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0300000039

第三十六章 拜师吗?《下》

“拜师吗?”这是李尘听到阿桂的话,心中最直接的想法,他也知道青帮在历史上应该是一个地下的秘密帮派,这样公开加入青帮恐怕是不好吧?但是李尘那里知道这时候的青帮在清朝还是一个官方组织,为朝廷的办事,至于青帮最后为什么受到清廷的打击,具体还是因为,青帮到了后期逐渐的参与到了农民起义之中,引起的统治阶级的不满。这才受到政府的打击,逐渐进入了地下的组织,成了一个类似于青莲教的秘密宗派。

“大人… …这…”宿庆祥一听说阿桂竟然想要让李尘拜他当师父心里一惊,也不知道是高兴还是悲伤,高兴的是自己终于可以和当今大学士阿桂拉上关系,悲伤的这个小子不会是阿桂派遣到青帮的奸细吧?但是看看李尘如此小的年纪这也不像是奸细啊?

“怎么?不愿意吗?”阿桂看着宿庆祥为难的表情,问道;

“回大人,不是不愿意,只是,我这好久都不收徒弟了,突然有公开收徒,恐怕不好吧?”宿庆祥推辞道;

“哦,这个规矩是可以破的吗?自己收徒还要看别人眼色吗?这是什么狗屁道理。你现在直说愿不愿意吧?”阿桂不耐烦的道;

“回大人,小民愿意。”宿庆祥道;

“好,那不就得了?李尘赶快过来拜师。”

“大人,这样好吗?”李尘疑惑的问道;他自己可不想因为青帮的造反的事情躲躲藏藏的过一辈子。

“有什么不好的?有什么事情我兜这,你就放一百二十个心吧?”阿桂拍拍胸脯道;年纪这么大了还有如此心境,怪不得阿桂是个长寿之人呢?

李尘如今真的是要被硬抬上架了,仔细一想这样也没有什么啊?阿桂要到嘉庆年间才去世,在此期间青帮如果出了什么事情的话,自己有阿桂罩着应该不会有什么大的问题,至少自己在嘉庆前期不会出什么事情,有自己在青帮,说不定还可以避免走向地下,况且有这么一个组织给自己当后盾,以后办什么事情应该也会方便不少。索性答应了就是。

“弟子李尘,拜见师父。”想明白了之后,李尘忍着身上的痛,坚持的站起身来,走到宿庆祥的面前跪倒在地,结结实实的磕了三个响头。

宿庆祥见李尘下跪,知道这是师徒礼,自己一定要收的,也不再推辞只等李尘结结实实的磕了三个响头之后才开始后悔,李尘的身体自己的手下搞成这样的,如今又收了这样一个徒弟,真可谓是因果循环啊。等到李尘磕完三个响头的时候身上已经没有了丝毫力气,黄泉和姚玉赶紧上前把李尘扶在椅子上,让李晨安稳的坐在上边,他们两个才退了回来,回道自己的位置上,这时才开始的青帮真正的拜师礼。

青帮自成立以来就有着严格的拜师礼,并有着严格的纪律,这是祖宗定下来的谁也不能修改。

清门强调帮中伦理,任何一位欲进家门人士,必先经过重重考核,一般而言,欲进家学生得先拜帖,在拜帖中详细写明自己的家世背景,职业工作与姓名八字,然后由三帮九代开设寄名香堂,经过香堂仪式洗礼之后,仍不能算是真正清帮内人,此时称为一脚门内一脚门外,师父会在这寄名后的三年内,勤加考核,这个阶段称为师访徒三年,三年后必需由学生勤访师父三年,让师父考核其是否真有决心进家,这个阶段,称为徒访师三年,经过六年的考验,确定学生的决心于品性后,师父则会开始教导其基本仪注,或 委由石室庵教导,经过一年的学习,通过后,则师父会择吉日,并报请户部,由户部开始做开设香堂之准备并通报四庵六部与学生之三帮九代,让学生晋任小香。此时方成为正式的潘家子孙。小香学生得学习待人处世应对进退之道,以及各庵堂所讲授之基本课程。

小香阶段经过三年考核,师父会考量学生的学习是否方向正确,是否忠于家门,应对进退是否合宜,若一切合乎条件,则再报请户部开设大香堂,户部同样会通报四庵六部与学生之三帮九代,择吉日帮学生晋任大香,大香阶段的弟子,可以称为储备师父,他们不仅得具备小香所学的技能与知识,主要得学习如何领帮带众,传道传法。

