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9800000431

宋学和理学

宋学精神

清代黄宗羲、全祖望著的《宋元学案》卷一,首列宋初三先生之一的胡瑗:“其教人之法,科条纤悉具备。立‘经义’、‘治事’二斋:经义则选择其心性疏通、有器局、可任大事者,使之讲明六经。治事则一人各治一事,又兼摄一事,如治民以安其生,讲武以御其寇,堰水以利田,算历以明数是也。凡教授二十余年。庆历中,天子诏下苏、湖,取其法,著为令于太学。”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卷一○之二载:“国家累朝取士,不以体用为本,而尚其声律浮华之词,是以风俗偷薄。臣师瑗当宝元、明道之间,尤病其失,遂明体用之学以授诸生……今学者明夫圣人体用以为政教之本,皆臣师之功也。”这种经世济用的思想,在宋代是开一代风气的。它不仅受到朝廷的重视,而且改变了人们的思维习惯和思想方法。

由胡瑗等人开山的宋学,重实际、讲实用、务实效,以“内圣外王之道”为最高理想。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五经便成为思想文化的经典,也成为培育人才的基本教材,儒生们必须皓首穷经。然而文字由大篆到小篆,又从秦篆到汉隶,尤其是经秦火,古代经文亡逸颇多,幸存下来的或经口述或从一些民间版本收集而来,所以相当不可靠,经师们不得不首先从辑补、校正、训释方面入手整理经文,这便形成了汉学训诂的独特研究方法,也形成了一整套儒学家法。汉学在经文的考辨方面是发挥过较大作用的,但其末流所及,墨守师说,故步自封,特别是章句梳理爬通极其繁杂琐碎,有的一二字经文便有三五万言之注疏,以致有白首不能通一经之说。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曾提到司马谈的评说:“博而寡要,劳而少功。”这话可谓切中要害。这一现象一直延续到唐代,唐代的孔颖达还写过非常烦琐的《五经正义》。但是唐之后便难接遗绪。宋学应运而生。

宋学发义理之学革新汉学,它不像汉儒治经从章句训诂等细微处入手,而是从经的要旨、大义、义理之所在,亦即从本质上、整体上着眼,探索经典的本来意义,达到通经的目的。而且,宋学不是就经治经、就经论经,不以儒经为教条,它一开始便与范仲淹和王安石的改革结合在一起,其经世致用的理想不再托诸空言,而是强调对社会生活的改善。学术史上也有人把北宋的宋学与南宋的理学混为一谈,以理学代替宋学,比如把胡瑗等人的学术思想仅仅作为理学的一个来源。实际上胡瑗的思想尽管与理学有关,但差异还是很大的。而北宋的其他几家像荆公学派、温公学派、蜀学派等,尽管政治主张不一,但其求真务实的一面却具共同特征。它们之间的差异同它们与理学的差异倒小得多。宋学确实是理学的渊源,但理学之于宋学在性质上有较大的蜕变。其最大差别是社会实践性又一次丧失,但未转回到文章训诂上去,而是变为“道德性命”学说,非常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理学家的作为基本上限于著书立说。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有些学者把理学归之于宋学的一个支流也嫌不恰当,非常容易犯逻辑叙述错误。所以我以为,宋学归宋学,理学是理学。理学之大行其道在元明清时期。当然那是变态的理学。

汉学向宋学转换,不是简单的学术更替,而与两宋社会历史的演变息息相关。由秦汉到唐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贵族封建制。这种制度由宗法关系来维系。尽管中央集权有限,但皇帝把土地采邑分封给各级贵族,由他们管理一方,整个国家在分权中得以控制。宋代代之以官僚士族为主体的租佃制,中央高度集权,地域分封权不再存在。这个时候,国家治理得好坏,全在中央的调度。社会的整个面目全部暴露在最高统治者面前,中央直接面对社会各方面的具体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一种治国方略、一种思想准则。这种思想形态不能像汉唐那样仅仅可以用来进行政治教化,或者仅仅被视为文化贡品,而必须在具体事务中能起到实际用处。宋学就是在这一社会需要中应运而生的。不太恰当地套用今天的话来说,宋学就是一门“经验科学”。非但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等人的“经验主义”倾向很重,即便理学的鼻祖“二程”,也是从社会伦理关系现象的观察中来发展学术的。这一点南宋的理学有所淡化,但较之于宋后的理学,朱熹们还是显得相当务实的。所以宋学精神是相当可贵的

