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人千千万,总有那么几个比较奇葩,其中每个朝代国家的国君中也是奇葩们的孵化地,比方说那位一直都活跃于各种营销号,被称为死在了粪坑中的晋国国君晋景公姬獳,也有地方文献记载为姬据
但对于景公(?—公元前581年)来说,如果让他知道自己被后世所记下的理由是自己的死法的话,估计景公可能就要从自己的坟堆里爬出来扇那个第一个开始传出去的人了
对于景公之所以死的原因说法一直没有一个定数,一个是司马迁《史记·晋世家》中记载“十九年夏,景公病,立其太子寿曼为君,是为厉公。後月馀,景公卒。”及说他是病死的
而另一个则是《左传》中的寥寥几句“将食,涨,如厕,陷而卒”这就是所说的被粪坑给···淹死的
【《左传·成公十年》:晋侯梦大厉,被发及地,搏膺而踊,曰:“杀余孙,不义。余得请于帝矣!”坏大门及寝门而入。公惧,入于室。又坏户。公觉,召桑田巫。巫言如梦。公曰:“何如?曰:“不食新矣。”公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公曰:“良医也。”厚为之礼而归之。六月丙午,晋侯欲麦,使甸人献麦,馈人为之。召桑田巫,示而杀之。将食,涨,如厕,陷而卒。小臣有晨梦负公以登天,及日中,负晋侯出诸厕,遂以为殉。】
但抛开景公这个奇葩死法不谈,我们对于景公所创下来的业绩,其实又有多少人会知道
晋景公作为晋国(前1033年—前376年)将近657年国祚中的第二十七位国君,其所创下的成就,足以让晋国称为当时春秋霸主一位置!同样在后世学者全祖望中甚至认为“春秋五霸,齐一而晋四也”
【《鲒埼亭集外编》卷三十六:然则五霸之目究以谁当之?曰:齐一而晋四也,终晋之霸,由文襄至昭顷凡十君,然实止四世,文公垂老而得国,急於求霸,旣有成矣而围郑之役见欺於秦,此其所深恨也。幸襄公眞肖子足以继霸,自灵以後而始衰,成公以邲之败几失霸,至景公而复振,至厉公而又衰,中兴於悼,其规模赫然有先公风,平公以後至昭顷则无讥矣,故文也,襄也,景也,悼也。】
上文所说的四位国君分别是晋文公,晋襄公,晋景公,晋悼公
景公在位期间,基本上与周定王在位时间几乎一致,但这个周定王(?―前586年)就惨多了,完全是个没用的吉祥物了,甚至在楚国包围宋国的时候,洛阳城一到被人家给围了起来,百姓没东西吃甚至出现了‘易子而食’的场景,当然这位周定王也幸运的看到了代表楚国霸主地位的楚庄王上线!
不过当晋景公上线的时候,秉持着新号在手,打怪练级的本分,景公决定先跟自己周围的邻居基本上都干了一架,不过新来的肯定是要被老牌给摁在地上摩擦一番
【《史记·晋世家》:成公卒,子景公据立】
公元前600年,自己老爹晋成公还吊着一口气,应了当时郑襄公的请求,出并帮助他抵抗北上的楚军(划重点,这个郑国即将展示它的意大利行为)晋郑联军在柳棼之战之战中,大败楚军,虽说是赢了但也让晋楚两国之间的关系极差。
公元前599年,景公刚刚即位,隔壁邻居陈国就闹内乱了(中间还隔着一个郑国),大夫夏征舒愣是把自己的国君陈灵公给剁了,此刻的楚国还记得自己之前被晋郑两国揍得感觉,立刻出兵将郑国给围起来,而晋国为了自身边境的安全,再次出兵(以士会为将),在颖北之战中,再次把楚军给连窝端了。
【《左传·宣公十年》“楚子伐郑。晋士会救郑,逐楚师于颖北。诸侯之师戍郑。”】
【《史记·晋世家》:景公元年春,陈大夫夏徵舒弑其君灵公。】
当时的版本大boss楚国被晋国打的一肚子气没地方撒,见陈国这么没眼力见直接撞他枪口上,肯定是要发扬一下自己作为版本维护机的任务,景公二年,直接出兵想要直接端了陈国,虽然最后夏徵舒是被杀了,但楚庄王想要把陈直接给吞并了的,被大臣申叔所阻拦,只能作罢并且将流亡国外的陈国太子迎了回来,立做陈成公
到了景公三年,楚王觉得自己费心费力来这里,结果却没拿到什么让她满意的东西,于是就调转枪头又又又看向了旁边的郑国,可怜的郑国,春秋初期还算风光一把,到现在不是在被围城的路上,就是已经被围城了。
晋国见邻居又出事,也不嫌累,再一次出兵渡过黄河准备去解郑国围,但就是这个时候郑国的阴间操作出现了,人家刚渡过黄河就得到消息说,郑国已经受到楚国的降服,楚军都准备回家了
当时的将领荀林父就想着既然郑国没有危机,就准备班师回朝,而随行的先谷确认为大老远跑过来很有必要在楚军面前刷一波存在感,再说了他们之前两次与楚军大战不都赢了,这一次肯定也可以的!
