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97900000013

12、9·11后世界新闻传媒的走向

对于那些想在网上淘金的人来说,日子并不像他们想像的那样好过。我所居住的硅谷堆满了DotCom公司的“尸体”。我个人认为,随着风险投资的加剧,网络经济的泡沫早晚会破灭。

——DanGillmor

DanGillmor,是美国网络新闻学的创始人,首屈一指的科技专栏作家,著名科技新闻记者。是享有盛誉的美国硅谷《SanJose信使报》记者,香港大学传媒中心客座教授。他首创了“网络日记”的报道形式,这一形式“揭开了记者职业的面纱”。一家媒体在评论他时说:“DanGillmor是第一个写作网络日记,并发表在报纸网站上的主流媒体记者。”他自己说:“虽然我的网上读者远远少于我的报纸读者,但是,我能够从网上听到他们的声音。”在他的指导下,香港大学新闻学系的学生们都开始制作个人网络日记。

李希光教授:今晚我们荣幸地邀请到享有盛誉的美国硅谷《SanJose信使报》专栏作家DanGillmor先生为大家做演讲。在他开始之前,我先问大家一个很基本的问题:作为一个记者,他所能达到的最成功的境界是什么?(学生:当作家。)什么样的作家呢?对,一个是专栏作家,一个是记实文学作家。DanGillmor就是一位专栏作家,另一位记实文学作家的代表是GuyTalease。我们把当代两位达到最高境界的新闻记者请到我们清华大学来。第二个问题:作为新闻记者,最难采写的新闻是什么?对,是科技新闻。如果你把科技新闻写得大家都爱看了,那么你的新闻业务水平就达到顶峰了,新闻学就学到家了。今天我们就请到了这样一位高手――DanGillmor先生。Gillmor先生同时还是香港大学传媒中心的客座教授,是美国网络新闻学最早的开拓者之一。作为一个专栏作家,他非常具有批判精神。他对于微软的批评在美国是出了名的。《SanJose信使报》是一家很好的报纸。与《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等全国性的大报不同,经常和主流唱对台戏。今天,DanGillmor教授为我们做的演讲主题是“‘9.11’后世界新闻传媒的走向”。下面我们就请DanGillmor教授为我们发表演讲。

DanGillmor:谢谢李教授。我十分荣幸今天能够来到这所中国第一流的大学做演讲。很抱歉,我无法用你们的语言和你们交流。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9.11”事件后,科学技术与世界新闻传媒界发生的变化。我讲话的重点将主要放在数字时代媒体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走势上。其中有我个人的体会,也有他人的见解。我的讲座将分为两部分:第一,受众阅听新闻习惯的改变;第二,记者采集新闻方式的变化。在我正式演讲之前,我先要提醒在座的每一个人:我来自硅谷,一个科学技术一统天下的地方,科技的力量就像这幅曲线图。每天,科技以几何数幂的速度在成倍地发展着。它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计算机微型处理器的进步,人们将智力因素融入每一件我们日常所接触的东西。其次是储存技术的突飞猛进。IMB研制的硬币大小的存储器可容纳一个G的信息。到了明年,它的储存量将翻番。这意味着我们所触及的任何东西不仅被赋予了人工智能,同时也被记忆下来。这一切又为迅速提升全球网络的链接速度提供了充分的可能性。这种巨大的影响同样会波及到媒体,它改变着我们制作新闻的方式,以及受众接收新闻的习惯。

一年前,我在香港大学教书的时候,正值美国总统大选进行得如火如荼的关键时刻。我当时工作的地方无法收看英文频道,所以我登陆了CNN的网站,并通过它的音频服务,下载了美国国家公共广播公司的新闻节目。我十分确信自己所获得的新闻信息与在美国当地收看电视转播的人们所获得的一样全面和可信。我感到,自己和像自己一样借助网络“消费”新闻的人们正在被这一强大的新技术所改变着。CNN和国家公共广播公司没有想到我会把他们二者结合起来为我所用。

总统大选过去十个月后,就到了2001年的9月11日。我们来看一看美国的传统主流媒体是如何报道这起突发事件的。事情发生的时候,我正在南非旅行。没法看电视,我就访问了《纽约时报》的网站。大多数美国人和世界许多其他地方的人收看了电视转播。电视以它自身的优势在第一时间向世人展示了新闻事件发生的全貌。第二天,众多报纸,包括我自己的报纸,发表了整版的专刊,提供了许多详尽的背景资料。人们继而转向报纸,希望从中获取更多详细的信息。