理学为谁用

南宋孝宗淳熙九年(1182年),朱熹弹劾台州知州唐与正。与此案有关的还有官妓严蕊。宋人周密在《齐东野语》中曾对严蕊的才华和品格大加赞扬,寄以同情。明人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中有一篇《硬勘案大儒争闲气甘受刑侠女著芳名》,对此事又进行了文学渲染,使朱熹遭人非议。

此案经过大体如此:淳熙八年(1181年)八月,朱熹任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次年七月中旬,他在巡视中发现许多台州饥民外流,经查是知州唐与正荒年违法限期催税所致。他便于七月十九日至九月上旬,先后六次给孝宗上奏状弹劾唐与正。但当时的左相王淮与唐与正是婺州(今浙江金华)同乡,而且还是姻亲,便将朱熹的前三次奏状“匿不以闻”。朱熹等待二旬未见答复,便弹劾愈力。王淮见纸包不住火,便歪曲事实,说朱、唐之争是朱程与苏唐学术之争,即我们在《大人物的小脾气》中将要谈到的二程与苏轼的洛蜀党争的继续。孝宗因此并未理会。后来上到第六状,孝宗看有据有理,便罢去唐与正江西提刑的新任。唐与正在朱熹巡视台州时刚被升任此官,还未离台州去上任。孝宗将此任改授朱熹,朱熹压力很大,加以谢绝,并于九月二十日自请弃官归家。他于十一月上奏说,我奏劾的赃吏,同党星罗棋布,并担当要职。自从这个案子发觉以来,大到宰相斡旋于其上,下面又有各种人为之奔走,蔽皇上之日月之明真是不好呀。我只得无奈就闲,可能会少惹点是非。王淮一伙仍不放过他,又每每在皇上面前攻击朱熹借道学欺名盗世,并建议“摈弃勿用”。孝宗果然不再重用朱熹。

唐与正之罪经朱熹查实的有:在连年荒旱之时,擅自将夏税收缴限期提前两月,收税时高价折钱,乱设名目和税卡;由公使库支钱中饱私囊,用官钱私设印染、酿酒、印刷铺,牟取私利;蓄养伪造纸币官会(即官府发行的“会子”)的囚犯,为其制造假钞;嫖宿娼妓,与严蕊相通纳贿,还准备将其送回婺州别宅。严蕊并非志节坚贞的才女,资以称颂为才的诗词也非其所作。唐与正事发,不过被免了江西提刑的任命,并没有被进一步追究,伪造官会的罪犯也被释放。

朱熹此番所受打击不小,他“退而奉祠,杜门不出”。而朱熹最大的悲哀恐怕是其哲学在其中的失败。朱熹之哲学,千言万语讲世界之根本“理”,最终落实为治国平天下之道。他说,古今之英雄豪杰,都是因为顺了这个“理”即“居敬穷理”才建立成就。要知这个“理”,必须“格物致知”。这里“格”是至的意思,“物”是事的意思。要格物致知,“圣人千言万语,只是教人存天理,灭人欲”(《朱子语类》卷一二)。唐与正之操行,于道德方面来说,与“存天理,灭人欲”是完全反向而行的,所以朱熹对之深恶痛绝。他以“正心术以立纪纲”为己任,曾向孝宗皇帝说:愿陛下自今以往,一念之发生,必须谨慎审察,是天理呢还是人欲。如果合于理就加以发扬,如果是人欲就加以克制。“存天理,灭人欲”于后世有相当不好的名声,但是朱熹的原意是叫人节欲奉公,并非全用来束缚老百姓,而对官僚乃至皇帝都有同样的要求。这也正是朱熹之主张在当世为权臣所反对的原因。宁宗庆元元年(1195年),外戚韩侂胄专政,大兴“伪学之禁”,还有人上书乞斩朱熹,可见朱熹思想的价值取向。

