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一石激起千层浪《中》
整个杭州,这场以李尘原点的,乾隆扔下的小小一块石头震撼了整个杭州的官场,乾隆、和珅、刘墉、就连一些与此时毫无瓜葛的永琰等一批人也参与到了其中。
杭州行宫永琰的住所,今天永琰的住所变得十分的不同寻常,因为永琰到了杭州之后来了一位贵客,要说在大清这时代能称的上是皇子贵客的,除了黄亲国戚意外恐怕还这的找不出来,但是今天的这位确实不同凡响——他就是永琰当初在上书房的师傅——朱珪。
朱珪,字石君,号南厓。顺天大兴人。朱筠之叔弟。十一岁,即传高安朱文端之学。年十七,举乾隆十二年乡试,与叔兄筠同榜,名震都下。次年成进士,选庶吉士。习国书,寻授编修。累迁侍读学士。二十四年,主河南乡试,奉使祭告南岳。明年,充会试同考官,秋,授福建粮道。毁和合适淫祠,民大惊服。二十八年,擢按察使。闽人裘自位假平台湾功鬵武职,狱连数十人,公诛正犯一人,诸受欺者皆不坐。旋兼署布政使。有告家谱妄逆者,谳之,仅戮一撰谱者尸。二十九年,父忧归。三十二年,补湖北按察使。明年,调山西。又明年,就迁布政使。三十六年,权巡抚事。入觐,授侍讲学士。四十一年,命上书房行走,侍仁宗皇帝学,直文渊阁事。主福建己亥乡试。四十五年,督福建学政。
要说为什么这个朱珪能够成为永琰的贵客?还要从这些皇子们上书房读书的事情说起。
清代王室对皇子的文化教育是非常重视的,一旦满6岁就必须进入上书房拜师学习。学习的艰苦一点儿也不亚于今天的学生。当时入值内廷的赵翼颇有感触地写下过一段纪实,以形容皇子们一天的学习和生活。他写道:‘余内值时,届早班之期率以五更入,时部院百官未有至者……则皇子已经进入书房,每日均有课程。未刻毕,则又有满洲师父教国书、国语及骑射等事,薄暮始休。’从早晨天不亮到夜幕降临,皇子们用在学习上的时间不下十几小时。
永琰也就像俗话说,名师出高徒,能够充任皇子老师的也不是一般人。那时皇子们的老师既是当朝官宦中知识最渊博的人,同时也是备受皇帝赏识的人。例如:鄂尔泰、张廷玉、朱轼、福敏、徐元梦等等。大学士朱圭也是其中的一位。朱圭字石君,“8岁即操觚为文,文体倔聱苍古”。19岁便登进士,从政约50余年,很得乾隆帝赏识,他曾称赞“朱圭不惟文好品亦端方”,这就为朱珪成为永琰的老师做了铺垫。
嘉庆帝“6龄即入上书房从师受业,陶冶性情,涵儒德义,日亲宿儒,可勤力学”,他先后得到过多位老师授业。乾隆四十一年的夏天,朱圭开始教授颙琰,老师不但教授了颙琰文化知识也教会他如何修身养性,师生之间感情笃深,当朱圭第一次离开颙琰时,师生赠言互勉,情真意切,依依不舍。
那是乾隆四十四年,各省举行乡试,届时朝廷都要派监督赴各省,朱圭奉命提督福建学政,虽为临差属暂别,但这是朱圭出任颙琰的老师后第一次离开,二人真可谓依依不舍。临行前老师赠学生五箴:养心、敬身、勤业、虚己、至诚。同时颙琰也不忘赠诗一首送恩师。诗中道:“……玉尺抡英奇,寰采辉南丰。硕儒振士风,学艺焙醇厚。行旌饬河染,驰赴琨瑶阜。三在坐春风,半岁别云久。心怀去路遥,目极天涯有。 燕落远浦沙,风送长亭柳 …… 送君歌骊驹,离情倩谁剖。”惜别之情跃然纸上。
次年,朱珪再度奉命赴福建正式出任学政,由于这次不是临时的差事,嘉庆的离情别绪就更显得深厚与强烈了。老师赴任前夕,嘉庆竟洋洋洒洒地撰成长律六章送别老师,其中有:“欲去难留可若何,片言相赠耐吟哦”的诗句。诗曰:“圣主八旬岁,鸿儒花甲年。三天德夙著,五福寿为先。律转德浃辰,辛占二百前。……吏铨资重任,台鼎待名贤。文笔超韩柳,诗才贯道禅。早锤爪瓞盛,不使葛藤牵。设醴诚难罄,尊师敬独尊。期颐长颂祷,如阜更如川。”如果说,“文笔超韩柳”之句有点儿过誉,那么“尊师敬独尊”则反映了永琰敬师的真实感情。
称朱珪为永琰的贵客丝毫不为过。
永琰的房间里边,师生第一次见面相互之间话语之间自然更显亲切,虽说永琰此人热情的闲谈这师生两人平时的心事,但是此时朱珪的心思却不在此。一直郁郁寡欢的听着永琰说,朱珪只是听着,并不回应。
“对了?我还没有问老师来此可否有要事?”永琰这才注意到朱珪的面色不对,连忙岔开话题。
“今天我来是有要事,永琰你也知道我向来是以一国之君之礼教授你知识的,但是你要知道,一国之君并不是你懂了如何治理国家就行的,你还要审时度势,为将来做谋划。”朱珪板着脸道。朱珪此时已经年过半百,可是自己现在却只是一个小小的学政,而且现在和珅当道,这个朱珪一向不顺和珅,和珅也一向不顺这个老顽固,所以有和珅在朱珪难有出头之日,所以当初朱珪花尽千般心血做到了上书房老师,相中了十五阿哥永琰。这一教就是近十年,等到自己头发花白的时候,乾隆仍然健健康康的存在着,永琰也长大了,永琰的弟弟们也都一个个的长成了气候,皇位的争夺也再次开始变得扑朔迷离起来,而朱珪现在年纪也大了,要是永琰在这次皇位争夺的时候在落入下风,那么他朱珪也许这一辈子也难以实现胸中大志了。
“老师的意思我明白,可是皇阿玛他…他年纪虽大但是…?”永琰道。
“是啊…你的意思我明白,皇上现在年轻力胜,再过个百年还依旧可以指点江山,我的意思是,现在皇上已经把一些国家大事交给你做了,你一定尽自己的努力做好,这样才能对得起皇上的信任。”永琰话刚一出口朱珪连忙做了一个噤声的手势,这个时代隔墙有耳,说不定你现在说的话,下一刻便已经传到了皇上的耳中,那个时候…
永琰见朱珪的样子已近明白朱珪的意思,话锋一转道;“老师的意思,我…”
“十五阿哥记得前几日的那个李尘不?”朱珪问道。
“就是那个救了和孝的那个小和尚吗?”
“嗯,就是他,和珅今天派人行刺了那个小和尚。”
“呵呵,那无非就是一个小小的江南小混混而已有什么大惊小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