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3500000010

第10章 肩挑明月过天涯

最近,我游了一趟青城山。

中国道教的创立者,即被后代神化了的人物张天师,据说在青城山得道并创教。青城山因此而名声鹊起。

其实,在张天师之前,青城山就已经是古之名山了。据《史记? 封禅书》记载,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便命令负责祭祠的官员,把全国各地的名山大川编序造册,统一规定祭祠的级别。当时列为国家祭祠的名山有18座,四川占了两座,即渎山和江祠。这江祠,即是青城山的古名。

青城山属邛崃山脉,背依嵯峨雪山,面对坦荡肥沃的成都平原。“蜀山西南千万重,仙经最说青城峰。”钱起的诗,道出了青城山在巴蜀的地位,它的价值更多地是列籍于“仙经”。当我置身其中,看到满山苍翠的林木和葱白的流泉,一缕怀古的幽情便悠然而生。“自古名山待圣人。”于右任先生游青城山时发出的感叹,同样激发了我心中的沧桑感。

自汉以后,历代有多少文臣武将,墨客骚人,方士羽客,都曾来到青城山中,把他们人生的理想,尘世的坎坷与进入神仙世界的渴求,写在山间卷舒的白云上或宫观寂寞的青灯下。在中国,大凡功德永垂人间者,死后一定会得到香火的祭祠,或干脆列入神仙的范围。在道家理想的最高层次上,人与神是融为一体的。但我认为,圣人与神仙,是不可能合二为一的。在上古的典籍中,那些炼丹造符,友鹿餐霞而达到长生不老者,则被称作神仙。而圣人,则指的是那些道德高尚,指出人类生活方向的大智大慧者。名山之于神仙,好象云彩之于天空,树木之于大地,是一种相生共荣的关系。像黄帝之于崆峒山,老子之于终南山,张天师之于青城山。莫不两美兼具,相得益彰。这似乎成了一种定式。人们游览名山大川,往往都是想造访神仙的遗迹。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普及,现在的人们已不再相信神仙的存在。但作为抗拒世俗生活的需要,逃避现实痛苦的心理企求,人们还是愿意让虚无飘缈的神仙世界暂时麻痹一下自己的心灵。在这个问题上,即使那些满腹经论的智慧之士,也难免其俗。青城山中有几幅对联,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福地证因缘,萍水相逢,谁是主人谁是客

名山推管领,蒲团静坐,半成隐士半成仙

杨乃文撰

一帘花影交鸾尾

满地香芝幻鹿胎

张问陶撰

钟敲月上,磬歇云归,非仙岛,莫非仙岛

鸟送春来,风吹花去,是人间,不是人间

佚名撰

在他们眼中,青城山即是神仙居住的洞天福地。一抹霞光、一束花草、一帘幽梦、一盏青灯,莫不都是神仙心灵的投影,都可以抚慰世人创痛的心灵。“万方多难此登临”,不要把这万方多难简单理解为战乱与流离。其实,我们的人生,又有多少日子,不是在多事之秋中挨过。

神仙是无忧无虑的。事业功名,家庭生计,是非恩怨,生老病死。作为人所不能逃避的这一切苦厄,却从来不会去干扰神仙的生活。这便是人们向往神仙的理由。

即时行乐的人说:荣华富贵即神仙。我疑心这是穷人说的话。萝卜白菜都吃不饱的人,当然会认为肥酒大肉即是神仙过的日子。但获得锦衣玉食的人,更觉得长生不老才是神仙。汉武帝派徐福率五百童男童女泛海而去,为他寻求那种长生不老的仙药。汉恒帝“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抛开国家大事,民间疾苦而不顾,寻问如何才能成仙。可见,长生不老是神仙的第一要素。所以,历代百官朝见皇帝,都要跪下来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中,“敬祝毛**万寿无疆”的口号也响彻了中国的长城内外,大江南北。

民谚说:“谎话说了一千遍,也会变成真理。”可是“万岁,万岁,万万岁”之类的谎话,哪怕说上一千亿次,也绝不会变成现实。那些接受百官万民朝拜的皇帝,还有谁活在这个世间?伊丽莎白女皇临死前说:“愿用我所有的财富,换取一刻生命。”但残酷的自然法则不肯作这种交换。

大富大贵,对于一般的穷人来讲,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但长生不老,对那些大富大贵者来说,是既不可望,也不可及。

