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3500000007

第7章 僧衣葬我

车过断桥,隐隐孤山浮在车窗外,我想到了一首诗:

春雨楼头尺八箫,

何时归看浙江潮?

芒鞋破钵无人识,

踏过樱花第几桥。

这首脍炙人口的诗作是苏曼殊的。苏曼殊是一个广东商人在日本经商时,与一日本女子私通生下的孩子。生下三月,生母弃他而去。这么一个混血私生儿,在那个时代,那样一个家庭,难免要受到种族歧视和虐待。这导致他怪癖性格的形成,最终出家当了和尚。

苏曼殊的才情很高,写小说、绘画、写诗,无一不能。本世纪初的那些文化人,像柳亚子、章太炎、陈独秀、陈去病等,都是他的朋友,据说,他学诗的老师还是陈独秀呢。

苏曼殊1918年5月2日病逝于上海广慈医院,享年三十五岁。当年6月9日正午葬于杭州西湖孤山北麓,西泠桥南岸。至今,孤山的旅游指南上还标有“苏曼殊遗址”。不说墓而说遗址,我想,十之八九,那墓是毁了。

除了苏曼殊的墓,孤山还葬了另外一名诗人,即“梅妻鹤子”的林和靖。这两位诗人倒真是给孤山添了不少逸气。不过,说得中肯一点,林和靖是逸中见奇,曼殊和尚则是奇中见逸。

我认识苏曼殊,是从他的“燕子龛诗”开始的。后来得知他葬在孤山,于是,我来西湖旅游的第一站,便是孤山了。

早春二月,乍暖还寒。断断续续下了半月的春雨,今日仍不见稍歇,买了孤山公园的门票,踏上山中小道,才感到幽静得怕人。一团一团的树影,一蓬一蓬的雨雾,一声一声的鹧鸪,一折一折的山道,让你忘却近在咫尺的车水马龙的杭州,而生就一股肃穆的出尘的怀想。

在山道上拐来拐去,目的是找到苏曼殊遗址,可是这遗址仿佛是在跟我躲迷藏。走了个把小时,看到了林和靖的放鹤亭,还有一个把中国馒头传到日本去的什么人的纪念碑。不肯谋面的,还是这个苏曼殊。

曼殊生活的年代,是清末民初那一段剧烈动荡时期。昏庸腐朽的满清政权灭亡前的垂死挣扎,一个个窃国大盗的粉墨登场,导致军阀连年混战,华夏大地生灵涂炭。斯时,以孙文为首的革命志士,旨在推翻帝制,建立共和。曼殊曾加入其中,那时,他的诗中是很有豪气的:

海天龙战血玄黄,

披发长歌览大荒;

易水萧萧人去也,

一天明月白如霜。

《以诗并画别汤国顿》

但是,时代的恶流使曼殊深感前途无望。他的性格和愿望,决定他不是本质上的革命者,而只是一个放浪形骸、寻求超脱的智者。于是,他改变了吟唱的基调:

万户千门尽劫灰,

吴姬含笑踏青来;

今日已无天下色,

莫牵麋鹿上苏台。

曼殊葬于孤山,这并不是他本人的意思。我想,这该是柳亚子、章太炎等朋友为他选定的。孤山之于曼殊,其品位与韵致应该是极其吻合的。曼殊之“孤”,孤在内心,既有孤苦,也有孤愤,更多的恐怕是孤情了。

曼殊留下的诗作,最多的是爱情诗。这个常以“诗僧”自许的才子,成年后,一直在学佛与恋爱这人世的两极中摇摆。佛要求人们“离一切相”。“相”,简言之,即客观世界的一切诱惑。离一切相,首先要离的就是情。但曼殊离不了的,就是这个情字。尽管他写过:

白云深处拥雷峰,

几树寒梅带雪红;

斋罢垂垂浑入定,

庵前潭影落疏钟。

《住西湖白云禅院作此》

但是,禅对于他并不是约束自我的一种“戒”,而是他寻求内心解脱的一种“慧”,“戒”与“慧”连在一起,即可生出一心向佛的定力。单单一个“慧”字,追求的是不受佛门限制的精神境界的绝对自由。他写过这么一首诗:

收拾禅心侍镜台,

沾泥残絮有沈哀;

湘弦洒遍胭脂泪,

香火重生劫后灰。

《送调筝人绘像》

这个调筝人,是一位名叫百助眉史的日本艺妓。1909年春,曼殊与陈独秀同住日本神台清寿馆,认识了这位调筝人,两人一见钟情,感情缱绻。百助眉史把她做调筝状的一幅小照送给了曼殊,曼殊据此为百助眉史手绘画像一幅,题名“静女调筝图”,并将此图印成明信片,分送友人。