不同媒体的趋同和聚合时代正在来临。正像我本人所经历的那样,网络与传统媒体珠联璧合,为受众提供广阔的信息接收空间。在传统媒体里有“把关人”,而在网络媒体中,“把关人”的角色被淡化了。“9.11”事件后,人们上网阅读新闻,但是大量新闻并不是专业记者所采写的。现在向大家展示的“网络日记”是由硅谷的一位软件工程师制作的。这个网页的主要内容是与“9.11”事件的相关信息的链接。与此同时,我身边的另一个显著的变化发生在电子邮件组上。有一位宾州大学电子传播系的教授给全世界两万多人发邮件,其中包括了几乎所有在科技传播领域里有影响力的人物。“9.11”事件发生后的十多天中,这位教授为我发来的邮件里所提供的新闻背景和价值观是传统媒体所没有的。我把这些我认为有价值的东西编入我自己的文章中去。在我的邮件组中有来自曼哈顿的朋友,他为我发来飞机撞击世贸双塔那一瞬间拍摄下的照片。还有来自澳大利亚的网友,告诉我她的国家的人们在得知恐怖事件发生后的反应及感受。她说,她的同胞们十分同情美国人民,同时他们也非常担心美国政府会采取一些举动让形势变得更加严峻。我相信,这些来自别国的声音对美国非常重要。

不久以后,一个居住在旧金山的阿富汗人给一个记者发去一封邮件,这个记者随后把他的信发布在互联网上。这封邮件的力量不可小视,它给了许多美国人当头一棒,迫使他们从另一个角度重新审视这场“反恐怖主义战争”。信上是这么说的:“美国人不可能把阿富汗炸回石器时代,但他们有本事发动一场新千年世界大战,而这正是本·**想要的。”邮件被贴到网上两三天后,这个阿富汗人成了美国电视节目争相报道的红人。

一家专门从事网络新闻调查的机构近日就“9.11”事件的网上报道发布了一项统计结果:2/3以上的人从网上获知有关事件的消息;1/3的人在聊天室或其它在线论坛上发表意见;3/4以上的人用电子邮件收发有关袭击事件的消息。一位美国作家一语中的,他说:“第一次,全世界的人们在谈论同一件事,为在灾难中遭受痛苦的无辜人们同悲伤,同落泪。”

现在我们来谈一谈制作新闻的人,其中就包括你们。终有一天,数字互联网会网罗所有人所有事。数字技术赋予了我们记者无穷的力量,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工作。然而对于那些想在网上淘金的人来说,日子并不像他们想像的那样好过。我所居住的硅谷堆满了DotCom公司的“尸体”。我个人认为,随着风险投资的加剧,网络经济的泡沫早晚会破灭。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报道新闻就像在做讲座,新闻工作者告诉读者和观众今天的新闻是什么。但我认为,新闻报道应该更像一个研讨会,记者与读者自由地对话和交流彼此的见解,获得最终的事实。有一点我很肯定,我的读者比我知道的要多得多。我捕捉他们的才思,利用数字网络技术让更多人受益。这种工具不仅有助于制作新闻,也为传播新闻带来了便利。

当我在南非旅行的时候,我发现那里很少有人使用电脑,但是手机却相当普及。许多精明的新闻记者用手机作为发布新闻的主要途径,可能只是些内容提要,但都是真实的新闻。不仅专业新闻工作者在使用着诸如SMS(手机短信息服务)等数字传输技术,许多非专业人士也在使用着它们。几年前,在美国西雅图召开的世界贸易组织会议被抗议者搞得一团糟。大批抗议者的活动正是通过手机来组织的。由于流动性自由性太大,政府当局根本无法制止他们的行动。然而,这却给我们新闻记者提供了一些启示,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学习这样的方式采集新闻呢?