在青城山幽幽的山道上,我慢慢地走着。山下是潺暑的七月,山上却凉爽如秋。密密的树林使行人免受骄阳的烤炙,清凉的风送来阵阵花香。我想,在这样一种悠美的环境中静住,不要说修道的张天师,就是一般人,也会觉得神清气爽,心境平和下来而思维渐趋活跃。

我依次看过上清宫、老君阁、朝阳洞等宫观,最后来到天师洞。

天师洞,又名常道观,第一代张天师修炼的洞窟在此。青城山道教的核心也在这里。七千多平方米的宫观,建在白云溪和海棠溪之间的山坪上。这里三面环山,密不透风,而对着宫观山门的白云谷,却又是一片开阔之地。无论是岚雾腾涌的春晨还是烟雨迷蒙的秋夜,站在这道山门前,都可以欣赏到四季间山川风物的变化。

我漫步在常道观寂静的庭院内,走过大小十多个天井和曲折环绕的走廊。依次看过张天师修炼的石洞,以及传说是他亲手种植的那一棵数人合抱的银杏树,偶尔我也读读那些散立在庭院各处的刻石碑文和廊柱间的楹联诗刻。一股巨大的宁静和古文化的温馨感笼罩着我,古代的宗教家们同时也是营造气氛的高手,他们努力把虚幻的神仙世界变成一种现实。

但是,在这座庭院里,我依然在思考,为什么于右任先生来游青城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自古以来,名山等待的是圣人而不是神仙。

关于圣人,我在前面已经下过定义。中国历史五千年,只有孔夫子一人得过“圣人”的封号。对照孔夫子的标准,则中国再不可能有第二个圣人了,但伟人却不少。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孙中山、毛**都是伟人。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圣人是人类生活的设计师,而伟人则是人类生活的工程师,他们是把圣人的蓝图化为现实的操作型高手。这么说,马克思也算是一位圣人了,因为列宁也好,斯大林也好,毛**也好,卡斯特罗也好,都是根据他的理论来建设一个国家的。

人类自文明开创以来,够得上圣人级别的,确实没有几个人。释迦牟尼、耶苏、默罕默德、孔子、马克思都算是名符其实的圣人。人类生活的矛盾多得数不清,但基本矛盾只有一个:即灵与肉的矛盾。上述圣人都是针对这一个基本矛盾,提出一整套解决的方法。这些人都成了宗教领袖。马克思的宗教领袖地位并不明显,但它毕竟是全世界几亿共产党人的精神领袖。从某种意义上说,宗教领袖与精神领袖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也就是说是一脉相通的。政治的最高层次即是宗教,如果说这样讲不好理解,可以换句话说:人类实现宗教理想的过程,所采取的手段和方法,即是政治。

作为国民党元老的于右任,一生投身于政治,抗战时期来游青城山,正值山河破碎,人民惨遭倭寇蹂躏之时。那时的心情,肯定是“一上层楼一泫然”。他或许痛切地感到国力疲弱,生灵涂炭,乃是因为这个国家没有圣人的出现。如果没有圣人的指导,政治家只会把事情越弄越糟。作为政治家的于右任,从自身出发,肯定是深切地理解了这一点,所以才发出“自古名山待圣人”的感叹。

然而名山之与圣人,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佛经载,释迦牟尼在灵鹫山上说法,以至天花乱坠。这灵鹫山是有幸的。我们中国的孔圣人,登泰山而小天下,这泰山的有幸,是有了这么一位圣人的光临。但总的说来,天下名山多而圣人太少。以至更多的名山,只能是僧道蜗居,名士登临。我想,这应归于人类文明史太短的缘故,如果公元纪年有了一万年,十万年,那时,我们地球恐怕就会变得名山太少而圣人太多了。

但我怀疑的是,即便出了圣人,我们人类生活果真就高枕无忧了吗?从上述已经出现了的圣人来看,虽然对人类生活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而且这影响还会继续下去,甚至愈演愈烈。但今天的人类生活,不是依然弱肉强食,危机四伏吗?而且,最为麻烦的是,我们所公认的这些圣人,也是各执已见。追随他们的人类,由此分成水火不容的几大阵营,“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各自为大,互不买帐。轻者争得面红耳赤,重的兵戎相见。孔圣人说:“自作孳,不可活”。人类的攻击性是天生的,是自己作孳,在这样一种本质面前,纵使再出一千个、一万个圣人,也无法挽救人类悲剧的最终结局。

期待圣人来拯救我们愚昧的人类,这只是智者善良的愿望。“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然而,山川草木的无私又能怎么样呢?人类在构筑精神家园的时候,并没有想到要用它们来作建筑材料啊!