《宋史》评价说,朱熹做学问博求经传,后来遍交当时的有识之士。李侗从学于罗从彦,罗从彦从学于杨时,杨时又从学于二程,朱熹不远数百里,徒步去向李侗求教。他说自己是续二程之真传。有人说,自周朝以来,以传道为大任者不过几人。而确实能将这个道发扬光大的,只有一二人。孔子以后是曾子、子思,到孟子那里才得以振兴。孟子以后有周敦颐、二程、张载继其绝学,而朱熹才集大成。在学问家眼中,朱熹之思想非同小可。非同小可又怎么样?它连个人赃俱在的小官唐与正,甚至伪造官会的骗子都治不了。这里面有个问题,即政治思想之为谁所用。

理学之为朱熹所用,或一切正人君子所用,则其不仅用以教化百姓,也用以匡正官僚、皇上之操守。但在官僚体制和皇上面前,理学算个什么东西?他们依然我行我素。一旦换个立场,由皇上来操纵这理学,情形就大不一样了。孝宗而后的理宗,忽然发现程朱理学是个好东西,可以化为政治纲领控制天下,便大加提倡,作为驯服百姓的工具。这个奥秘,后来的君主也心领神会。明清之际,朱熹的著作被当做范本和教条来宣传,成为毒害社会的鸦片抑或杀人不见血的刀子,这离朱子思想的原旨已相差十万八千里了。朱子之“天理”未存,而皇帝和士大夫们的“人欲”倒扩大了许多。统治集团在以朱熹思想御人的同时,大大积累了强权统治的经验。这更是朱熹所始料不及的。

设若理学为人民所用,“存天理,灭人欲”或可不提,而以朱熹之道德精神来要求天下,包括规范统治者,仍不失有可取之处。可惜这是很难的。早在淳熙七年(1180年)四月,朱熹曾上书批评朝政的腐败,要求孝宗正君心、立纪纲、亲贤臣、远小人。孝宗大怒道:“这是骂我要亡国!”第二年朱熹又上奏,批评孝宗用人失误,朝廷体统尽失,当“正心诚意”,孝宗更是不快。因唐与正案罢官后五年,周必大推荐朱熹当江西提刑,有人劝他说,“正心诚意”之论令皇上心生厌恶,千万不可再提。朱熹却说:“我平生所学,唯此四字,我朱熹怎么可以隐瞒自己的观点欺骗皇上呢?”他还是照样批评朝政得失,最后终致被人暗算排斥。要做到像朱熹这样坚持观点,天下没有几人。

道学与圣人系统

道学,即上世纪(十一)萌芽的理学。

进入本世纪(十二)后,理学改称道学,我们不知道为什么要改,可能是理学只是纯学术性的学派,而道学则由意识形态领域,进入到实际的行为,成为一种政治上或社会上的党派。士大夫在理学思想指导下,一面自卫,一面打击异端。我们似乎可以称道学是“应用理学”。

道学一开始就以儒家学派的正统自居,而儒家学派的思想又一直被认为是中国的正统思想,所以道学自然顺理成章地成为中国的正统思想。此一正统,靠一个道学家所拟就的、庄严的圣人系统维持,所以这系统有时候也被称为“道统”,道统由下表所列一系列的圣人组成:

从这个表可以看出,中国自纪元前三世纪到纪元后十世纪,凡一千二百年之久,所有的人都是凡夫俗子,没有出现过圣人。而在上世纪(十一)和本世纪(十二),却连续产生两位:程颐和朱熹,由此可知道学家的重要地位。朱熹的哲学基础是程颐的“敬畏”,他把它阐扬为“居敬穷理”。于是他发现“天”是宇宙的自然法则,同时也是道德(个人的)法则和政治(国家的)法则。一个道德上没有暇疵的人,才有资格去治理国家;一个道德上有暇疵的人,即令再有才干,也不会把国家治理完善。至于道德的内容和标准,则由道家学订定。

