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豫的贵妃镜庄已经开业的几天,店铺门前的人一直爆满,长安名媛贵妇都来购买贵妃镜,李豫安排吴成和独孤其搞饥饿营销,每日只卖十枚,这天李豫下值回来,看到门口李晟正在来回踱步,李豫上前打个招呼,打趣道:“李兄,来了怎么不进来坐坐。”说罢拉着李晟走进客厅,让人上了一壶茶水,两人坐下,李豫开口道:“李兄所来何事?”李晟说道:“我此次前来是找殿下求几枚贵妃镜,我家母亲和夫人排了几天队,没有买到贵妃镜,听说我与你相识,便让我来看看能不能从这购买几枚宝镜。”“小事一桩。”李豫笑道。
李晟听到李豫的保证,心也放下来了,静下心来和李豫喝茶聊天,两人谈古说今,一时间相谈甚欢,颇有相见恨晚的味道。临走之际,让下人准备了几枚包装精美的镜子,李晟双手抱拳感谢,带着贵妃镜回家。
十一月十六日,杨府寿宴。京中官员闻风而动,纷纷携带重礼来到杨府参加寿宴,想要接近这位炙手可热的人物,李豫也携崔氏来到杨府。其子杨暄门口迎宾,杨暄,时任户部侍郎,杨国忠时任礼部尚书,父子二人皆为朱紫大员。门口迎宾,仆人唱礼,门前车水马龙,李豫也在其中,府门口和这位名义上的表哥寒暄几句,送上了礼物,直入府邸。
杨国忠及韩国夫人几人正安排宾客就做,几人也算是交际能力很强的,宾主尽欢,李豫上前问好岳母,又对杨国忠说了几句祝福的话,随即安排落座。
宾客盈门,宴会开始,杨国忠举杯致辞,众人纷纷叫好,气氛正酣。前方来报,圣人携贵妃来到杨府为之祝福,杨国忠领着一大家子到门口接驾,圣人的到来让宴会进入了高潮。这时李豫才见到这个传奇美人杨玉环,但见肌态丰艳,骨肉停匀,发不漆而黑,颊不脂而红,唇不涂而朱,不愧是那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是那让君王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杨贵妃。唐明皇稍坐一会便和杨贵妃回宫了,今天杨国忠才是主角,此次亲临杨府是为他站台的,李林甫老矣,不堪驱使,不能为他的享乐敛财,不能为他扫除皇位的威胁,所以要被放弃了。君臣二人共处二十余载,李林甫懂他所思所想,做的每件事都踩在他的爽点,所以对李林甫信任有加,让他站在朝堂之巅。
杨国忠虽无大才,但他天然站在贵妃这头,贵妃是杨氏的根,天然支持圣人享乐,希望他能掌控朝堂,一如李林甫为他享受披荆斩棘。
却说杨国忠此人也颇有才能,并非历史上记载的一无是处,不然诺大的杨氏一族怎么会将他推出来,其年少浪荡,好酒嗜赌,早年从军,回到蜀地,放浪形骸,靠豪强鲜于仲通接济,后时任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与权相李林甫不和,矛盾日益加深,章仇兼琼想要派人入长安,为自己张目。鲜于仲通举荐杨国忠,见之样貌非凡,且能言善道,遂派遣杨国忠入长安。
杨国忠入长安,与杨贵妃相认,杨贵妃需要有人来撑起杨氏门面,杨国忠需要贵妃堂妹的提携,双方一拍即合。将杨国忠引荐给唐明皇,考较之,发现度支无双,无一遗漏,加之能言善辩,让他任御史大夫,度支员外郎。
唐明皇走后,大小权贵不在拘束,争先上前攀附这位当红炸子鸡,杨国忠长袖善舞,游刃有余,安抚了众多宾客,一时间宾主尽欢,真是好一场盛宴啊。
此时,李林甫府,门可罗雀,身处京城,政治敏感性还是有的,都在撇清与这位执掌朝堂近二十余载的关系,避之不及,何来亲近呢?当然,也有一些与之交往过深的门人,李林甫倒下,他们是不可能被原谅的,将会遭到清算。
李府书房门前,几个人正在焦急的等待着,他们分别是武部侍郎吉温,京兆尹萧炅,御史中丞宋浑,几人坐立不安。索性不一会门子带几人进入书房,李林甫斜靠在床榻之上,眼睛是闭非闭,宛如冢中枯骨。几个行礼问候,吉温开口:“相国大人,杨氏寿宴,京中大小官员列席其中,圣人更是亲自出面,怕是要取而代之啊。”说完眼睛盯着李林甫,其他两人亦是如此,期待着这位权侵朝野的相国能带领他们吹起反攻的号角,打到对手,一如往年的无往不利,但是显然他们的期望落空了,李林甫目光呆滞,似在回忆往昔,许久才开口到:“我之权势,来自于圣人的信任,如今信任不在,釜底抽薪,为之奈何。”长长的叹息声在死寂的房间里回荡,几人如遭雷击,愣在当场,如同木人,“大势不可逆,尔等早做打算,目前的官位保不住了,做好蛰伏的准备,等待东山再起的那天。”几人听了一脸的苦涩,谁都想保住权势,吉温的眼珠子转了几转,似乎在想着什么,少顷眼中闪过一丝精芒。李林甫又说到:“几位京城可能待不住了,远走地方吧,有想去的地方说一声,我老头子还能发挥一下最后的余热,不枉相处一场。”说完让几人退下。房间里只有那长长的呼吸声,孤独而孱弱,也如现在的李林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