长得水灵嫁进了城。后边的几个子女越生质量越糟糕,模样儿和智商都不如大伯与大姑。
雨欣的爸爸到青年后,为了能够对前面两个哥姐有所超越,毅然响应党的号召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当雨欣爸兴冲冲地来到军营后,才知道自己当的是‘工程兵’。爸爸后来自己戏称是‘老鼠兵’。
他入伍后主要的任务就是打隧道,一个接一个地打!那时的口号是‘誓将隧道打遍全中国,誓与美帝、苏修斗到底’。
爸爸为人厚道、思想纯正。虽然是个打隧道的,在部队里干劲可足了。家乡人不知道他到底是什么兵种。他们以为穿着绿军装的兵都一样儿,都高大上。
雨欣妈就是在这个时候上了当!那时的她也算是镇上的名人。她能歌善舞,是镇里**宣传队的主力队员。那小模样儿,在全镇数一数二;那小细嗓儿一亮,不知迷倒过多少农村青少年!
演的样板戏太多了!雨欣妈不知不觉地被戏里的情节感染了。村里的青年们家世再好、外表再帅她也看不上。她觉得‘家世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她向往着找一位英俊威武的解放军战士嫁了!自己光荣,全家也跟着光荣!
好事的媒婆便将雨欣爸穿着绿军装的照片儿往雨欣妈眼前一亮,雨欣妈的眼珠子立时呆住了。
这小伙儿穿上军装还挺耐看的!美中不足的是眼睛有点小,但还是挺聚光。雨欣妈当即含羞点头同意处一处。
后来,雨欣爸的这双小眼睛完完整整地遗传给了雨欣。他的眼睛小的什么程度?看看后来的雨欣就知道了:
雨欣六年级时,班级里来了一个刚毕业的女数学老师。她第一堂课讲到半道儿便用教鞭敲着讲台冲着雨欣喊“别以为你腰杆坐得笔直我就发现不了你在睡觉!”
雨欣这个冤哟,其实他一直在认真听着老师讲课,根本没有睡觉。当他起身强辩时,老师又补了一句“没礼貌的家伙,你说话能不能睁开眼睛?”
当天晚上回到家里,雨欣仔细审视了母亲与父亲的眼,最后将怒火全部撒在了父亲的身上!父亲当时眯着小眼儿一直不明白雨欣为什么会莫名地向他发火。直到那个女老师来家访,当着父母的面儿向雨欣道歉时父母才恍然大悟。
女老师走后,爸爸安慰雨欣“小眼睛的人都聪明,小眼睛的人别人看不清你的内心。”
还是回到父母的恋爱经历这一段:待雨欣爸探亲回家,雨欣妈和雨欣爸一相处,真好比干柴遇见打火机,旱苗突逢连夜雨’。
二人大有相见恨晚之感;这一处,二人的感情逐渐从革命友谊发展成了每天偷跑到山沟沟里亲嘴儿。一亲就能亲半天才回家。
那个年代不兴先孕后婚这一套。谁家的闺女如果犯下如此的大错,那当爹妈的非羞死去。所以二人虽然爱得如火如荼,一直忍着不敢触‘雷’。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雨欣妈面对如狼似虎的兵哥哥,虽然保持理智与克制,每次都能适时地将‘火’扑灭。但‘消防员’也有失手的时候。那一次,雨欣妈‘灭火’失败!
事情是这样的,二人确定恋爱关系后,雨欣爸便回部队继续服役了。雨欣爸走后不到半年,雨欣妈受革命红心的驱使,决定去部队探望情郎。
雨欣爸所在连队的毛排长,闻听姑娘来探亲,果断地将自己的单间宿舍让给了雨欣爸暂用。爷们粗心,也可能是故意。身为一排之长也没有问问人家结婚了没有就好心地将单间给了两个青年。
那一夜,雨欣妈顺从了!第二夜,雨欣妈又顺从了。第三夜、第四夜……直到探亲结束回到乡下。
雨欣妈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乡下后,给情郎写了封信,目的是报个平安。信是这样写的:瘪犊子,本想嫁一个彬彬有礼、有情有义的军人。没曾想掉进了狼窝里。瘪犊子,该办的事你都办了、不该办的你也把我办了。下次回来咱俩得把婚礼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