道学家认为,人类只有两种:“不是圣贤,便是禽兽。”这跟“君子”、“小人”的二分法同样严厉。圣人是一种凝固剂,主要功能在维持社会秩序的安定,维持既定的名分和既定的尊卑,使不作任何改变,以免名分和尊卑紊乱。这种道德法则的精神和形态,被称为“礼教”(又称为“名教”)。怎么样使礼教达到至善,朱熹认为关键在于“天理人欲”。天理是善,人欲是恶,所以必须尽量发扬善而摒斥恶。礼教的正常运行,是天理、是善。企图予以变革的,是人欲、是恶。一个人必须努力减少自己的欲望,减少越多,越接近圣人的境界。减少欲望最有效的方法是: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圣人们所下定义的道德,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忠君爱国,除此一念外,别无他念。

——自从纪元前二世纪,西汉政府罢黜百家,独尊儒家学说为中国法定思想,中国人的思想开始受到拘束,经过一千余年的累积,到了本世纪(十二),更加严厉的拘束,在理学家道学家手中完成。

问题就恰恰发生在这里,因为道学家的要求太高,所以很难有人能够达到际准,连道学领袖,圣人系统中最重要人物朱熹都不能。朱熹担任浙东地区(浙江省)高等法院院长(提举浙东刑狱)时,跟台州(浙江临海)州长(知台州)唐仲友,为了争夺一位漂亮的妓女严蕊,朱熹失败(我们可以想像得到,她对满面道学的圣人,恐怕难以激起澎湃的爱情),朱熹遂攻击唐仲友奸邪,向皇帝上奏章弹劾,这跟程颐对付苏武的手段如出一辙。他们在感情激动时,都不能实践他们对人的要求,其他人当然更为困难。于是产生下列两种现象:

一、道学家在礼教甲胄之中,因不能忍受那种压力,往往人格分裂,成为言行不符,甚至言行恰恰相反的两面人,道学家所要求的道德,几乎全部都是外销品。

二、因为自己做不到,所以道学家往往一味要求别人在礼教甲胄中受苦。这种心理背景,产生一种愿望,对别人的责备永无止境。动不动就要求别人死,甚至即令死也不能逃脱责备。

这种偏差的行为,当然引起反感。道学与反道学双方都向皇帝争取支持,反道学的一派在宰相韩侘胄领导下,获得胜利。一一九六年(已是本世纪尾声),第十五任皇帝赵扩下令,禁止道学传播,担任国立图书馆官员(秘阁修撰)的朱熹,也被免职。但只禁止了六年,到下世纪(十三)一二○二年,即行解禁。但道学家却掌握着两大武器:一是教育,朱熹在私立大学白鹿洞书院当校长,学生遂成为道学的主要传播者;另一是考试,国家考试大权,始终握在道学家之手。它只录取赞扬道学的人,知识分子遂大批被引到他们指定的道路上。

在这个庞然而坚固的道学思想指导原则下,寡妇被迫活活饿死,也不许再嫁。音乐、戏剧、绘画,一律成为坏人心术的毒品,逐渐被轻视。作诗也属于堕落行为,因为不专心便作不好,专心则就没有时间思念道德和忠君爱国的大事了。其他文学作品,如小说、散文之类,看一眼都是罪过。只有低贱的人才去从事体力劳动,圣人系统和准圣人系统——道学家,则必须全神灌注道德和道德基础上的“治国”、“平天下”。人们连走路都要有一定姿态,奔跑和急促的步子,都是轻浮下贱。服从传统权威,崇拜古人古事,崇拜祖先,都是最高贵的善。任何改变和抗拒的念头,都是邪恶,必须在念头一起时就予以无情克制。任何发明创造,更都是专门取悦小人和女人的奇技淫巧。

东西方世界

一一四七年(岳飞冤狱后第六年),第二次十字军兴起。

一一四九年(金帝完颜亮即位),第二次十字军结束,历时三年,他们在叙利亚境,即被击退。

一一六六年(采石战役后第五年),英王亨利二世颁布《克拉林敦条例》,设司法陪审员制度(这是英国人对全人类最伟大的贡献之一,使人权获得法律的具体保障,本年应是文化史划时代的一年)。

