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茶花鼻烟壶
鼻烟壶小巧玲珑,以艺术完美和工艺精巧著称,既便于收藏,又便于把玩。与明清瓷器相比,寸余大小的鼻烟壶就像艺术品收藏中的“灰姑娘”。纽约佳士得(CHRISTIE’S)2005年曾推出“小有洞天——鼻烟壶珍藏”,其中一件清乾隆御制珐琅彩人物图鼻烟壶以550万元成交,创当时鼻烟壶拍卖的纪录,今年3月22日,纽约佳士得在其“中国陶瓷及工艺品”拍卖中,又将举行“小有洞天——鼻烟壶珍藏”专拍,包括88件工艺精湛的鼻烟壶,均由知名藏家李公伟(JamesLi)及其夫人搜集。
乾隆年间是鼻烟壶的鼎盛时期,特别是画珐琅鼻烟壶,装饰手法和题材内容丰富创新。从近年来的拍卖成交记录来看,清乾隆制作的鼻烟壶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特别是来自名家收藏的,更是身价不菲。此次拍卖引人关注的拍品多为清宫御器作坊的乾隆御制画珐琅鼻烟壶,其中清乾隆御制涅白地画珐琅雪中二友图鼻烟壶,估价18万美元,通体涅白玻璃,珐琅彩绘山茶花和腊梅,红色的茶花与淡黄色的腊梅交相辉映;其胎质细腻,制作华丽,画工精细,充满皇家气韵。茶花和腊梅、白梅、水仙被齐称“雪中四友”,表现了坚韧的生命力,集高洁刚强等高尚情操于一身,可谓匠心独运。
北京故宫藏有一个与此相同的鼻烟壶。此外,清乾隆御制料胎画珐琅一路荣华鼻烟壶估价也达18万~25万美元。用珐琅彩在玻璃胎上作画是清中期御用匠师们的创新之作,难度极高,宫廷画家和设计师做好设计图案后先要呈交皇上批阅,待皇帝首肯后方能交内府珐琅厂烧制。尤其在乾隆时期,国家昌盛繁荣,工艺上加入了不少创新元素。此壶绘以一对憩息池塘中的白鹭,旁边的荷花含苞待放。另一件值得关注的是清乾隆御制铜胎画珐琅西洋人物图鼻烟壶,估价25万美元,壶体通景绘西洋人物,一面绘有英国绅士,一面则绘淑女,带着小童向绅士们举手回应。远处山脉延绵,河水荡漾,黄花遍野。
山茶花的药用
传说中国在远古时代有位司农业、医药的神叫神农,又称炎帝。他曾尝百草,辨明平、毒、寒、温种种赋性,用为药品治病。神农氏后来被民间百姓奉为药王菩萨。而成书于秦汉时以神农的名字命名的《神农本草经》,就是中国第一部有着最古老渊源的药物学典籍。它汇集了先秦及两汉时期中国的药物学成就,所载植物数百种,其中许多属于显花植物,对后世有深刻的影响。
迄今发现最早记载茶花作为药品的,是成书于隋开皇十年(590年)的《野药集》。它记载产于广东等地的“南山茶”可入药,把南山茶列为野药之一。
茶花含有花白甙及花色甙等敛止血剂,有凉血、止血、散瘀、消肿、清热和养心等功效,主治咯血、鼻血、血痢、血崩、肠风下血、痔疮出血、血淋及烧伤、烫伤、跌打损伤、创伤出血等症。中国古人早就发现了茶花这方面的药用价值。比如:医药书《玄方》记载了茶花的药用功能。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子主治妇人发,研末掺之。”“子”即茶花种子。这是说茶花种子可治妇人头发粘结。卷三十六“山茶”部曰:“花主治吐血、衄血、肠风下血。并用红者为末,入童溺,姜汁及酒调服,可代郁金。汤火伤灼,研末麻油调涂。”即说明茶花疗疾的内服外用处方。