另外一种网上传播新闻的方式是制作网页。新闻记者要尽可能地利用广泛的新闻源。我认为,在互联网世界,最有用的新闻源就是电子邮件。如果管理得好,邮件组也是非常有价值的。在我的自主网页上,我开辟了一块空间,专门为网友发表对我的新闻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它,我吸取了许多宝贵的东西,并不断完善着我自己的新闻实践工作。在公众面前被称作白痴不是件令人高兴的事,但它确实促进了我去提高我的业务水平。还有一些网站我在这里提醒大家不要忽视了,那就是政府网站,非政府网站和大公司的网站。因为有时候,政府和大公司会不经意地将一些非常重要的信息颁布在网上。我不知道在中国记者使用的最好的搜索引擎是什么,在美国,毫无疑问的是“Google”。做网络新闻,你们不一定只局限在用它来采集和发布新闻,我还希望你们中的一些人能够投身于建立网络新闻数据库。这几年来,我一直致力于这项工作。它不仅有价值,而且很有意义。我为大家推荐两个对新闻记者十分有用的网站:http://520yd.com,520yd.com/

下面我讲一讲“网络日记”。“网络日记”指的是一种个人化新闻网站,它时常更新,有时每天都会被更新一次,就像我们写日记。一般是由那些对某个新闻话题有激情的人来制作的。对科技新闻情有独钟的人比较喜欢访问http://520yd.com/网站。虽然只有几个人在制作和维护这个网络日记,但登陆它的人经常会遇到堵塞的情况,因为它的访问量比美国95%甚至99%的网站都高。《洛杉矶时报》曾刊登过一条有关美国信息保密的新闻。人们阅读完这条新闻后,纷纷在人们对网上新闻产生置疑最多的恐怕在它们的真实性上。但是你读报纸的时候会遇到同样的问题。我认为,人们更容易核实网上新闻的真实性。去年有一条被炒得沸沸扬扬的网上新闻,说有一个年轻女子患了白血病。随着对她报道的日益增多,这个名叫凯希的女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最后报道说她去世了,很多人感到异常悲伤。然而“凯希”并不存在,这完全是一场骗局。一些网民对发布消息的那家网站进行了调查,就像真正的调查性新闻记者一样,顺藤摸瓜,最终揭开了骗局,并在网上向全世界公布了真相。所以我说,网上披露真相有时更迅速。

我个人更相信传统新闻媒体,像《纽约时报》,在网上发表的新闻,而对那些不太熟悉的无名网站就不太信任。这并不是说《纽约时报》就毫无纰漏,只是我相信他们在尽力做到最好。他们的记者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记者。无论是参与传统新闻媒体,亦或是网络新闻媒体,我们记者都应该遵循新闻学中最基本的一些原则,比如我从前的一位新闻学教授告诉我们,“如果你妈妈说她爱你,你要核实一下。”

最后,我要讲一下如何通过网络媒体赚钱。许多人千方百计想从网上捞一桶金。《华尔街邮报》目前向它的60万注册订户收费。有一点我相信,《华尔街邮报》不会将它在印刷媒体上赚取的资金投资在网络版上。我订购《华尔街邮报》的电子版,只是为了阅读它在印刷版上刊登的内容。我想,网络新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只是传统新闻媒体的一个补充。

学生提问:您刚才说了这么多网络的好处,而且据我观察,清华的网络条件也很好。但是网络也给我们带来了时间的浪费,上网成瘾,同学关系的淡漠等弊病。我不知道您是否注意到了这个现象,您是怎么看的?

DanGillmor:你的意思是说在网上花太多时间会不会影响人际关系。如果你花很多时间做别的事一样会影响这种关系。人们总在寻求一种平衡,让自己的日常生活和与人交往同上网互不干扰。网络把世界各地志趣相投的人们联系在一起,而你的邻居或和你居住在同一社区的人却未必和你分享同样的乐趣。网络社区是网上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只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把你的整整一生都消耗在网上就行了。

学生提问:您认为微软和其他世界顶级大公司的区别在哪里?

DanGillmor:不计其数。首先,我认为微软在很多方面是顶呱呱的。他们工作勤奋,才俊荟萃,勇于进取。但是他们许多商业策略的非法性也已是不争的事实。如果微软能稍微谦虚一点,不那么张狂和傲慢,我想它就不会惹那么多麻烦。美国的反垄断法是鼓励竞争的,我希望其他国家也能够借鉴一下。

学生提问:您为什么热忠于科技新闻报道,您最关注的是哪一点?在您的职业生涯中,您遇到的最严峻的挑战是什么?您刚才提到许许多多普通人在今天的高科技时代加入了新闻记者的行列,这无疑为职业记者提出了挑战,那么我们应该采取何种措施来应对它?