但···楚军与晋军在邲地(今河南郑州北)展开大战,但由于当时晋军上下不和,军心涣散,又担心背后的秦国捅刀子,直接大败而归(这里面自然也有郑国的帮助,帮楚国打晋国,典型意大利行为!)楚军也算是一雪之前城濮之战的耻辱,奠定自己作为春秋霸主的地位,这场战争又被称为‘邲之战’或者是‘两棠之役’
【为泌水入荥阳称“蒗荡渠”,可写作“两棠”,所以此战又可称为“两棠之役”。如《吕氏春秋·至忠》和贾谊《新书·先醒》都写作“战于两棠”。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简有《两棠之役》多种】
【《史记·晋世家》:二年,楚庄王伐陈,诛徵舒。 三年,楚庄王围郑,郑告急晋。晋使荀林父将中军,随会将上军,赵朔将下军,郤克、栾书、先縠、韩厥、巩朔佐之。六月,至河。闻楚已服郑,郑伯肉袒与盟而去,荀林父欲还。先縠曰:“凡来救郑,不至不可,将率离心。”卒度河。楚已服郑,欲饮马于河为名而去。楚与晋军大战。郑新附楚,畏之,反助楚攻晋。晋军败,走河,争度,船中人指甚众。楚虏我将智。归而林父曰:“臣为督将,军败当诛,请死。”景公欲许之。随会曰:“昔文公之与楚战城濮,成王归杀子玉,而文公乃喜。今楚已败我师,又诛其将,是助楚杀仇也。”乃止。】
【《左传·宣公十二年 》【经】十有二年春,葬陈灵公。楚子围郑。夏六月乙卯,晋荀林父帅师及楚子战于邲,晋师败绩。秋七月。冬十有二月戊寅,楚子灭萧。晋人、宋人、卫人、曹人同盟于清丘。宋师伐陈。卫人救陈。】
这里说到的秦国捅刀子,实际上指的是另外一场大战,这场大战就是秦晋之好的‘完美例证’!当时这场战役之前也有我们学过的‘烛之武退秦师’一事,伺候秦国想要独自端了郑国,但又被晋国趁此机会断了秦三军的后排,秦军大败,秦穆公当时也心疼自己牺牲的士兵许久
但随后就决定释放在攻鄀之战中所俘楚将斗克,决定与楚结盟,共同对抗制衡晋国,楚国自然也忘了之前秦国在城濮之战中干的好事,决心与秦国结盟,共同抵抗晋国,为了自己的霸业,晋国也不得不接受了来自于西南两个方向,秦楚的挑战
【《左传·文公十四年》“ 初,斗克囚于秦,秦有肴之败,而使归求成,成而不得志。公子燮求令尹而不得。故二子作乱。”】
(这说明了什么,大国之间没有绝对的外交,你所看到的美好景象可能只是双方政治利益的产物)
当晋军带着残存将领回国之后,景公自然是要先找人算账,比方说那位立挺伐楚的先谷,但这家伙挺有头脑的,景公还没动手,就直接跑路到翟,并且与翟国商量讨伐晋国,景公知道后,直接下令灭了他全家族,也可怜了他们家其他族人
【《史记·晋世家》:四年,先縠以首计而败晋军河上,恐诛,乃奔翟,与翟谋伐晋。晋觉,乃族縠。縠,先轸子也。】
景公五年,想到郑国这家伙胳膊肘往外翻,帮他打楚国,结果跟着楚国打他,晋国决定再次讨伐楚国,当时的楚国风头正盛,那会容忍自己的小弟被欺负,在黄河边上挫败晋军
【《史记·晋世家》:五年,伐郑,为助楚故也。是时楚庄王彊,以挫晋兵河上也。】
到了景公六年,楚国又不老实了,想着讨伐宋国,当时宋国吓得连忙向晋国求助,景公最开始也想派兵援助,但大臣伯宗觉得此刻的楚国不能阻挡,于是景公就派解扬前往宋国,半路路过郑国,肯定是被他给抓住想给了自己大哥的,楚国在得到解扬之后,也算是什么攻心技能全用在了他身上,就为了能让解扬到宋国时说假话,这样也好让宋国败下阵,但解扬假装许诺,等到了宋国却又如实回复,差点儿没把楚国给气个半死不活的。
