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又一次来到九华山中,下午朝拜了位于神光峰上的月身宝殿。金地藏99岁圆寂,但肉身不坏。人们为之建了一座宝塔寄存他的肉身,一千多年后,这座宝塔矗立在月身宝殿的中央。上九华山礼佛的人,都会来这月身宝殿里朝拜一番的。面对这座永远洁净如新的宝塔,看看宝塔两侧悬挂着的金地藏的宏愿誓言:“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我们怎能不怦然心动!
禅家认为,众生即佛。这个众生,并不单单指的人类。一切有情之物,皆为众生。何为有情物?有生有死皆为有情物,蝼蚁、虎豹、草木、花卉等等,都含纳在众生的范围中。这些有情物皆有佛性,通过修行,皆能成佛。但这并不是说众生已经是佛了。拿我们人类来说吧,在金钱、权力、名望面前,莫不竭尽追逐之能事。由此而产生了战争、残杀,一个又一个的阴谋,一个又一个的利益集团。从古至今,人类的历史充满了血腥味。这方面的例子,枚不胜举。这样的众生,真是让人垂头丧气,产生绝望的情绪。但是,我们不能据此就认为人类不可救药了,佛家坚持不懈地宏扬大乘之法,乃是为了使众生觉悟,让其清洗后天的污染,一身轻松地进入永恒的净土。佛教与基督教不同,不认为人类有“原罪”,但承认红尘世界对人的污染和侵蚀。只要涤除这些污染和侵蚀,人类佛性的光辉就会散发出来。释迦牟尼、慧能、金地藏都曾经是众生中的一员。只要众生中有一个能成佛,则所有的众生都能成佛。这样的道理,我想大家都会明白。
但是,理想与可能并不等于现实。事实上,在漫长的历史中,人类自我毁灭的行动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有一位诗人曾说了两句名言:“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崇高是崇高者的墓志铭”,这可以说是人类行为的一个注脚。由于人类“恶”的一面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所以才有了“地狱”。因“恶”而堕入“地狱”,这在人类中恐怕不在少数吧。地藏菩萨的“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的弘愿,比之儒家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襟抱,以及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首先要解放全人类,最后才解放自己”的胸怀,不但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且更彻底。
所以说,人类不能没有诸如林肯、孙中山、毛**这样救世的英雄,也不能没有地藏王这样的“救心”的菩萨。如果众生不能度尽,自己想成佛也是不能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是救世英雄的豪言。“众生度尽,方证菩提”,这是救心菩萨的心胸。王者之土是一个政治概念,它容纳了诸如社会、法律、组织、利益、风俗等等丰富的内容。而菩提则是一个佛的实证,它包孕了戒、定、慧等佛法以及佛家慈悲度世的宏大理想。
作为地藏菩萨的应身,金乔觉出家前,是新罗国王的太子,新罗国即今天的朝鲜。他放弃了本可以唾手可得的王者之土,剃度出家,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九华山上矢志苦修。曾经有很多年,他住在山洞里,因粮食不够,他煮饭时总掺进一些土。从锦衣玉食的王子到餐土饮泉的头陀,其间生活的差异,有着天壤之别,没有大恒心,没有舍身向佛的理想,他不可能达到这样的彻悟,否定俗世的繁华而心甘情愿的过这种悲苦的生活。
我想,每一个前来朝拜月身宝殿的人,想想金地藏的经历以及他的誓言,都会有某种程度的觉悟吧。苦修的人,往往都会离开城市,寻找荒无人迹的深山老林。这是因为佛的境界是自由的,又是幽玄的。在高度物质文明化的城市中,这两种因素都难以存在。今日的九华山,比起金地藏栖身的一千二百年前的那座九华山,从佛的旨趣讲,已经是迥然相异了。那时的九华山,交通闭塞,人烟稀少。春天繁茂的鲜花和冬日肃穆的积雪,不是作为风景而是作为主角在山中存在。而今日的九华山,在金地藏的开山道场化城寺的周围,已经繁衍成一座小小的城市。长长的山街上,挤满了种种**的店铺和为上山朝拜者开设的多种档次的旅馆。工商、税务、公安等多种**机构应有尽有。对于人类生活而言,这种进步并不是一件坏事。但对于佛家而言,却又丧失了一片净土。凡权力与金钱进入的地方,必是佛家救苦救难的场所。月身宝殿的周围,鲜花和积雪虽仍旧存在,但它面对的峡谷中的化城寺,却被淹没在稠密的人烟之中了。入夜,化城寺洪亮的晚钟以及祗园寺悠扬的课颂,都被歌舞厅的卡拉OK和公路上汽车喇叭声无情地稀释了。面对这番景象,也许有人会忧虑:地藏菩萨有没有成佛的可能?鲜花常在,积雪常在,净土却在消失啊!
今天,物质文明日新月异,人类的生活越来越舒适。但对于佛家而言,救苦救难,普度众生的任务也越来越艰巨。让每一个人舍弃荣华富贵,遁迹深山,这显然不现实。但是,在积极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让我们的内心保持一种祥和安霭的境界,一种向往幽玄的执著如一的精神,总还是可以的吧。如果能这样,我们的生活就不会令智者沮丧。人类的未来,也就有可能被佛性的光辉照耀。说到这里,我想应该作这样的理解:地藏菩萨的誓言,实在也是我们人类自救的宣言。
1997.4.8九华山归来后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