可以说,在感情世界里,曼殊便是那一具品高韵雅的古筝。多少红颜女子,皆在这古筝上弹出了她们情有所寄、爱无所托的哀恸。

曼殊为之动情的女子,为数不少,但恋爱归恋爱,说到底,他仍是不肯为爱情而悖反佛门的:

乌舍凌波肌似雪,

亲持红叶学题诗;

还卿一钵无情泪,

恨不相逢未剃时。

曼殊似乎是一颗“情种”,特别能赢得红颜女子的欢心,他亦很投入地爱恋着对方。但是,一旦对方向他表达刻骨铭心之爱时,他又退缩了。他强调“余实三戒俱足之僧,永不容与女子共住者也”(《断鸿零雁记》)。所以说,他既是一位爱心难泯的出家人,又是一位宁可殉道也决不殉情的孤僧。他的这种做法,在严格的青灯佛子那里是得不到好感的;在被他撩拨得死去活来的少女那里,同样因他对她们感情的伤害,使得她们对他哀怨有加。这一点,从他自己的诗中可以看出迹象:

禅心一任娥眉妒,

佛说原来怨是亲。

雨笠烟蓑归去也,

与人无爱亦无嗔。

无爱无嗔,倒的确表现了一个出家人无情无欲的菩提境界。自己不能爱人,而又撩拨得这么多女子爱他,曼殊的奇,就奇在这里;曼殊的孤,也孤在这里。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大乘佛教的万千丛林中,曼殊依然是一座无傍无依的“孤山”。

那么,他真正的归宿在那里呢?他自己不知道,但他在寻找:

碧海云峰百万重,

中原何处托孤踪?

春泥细雨吴趋地,

又听寒山夜半钟。

《吴门依易生韵之二》

苏州城外的寒山寺,以唐代最著名的诗僧寒山之名而名。同样,以诗僧自许的曼殊,自然会想到他的前辈同道,尽管:“箫条异代不同时”,但寒山寺的钟声中,依然回响着寒山生命的激情,它撞击着曼殊的心灵。他觉得,他的“孤踪”,只有寒山寺夜半的钟声可以寄托。

放荡不羁的曼殊,在人间狂狷得够了,由极度的激情变得极度的厌世,该走的时候,他及时走了。他知道,他个人的行为与佛家的要求相去甚远,朋友们并不把他当一个和尚对待,因此,死前他留下了四个字的遗言:

僧衣葬我。

这斩钉截铁的四个字,说明曼殊最终是找到了自己的归宿的。朋友们择地孤山埋葬了他。这里,虽然听不见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但净慈寺的南屏晚钟和灵隐寺的梵鼓,却是可以破空而来,悠悠地,抚慰孤山上的这一颗孤魂。

曼殊生也匆匆,虽然皈依佛门,却不曾修习真正的“壁观”。当他一旦挣脱有形的躯壳羁绊,或许,这林石郁结的孤山,倒成了他坐禅面壁的灵地。

这么想着,我也就懒得去找他了。他已化有形于无形,这山中的每一棵草,每一株树,每一滴雨,都含蕴着他同时也被他含蕴。

我踏雨而来,仍踏雨而去。

1994.4.21于杭州西子宾馆

同类推荐
  • 何典

    何典

    《何典》是一部用吴方言写的借鬼说事的清代讽刺小说。成于清嘉庆年间,翻刻于光绪四年(1879年),而真正流传开来则在1926年。
  • 去明朝看风景

    去明朝看风景

    本书作者是在文化界享有盛誉的知名历史小说作家,擅长文字表达,行文常常简洁而到位。近年来在明史领域颇下工夫,对明朝历史上的一些事件和人物有自己的理解和角度独特的剖析。本部书稿是作者自2006年以来所写的十八篇明朝历史随笔的集结,表达了作者的历史观,即一个朝代,凡君子在政坛上占据主导地位,则政治清明,国泰民安;若小人当政,则国衰民弱,生灵涂炭。作者认为明朝后期政治之所以衰败乃至亡国,就是因为朝廷中君子见离,小人多如过江之鲫之故。
  • 特务037

    特务037

    本书系著名作家石钟山继《激情燃烧的岁月》、《幸福像花儿一样》之后的最新作品,书写了特定年代特殊人物的特别故事。小说故事精彩好看,情节跌宕起伏,悬念层出不穷,结局出人意料,引人入胜,值得先睹为快。少尉军官于守业在解放前夕,被国民党特工科任命为潜伏在陆城的特务少将专员、特别行动组组长,代号037,他在陆城的公开身份是小学教师,由此037这一代号就像魔咒一样伴随着于守业,开始了他这一生都要注定为之付出代价并最终迷失了自我的灰色的双面人生。
  • 手镯之龙骑传说