【《史记·晋世家》:六年,楚伐宋,宋来告急晋,晋欲救之,伯宗谋曰:“楚,天方开之,不可当。”乃使解扬绐为救宋。郑人执与楚,楚厚赐,使反其言,令宋急下。解扬绐许之,卒致晋君言。楚欲杀之,或谏,乃归解扬。】
景公七年(公元前593年)景公派兵灭了晋国边境的赤狄,稳定了晋国边境的局势
【《史记·晋世家》:七年,晋使随会灭赤狄。】
到了景公八年(鞌之战),晋国派使者郤克出使齐国,当时的齐顷公母亲在楼上看到各国使臣的样子,不仅发笑(准确说是晋国使臣驼背,鲁国使臣跛足,卫国使臣独眼龙)齐顷公见母亲开心自己也高兴,就同样让一名残疾人前去接待使臣(这就有些过分了)
郤克表示非常的生气,在离开齐国之后,对着黄河发誓总有一天必须报复齐国,在他返回晋国之后,就向景公恳求攻打齐国,但当景公知道攻打的原因之后,却不愿用一人的怨气扰乱到国与国之间的安定,就没有同意他的想法,而大臣魏文子因为身体年迈,请求辞职并推荐郤克,此刻的他已经执掌着国家大权
【《史记·晋世家》:八年,使郤克於齐。齐顷公母从楼上观而笑之。所以然者,郤克偻,而鲁使蹇,卫使眇,故齐亦令人如之以导客。郤克怒,归至河上,曰:“不报齐者,河伯视之!”至国,请君,欲伐齐。景公问知其故,曰:“子之怨,安足以烦国!”弗听。魏文子请老休,辟郤克,克执政。】
但到了景公九年,楚庄王总算是下线了,而晋国也决定出兵讨伐齐国,齐国吓得将太子疆扔到晋国那里做人质之后,晋军才停止了景公(之前还说不愿意打扰国与国之间的和平,才一年就不好使了)
【《史记·晋世家》:九年,楚庄王卒。晋伐齐,齐使太子彊为质於晋,晋兵罢。】
到景公十一年春季,齐国讨伐鲁国,鲁国抵挡不住向卫国求助,但卫国又通过贿赂郤克让晋国出兵增援,夏季晋国三骏与齐顷公在鞌交战,齐军溃不成军,吓得齐顷公连忙求和,但晋国表示一定要得到顷公母亲才肯退兵,这位齐顷公也是个硬汉,觉得这是在侮辱他的信义与脸面,决定再跟晋干一架,这次晋国居然心平气和地跟他们议和,而另一边楚国申公巫臣偷偷赢取夏姬逃亡到晋国,被景公拜为邢邑大夫(这个夏姬还是上面那个剁了自己国君的夏徵舒,其实夏姬第一任丈夫夏御叔,但挂的早,甚至这么说跟夏姬发生关系的人几乎全死了,《烈女传》中记载夏姬共嫁给了七任丈夫,有九人因为她而死)
【《史记·晋世家》:十一年春,齐伐鲁,取隆。鲁告急卫,卫与鲁皆因郤克告急於晋。晋乃使郤克、栾书、韩厥以兵车八百乘与鲁、卫共伐齐。夏,与顷公战於鞌,伤困顷公。顷公乃与其右易位,下取饮,以得脱去。齐师败走,晋追北至齐。顷公献宝器以求平,不听。郤克曰:“必得萧桐侄子为质。”齐使曰:“萧桐侄子,顷公母;顷公母犹晋君母,柰何必得之?不义,请复战。”晋乃许与平而去。楚申公巫臣盗夏姬以奔晋,晋以巫臣为邢大夫。】
【《列女传 卷之七 孽嬖传》:“陈女夏姬者,陈大夫夏征舒之母,御叔之妻也。其状美好无匹,内挟伎术,盖老而复壮 者。三为王后,七为夫人。公侯争之,莫不迷惑失意。”】
