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下旬,我抽空到西安小住三日。来的当晚,平凹兄假座秦宝肥牛酒楼为我接风。席间问及行程,我说想到蓝田一看。平凹兄说蓝田他很熟,可陪我一道前往。
我对蓝田知之甚少,若要推问,大概只有三个关键词,即蓝关、蓝桥、蓝田玉。知道蓝关,是因为韩愈的《左迁到蓝关示侄孙湘》诗中的两句:“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记得小时候,读到这里,眼前便出现万山中一道雄关的峻肃,以及关前石板路上苍茫的积雪。关于蓝桥,也是因为诗。传说唐长庆年间的关中秀才裴航,到我的老家湖北旅游,一日梦中得诗一首:“一饮琼浆百惑生,玄霜捣尽见云英,蓝桥便是神仙窟,何处崎岖上玉清。”裴秀才醒来,立刻返乡,在蓝桥遇到了绝妙女子云英。后二人屡经曲折后双双遁入玉峰。当然,这只是蓝桥的后续故事。最早见于《庄子?盗跖》的记载,说是一个叫尾生的小伙子约定与心爱的姑娘在蓝桥相会,姑娘没来,蓝峪溪却发了大水。尾生没入水中抱柱而死。从尾生到裴航,从魂断蓝桥到梦圆蓝桥,记述的都是缠绵的爱情。我读它们的时候,正值渴慕爱情的青春时节,因此记忆深刻。后来,看到美国的经典影片《魂断蓝桥》时,我脑子中挥之不去的,还是蓝田县境内的这一座蓝桥。当然只是猜想,因为我没到过蓝田。至于蓝田玉,仍是因诗而产生怀想。李商隐的《无题》诗中的一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这十四个字营造的意境,真个是奇妙无比。但匪夷所思的是,玉为何会生烟。后读白居易“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须得七年期。”这种句子,又似乎有些懂了。古人鉴定玉的真伪,是用烈火来烧,看它是否会被烧裂。但李商隐似乎并不拘泥于此,他是说太阳暖和了,玉就生烟了。玉晒太阳晒出烟来,这不仅奇特,更觉着美。因此蓝田我就觉得非去不可了。
第二天早上八点多钟,平凹兄就来到宾馆邀我上路。半夜里下起了雨。车出灞陵的时候,雨雾浓了。高速路右侧的白鹿原,苍苍地耸着,经雨雾的修饰,生硬的地方变得柔润,拙朴的土梁显得有些缥缈了。平凹说:“云好着哩,它一来,人间就成仙境了。”不知为何,我突然想到了陈忠实先生的《白鹿原》和平凹兄的《秦腔》,两人书中都精心刻画了一个秦地的女人,一个是白鹿原上的白娥,一个是棣花镇中的白雪。便笑着说:“人同山水一样,接受什么样的滋润,结果大不相同。被土匪喜欢的女人成了白娥,被文艺人士恋上的女人便成了白雪。”平凹笑笑,没说什么。蓝田愈近而雨不稍歇,平凹看着天色,对我说:“到了蓝田,天会放睛的。”
不知接了谁的通报,蓝田的李县长领了数位县上领导在县境边上迎接,然后陪着我们先去看清峪。峪,即我们南方的山谷。秦人简便,将两字合而为一。秦岭的北麓,峪口很多。清人毛凤枝写了一本书,叫《南山峪口考校注》,专记秦岭北麓的峪口,即河谷出口,共有一百余个,清峪是其中一个。
这清峪是一个葫芦地形,口小肚大。在峪口处我们下山步行,雨微了,天色也开了一些,从峪中流出的溪声,却是壮大。溪边偶尔的庄舍,散散落落,都是些旧筑。惟一新鲜的,是风中漾着的畜粪味,不好闻,却证了原生态。愈往里走人迹愈稀,偶尔一棵柿子树,像挂了数百只小小的红灯笼。而更多的杂木,撑出一团团腴绿,雨丝丝儿飘上去,想敷一丝萧瑟,但叶子滑,站不住。树隙中露出的苍岩,都穿着深碧的苔衣。这衫子好,自汉自唐自宋自清,到现在还不垢不净。
盘桓了大半个时辰,我问平凹,到清峪看什么,他说你不是看蓝田吗?这就是蓝田呢。我说蓝关蓝桥在哪?他说在他回家的路上。他每次从西安回他老家棣花镇,都在经过蓝关,蓝桥与蓝关在一起。
县长领我们回县城吃午饭,然后再去蓝关。离开清峪登车时,天果然放睛了。一路上,但见秦岭参差高低的峰头,都是那种地地道道的深黛色。而蒸腾的云雾,一忽儿丝丝缕缕,一忽儿漶漶漫漫。岩石穿戴苔衣,山穿云衣,无不妙趣横生。云中的秦岭,成了霓裳羽衣的娇子。看到这般情景,平凹吩咐停车,我们站在路边欣赏这山云之恋。平凹说:“前年我在云南香格里拉看到的山景,也不过如此。原来我们秦岭也藏着香格里拉呢。”说着,他又笑了,补一句:“不同的是,这景色香格里拉天天都有,而秦岭难得有一回。”
午饭后,李县长仍陪着我们去蓝关。睛了一会儿的天又阴沉下来。风又紧了,雨又密了。这是西安今年最浓的一场秋雨。车子再度钻进秦岭。比之清峪,眼下的山势更加突兀、逼窄。大约四十分钟,车子停了下来,李县长过来对我说,蓝关到了。我举头四望,看不到关的影子。县长说,这蓝关六十年代就没有了,修312国道时,关就拆毁了。蓝桥呢?我又问。李县长指着路左的一座水泥桥。看我疑惑,平凹兄说,蓝桥毁得更早呢。后人在遗址附近,又修了一座桥,这是新蓝桥。
我便邀平凹兄到桥上走走,斯时称不上风雨大作,只是小作而已。但就是这小作,我们俩个还是冻得不行。尽管桥下的蓝溪,已是白波新涨的时候,飞沫溅石值得一看。但我们还是很快撤回到车内。平凹兄坐定对我说:“你想想,雨洒蓝桥我们就这狼狈,韩愈在这里遇着大雪了,马走不动了,那该多么难受哇。我猜,‘雪拥蓝关马不前’这句诗,是韩愈哭着写的呢。”我一笑,车子开始回了。
蓝田的半日,看了清峪,看了云山,却又在蓝关与蓝桥遗址处留下惆怅。转而一想,这惆怅大可不必。大凡成为了历史的东西,只能是线装书中的符号了。大地上自有新的风景代替。譬如杨贵妃这样的美女,相信现在比唐朝要多得多了。非要按图索骥找那特定的一个,恐怕只是平凹兄与我这样的闲人愿意做的事了。
薄暮回到西安城中,应平凹兄邀请,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为他建造的“贾平凹文学艺术馆”参观。这馆建得不错,应该是西安新的不可或缺的人文风景。看毕,馆长木南请我题字,我想了想,即兴写了一首五律:
清峪溪边路,寒来雨复睛。
苍岩多古意,流水洗尘心。
秋老烟如玉,云飞树似亭。
蓝田千载后,谁忆两闲人。
题目就叫《与平凹兄同游蓝田》。不过,最后一句的“谁”字,是接受平凹的建议而改的。原来是“犹”字,更动一字,自负的的儒家襟抱便变成淡泊的道家心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