DanGillmor:我先回答你第三个问题。新闻界的挑战来自于新闻的非专业化。我不知道伴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未来的新闻界会以何种面貌出现,但是我对它的前景是相当乐观的。我的职业生涯中最大的障碍恐怕就是现在的我变得有些懒惰了。其次是我与我老板之间在某些问题上的意见分歧。第三个就是作为记者,我想要知道的情况而被访者却拒绝回答。对于第一个问题,我对变化多端的事物有一种好奇心,渴望了解它们。硅谷的科技日新月异,促使我去观察和学习。

学生提问:在中国,一些科技新闻记者并不具备很好的素质,他们本身对科技不是很了解,而且一种实用主义变得普遍起来,许多高科技企业通过科技记者的报道宣传自己的产品,因此出现了一些科技报道有失偏颇。比如那个“蓝牙技术”,我认为,它本身不是一个很好的技术,但却被媒体大肆宣传和炒作。我不知道在美国有没有这种现象,您是怎么看的?

DanGillmor:“蓝牙技术”受到媒体过分的赞誉,这种现象并非中国独有。在美国,许多科技记者对所报道的东西也不是十分了解,只是被访者告诉他们什么他们就写什么。一种新技术问世之后,记者们蜂拥而上,惟恐落后。不一定说记者因为拿了哪家公司的钱才这么做,而是他们有一种新闻敏感性而已。在美国,许多高科技公司的大老板在回答记者的提问时,总爱夹杂一些政治色彩在里面,所以他们未必句句是真言,以为自己的技术会对整个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

学生提问:我曾经是一个技术人员,您能否为我提一些建议,如何从一名技术工作者转变为一个合格的新闻工作者?

DanGillmor:也许你可以给我一些建议。我很高兴见到从前从事科技工作的人加入到记者的行列中来。你深谙科学技术知识,这是你的优势所在,你的报道也会比较可信。你要做的是锻炼自己提问的能力,与你的被访者产生共同语言,让他视你为知己,更好地配合你的报道。

学生提问:您刚才说您报道新闻时,有很多背景资料是从网上获取的,您又是如何甄别它们的真伪的呢?

DanGillmor:这有赖于我所查看的网站是否可信。如果我的资料来自政府网站或其他专业网站的统计数据库,那我一般就会放心使用。如果是些不知名的小网站,我会核实一下。即便是在数字时代,新闻资料的核实也始终是一条不变的原则。

学生提问:我听到越来越多的人说,新闻记者要报道受众想看的新闻,那么他们想看暴力的、色情的和其它煽情的东西,这些我们也要报道吗?

DanGillmor:是的,现在的新闻报道确实有一种变的越来越煽情的趋势,这事实上与新闻报道满足受众“知情权”的社会职能是不相符的。在市场经济中,人们都在试图生产商品,目的是为了卖给他人以获得生存的资料。但我不希望这是促进新闻从业人员工作的重要因素。令我高兴的是,“9.11”后,我发现新闻媒体的质量有所提高。

学生提问:硅谷每天都会涌现新点子,新技术,那么在这个地区做科技记者,您是如何抓住这些新事物,并将它们迅速报道出去的?

DanGillmor:尽力而为吧!确实每天有太多的东西等待我们去捕捉,我们也不可能面面俱到。我和我的同事勤奋地工作,把能采集的新闻报道给尽可能多的受众。告诉你我的一个绝招。我自己有一个表,列举了15个科技界精英,他们自己又有众多的科技界朋友。这些人与世界科技同步。我经常给他们挂电话,问他们我有没有漏掉什么重要的新闻,而他们的回答也总是很干脆,“你可漏掉不少啊!”

学生提问:科技记者能预测新技术的产生吗?

DanGillmor:不,记者不善于预测未来。他们的任务是解释现状,并且很好地了解过去更有助与我们做好今天的报道。

学生提问:美国有没有“有偿新闻”?如果没有利益趋势,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记者在为大公司做宣传?

DanGillmor:我个人不知道有谁在做“有偿新闻”。我们惟一在出售的东西是我们对公众的一种可信度,一种“公信力”。如果你们发现谁在做“有偿新闻”,告诉我,我会去调查,并将其揭露。请大家注意区分两种不同的新闻类型。一种是直截了当的新闻,另一种是所谓被包装的新闻。后者是为政府或某集团的利益做宣传的新闻。也许我对很多事情并不熟悉,但我自认为我所从事的职业是高尚的。

谢谢大家!