一一八五年(宋帝赵构逝世前二年),日本(平安时期)终。

一一八六年(宋帝赵构逝世前一年),日本征夷大将军源赖朝,在镰仓创设司令部,号令全国,世称“镰仓幕府”。日本幕府政治自此开始,“前期武家时代’也自此开始。

一一八七年(宋帝赵构逝世),伊斯兰教徒兴起反十字军,攻陷耶路撒冷,耶路撒冷王国亡,欧洲基督徒大为震恐。

一一八九年(金帝完颜雍逝世,孙儿完颜憬继位),第三次十字军兴起,统帅都是名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红胡子腓特烈一世、法王腓力、英王狮心李查。

一一九二年(宋帝赵伯琮病逝前二年),第三次十字军结束,历时四年。红胡子腓特烈一世在小亚细亚渡河时溺死,军队星散。腓力于中途折回。李查挺进到耶路撒冷近郊,跟回教领袖萨拉丁订约缔和,规定基督徒可以自由朝圣。

一一九五年(宋政府下令禁止道学前一年),东罗马帝国皇帝艾沙克二世,荒淫无道,贵族把他废掉,立他的弟弟亚力苏斯三世继位。艾沙克二世的儿子逃亡到意大利,广结外援,企图使他父亲复位(种下了下世纪第四次十字军戏剧性结局)。

同类推荐
  • 带着手机当知府

    带着手机当知府

    这是个坑爹的故事,这是个令人想要吐血的剧情。千小机名言:作为一个穿越人,俺的梦想是不要死的太早。路人甲:“县太爷,小民有事禀报!您要为我做主啊!”路人乙:“县太爷,昨夜大风,我家的老母猪跑了,大人要为我做主啊!”路人丁:“我是路过的,大家别在意……”千小机:“最讨厌的就是路过的,大家给我打他!进了县衙还敢不留下点冤情,真当我县太爷白当的啊?!”路人丁:“我说我说,大人别打了。”千小机:“嗯,说吧,县太爷为你做主。”“大人,我要告这些读者,居然点进来了不收藏,不评论,岂不是弱了大人的威风!”
  • 将坟

    将坟

    将之超凡者,终陨于将坟。大唐将坟已埋葬战神、谋神以及军神。且看军神之子吴华,如何攻明国,败宋国。留下杀神之名!
  • 征服蛮荒

    征服蛮荒

    稳稳的骑坐在一匹枣红骏马上,身边,是倾城倾国的东夷公主。皎洁的月光下,他思绪万千。十数年前的那个秋日,他还是一个普通的山村少年,最大的梦想是长大能当上一名勇敢的士兵。一步迈进了这个平行宇宙之后,他利用随身带来的简单工具,建房屋、斗狼群,战蛮族,艰辛的努力只不过为了求生存。数年后,他意气风发,利用神的光芒,在原始部族美少女的陪伴下,一统山地部落,并且率三千铁甲军,纵横驰骋,与各大部族逐鹿中原,那时的他,是为了在这个星球上建立起宏图霸业。现在,他终于找到了能穿梭时空的飞梭,并且抱得梦中美人归,他,还会回到原来的世界中去吗?
  • 回到古代的文武全才

    回到古代的文武全才

    特种兵孙柏凌在执行一次军事任务当中,无意掉进了时间隧道里,只是让他想不到的是,自己的出场方式竟然是这样的,不是以人的身份穿越,而是被人误会成神仙,而让他更意想不到的是,误会被解除之后,自己不仅没有找到方法回到现代,更是被自己所救的人小小的“利用”了一次,让他不得不放弃回到现代的想法,继续在古代展示着自己强大的军事理念和文化素养。在一次次的危机当中,都运用着自己的现代知识,将对手弄得死去活来,在一个个女孩面前,他又变成一个低智商,却能俘获众多女孩的芳心“护花使者”。(请大家放心收藏,17K独家连载!)
  • 三国:从救驾少帝开始