名山之于圣人,就如骏马之于英雄,美人之于名士,相得益彰。但是,项羽吻颈,他的乌雏马何在?钱谦益死去,柳如是也只能投环自尽。孔子登过的泰山,虽然贵为五岳之首,但当今的名利之徒,宁可极尽钻营之能事,去钓鱼台找一位国家领导人照一张像,也决不可能专程去泰山顶上,体验一次“登泰山而小天下”的云水襟怀。在趋名逐利者眼中,大人物重于泰山,而泰山却轻于鸿毛了。

在当今的经济大潮中,出了一个词,叫“名人效应”,譬如让名人做广告,这产品就好销,开一次订货会,让名人助阵,这订货会的订单就会大增。在商人的眼中,社会上的一切皆用“利益”这一把尺子来衡量,这已属不幸。然更为不幸的是,当今中国,似乎个个都是商人。曾有人开玩笑说:“大街上一根木头掉下来,能砸住三个总经理”。从“学而优则仕”到“学而优则商”,从社会的角度看,这可能是一种进步,但从文明史的角度看,可能又是一种堕落。

继“名人效应”之后,又有了“名山效应”的说法。某地区有某一座名山,该地区领导人就大动脑筋怎样利用该座名山来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某一位大商人来,领导必须倾巢出动,陪侍左右以登名山,为的是能让他在这里投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故是好事,但把希望全都寄托在商人身上,则未必可行。如今,你走在中国各处的名山,山道上前呼后拥的,不是大官员就是大商人。至此,你可能会感叹,“自古名山待圣人”的时代已过去,当今已换之为“自古名山待商人”了。于右任先生若在,不知心境如何?

世风日下,物欲横流,这还是没有圣人的缘故。现在的政治家们,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的,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人类正在开始一场史无前例的财富争夺战。在这场战争中,名山的价值就看能不能变成赚钱的工具了。

从战争的杀戮到财富的攫取,人类显然从一个误区进入到另一个误区。

在天师洞的庭院里,参观浏览之后,我在院里的茶棚中坐了下来,要了一壶贡茶慢慢地品尝。茶汤淡黄,微苦。品饮时,周身感到清凉。“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游青城山,我便保持了这种悠闲的心境。但由“自古名山待圣人”这一句而引发的遐思,却又在我的悠闲中渗进一些迷惘。

在天师洞中购得一本今人辑录的《青城山志》,归来翻阅,很喜欢其中的一首诗:

忙忙收拾破袈裟,整顿行装日已斜。

袖拂白云离洞府,肩挑明月过天涯。

可怜枝上新啼鸟,难舍篱边旧种花。

吩咐犬猫随我去,不须流落俗人家。

这诗刻在青城后山白云万佛洞的岩壁间,诗作者显然是看破功名而出家的士人,他摒弃世俗的羁绊,悠游林泉,与花鸟为伍,犬猫为伴。什么圣人,什么商人,什么名人,这些词汇他恐怕早就忘到九霄云外了。

写到这里,我恨不能立刻就收拾行装,同他一样,去过那种“肩挑明月过天涯”的生活。

1997.9.28写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仙侠道

    仙侠道

    天地间有人鬼妖魔怪,精魅神仙,有金木水火土五行,阴阳乾坤道理,人间人杰地灵,自古有腾云驾雾,法术通玄之辈,成仙得道乃是各类生灵之追求!欲望之下,必有纷争,且看主角如何在这浊世红尘,追求那至上大道……
  • 我成为惊悚游戏的NPC

    我成为惊悚游戏的NPC

    江正是网文写手,他让自己书中的主角意外死亡,准备太监,结果他被神秘力量抓进了书中。“论如何在灵异小说中获得更多的戏份”。如果他不能掩盖自己杀了主角的事实,他就会被其他玩家投票出局。同时他也收到了系统的提示:“主角将于两轮游戏结束后复活。”这里是书中的世界,可是随着调查越发深入,江正才知道,创造出这个世界的人并非自己。除了第一局中与他坐在一起的“同伴”,所有玩家都是“神的恩赐”之下的受害者。
  • 四夫临门:我好怕怕

