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印象中的家乡,起初走出大门,田野和房屋被大山包围了起来,像是阻隔了远方,像是保持了这一份宁静;周围是人走出来的泥巴路,将田野规划的井井有序,四四方方的老水库是乡里人智慧的结晶,雨天不时还有鱼儿翻出水面,一条窄窄的小水沟将每一块水田连通;另一侧的老水井,滋养着一山人的山泉;邻边的煤矿场,机器永不停歇的长鸣;星星点点的夜晚,吹气了冷风,星辰帮了个大忙,照亮山里的夜。顺着思考,该回家去了。
四四方方的石板房四合院,总面积不足150平方米,居住着四户人家。院外听着夜里虫儿的欢语,偶尔院内传来半句问候或是叮嘱。
鼓足勇气,向前走去。推开房门,一个声音,你是谁啊?
我是谁,我是住在这儿的人啊!这是我曾经的家啊!
眼前突然明亮了,石板房温暖了起来,朝屋内看去:一个两三岁的小孩,盯着一妇女怀中黄色襁褓问道:你是谁啊?
原来不是问我啊!我嘴角跟那怀中婴儿一样挂着丝丝笑意,像是在回答一般。
妇女说:这是弟弟。
没有过多的寒暄,妇女一直摇晃着手臂,希望这个小不点能赶快入睡。
看着凹凸不平的墙面,顶上木板和树桩撑起来这个小小的家,难免会听到虫儿打破这夜里难得静。家里的鼾声也渐渐响起了,打趣的虫儿也喜欢上了此时的静,偶尔伴着鼾声低语两句。
我回到外面,想着曾经的老牛会不会还在,在院外相邻的小间又去视察了一遍。当然,哪里没有老牛,已经变成了杂物堆放。七零八落的杂物还让我不小心碰到了额头,漆黑的一片,也不清都是些什么东西。只得先放一放,留作他日再来的借口。
忽然手机响起,完全打破了这个静的夜。一看:爸妈该是催促我回去了。
耳边传来:这么晚还不回来吗?
亲切的耳语犹如刚刚的:你是谁?他是弟弟!
心里暖暖的,这就马上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