    手镯之龙骑传说

    手镯之龙骑传说 蜜蜂2
  • 魔天屠龙
热门推荐
  • 第七黑夜

    第七黑夜

    一场黑夜的降临,颠覆了整个世界的规则,迷雾之后会是阳光吗?
  • 最后的海盗

    最后的海盗

    懵懂的男孩,命运转轮的开启,是福是祸由天定。
  • 大秦帝国之我是扶苏

    大秦帝国之我是扶苏

    傅苏本是一 普通的工薪阶层,对生活充满憧景,但现实的压力又让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平时最大的爱好也就是研读历史,这也是他存钱买房子之外,所能支撑的最省钱的兴趣,虽然现实的生活中,让他经常疲惫不堪,但心中有公平正义的执念却一刻未曾丢失,一次舍己救人,让他来到异次元世界,回到他心驰神往的秦朝,得元始天尊相助得以打开灵魂枷索,成为秦始皇的大公子扶苏,在古代灵气充斥的条件下,修为不断提高,指挥大军击败匈奴,清除朝廷奸逆,面对秦朝刚刚统一,六国贵族妄想复辟的局面,为天下不再遭战火荼毒,以雷霆霹雳安定天下,造福苍生,随着军事成就越来越大,其个人修为也达到了天地之间皆要以他为尊,天界仙圣皆要认其为宗的至高无上境界……。
  • 重生之星海霸主

    重生之星海霸主

    姜星海第一次入定,就灵魂离体,结果被吸入,古往今来宇宙第一城,然后重生异界,经历九重天,成就星海霸主!
  • 我想回到童年重新开始

    我想回到童年重新开始

    (小学文笔,知识不多,作文差劲。突然心血来潮开本小说,想想人生中的选择那么多总有做错的想要弥补)一个生活不顺的人回到童年。(我也不知道想些什么,就当是来体验作者的感受。从步入社会我就没一件事坚持下来,希望这次能够突破。“只要能写完没人看也没关系”我就是抱着这样的态度)
  • 城宝图密码之五仙传奇

    城宝图密码之五仙传奇

    记载了羊城已经尘封了千年秘笈和宝物的《城宝图密码》,在即将被公开之际,遭不明势力干预和企图独吞。误打误撞获得线索的少男少女们,能否解开谜题,保全财宝,成就一段传奇佳话?
  • 饕餮的娃

    饕餮的娃

    修道成仙何求难道是那纷纷扰扰红尘千般万种不若留得童心一片一个懵懂而贪吃的胖娃儿,因为一场老道士与狐妖的斗法,而意外的与哥哥一起踏上了修行之路。仙途之中他结实了诸多的小伙伴,并与大伙儿一起走过山山水水,历经各种艰难险阻。斗僵尸,驱猛兽,斩厉鬼!惊险刺激的旅程却是伴随着童趣,看那些稚嫩的娃儿如何在残酷的修仙界保有一分初心。《饕餮的娃》书中自有萌妹子与萌宠,情节却绝不狗血。为各位展现一个最为真实的修仙界!
  • 离罗刹

    离罗刹

    被诅咒的病秧子,偶然得到玄界高阶传承,却无意间卷入一场阴谋之中。五大家族,十大宗门,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看他如何披荆斩棘,看他如何红尘问道。
  • 我居然在游戏里当市长

    我居然在游戏里当市长

    一个二年级的小学生莫名打破了游戏机制,成为了游戏里的终极大BOSS,游戏开发商修补完BUG后,作为补偿,这名小学生也成为了该游戏的第一个玩家转NPC的先驱者,打开了游戏的另一种玩法。这名小学生还会在游戏里完成什么样的壮举呢?书中见分晓。
  • 不要脸是怎么炼成的

    不要脸是怎么炼成的

    十万年前仙魔两界展开大战,有魔界的人遗漏在仙界。四万多年后清虚仙帝发现了魔界之人“鬼魅魔帝这里是仙界你能逃到哪里去。”“清虚仙帝本魔帝与你拼了”鬼魅魔帝咆哮道。“哈哈就算毁了我的身体,你也杀不了本魔帝”那本仙帝就把你封印在本仙帝的体内让你无法在仙界作恶”说完后轰隆隆突然脚下出现了一个空间裂缝,清虚仙帝无力逃离这个空间裂缝了,清虚仙帝掉进裂缝后一会儿就愈合了。中午正在吃饭,饭山寨城附近的一个山河村一个五岁小孩子孤单的在挨家挨户跑,“我这里没吃的快走快走”直到跑到有一位满面慈祥的老爷爷才给了一个肉包,这位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啊,那小孩子双手脏兮兮抓住肉包子狂啃“老爷爷我叫叶伟,叶伟谢谢老爷爷”从此叶伟就跟着那爷爷了这个饭菜是这样做的…这个字是这样写的…………五年后叶伟趴在老爷爷身边大哭你睁开眼睛看看叶伟啊。命都快没了要脸有什么用,人贱则无敌人不要脸方可天下无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