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魂笔记【第004章】玄机隐秘【上】
袁世凯北方的将士得令后,足迹遍布华北各地,经过近半年的明察暗访,终于在华北重镇,古国都市——定州,唐河北岸一带,发现了四个异于常人的少年。
据考证定州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有先民在此生息繁衍。商代时,定州为北方方国;战国时,中山国在此定都;汉代时,为中山靖王都城。
亦有凭借一曲,“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而被汉武帝招进宫中的李夫人。
后又有刘备以中山靖王之后自称,得孔明辅佐而建三国鼎立之势,成为蜀国开国皇帝。
纵观悠悠历史几千年,定州多出达官贵人,王侯将相,君主帝王之才。
为此袁世凯更加确信这四个异于常人的少年,就是先帝王而生的保龙一族。
随即袁世凯请苗先生即刻赶往唐河北岸一带,寻龙脉将其断掉。
唐河北岸有几个以姓氏命名的村庄,王村、丁村、李村。
三个村庄都南邻唐河,王村居中,东边是丁村,西边是李村。
这里地处华北平原中心地带,四周无山峦环绕,沃野千里,放眼望去尽是绿油油的田园庄稼。每村不过百户人家,民风淳朴,村里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守着自家三亩田地过活。
王村有一位名叫张亮的少年,今年刚满十六,生的不高不矮,一米七六的个头,身体有些偏瘦,但显得很精神,相貌清秀俊朗,一双智慧的大眼时常有灵光闪动,标准的一介书生模样。
他祖上八代贫农,有一位貌美如花的姐姐,已经嫁人,母亲是一个憨厚老实的农家女人,父亲曾是义和团的一名小坛主,义和团被剿之后,苟且偷生,回家重操旧业务农。
张亮从小博览群书,有着过目不忘的记忆,七岁那年他通过研习古书,复造出一副“诸葛神弩”。他这一时的超常人举动,惊动四野,着实让人目瞪口呆,拍手叫绝,为此他赢得一个“小诸葛”的美名。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转眼之间,花开花落,已然九载。
满腹经纶,才高八斗,胸有安天下之文略的张亮,却无处施展。
主要是其父亲一直不让他进京赶考,怕朝廷查出当年义和团的事情,殃及儿子,到时候落个鸡飞蛋打,家破人亡。
回想当年义和团以“扶清灭洋”为口号,聚义几十万民众,痛杀洋毛子,最后被朝廷利用,遭遇惨败。
张亮每每想到此处,必是愤愤难平,时常悲叹道:“大清不亡!国运难昌!”
这一天,正值六月六晒书节,张亮虽家境并不富裕,但所藏之书着实不少,每年这一天他都会取出来晾晒。
“三伏乘朝爽,闲庭散旧编。如游千载上,与结半生缘。读喜年非耋,题惊岁又迁。呼儿勤检点,家世只青毡。”张亮口中低吟着潘平隽在《六月六日晒书诗》中的佳句,将自己的所藏之书,全数取出,一一晾晒。
一时间,院中三条板凳,两张桌子,还有装书的大木箱上,密密麻麻晾满了诗书、古卷、文章。但仍有半箱藏书没处可晒,张亮不忍将书放到地上,于是他找来绳子,在院中几棵老槐树之间,来回穿梭系了几道,然后将书对半打开架到上面。
就在张亮将藏书几乎全部晒完的时候,大木箱里所剩的几本书中,一本破旧不堪的的无皮书引起了他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