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春,张烁魂穿到一座名为青山观的道观中,魂魄附身在小道士身上,小道士如今刚过十八,而老道士也在两日前登仙而去,小道士一人悲痛两日未进食,竟然也随着老道而去,恰巧被张烁附身。
半日后,张烁忍着饥饿缓慢的爬起身形,打量着周边的环境,虽然附身在小道士身上,但是小道士给他的记忆并不多,在加上如今战乱,小道士虽然正值青年时期,但却骨瘦如柴,看样子便是长期的营养不良。
来到厨房,厨房处还有不少红薯,土豆,草草生火后,将土豆先行烤熟,便狼吞虎咽的吃起来。
坐在椅上便开始从脑海中搜寻记忆,张烁本来只是一个现代普通的大学生,机缘巧合出现这里,而这青山观则在云南地界,周围都是崇山峻岭,远离人烟,除了附近有几个村寨,最近的县城都有五十与里路。
也就是说周围的人都没有认识张烁的前身,而此时青山观中的粮食也所剩无多,红薯还有三十余公斤,而土豆也有二十多公斤,这点食物,即使是省吃俭用,也不够活两月,而且这里面还有些许要做苗,不得进食。
端坐片刻,感觉身体上那种虚汗已经消失,头昏的感觉已经消散,这才领起水桶去山泉处打水。
这才来到厨房处,将水烧开,这些水多有细菌,只有烧开,张烁才敢下口。
两杯开水下腹,原本冰凉的体内,多了一丝的暖意,稍微好在一些。
很快,天暗了下来,道观中又没有煤油,只有才厨房处才有一些干柴,作为现代人,没有手机,又没有早睡的习惯,自然只得烧火,一个人筹划着未来的事情。
一个说话的人都没有,那种孤单,这是张烁没有接触到过的,等天完全暗下来以后,张烁本能的去讲道观门口的门关了起来,不放心,还放了一个木头杵着大门。
道观不大,如同四合院一般,但是大殿还是供奉着三清,左边是之前师傅住的屋子,已经隔壁自己住的屋子,厨房则在西边。
青山观建立在山顶之上,周围都有院墙格挡,无有野生动物能进来,虽然破旧一些,但是还是勉强能住。
次日,张烁在厨房的躺椅上醒来,原本躺椅是师傅的,但是没办法,他一个人不敢到房中睡觉,只有面前的小火团才能让自己心理有一丝的安慰。
见火还没熄灭,张烁又往里面添了一些柴火,这个时代生活可没有火机,生活多用的是打火石,或是火柴,火熄灭以后很难在点燃,至少张烁不怎么会。
“我得想办法弄些吃的啊”张烁心中暗想。
张烁起身来到师傅的厢房,翻找着他会不会留下什么有用的东西,翻找半天,除了几块银两以外,就只有十六块银元,还有一本武功秘籍《太玄功》。
作为不迷信的张烁,本能的忽略了这本武功秘籍,草草的将银两和书本,找块破布包了起来,找个墙缝塞了进去。
老道士走的突然,是吃饭的时候走的,也没留下任何话给他的前身,而前身的小道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则是自责,绝食。
山中的日子寂静,张烁在道观中娴静了三日,除了每日逛逛道观,三日都未走出道观,也算是宅男心理吧。
三日来,回想着土豆如何种植,红薯怎么种植,都没有心思去想别的东西,将土豆放置,并且切开之后,自地中耕种了起来。
张烁虽然很多技能丢失了,但是基本的耕种,还是有模有样的挖起地来。
原本道观不大,但是这个时代,土豆这种活命的东西,还是种植在观内的好,种植在观外的,很容易被那些野生动物给破坏了。
种植土豆和红薯不用刻意去关注什么季节,想种植都可以,只要在雨季之前种下就行,当然这些张烁也都不懂,也没有百科全书或者百度在给他看。
当种植完一切以后,张烁长长的吐出一口气,这下算是有的吃的了。
第四人,耕种完的张烁终于打开了道观的大门,自大门走了出去,算是来到这1921年第一次出门。
今日天气晴朗,很适合外出,当然张烁外出,也只是稍微将本关起来,谁偷东西,也不会偷到这个没有香火的道观来。
这两天张烁清点了道观中所需要的东西,腰间拿着两块银元便走出了门,准备到附近的寨子中购买一些平时所需要的生活用品。
行走当有七里地,步行了一个多小时,这才来到了附近最近的村寨中,寨中多为本地的少数民族,是本地的苗族。
来到寨子处,由于是战乱年代,寨口处都有几个青壮年把守,见到张烁,也没有喝止他,因为之前他也来过几次,寨中的人也都认识他。
“又来换东西了?”寨中的罗俊用比较蹩脚的汉语询问道(苗族很多姓式都是翻译过来的,我个人不太懂,所以我就随便取了他们翻译过来的姓式)
“是呀,罗大哥可好”张烁一口纯正的普通话回道。
好在罗俊几人听普通话和听方言没多大的区别,关键是都听不懂,自然也就听不出语言有区别,不然他们非得不让张烁进寨子不可。
张烁三步并两步的走到了寨子门口,和罗俊等人坐在山口前有一句没一句的聊天。
毕竟是语言不通,而且现在还早,马帮队这会估计还没经过几个寨子。
现在交通不便利,而且云南地区多为山地,山路崎岖,只有马坨才能将东西运上来,当然运上来的东西比在城里贵不少。
几人在有说有笑,快到中午时,山脚处才传来马帮的叮当声,过半响,才看到五六个人牵着二十余匹马匹,身背着老式火铳赶来。
很显然,马帮也是熟人,来到寨子以后,罗俊主动的帮忙招呼,而马帮队里则有人卸下武器,在寨子敲打着铃铛,边用苗语呼喊:“卖东西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