    四夫临门:我好怕怕

    她是蠢毒恶女,害人不成,反被收拾。但蠢毒心肠,难掩她绝世美貌。美貌如她,怎堪忍受的悲惨命运?一场征服战,惊心动魄,一波三折。她成功逃跑,逃离了三个男人的残酷统治。她松了一口气,以为逃出生天之时,三个男人却从天而降,她终是逃不出他们的手掌心。与此同时,她又多了一位夫君。四位夫君,都是冠绝当代的天之骄子。他们正义感十足,牺牲小我,拯救世间男儿。他们牺牲自己的终身幸福,誓要度化她这恶毒女子。她不堪重负,哭喊着求饶,“我再也不害人了!”夫君们笑而不语,缠绵吻去她的泪水。
  • 玄幻:我有进度修改器

    玄幻:我有进度修改器

    穿越修真世界,苏折绑定一步到位系统。只要合理消耗体数点,凡是正在展开的事情,皆可以一步达成,而且是最完美的状态。于是。【消耗五点体数,成功更改功法进度条,恭喜宿主圆满领悟整部功法!】【消耗十点体数,成功改动自身修为,恭喜宿主达到筑基中期境界!】苏折:“体数点不够用了,请问系统,怎么获取?”【叮,只需宿主绑定任务系统,完成任务后就可以获取到足够的体数点,请问宿主是否绑定?】“绑定!”“.…..”【恭喜宿主苏折完成任务,获得10000点体数点】苏折:“将我的体数点全部改动修为!”【叮!成功花费10000….点体数!恭喜宿主圆满达到仙帝境界!】
  • 出租青春

    出租青春

    写它不是为了纪念,更不是为了留住,仅是记录。风吹过青草地,不仅吹动了青草,也有可能扬起一地尘土。我想用思念搭一座桥只为能在桥上瞭望远方的你身边的风景每天依旧从早到晚诉说我们往昔的故事那片草地早已峥嵘了几个春秋远方的你是否还喜欢穿着那件白衬衫走在林荫小道里无缘无故的停足猛然的回头看到我在你的身后跟着没有说话你只是笑笑我们之间似乎没有言语只有这种忽远忽近的距离有时远的彷佛相隔千万个光年有时近的可以听到彼此的心跳我们分离的那天依旧是你在前面走 我静静地跟在后面直到你消失在暮色的尽头而我再也找不到回去的路唯有这用思念搭成了桥站在高处瞭望远方阳光已驱散了雾霭但你的面孔却依然模糊
  • 全球震惊!我真不是盗墓贼

    全球震惊!我真不是盗墓贼

    麒麟山惊现悬疑古墓,竟与叶林拍摄的短剧一模一样?“这是短剧?这是预言家吧!”“我赌一包辣条,这是个盗墓贼。”全球火爆,美女警官找上门,叶林的身份也藏不住了……
  • 团宠女主
  • 杀戮之瞳

    杀戮之瞳

    这个杀手既张扬又腹黑还小心眼;别人修炼靠冥想,他修炼靠嗑药;出师这年他杀了自己的教官,奉命追杀新生代女杀手“幻花”;
  • 空心传

    空心传

    吴仲景出生,被第十代秉天观张道长收徒告知不凡,随师傅行习练道法武功与剑术10年,后再师傅指示参军抗日在战场上先是心里不接受后儿在长官的大话面前更加激起了爱国之心因随张先生修习多年无论力量还是速度反应都比常人要快很多,他冲上重机枪手边扛起机枪一桶乱射,长官当场就朦了结束了战役之后长官在找他人已经不见了,师傅得知消息一怔,连忙掐指起了一挂卦象为吉人还在就没在解读,默念:“两年自来寻我两年之内我不闻不问”。此时吴仲景已离开部队两天了他没有停下脚步还在向他的前方走着,他伸出手双眼注视着手掌心中想着:“我命不凡祖师转世18年后我还会是我吗。”自此他想更加了解自己与张祖师了此前张先生可没告诉过他至于父母更不用说了。他突然想到了父母想在寻找自己之前去看看他们,谁知村子里只有枯树旱井,许多房屋已是黑黢黢的一片有的更是残垣断壁了无生气,他在村边干枯了的沟边看到了比在战场上更加刺激内衣的一幕,整个村子的人都躺
  • 情网婚桎

    情网婚桎

    :在诱惑翻新的生活中,谁能保卫好家庭的城堡?在爱和欲望交替存在的日子里,谁又能保卫住爱情的木屋?一个男人,三个女人间情感缠绵的纠葛;一场家庭和情感的守卫之战,她是否能把丈夫的小三儿拒之门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