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姜和宁表明自己和二弟不会参加科举,纪氏还是一意孤行的请了一位先生回来。
先生姓原,明面上负责教授爱心学堂的学生,暗地里给大哥二哥开小灶,不求考取功名,但求多学点知识。
“原先生,一切就交给你了”纪氏留恋地看了眼爱心学堂,自己字都认不全,能教孩子们的知识几乎都交了。
几个月的授课,她对这群孩子也有了感情,也希望他们能继续进步,以后参加科举考取功名,请原先生授课可谓一举两得。
原秀才客气地说“必尽我所能”。他是隔壁边石县的人,祖祖辈辈长在西州,祖上务农为生,他是几代人咬紧牙关节衣缩食,好不容易供出来的秀才。
姜永茂找上门时,他大吃一惊。西州是流放之地,地质贫瘠。这里的人能上得起私塾很少。
姜永茂一开口就说,请自己到姜家的私塾授课,令人惊讶。
他愿意离乡别井来此地是为财,要知道他在边石县也有一个私塾,学生不多,束脩一年一教,每位学生一两银。
一年能挣个10多20两,已然是不错的丰收年。
姜家主说工钱月付,每月的工钱五两银,那一年就是60两了,收入涨了5倍,实在动心。
他与家人商量后,决定来这里看看情况。
刚来此地,便觉得震撼不已。
他原以为姜家可能是殷实的员外之家,直到来到清心庄园,他惊呆了。
这里像一个部族,应有尽有。眼睛所到之处白雪皑皑,与天边融为一体,土地之宽广如无边际。
画梁雕栋的姜府,熙熙攘攘的工坊群落,整齐划一的红砖小屋,令他大开眼界。
看过环境之后,他就决定留下了。
姜家主给他安排了一间空置的红砖小屋,屋子60平方左右,1房1厅1厨1卫。
红色的建材,他从未见过,据姜家人所言,这是关外来的,难怪如此稀罕。这也让他对姜家的财力和势力有更深层次的猜测。
屋子里有壁炉,炉子比他往日所用的炭盆好太多了。
在壁炉前一坐,浑身暖烘烘的。他都恨不得立刻赶回家中,将父母妻儿接过来一起住。母亲的关节不好,每年逢冬,冰雪冷冽之际,关节疼痛不已,若是父亲和母亲也可以用上这种壁炉就好了。
屋子还有二楼,顺着竹梯爬上去,屋内光线充足。还有小阳台,视野宽阔,令人心旷神怡。
他打算返家时将家中藏书搬来,把二楼装置成书房。
纪氏发现原先生走神了,再问“原先生”?
“啊?”他讪笑道“出来有些时日,难免挂念家中”。
姜永茂大大咧咧地说“原先生可以把家人接过来一块住”。
原秀才急切追问道“姜家主说的话可真”?
姜永茂与纪氏一怔,齐齐点头。
原秀才激动不已“我休假便回去接人”。
姜永茂和纪氏乐了,故土难离,若不是边关县有功名之人大多与范秀才交好。他们也不用去边石县请教书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