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是祭祀祖先的日子。也是外出踏青的日子。南朝帝都的今天异常冷清。不管是贵族还是平民他们今日都要出城祭祖。士家大族们则会在祭祖之后去踏春游玩。今日的帝都可谓是人去城空也。
丞相一家的车队很早就出门了。王芩和父母在同一车上,可能因起太早的缘故,王芩还有困意。双手环抱着母亲的胳膊,依偎在母亲的肩上闭目养神。她都12岁了,还爱粘着自己的母亲。丞相夫妇也都由着她,宠着她。王斌夫妻则在另外一个车上。出城走了一个时辰才到王氏墓地附近的凉亭。因为女人不能进入墓地。王芩及一众女眷便在凉亭处等候。留有护卫女仆数名侍奉左右。丞相一行人则去往墓地祭拜。此亭就在道路旁,人来人往,络绎不绝。女眷三人在亭子里休息闲话。突然一老翁来到凉亭之处直奔女眷而来。护卫见状一把拦住把他挡在了路边。“贵人,给点吃的吧,我们祖孙多日未进水米了。请贵人发发慈悲吧。”旁边还有一幼女在侧哭着“爷爷,爷爷。”他们衣衫褴褛,枯瘦如柴,甚是可怜。王芩急忙吩咐下人拿了些吃食给予祖孙两人。之后陆陆续续又来了许多难民。事后才知他们北境连年征战,死伤无数。没有办法才过江南渡。只为活命。王芩听后感慨万千。她无法想象南朝外的战国硝烟,也庆幸自己生在安稳南朝。
远处突然传来马车的声音。下人禀报谢府的马车到了。谢夫人从车上缓慢走了下来。看到王夫人十分高兴,“哎呀妹妹也在此处休息呀。好巧,好巧呀。”王夫人三人忙起身行礼迎接:“嫂嫂好,”“舅母万安。”王芩与嫂嫂同声道。礼毕。落座。闲话起来。谢夫人说:“今日风和日丽,是个春游的好日子,一会我要与妹妹一起游玩,共饮几杯呀。”王夫人答道,“好呀好呀。”他们相谈甚欢,亭内笑声阵阵,此起彼伏。好不热闹。然而亭外路边确实凄凄惨惨。王芩闷闷不乐。她不明白寒族正在苦于奔命,士族却还在谈笑风生。很快丞相及将军他们都回来了他们两家便相约去踏青了。
他们一行人来到一处甘露亭的地方,此地崇山峻岭,茂林修竹。还有清澈的溪流。美不胜收。王谢两家在此处觥筹交错,诗情画意。好生恣意。酒过几巡。将军与丞相稍有醉意。便休息在了山间石台之上。好生惬意。这边男士玩的潇洒。其他女眷也玩的不亦乐乎。只有王芩闷闷不乐。禀告母亲后便离开了。谢辰早就不耐烦了。整个宴席眼睛都长在王芩身上。看到她离开,便迅速借故离席跟了上去。
“芩妹妹,方才见你在席上一语不发,满脸不悦。是身体不舒服吗?”“多谢哥哥关心,我没事。只是想出来透口气。” “那我陪妹妹可好。”“不用了我想一个人静静。”可是谢辰不想错过这次跟王芩聚会的机会。不然下次又不知什么时候了。便急忙上前抓住她的手腕。王芩很是反感。快速甩开。生气的说道:“辰哥哥请自重”。谢辰还想纠缠,便被程景给挡住去路。“请公子留步,姑娘想自己静静。”“你一个下人敢这样对我,你是在不想活了吗?”程景没有搭理他。依然挡在了前面。看王芩已经走远,便急忙跟着离开了。王芩一行人来到河边,王芩便对着大山喊道“治不忘乱,安不忘微。才是长久之道。世人不知吗?”便向水里扔石子解闷。程景一声不吭的陪着她。他知她心中所想。也知她的无奈。
不知过了多久,已近黄昏了。王芩立马起身想要回去,突然脚下一滑,摔倒在地。鞋被甩了出去。程景慌忙扶起王芩问道“可有伤到?”“景哥哥我没事,可是我的鞋”。因溪流湍急,鞋子早已不见踪影。程景一把背起王芩向回走去。
丞相及将军酒醒后准备回府,突然有人大叫“不好了,姑娘落水了。”因为她在水里发现了王芩的鞋子。众人听吧,很是震惊。谢辰更是暴怒,心想莫非是程景那厮害了王芩。正在他们慌乱之时,程景与王芩等人回来了。王夫人一把抱住王芩哭道:“芩儿你吓死为娘了。你去哪了。娘就不该让你离开。”王韬,刚想责备,发现女儿的落魄模样。便不忍心了。“女儿知错了,下次不敢了。”“还有下次?”王斌生气道:“母亲以后不要再带妹妹出来了,出来之后就要看紧她。或是把她挂于腰间。莫要让她再出事了。天天这样惊吓,我命休矣。”众人听罢,哈哈大笑。只有谢辰在一旁狠狠地瞪着程景。
王斌在回去的路上对妻子说道:“好在今天芩儿没有出事,不然我们家又乱套了。唉,我这个妹妹呀,真是不省心呢。“好在是虚惊一场啊。妹妹已然没事了,相公大可宽心了。”丁怡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