    三国:从救驾少帝开始

    一朝穿越,刘应来到了东汉末年。拜师蔡邕,救驾少帝,周旋董卓!取信董卓,成为汉末最强无间道!一朝刺杀,天下大惊!原来刘应才是兴复汉室之人啊!
热门推荐
  • 大佬们至死方休的爱情

    大佬们至死方休的爱情

    “我会带你一起走!”一句话,让她在他的心里扎根。从此,他的人生为她而活。即使她结婚生子,他依旧不改初心,拼尽全力守护她。而当她失去爱人后,他迅速反水,无所不用其极,用尽手段把她留在身边。舔狗升级强制爱,极尽奢华~~~~
  • 我真的不是召唤师啊

    我真的不是召唤师啊

    召唤只是副业,拳头才是本职,看强森在异界用拳头打出一片天地,让所有的不爽都在拳头之下烟消云散。强森:我真的是一个爱好和平的人。
  • 超酷总裁宠爱妻

    超酷总裁宠爱妻

    “给你五百万,留在我身边知道我厌烦了你就离开如何?”“好,我答应你!”十九岁的她家里的公司变故,使她一夜之间失去了一切,四处求助无门下让她对生活心灰意冷,就在这时光芒万丈的他出现在了她的身旁,从对他渐生情愫到心灰意冷,她在为他生下了一双儿女之后带着女儿逃跑了。四年后她再一次华丽回归,摇身一变成为著名珠宝设计师。司徒遵云,我回来了!你和儿子过得还好吗?。。。。。
  • 小鱼女秘密恋

    小鱼女秘密恋

    当代女大学生俞小鱼,身高150,一张幼态脸,人送外号“暴躁萝莉小鱼儿”。因其20年的生活中一直平淡如水,便越发幻想着可以有奇遇。直到有一天,她变成了一条真正的鱼!成为了一条家养宠物鱼!!还被养在了某个男生的鱼缸里!!!
  • 玄学大佬空降娱乐圈,靠捉鬼爆红

    玄学大佬空降娱乐圈,靠捉鬼爆红

    【玄学 打脸 爽文 娱乐圈 甜宠】玄学大佬元依依一朝穿越,成为娱乐圈十八线小透明。只见她嘿嘿一笑,手撕渣男贱女,毒舌抓拍出圈,随即一路高歌,什么影视歌三栖女皇,什么传统文化宣传大使,全都是手到擒来!只是这位顾总裁怎么回事,为什么天天来探班?说好的冰山大酷哥呢,不要再对她微笑啦!元依依:我们还是避避嫌,要不然谣言满天飞多不好……顾泽:谣言是真的,我爱你也是真的,戒指戴好,跟我结婚。元依依:(ΩДΩ)?!
  • 奥特曼大战喜洋洋

    奥特曼大战喜洋洋

    北方尸鬼,永夜中静默窥伺。受命于天,两少年承继大统。宿世情深,有情人终成正果。普天星斗,勾绘出盛世篇章。
  • 七源神尊

    七源神尊

    武道大陆,强者为尊。从古至今无数强者都梦寐以求的成就至尊得以超脱天道的束缚得到万世天命。可所有人都不知道,所谓万世天命不过是万世孤寂而已。龙阳,一个被遗弃的孤儿,只想保护好自己身边的人,直到有一天眼看着情同兄妹的瑶儿惨死自己却无能为力。之后在一次外出时意外得到了一位至尊强者的传承,从此踏上了通往至尊的道路。而他能否打破困扰每一位至尊强者的诅咒?能否打破那万世孤寂的宿命?
  • 漠海殊途

    漠海殊途

    有人曾说沙漠的尽头便是大海,而海的尽头又是什么呢......
  • 穿越来的表小姐

    穿越来的表小姐

    一日镇国公府来了一位表小姐。这表小姐不仅上树遛鸟逗狗,她还打架斗殴。不仅如此,她竟公然调戏良家公子……
  • 万劫不复的初见

    万劫不复的初见

    他是别人口中阴狠毒辣,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三殿下;所以当他再多年后再次见到幼时给过他鼓励和温暖的她时,他真的做了不择手段的事。这个皇宫太大,让自由自在的大雁找不到她来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