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华夏南极昆仑站,这是华夏在南极建立的第三个科考站。
“这该死的极风比平常多刮了一个月!”秦明正通过加固通道艰难走到了总观察室,本来有安全通道可以走,但是这连续几天不见天日的生活真把把他给憋坏了,他就想趁这一会功夫出来透透气。
可结果好几次差点被极风给吹走,但好在中国制造绝对足够给力,在极风下四处乱晃的好像随时都会断掉的铁链依旧坚固无比。
只是在这鬼天气什么都做不了,昆仑站才刚刚搬迁到这里没有多长时间,就遇到这百年难遇的极风天气,什么都做不了的感觉真是让人憋屈。
“别抱怨了,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极风过一两天就会停掉的!”李约民给已经被冻得鼻青脸肿的秦明倒了一杯热乎乎的咖啡,不得不说,在南极这个地方,真的是一步一个鬼门关,随时都会有危险发生。
“好了,你先回去吧,今晚该我值班!”一杯热乎乎的咖啡下肚,秦明感觉自己浑身上下有无数个细胞在欢叫,寒冷马上就消失不见了,冰火两重天,简直太舒服了。
“那我先回去了,你注意安全,有什么情况赶紧通知我们!”李约民穿好了自己的防寒服给秦明打了一个招呼。
“赶紧滚吧,老子要睡觉了!”不耐烦的挥了挥手,秦明一把抄起了桌上摆着的的联合简报,认真阅读了起来,这是下午的时候才接收到的。
“滴滴”没过多长时间自己的通讯器响起,简单地看了一下,秦明微微一笑,通讯器上面的内容是李约民在给自己报平安的。
观察室里面很暖和,但是外面却是零下60度的天气,激烈的风吹打着强化玻璃做成的窗户,让人感觉他会不会突然就破掉。
只是他已经渐渐的进入了梦乡,他一点都不需要担心这个玻璃的质量,南极科考站建成都几十年了,还没有听说那块玻璃曾经坏掉过的。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窗外噼噼啪啪的声音这时候竟成了最好的催眠曲,这一觉他睡得很香,他竟然又梦到了儿时的将军梦,在梦里他穿着黄金做成的铠甲...
联合简报从他的指尖慢慢的滑落,这是十几个国家科考站联合发布的,上面的刊登的东西,都是经过这些国家共同肯定的,绝对可靠。
全部的内容很长,但大体内容却比较简单:极风将在两天之内停止。
连续2个月天的极风或许会带来许多东西,同时也会带走一些东西,这里的大陆一直在不停的移动着,极风也会让原本隐藏地表之下的东西渐渐的现出原形。
总之,他对两天后的世界很期待,或许会有好东西会被自己发现,这就是自己在南极最大的爱好,当然也是自己的工作。
......
果然,在第二天下午的时候,极风如期停止,科考站的人都欢呼了起来,没有人会喜欢那样糟糕的天气,只是现在还不能出去,极风刚过,南极的地表层还不稳定。
不过照南极这样的天气,第二天早上吃过早饭,大家就可以出去放风了。现在的南极是极昼的时候,也没有白天黑夜之分,不过在这里这么长的时间,大家都早已习惯,白天也可以睡大觉,晚上照样可以去野外考察。
第二天,吃过丰盛的的早饭,一个标准十个人的科考小队就出发了,秦明也在这支队伍之中,而李约民却留在了科考站里。
他们储备了大约五天的食物燃料和用水,这次他们的目标是不远处的一座山峰,这是这一带最高的一座山了。只要登上它,周围的一切地貌都将了如指掌。虽然说是不远,但是在这极地之上,你会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忘川跑死马。
其实按照科考队的行程,四天的物资储备就已经足够了,但是为了预防突发情况,他们还是多准备了一天的物资。
......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还没有一个诗人能够到达过这里,所以根本找不到描写这极地大陆的优美诗句。
一眼望去,苍茫大地一片雪白,让人甚是不安,好在还可以时不时见到一些裸露在地表的岩石才让人感觉到大地的存在。
这一路上,科考队走的非常的小心,毕竟这一块区域他们还没有探索过,领头的是队里面经验最为丰富的冯景,作为从中山站过来的老人,他今年已经40多岁了,在这片大陆上生活了近20年了,除了每年一次的探亲的活动,他几乎都呆在这里。
大家有一次闲聊的时候听他说起,家里现在已经没有什么亲人,算起来在这里呆的时间比自己在家的时间还要长好,这里几乎就是他的第二故乡,如果真的不是条件不允许的话,他真想死后葬在这里。
“老冯,你感觉我们还有多长时间可以到达山顶!”休息时间,秦明找到了在一旁休息的冯景,相熟的人都喜欢这样叫他。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下午16点的时候我们就能到达山顶!”老冯泯了一口随身携带的二锅头,虽然队里医生一再告诫大家,在外出科考的时候,尽量不要饮酒,但是在这寒冷的野外,美酒确实是可以御寒的好东西,所以大家不管喝不喝酒都会多少携带一点。
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天半,这时候队伍在半山腰中的一个山坳里面稍作休息,虽然距离山顶的路程只有不到一千米的距离,但是科考队的人都明白接下来的路,绝对不好走。
因为根本没有路可以走,他们只有在山壁上四处寻找可供攀登的地方,虽然看起来每个地方看起来都是安全的,但是每个地方都有可能是危险的,一些地方看起来是坚硬的岩石,但是下面可能是脆弱的薄冰层,那些地方可都是吞噬人生命的死亡之门。
休息了半个小时以后,科考队马上开始了下一步的行动,队员们都用拉绳紧紧的连接起来,最前面是体力最好的秦明,这样的攀登运动有人在前面带队的话,后面的人会节省许多的体力,不过每过半个小时会更换的新的领头人,毕竟谁的体力都不是无穷的。
不过好在这一路上一切顺利,下午三点五十分左右,科考队成功到达了山顶。但是并没有时间休息,所有科考队员马上展开各自的工作,测量高度的测高度,测量温度测温度。
而秦明的任务就是观察周围的地形,并留下影像资料作为以后的研究。南极这块从未开发的大陆因为一些特殊的地理原因,一切航天资料并不准确,要想获得可靠的资料,就得靠实地的观察。
而这座山就是附近的最高点,连续几个月的极风使地貌发生了激烈的变化,前几天才收到的卫星地貌图简直没一个地方是对的。
秦明忍不住在心里吐槽了一番,看那个15号山峰,资料上面显示有3000米,但是现在根据观察才有2800米,极风整整削去了他的身高整整200米的身高。
还有那片洼地,资料上面根本没有显示,但是现在却突然出现在这座山峰的下面。
这时突然出现了一块渐渐地洼地,引起了秦明的兴趣,通过雪地望眼镜的观察,秦明突然发现洼地中的一些东西,突然一个奇怪的地方出现在他的视线里。
白色包裹的洼地中央突然出现了一点其他的颜色,秦楚感觉应该是黑色,好像是一根长长的木杆?
这怎么可能,这可是南极的腹地,怎么会出现木头,还是长长的,秦明调大了望远镜的倍数,木杆渐渐的变得清晰了起来,看起来不像是天然的木杆,这应该是人工制作成的?
这不会是一艘船的桅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