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每个人都经历过小时候,所以小孩子在想什么,我都知道,所以不用你说。
可是现在的大人们真的懂孩子们吗?难道戴眼镜就肯定是看手机、看电视、看电脑造成的吗?难道就不可能是看书上学而坏的眼睛吗?这个谁也说不准。
有大人们说:“我们特别羡慕你们这一代,生下来就进入了这么好的社会,好吃好喝的,而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早就打工赚钱去了……”可你们知道吗?我们又何其羡慕你们那一代,有着蓝天白云相伴,在山间玩耍,大口呼吸着新鲜空气,和朋友们一起大脑,玩着最朴素的游戏……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每天的任务就是上学,放假补课;不补还不行,家长们看见别人家补课,纷纷效仿,完全不顾孩子们的感受,有孩子顶嘴,家长们就会说:“谁谁家的孩子也在那里补……谁谁家妈妈说补的怎么怎么样……我们出钱给你补课呢还不乐意了,那你干脆别上学了,去放羊得了……”
孩子们的兴趣也是被家长们来回的打压,一旦学习不好,就会怪罪到游戏上,怪罪到跟他相跟的朋友身上,怪罪到他参加的活动上。
这样的案例数不胜数!
“成天就知道踢足球,每天就知道踢个破球!我们供你上学是让你去踢球去了!?啊?看看你的成绩,下滑多厉害!踢足球没有前途,以后我不准你去踢了!听到没?啊?以后见到你踢,我就把你腿打断!”
“天天就知道和你那些狐朋狗友再一次处,你看看人家XXX,再看看你,就不能交往些好点的朋友,尽交往着些什么不三不四的人啊!他们教会你什么了?以后不准你再和他们一起玩了!一天到晚的不跟好人学,尽找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可是一旦所谓的不三不四的人考了好的成绩,他们又是另一番的说辞)
……
每个小孩的家里都无线接近于相同,从生下来的那一刻就开始攀比,比体重,比学说话的时间,比开始跑的年龄,比谁先开始独立睡觉,比谁先学会自己吃饭……
攀比,一再的攀比,一次又一次的攀比,比碎了多少人的信心啊?
有人说这个年代的孩子不求上进,可谁又知道这个时代的孩子承受了多少的压力?从来没有一个家长问一句:“孩儿,别学了,这么晚了,你该早点睡了。”
龙杰就是这样一个孩子,班级前三,被一步步的打击着,他也曾无比努力着,可换来的是一次次的失望,到最后变成了对学习的绝望!
龙杰的同学他们可以凭借抄答案就可以获得优异的成绩,而他仅仅凭借自己就可以了,可是望着拿着成绩单欢快的扑进父母怀里的同学,他的眼睛不由的流露出一丝羡慕,因为他哪怕考的再好,也无法获得一句夸奖,永远都是别人家的孩子怎么样的好,各个方面的比……
有时候成绩的好坏并不重要,有时仅仅是奢求一个夸奖而已,仅仅是一句你好棒也收不到。
龙杰的小时候是爷爷奶奶抚养长大的,他懂事的很早,别人家的孩子还在玩闹时,他早已开始了帮助家人都干活,帮家人堆玉米,一个一个的拿小手扔进铁网接成的篓子里;用手一捧一大怀的辣椒,一步一步艰难的往三轮上装着,辣的眼睛都睁不开了;扫院子,做饭一个又一个的伙计,他都在学着,可是多年以后到了高中,他神奇的发现,很多人都不会做饭,甚至还有人连方便面都不会煮……
可是做了这么多,他成为了别人家的孩子,而在家仍然是被无情的打击着,一次又一次的打击着,可是他几乎从来不顶嘴,因为他早已认命了。
刚上一年级时,其他小孩还在读有拼音的书时,他早已脱离了拼音,而龙杰读的第一本无拼音的书不是语文书,而是由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写的《导盲犬迪克》。
从那以后他就喜欢上了沈石溪所写的所写的任何一部小说,他喜欢里面的迪克,哪怕有着丑陋的外表,但他还有着一颗忠诚的心,他从那本书明白了一个道理,有时人丑并不代表心丑,而心丑的人,哪怕外表好看一万倍也是奇丑无比,从那一本书他还明白了一个道理: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在面前,而你却一次又一次的伤心,直到他再也不会理你,而你永远进入了他的“黑名单”。
龙杰看过了沈石溪所写的所有的小说,他慢慢的心里有了一丝色彩,他的话也变得多了起来,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因为书中的许多,带他仿佛看遍了许多丑恶嘴脸,有人与人的自欺欺人,有为了他人而大义灭亲……
他明白了许多,比如:立场不同,心中所想也不同。
有时龙杰认为动物的感情有时比人类更真挚,它们只是敢爱敢恨,而不会像人一样说话绕弯子,也不会被家人们拿来来回攀比……
现在的孩子思想早已成熟,没有多少人知道这种感受,越早懂事的受到的心理创伤是越大的。
因为在别人天真烂漫的时候,而你却在帮家里干活;当别人在外面疯玩时,而你却在地里帮忙收成;当看到别人家长接送时,而你却早已一个人上下学……
龙杰经历的别人是根本体会不到的,哪怕和他类似的孩子,也无法体会到,毕竟每个人的生长环境不同,他们成熟时经历同样的事感受和看法也就不同了。
有时人生就是这样,看似相同而又不全相同。就如同龙杰同班的一个同学——温航,他同样失去了父亲,但他有一个爱他的母亲,还有一个同父同母的哥哥,他们的母亲为了他们兄弟俩从未改嫁,而他们俩的母亲则灌输了她所有的爱,别人小学还没有手机时,他早已配备了手机,甚至已经换了好几个手机了。
温航活泼捣蛋,龙杰内向不爱说话,这就是两个极端,两个家庭教育所产生的不同影响……
两个父亲去世的孩子,一个有着真心爱他们的母亲,而另一个则是改嫁的母亲,而心也不在这个孩子的身上;一个是含着金钥匙长大的孩子,一个是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的孩子,一个天,一个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