在晋国打败齐国之后,刷经验堪比喝水吃饭,新上线的楚共王就不乐意了,立刻与齐国结盟并且拉上自己的小弟郑国,蔡国,许国等小国一起攻打鲁卫两国,鲁卫两国扛不住压力只能求和‘称臣’
楚国见自己的盟友越来越对,于是在蜀(今山东泰安南)搞了个会盟,想要联合削晋国,结果晋国转脸就绑上了看似没用,实际上精神压制点满的周王室,向天子献上了从齐国俘获的俘虏
【《左传·成公二年》“…六月癸酉,季孙行父、臧孙许、叔孙侨如、公孙婴齐帅师会晋郤克、卫孙良夫、曹公子首及齐侯战于鞍,齐师败绩。秋七月,齐侯使国佐如师。己酉,及国佐盟于袁娄。八月壬卒。宋公鲍卒。庚寅,卫侯速卒。取汶阳田。冬,楚师、郑师侵卫。十有一月,公会楚公子婴齐于蜀。丙申,公及楚人、秦人、宋人、陈人、卫人、郑人、齐人、曹人、邾人、薛人、鄫人盟于蜀。”】
景公十二年(公元前588年)景公借着鞌之战的威名,趁此机会联合卫国军队,将赤狄最后一部啬咎如翦灭
【《左传·成公三年》:晋郤克、卫孙良夫伐啬咎如,讨赤狄之余焉。】
此刻的晋国已经完全是这个全新版本的命运之子,国力雄厚,大国风范,虽然齐顷公希望景公称王,但最后还是被景公否决
【《史记·晋世家》:十二年冬,齐顷公如晋,欲上尊晋景公为王,景公让不敢。晋始作六军,韩厥、巩朔、赵穿、荀骓。】
但人飘了的话,很难不再阴沟里翻船的,到了景公十三年,鲁成公来朝拜见景公,但因为景公的不礼貌而发怒,背叛晋国,但景公好像并不在意这个盟友的离去,直接讨伐郑国想从他嘴里弄出个说法,并齐攻下了郑国的汜
【《史记·晋世家》:十三年,鲁成公朝晋,晋弗敬,鲁怒去,倍晋。晋伐郑,取氾。】
景公十五年,在晋楚绕角之役中,楚军连夜就跑了?
进攻十六年,逃亡晋国的巫臣知道自己家族被灭了之后,一气之下希望景公派他前往吴国,吴国晋国开始有了交往,并且商定一起干楚国
景公十七年,晋伐蔡攻楚破沈之战中,晋景公派栾书率军进攻与楚国结盟的蔡国,进而侵犯楚国本土,作战中俘虏了楚国大夫申骊。楚军败退,晋国乘胜追击,进攻楚国的盟国沈国,俘获了沈国国君揖初。这一仗也结束了楚国在中原的霸主地位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绕角之役,晋将遁矣,析公曰:『楚师轻窕,易震荡也。若多鼓钧声,以夜 军之,楚师必遁。』晋人从之,楚师宵溃。晋遂侵蔡,袭沈,获其君;败申、 息之师于桑隧,获申丽而还。郑于是不敢南面。”】
【《史记·晋世家》:十六年,楚将子反怨巫臣,灭其族。巫臣怒,遗子反书曰:“必令子罢於奔命!”乃请使吴,令其子为吴行人,教吴乘车用兵。吴晋始通,约伐楚。
《左传·成公七年》巫臣请使于吴,晋侯许之。吴子寿梦说之。乃通吴于晋。以两之一卒适吴,舍偏两之一焉。与其射御,教吴乘车,教之战陈,教之叛楚。置其子狐庸焉,使为行人于吴。吴始伐楚,伐巢、伐徐。子重奔命。】
【《左传·成公八年》 原文: “晋栾书侵蔡,遂侵楚获申骊。楚师之还也,晋侵沈,获沈子揖初,从知、范 、韩也。”】
最终相传景公淹死于粪坑这件事情都清楚,也就不过多赘述
历史的人物不应该只被记住他们事物落寞的一面,也不能记住野史中搞怪玩笑的一面
他们也曾拥有光辉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