当师父认为,此大香弟子已备足能力,可以领帮率众时,则会以相同程序,开设开法香堂,授予弟三锁三钥与六字真言,从此後,弟子已可独当一面,接续祖师香火,收徒领帮,不论何字班辈,一见开法师父,即使是晚辈,亦不再以辈分称其弟佬或称徒孙,而直称其为”某师父”。这是对帮中能独当一面收徒领帮,延续香火者的尊重。

再次之后还要经过学习盘道认亲,才算是一名真正的青帮成员。

而且清帮人士来自五湖四海,要认清是否是自家兄弟,须经由盘道条口确认。这与兵士站卫兵喊讨口令辞 的道理一样。会有这样的规矩,主要是为避免让外人得知太多帮门中的秘密。清门于雍正四年,由三祖接皇榜并受师命立帮,及潘祖执法行运五十一载后传世至今,这期间虽受命于朝廷,然实际是为实现仗义江湖济弱扶倾为目的。而清帮祖训要记取根源不忘本,这从清帮三教合一,尊前提后的作法可以明了。

这样做法难免为有心人士利用,若向朝庭进谗言,势必对于帮会命脉造成莫大伤害。因此清帮要弟子们谨守秘密,并严守三谈三不谈原则(同道能谈、香堂能谈、告帮能谈;茶馆不谈、酒肆不谈、澡堂不谈)。然而清帮自祖师创帮,由通州至杭州这段运河,共立帮头一百二十八帮半,七十二个半码头,粮船亦有九千九百九十九只半,帮众数以万计,要认清是否为自家人实属不易,况为广招贤才,又立下三准三不准之规矩(准借不淮偷、准打不准骂、准充不准赖),要确认是否真为自家人,势必得有一套明确繁杂的辨识之方,这个方法便称为盘道条口。

经盘道后可确认身份,除了能确实严守帮中秘密不外泄于人,在乱世当道局势不稳时,亦可做为情报交换前的确认工作。在近代史中,第二十三代的杜月笙运用帮中力量,为国民政府于抗日期间,做了不少的情报贡献。帮中成员谨尊三露三不露(遇急、遇难、遇盘查露,外人、熟人、亲人不露)原则。所谓“三分安清七分交情”,只三分安清,便己足够让清帮弟兄渡过难关,这是清帮义气相照共持共扶的原则。

至於盘道条口,均需师父亲传,不可外泄,例为帮中机密。

“李尘,由于青帮拜师过程严格复杂,但是由于你的特殊性我们就先省去那些麻烦的情节,但是报请户部开设大香堂告知青帮众位兄弟的环节却是必不可少的,再次之后我会亲自教你盘道条口,这些东西一定是要牢记的,到时候我再赐你道号,那个时候你才成为一名真正的青帮第六代弟子,你可明白?”宿庆祥对于收这样一个徒弟还是颇为高兴地,从各个方面来看,这个李尘不可能是阿桂派来的奸细,且不说绑架阿桂的事件做的十分隐秘就连他自己也不知晓,就算是阿桂所幸知道了,他也没有你要费这么大的事来安排这么一个卧底来青帮啊?正如阿桂所说的朝廷想要解散青帮还不是一句话的事情?有必要费这么大的事情吗?既然不是如此,李尘能得阿桂如此赏识比不是平庸之辈,人才运用的好了,就算是敌人也能给自己带来应有的利益。他自己就不信了,一个十岁的小孩子,还能在他手里翻出什么花样。

“是,师父,弟子明白了。”李尘恭恭敬敬的答道;要不是李尘现在身体不适,恐怕又要免不了磕许多头了吧?