明王象晋的《群芳谱》也载:“宝珠山茶可代郁金,研末麻油调,涂汤火灼伤。”王玷桂的《不药良方》介绍了茶花治“吐血咳嗽”的良方:“宝珠山茶瓦焙黑色,调红砂糖日服,不拘多少。”又方:“宝珠山茶十朵,红花五钱,白芨一两,红枣四两,水煎一碗服之,渣再服;红枣不拘时,亦取食之。”清乾隆时药物学家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详记了“宝珠山茶”的药用功能:“云溪方以落地花仰者为贵,山茶多种,以千叶大红者为胜,入药。《百草镜》:‘山茶多种,惟宝珠入药,其花大红四瓣,大瓣之中,又生碎瓣极多。味涩,二三月采,阴干用之。若俱是大瓣,千叶者名洋茶,不入药;单瓣者亦不入药。’”“味微辛甘,性寒,破血消痈,跌打吐血症用之;又治肠风泻血,汤火伤,鼻衄炙疮,均焙研七朵,空心酒服。《百草镜》云:‘凉血、破血、止血,涩剂也。消痈肿跌扑,断久痢、肠风下血、崩带、血淋、鼻衄、吐血,外敷炙疮。’”该书引作者的另一医药著作《救生苦海》治“赤痢”的处方:“用大红宝珠山茶花,阴干为末,加白糖拌匀,饭锅上蒸三四次服。”又引了四个处方:治“鼻中出血”,“用千叶大红山茶花,二三月采,阴干,用时取五六朵,煎服即止”,或“用宝珠山茶大红者,焙研三五钱,砂糖滚水和服”;治“痔疮出血”,“用宝珠山茶研末冲服”;治“乳头开花欲坠,疼痛异常”,“用宝珠山茶花焙研为末,用麻油调搽立愈”。蒋仪的《药镜拾遗赋》曰:“山茶花,吐血、衄血、肠风下血之良将。”清乾隆时名医吴仪洛的《本草从新》和植物学家吴其浚的《植物名实图考》,也都记述了茶花的药用功能。
近期出版的药用花卉著作,介绍了不少茶花的处方。如顾奎琴、沈卫著,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鲜花保健与食疗》,就记载了茶花治咳嗽咯血的两个便方,治痔疮出血的两个便方,治痢疾的三个便方,治崩漏的两个便方,治白带的两个便方和治胃出血、跌打损伤的便方。王鉴钧、麦英杰著,广西科技出版社出版的《药用花卉》,也记载了茶花治咳嗽咯血的另一个便方、治鼻出血的一个便方、治跌打损伤和烧伤烫伤的便方。袁君等著,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百花汇——花卉的食疗与美容》,记载了茶花治咳嗽咯血的又一便方、治鼻红肺风的一个便方。该书还介绍了茶花美容处方。马文飞著,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的《花草治病》,则记载了茶花治烧伤烫伤的另一便方。
更有价值的是,广西学者对金花茶资源进行综合研究后,发现金花茶的花、果,特别是叶片中,含有锗、硒、锰、锌等多种微量元素,且锗、硒含量较多。锗具有极高的生理活性,能刺激机体产生抗肿瘤因子,从而吞噬和杀伤癌细胞,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起到防癌、抗癌的作用。硒的抗氧化剂作用,能消除人体中的有害自由基,减少人体细胞和细胞膜成分的氧化损伤,抗衰老,保护心脏和细胞膜,降低胆固醇,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和自我保护能力,从而延长人的寿命。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亚硝胺是一种强烈的致癌物质,是胃、食道、咽喉、鼻和肝发生癌变的病因之一。金花茶饮料可以降低胃内亚硝胺含量,阻止或减少亚硝胺的合成,因而也可以起到防癌、抗癌的作用。
山茶花的食用
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朱有,袭封周王,谥宪。他写了一本医药专著《救众本草》,记述“山茶嫩叶炸熟,水淘可食,亦可蒸晒作饮”。这是说茶花可作菜蔬、饮料。
