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氧化事件是指约26亿年前,大气中的游离氧含量突然增加的事件。这一事件的具体原因尚不得知,目前只有若干种假说能加以解释。有说法认为,是由于海藻类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使得地球上的氧气迅速增加,而破坏氧气的甲烷细菌所依赖的镍元素的数量急剧减少,使得大气中的含氧量大量增加,所以称为“大气氧化事件”。大氧化事件使得地球上矿物的成分发生了变化,也使得日后动物的出现成为了可能。
我们知道,地球中储量最丰富的元素是氧元素,但是地球在刚形成的很长时间内都没有氧气的存在,氧只是以元素的状态存在于水或岩石中。后来出现了蓝藻细菌,这是一种能在无氧环境下生存,并且具有原始光能合成体系的原核生物,在蓝藻细菌的光合作用下,氧气才开始出现在大气和海洋中,但是含量不足现在氧含量的0.001%。大约在24.5亿年前(元古宙初期),地球上的氧气突然开始大量聚集,这就是大氧化事件。
对于这些,有一些推测的成分,我平时开玩笑说,对于以亿为单位的推测可能还没有神话故事靠谱,不过我们暂且这样用来作为讨论的素材,好在我们需要的并非这种准确性,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总体的大致的变化过程,这对我们来说就已经足够了。
这里我们重点来看看太古宙,因为太古宙已经出现了数量比较多的原核生物,这些原核生物包括蓝细菌、细菌、古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螺旋体、支原体和衣原体等。这个阶段对地球的进化至关重要,这是改造的开始。
一个阶段的改造已经完成,下一个阶段的计划开始了。
元古宙这个阶段藻类和细菌开始繁盛,是由原核生物向真核生物演化、从单细胞原生动物到多细胞后生动物演化的重要阶段。在中国北部的串岭沟组中发现属于16~17亿年前的丘阿尔藻的化石,这是已发现的最老的真核细胞生物。元古宙晚期,无脊椎动物偶有发现。
由于藻类植物日益繁盛,它们通过光合作用不断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使气圈和水体从缺氧发展到含有较多氧的状态。太古宙已出现菌类和蓝绿藻类,到元古宙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岩层中广布蓝绿藻类的群体,经生物作用和沉积作用形成综合体。另外,在元古宙地层中分离出形体微小的(常小于10μm)微古植物,主要指一些单细胞藻类。到了晚元古代,微古植物形体增大(50—100μm),种类繁多。大约从中元古代起还出现了褐藻及红藻等高级藻类。
这里的信息来自目前公认的一些资料,这些资料是众多专业人士在这个领域多年耕耘的成果,可信度方面还是有足够的数据支撑的。起码到现在为止,这是我们能够找到的比较权威的资料了。从这些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出这种计划性,这很明显是有极强的方向性的,并非无序的状态。不仅是有序,还显得井井有条,特别是当我们把数亿年的时间综合在一起的时候我们更能感觉到这一点。这是早早计划好的状态,这是时间方向性和宇宙基本准则共同完成的杰作,这种过程我们可以称为发展,而不仅仅是变化,这是一步一步的有目的的变化,所以我们称之为发展,这种发展是有着目的和方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