“哈哈,恭喜师兄又添了一个好徒弟啊?”黄泉率先上来祝贺宿庆祥,他也是三人之中最没有心机的,对帮主位置最没有想法的,不会考虑太多尔虞我诈的事情。真心的替宿庆祥而感到高兴,为请帮新进人才而由衷的祝福。但是姚玉和石士宝却没有黄泉那般,他们两人虽然嘴上随着黄泉一起来恭喜宿庆祥,但是心里的想法恐怕就没有这么简单了。

“同喜同喜,大人还在这里,我们且不可因此而忽略了大人,有什么事情等大人走了再说。”宿庆祥小声的对他们三人道;

“这次多谢大人了,给我找了这么好一个徒弟?”宿庆祥推开三人,来到阿桂身边行了一礼道;

“呵呵,各去所需而已,不用谢。”阿桂看着李尘笑了笑道;

李尘此时也不知道该感到高兴还是郁闷,高兴地使自己马上便可以成为青帮的人了,郁闷的时就怕青帮长时间的发展下去,会和朝廷产生冲突,那个时候恐怕自己也要为成为青帮的一员而受到牵连。

“李尘。既然你有帮助青帮解决财政危机的办法,那你现在就说出来,也让我看看你到底有何生财之道。”阿桂长期位于内阁中枢,对于清朝的财政危机也是一筹莫展,他也知道和珅也就是有自己的一套生财之道,这才受到乾隆皇帝的宠信。(当然和珅受宠信的原因并不仅仅于此,与和珅的努力肯定十分不开的。)

“这个办法是没有,也就是几点建议,如果有什么不妥的地方还请大人和师父师叔们参考一下。”

“恩,你且先说出来看看。”黄泉好奇的看着李尘道;

“这个生财之法吗?其实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大家所熟悉的《大学》之中,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这里说的生财之道是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生产的人勤奋,消费的人节约,就会有财富充足。仁德之人,用财富提高修养,不仁之人,用生命积累财富。没有身居高位的人喜欢仁义,居下位之人却不喜欢忠义的。没有喜欢忠义之人却不能始终如一的。这里的生财之道我并赞同。”李尘缓缓的道;

“哦,你认为圣人说的不对?那你有何高见啊?”石士宝见李尘竟然敢于非议圣人的言论,言语之间已经有些不善,然而石士宝并非读圣贤书之人,对于孔圣人也没有过高的个人崇拜,这里如果是一个度圣贤书的人在,恐怕张嘴就要和李尘进行辩驳了。

“《荀子?富国上指出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潢然使天下必有馀,而上不忧不足。也就是说若要国家富强,就要爱护百姓,在收支上开源节流。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去发展生产,国家才能富强。如果不顾生产,只顾浪费物资,百姓就会十分贫困。所以“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我认为帮派的生财之道和国家的是一个样子的重点在于开源而不在于节流。没有合理的开源方式,即使在节流,在日常的管理之中也免不了要有透支的时候,那个时候便向我们青帮一样限于财政危机。”李尘丝毫不在意石士宝的讽刺,李尘清楚的明白这个时候一定要用自己的实际的办法来得到大家的认可。

“哦。你这个开源节流,有点意思,就是不知在这方面如何做到开源?”宿庆祥道;

同类推荐
  • 昶变天下

    昶变天下

    穿越了,变身了,他成了孟昶,一个五代十国时期不怎么起眼的后蜀皇帝。他要改变,不仅改变自己的命运,更要终结这段历史的混乱。没有刺鼻的血腥,江山一揽;没有诱人的香艳,美人相拥。看孟昶如何变了自己,变了天下。这不是历史,只是许多人名许多事件与历史相同或者相似而已,不要苛责与历史的不同。这仅仅是个梦,梦中一个现代人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变了天下,变了历史。这是个只能发生在梦里的故事,千万别当真。
  • 战国之天下一统

    战国之天下一统

    一个喜欢日本战国游戏的年轻人,偶然间来到真实的日本战国时代。是要一人一剑与那些传说中的武者一较高下呢,还是要统领千军万马和天下的英雄斗智斗勇。是飘然隐于市,还是奋力走上天下人的道路,敬请期待……推荐其他两位好友军事作品:《黑字传奇》《向着希望》
  • 大唐之无敌熊孩子

    大唐之无敌熊孩子

    穿越到隋朝,成了程咬金小时候?气运系统,运气全开。从小爽到大,隋唐战天下!
  • 三国之蜀汉崛起

    三国之蜀汉崛起

    余十岁读三国,今已十载,心慕三国英豪久矣....这个年轻人在机缘巧合之下,回到三国.本是碌碌之辈,却熟读三国.能知前后事.欲助刘备一统天下,然,刘,关,张,诸葛众人皆与所知有异,一时不辨,却不知孰善?孰恶?这里的人有为了生存不得不去争权的,有为了信仰不择手段,甚至不惜背负千古骂名的,有为了私利铤而走险的,究竟他们谁能笑到最后!
  • 村医的三国梦