明代鲍山经亲自实践,“备尝各类野蔬,别其性味,详其调制”后所著的《野菜博录》,在“山茶科”中载其食法:“采叶炸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或蒸晒干作茶煮饮可。”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也记载了茶花的饮用:“其叶类茗,又可作饮,故得茶名。”把茶花叶类似茶叶的饮用功能和茶花得名的由来都说清楚了。
明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引了《周宪王救荒本草》(按:《救荒本草》系《救众本草》之误)中关于山茶食用的记载,只是与原文略有不同:“采嫩叶炸熟,水淘洗净,油盐调食。亦可蒸晒干做茶煮饮。”
清代诗人陈维崧的词《醉乡春·咏茶花》曰:“鼎内乳花将溜,瓶里玉花选逗,真皓洁,太伶俜,雪暗花园如绣。”写了茶花的食用、茶花的插花和茶花园的景色。“鼎内乳花将溜”,从字面看不出是写茶花,“乳花”是指油炸后产生的泡花。但从全词看,可知它是专写茶花的一种菜肴。“溜”是原料经油炸后再加芡粉烹调的一种烹饪方法。“溜茶花”的具体制法,陈维崧没有具体写明,但这种美食流传至今:用茶花花瓣拖油或拖面油煎后糁糖制成点心,或加配料制成菜肴。
吴其浚在1849年发表的《植物名实图考》中说:“山茶,……叶可食及作茶饮,其单瓣结实者,用以榨油。”
归纳起来,茶花的食用价值有三:
重要的油料植物
山茶不但是重要的观赏花木,而且是重要的油料植物。它们的种子,几乎都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油,俗称茶子油,尤其以江西、湖南一带的白花油茶和云南腾冲所产的红花油茶最为著名,成为我国最重要的木本油料植物之一。山茶具有优质、高产、寿命长的特点,是山区宝贵的"铁杆庄稼"。以腾冲红花油茶为例,每株单产的最高产油率达30千克,产净子100千克左右,该县最高的年产量(产子)达75万千克。茶油为半透明,茶褐色,半干性,富含亚油酸,主要供食用,特别适合心血管病患者食用,上等的茶油冬季会凝成乳白色的粒晶。榨油后的油枯,可作洗涤、肥料和杀虫用。果壳富含单宁,可提取栲胶,也可提取皂素制碱。
重要的蜜源植物
我国分布的大量白花油茶、红花油茶和各种山茶花,花期分别为9月~11月、10月至翌年4月,是冬季、春季主要的蜜源植物,而且具有花期长、蜜质香甜的特点。
油茶花粉粒近球形,直径38.1微米×45.6微米,具在孔沟。花蜜丰富,常年中国蜂每群可采茶花蜜5~10千克。山茶蜜琥珀色,浓稠,味芳香,为优质蜜。但因油茶蜜中含有聚糖,在天气干旱又缺乏辅助蜜源时,会引起蜜蜂自身的中毒,使群势下降,意大利蜂更严重,中国蜂适应性要强一些。
山茶鲜花美食
山茶花是美的象征,鲜丽的山茶花是山茶树的精华。去掉雌雄蕊的山茶花瓣无毒,花瓣中含有丰富的多种维生素、蛋白质、脂肪、淀粉和各种微量的矿物质等营养物质,还含有高效的生物活性物质。
通常把山茶花瓣捡洗干净后,按花色配制各色“沙拉点心”,或用山茶花瓣与鲜嫩子鸡或瘦肉片,烹调成美味佳肴。用白山茶、红山茶花瓣拖油或拖面油煎后糁糖可食用,与米(面)可制成茶花饼等。食和深红色的山茶花,还可以健胃,具治疗痢疾的奇效。
食用鲜花,正成为当今世人热衷向往的一种现代饮食文化的新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