热门推荐
  • 法医林非之双面

    法医林非之双面

    午夜林中惊现裸尸,与五年前旧案的作案细节一模一样。是冤假错案还是模仿杀人?在五年前曾供认不讳的年轻人,为什么要撒谎?然而,正当林非根据旧案供词中的疑点展开锲而不舍的追查时,却接到匿名电话,直指爱人徐默是隐藏多日的杀人恶魔。当隐藏在人性深处的真相慢慢浮出水面时,林非必须直面重重疑团背后的往事纠葛。
  • 修魔是条不归路

    修魔是条不归路

    作为闲事管理协会会长。萧木在一次日常的见义勇为的过程中出了车祸。只是他不仅没死,还被外来魔神所附身了!从此开始,萧木拜魔王为师,走上了修魔的道路。一直到了最后,萧木才发现修魔是条不归路!
  • 女特工爱上男明星

    女特工爱上男明星

    一个是气质卓绝的美女特工,一个是阳光英俊的不老男神。杀人不眨眼的女特工,竟然会爱上一个男明星。在意大利的街头偶遇心中的男神,开始了一段女追男的戏码。早上跑步偶遇,设计成化妆师接近,半夜爬到酒店房间偷窥,女特工的十八般武艺都拿来追男明星了。这个女人好奇怪啊,因为好奇,所以被她神秘的气质吸引了。不老男神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栽到一个化妆师的手里。然而,这个化妆师好像很不简单啊,她是不是会读心术啊,为什么自己想什么她都知道?难道是缘分天注定?
  • 请于宁静处安息

    请于宁静处安息

    以女巫创造的“间之石”为钥匙,帝国的人民将以获得更强力量为由,解开了远古时期被封印地下的生物。它们自称“帝王”将自身的血液挥洒天幕,以诡异的咒术降下猩红之雨,侵蚀整片大陆,它们诅咒所有生物,给予他们不死......成为自帝王的奴隶!帝国覆灭,这一场浩劫只能由大陆剩余的种族偿还!仅剩的种族在得到天空之石的庇护下,结成联合军,踏上对抗帝王生物的征途。而“艾伦”身为帝国人,曾经被他血刃的教导人民救下,与风精灵一族的“薰”结为伙伴,加入联合军,踏上赎罪的道路。——我是十恶不赦的罪人,因为杀人者不可能得到原谅,我会在战场浴血奋战,然后等待自己的审判来临。
  • 荒芜之眼

    荒芜之眼

    两位被苍天选择的少年,拥有未知力量的荒芜之眼。接受苍天的任务击败隐藏在人群之中的远古巨兽,面对未来一个个的困难他们将如何面对?无情的自然规律,谁对谁错?只有他们能一个一个靠灵气去一一破解。
  • 无上诗韵之李杜篇

    无上诗韵之李杜篇

    假如以唐宋时代为依照,将各个古骚人组成门派,以诗词歌赋为剑式,会如何呢?以李,杜,白等为各门,开启漫漫诗界之旅,快看看有没有你学过的吧!(注明:本书可能会与诗/词人本人关联不大)
  • 新纪元 : 翼破擎天

    新纪元 : 翼破擎天

    公元9999年,世界科技已经发展到极致,却未发现一颗能够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 地球,这颗孕育人类的摇篮。 经过人类的战争和繁衍,已经不堪重负。 人类终于认识到,科技终究是外力。 于是,人类踏上了挖掘自身潜能的探寻之路。 这片世界,终究还是以实力为尊的世界。 有实力,才能拥有尊严。 有实力,才能拥有主导权; 至此,伟大的科技时代终于落下帷幕,新的纪元正式开启。
  • 五千年神魔系统

    五千年神魔系统

    打工人李凌,雷雨夜意外获得系统,而且还是蕴含华夏五千年中大部分神魔的逆天系统。只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请看《五千神魔系统》
  • 暗夜王者

    暗夜王者

    一场血雨拉开了末世的序幕!暗红色的天空之下,阳光成了永远的回忆,空气中充斥着血腥与暴戾的气息!为了生存,强者疯狂掠夺,弱者苟延残喘!秩序崩坏,一切都没有下限,为了乞求一块过期的面包,昔日清纯的妹子主动撩起了她的短裙……在黑暗的末日,主角携重生记忆而来,披着冷血的外衣,坚守在人类最后的战场…………新书《黑暗启航》同步上传开始,敬请新老读者关注。……
  • 重温的故事

    重温的故事

    那年江柠在接受重重压力,准备结束自己生命时他出现了“对不起,我来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