    村医的三国梦

    村医刘泽被一个偶然的事件激发,穿越到了三国,不同的主角,不同的视角,怎么存在,创业,发展呢?展开了波澜壮阔而有不同的人生穿越之旅。
热门推荐
  • 彼岸之涯

    彼岸之涯

    天地生变,天元降临。天道法元,诸神化一,有道临界,万道垂华,诸道友一起,与神身之核,并分身之利,修德行之深,有龙嫣,兽牙,距骨,通命说纳和,天地不灭,吾便不死。
  • NG人生

    NG人生

    一个年近而立的“普信女”,在她27岁生日当天向各路神明许愿,希望自己能回到高中,改变历史,结果第二天醒来真的如愿以偿,并带着之前27年的记忆开始痛改人生……
  • 新月流水

    新月流水

    1840年以来的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救亡图存奋斗史。以史为鉴、可以知未来。
  • 纳米非全人

    纳米非全人

    在2746年,4次核战争带来了全球性的污染,想活下去?肉体被钢铁代替,算不算活着?变异后的生物是在进化还是病变?森林代表着原始还是希望?既然没人能给出答案,那就自己去找。
  • 我和邹子舒的爱情情仇

    我和邹子舒的爱情情仇

    我和邹子舒因狼人杀相识,后王者相知,相恋
  • 晚风偏偏

    晚风偏偏

    【女扮男,超宠,全能,痞帅学渣,高甜无虐】
  • 唐阙史

    唐阙史

    唐阙史,又名《阙史》,《知不足斋丛书》本。二卷五十二条。唐代笔记。据作者自序,本书成于僖宗中和四(884)年,乃多年积累的记述编次而成。主要记载唐代的遗闻轶事,过半为神怪奇异之谈,文字艰涩,体近传奇。一些故事尚有史料价值,例如《杜舍人牧湖州》条,为杜牧寻春故事的最早记载;《李可及戏三教》条,是重要的戏剧史料。
  • 有罪的神
  • 废材逆天:疯批鬼王日日想挖我内丹

    废材逆天:疯批鬼王日日想挖我内丹

    【女强 女玄 虐渣 神兽 马甲 强宠】江心月,洪荒妖皇之女,前世被心爱之人挖去妖丹、流尽妖血,毁去妖神之身,残魂封印在无境之地,沉睡万年。一朝逃出封印,残魂竟落在江家的小废物身上。废物吗?极品异火当饭吃,十品丹药当糖吃,洪荒神兽当坐骑,生命之泉当水喝,顶级神器当玩具,连她指甲缝里漏出的都是女娲补天息壤……她的丫鬟是雷域领主,她的侍卫是风神之子,连她随手捡的小蛇都是顶级大佬!可这位大佬马甲一堆,囚禁她的鬼王是他,疯批蛇尊是他,冷艳修罗王是他,俊美师尊也是他,就连宠溺她的义兄也是他!!!说多了都是泪,别的大佬都在打怪升级,而她却一瘸一拐,只为逃婚……这天,某女又双叒叕被逮回去了。江心月求生欲满满:“大佬,求放过。”疯批美男勾着她细腰,气息灼热,嗓音黯哑:“生一窝小蛇,就放过你……”
  • 回到袍哥当大爷

    回到袍哥当大爷

    黄一刀,一个地道的重庆崽儿,重庆码头袍哥大爷黄雲霖的亲孙子,机缘巧合,穿越百年,来到了1921年的重庆城,在这里见到了爷爷生活的时代,袍哥,洋行,军阀,客商,本地实业家,他们既有交结,又有竞争。重庆城永远飘着一股钱的味道,就是一只会下金蛋的老母鸡,除了张献忠不在乎,其他都想将其揽入怀中。城里分成了几个纬度,当官的,掌权的,他们是想不劳而获得获得金钱;洋行,八省会馆,实业家谁有话语权,谁就能获得高额利润;袍哥只针对底层百姓,穷人堆得比横,你真以为他有这么大的能力啊;其他行业公会不过就是抱团取暖。全文以黄家4代人的经历,讲述了重庆这100年在普通百姓眼中的变化。地道的重庆话,原汁的重庆城,能给老重庆人带来一些回忆,也会给外地的朋友一份儿旅游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