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父祖高年,急于管干,多将财产均给子孙。若父祖出于公心,初无偏曲,子孙各能戮力,不事游荡,则均给之后,既无争讼,必至兴隆。
——《袁氏世范》
白话
父祖辈年纪大了,不愿多管理干涉家事。大多将财产均分给子孙了事。如果父亲祖父们用心公正,一开始就无有偏袒,子孙们又都能同心协力,经营家业,而不学浪荡子,那么平均分配之后,不但没有争执,家道更会兴旺。
家训史话
汉朝有一个人姓田名真,他们兄弟三人争论要分财产。财产都平均分配了,只剩下厅堂前的一棵紫荆没分到。他们计划明天要把那棵紫荆锯成三等分,没想到树却枯萎了。田真大吃一惊,告诉两位弟弟说:“同一株树木,听说要被分割,便憔悴了。我们实在连树都不如!”他们三兄弟因此非常悲伤,决定不想再砍伐这一棵树。这一棵紫荆却应声立即又活过来。兄弟三人深受感动,於是又合著钱财,居住在一起。後来,他们家被称为“孝门”。
古训今鉴
俗语说:天下老人,都爱惜小儿子。我们不管此话有理无理,只以此表示,以父母之心对待子女,都有爱憎、薄厚之分。十个指头伸出都不能一般齐,子孙中当然有好有坏,有优有劣,人心有所偏让,在所难免。有些见识长的可以把事情办得不显山不露水,小事虽有偏袒,大事并不糊涂。在分房立业的时候持公平端正的心,纵然不被偏爱的子孙,见到分产均当,心下自然没气。而没见识的,自以为我的财产,愿给谁给谁,在分产析业时,明显不公。一时间好像给自己喜欢的儿子添福,但日后,兄弟不和,难免发生争执,得不偿失,甚至多得财物的儿子,都会埋怨老人。况且老人所偏爱的,必然宠溺。容易成为性情不好,事父不孝,不学无术的人。一旦这种事情发生,老人怕有供给不善之忧,又无颜到其他儿子处就养,那时,岂不悔之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