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94000000016

第一节 菊花与文化艺术

菊花历来被视为孤标亮节、高雅傲霜的象征,代表着名士的斯文与友情。菊花因其在深秋不畏秋寒开放,深受中国古代文人的喜欢。

菊花是我国传统名花,有悠久的栽培历史。菊花不仅供观赏,布置园林,美化环境,而且用途广泛,可食。可酿、可饮、可药,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联系。菊花有其独特的观赏价值,人们欣赏它那千姿百态的花朵,姹紫嫣红的色彩和清隽高雅的香气,尤其在百 花纷纷枯萎的秋冬季节,菊花傲霜怒放,它不畏寒霜欺凌的气节,也正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体现。今日菊花仍然为我国十大名花之一,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菊之典故

关于菊花的故事,在我国民间流传很多。早在两千多年前,汉代的应劭在《风俗通义》里说:河南南阳郦县(今内乡县)有个叫甘谷的村庄。谷中水甜美,山上长着许多很大的菊花。一股山泉从山上菊花丛中流过,花瓣散落水中,使水含有菊花的清香。村上三十多户人家都饮用这山泉水。一般都活到130岁左右,最低的也有七八十岁。汉武帝时,皇宫中每到重阳节都要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我国专异笔记中,多有服菊成仙的记述。据载,东汉汝南恒景从方士费长房学道,费对他说:“九月九汝南有大灾,令家人登山饮菊花酒可消些祸。景闻言举家登山。”还,鸡犬俱暴死。从此,重阳节登高饮菊酒便成了民间避祸禳灾的传统习俗。但最盛行的就要数赏菊了。农历九月九,是一年一度的重阳节。据古书记载:因“九”为阳数,九月初九是两阳相重,故名“重阳”。《西京杂记》里说:“菊花舒性,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因此,自古以来称“九月”为“菊月”,原因是菊花在九月开放。所以汉时宫中也有饮菊花酒的习俗了。

三国时代,曹操的儿子,魏文帝曹丕,曾经给他的好朋友钟繇写了一封谈菊花的信,信上写到,派人送给他一束菊花,因为在秋天万木凋谢的时节,只有菊花绚丽多姿,茂盛地生长,可见它有些天地的真气,是人可以延年益寿的好东西,因此送来供他研究长生的道理。晋代名医陶弘景也赞成人们吃菊花。并说:真菊花味甜,假菊花味苦。诗人陶渊明也在他的诗中常提到服菊,并有“酒能祛百病,菊解制颓龄”的说法。人们爱菊,不但观赏,也早就认识到菊的药用和食用价值了。

历代的文人墨客都喜欢把菊花作为歌咏描绘的对象,形成了独特的菊文化。古画里就有“梅、兰、菊、竹”四条屏。不少诗词把菊花人格化,当作安于贫穷、不慕荣华、有骨气的人的象征。“黄花晚节香”,就是古人用菊象征人的品质的高洁。晋代陶渊明写了许多菊花诗,赞美“秋菊有佳色”,描绘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令人神往的境界。

为写菊花诗,被后人称为“唐宋八大家”的王安石和欧阳修讨论菊花诗的事,也很有意思。据《西清诗话》载,王安石写了一首《残菊》诗:“黄昏风雨瞑园林,残菊飘零满地金。”欧阳修读了之后,笑曰:“百花尽落,独菊枝上枯耳。”又戏曰:“秋英不比春花落,为报诗人仔细看。”王安石回说:“是岂不知《楚辞》‘餐秋菊之落英’,欧阳几不学之过也。”他们争论的重点是菊花落与不落。菊花落还是不落呢?其实,这只是品种的不同,虽然大多数菊花品种是不落的,但也有少量品种的菊花是落的,只不过较稀罕罢了。

不过,关于这一争论讲得更具体、更传神的则是《王安石三难苏学士》一文。此文载《警世通言》卷三,但与王安石发生争论的不是欧阳修,而是苏东坡。

据载,苏东坡任职湖州期满后赴京等候新的任命。一天,他到当朝丞相王安石府上拜访,被仆人安排在书房等候接见。闲来无事,他在书房随意走动观看,突然,他看到一首题为《咏菊》的诗稿,上面只有“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遍地金”两句诗,没有完稿。他认得这是王安石的笔迹,但却想不通王安石怎么会吟出这有悖情理的诗句来。因为据他看来:“黄花即菊花。此花开于深秋,其性属火,敢于秋霜鏖战,最能耐久,随你老来焦干枯烂,并不落瓣。说个‘吹落黄花满地金’,岂不是错误了?”这么一想,苏东坡不由兴之所发,便举笔舐墨,依韵续了两句诗:“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写了以后,他又觉不妥,担心王安石责怪,便不待晤面就一走了之。后来,王安石得知苏东坡续诗讥讽自己之事,便决定煞一下苏东坡的傲气,给他一个教训。因为王安石所咏之菊乃一特殊品种,此菊花产于黄州。不久,经玉安石一番安排,朝廷任命苏东坡为黄州团练副使。果不其然,在苏东坡赴黄州上任后的那年重阳节之后几天,连日大风,苏东坡与来访的好友陈季常一道去后花园赏菊花,没想到只见菊花棚下满地遍洒黄灿灿的菊花,枝上全无一朵。这一情景使苏东坡目瞪口呆,半晌说不出话来。陈季常见而生疑。苏东坡便坦诚他说道:“季常有所不知,平常见此花只是焦干枯烂,并不落瓣。去岁在王荆公府中,见他《咏菊》诗二句,道:“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小弟只道此老错误了,续诗二句道:“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却不知黄州菊花果然落瓣!此老左迁小弟到黄州,原来使我看菊花也。难能可贵的是,苏东坡在事实面前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从此变得谦虚多了。

据西汉刘歆《西京杂记》载:“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菊花种类很多,可供食用的甘菊或白花菊,用来酿酒,清新可口。九月花开时,用菊花煮汁同曲米酿酒,到了明年九月九日取饮,可以辟不祥。《太清诸草木方》记载:“九月九日采菊花与茯苓、松柏脂,丸服之,令人不老。”曹丕曾作书赞菊花可以“辅体延年”。鸦片战争初期,民族英雄关天培任广州水师提督时,曾亲手绘过一幅《延龄瑞菊图》,祝贺远在故乡的老母八十寿辰,林则徐、邓廷桢两人都题诗其上,菊花酒能治头风明目,平肝清热,去瘘痹。古时人们认为久服能延年益寿,是我国古代民间最实用的著名药酒。

赏菊也是重阳的节目之一。在魏武帝写给钟繇的书信里就说:“九月九日,草木遍枯,而菊芬然独秀,今奉一束。”可见三国时代,已有君王在重阳节赐臣下菊花而簪之的习俗。

重阳佳节,清秋气爽,风霜高洁,正是菊花盛开的时节。此时赏菊饮酒,吟诗作赋,别有一番情趣。谈到赏菊,人们自然会联想到陶渊明,陶渊明最爱菊花,菊花含曜吐芬,傲睨风霜,天姿高洁,陶渊明生活在晋宋易代的乱世,不满当时朝政官吏的腐败,自比菊花的傲洁,辞去官职,写了有名的《归去来辞》,回到家乡隐居。耕作之余,陶渊明在宅旁东篱边种了许多菊花,朝夕观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嗜酒,可是因为家贫,时常缺酒。一年重阳,正是菊花盛开的时候,陶渊明在篱边赏菊,没有酒喝,遗憾不能一醉方休,只得采了一把菊花在手里,且嗅且嚼,以菊代酒。后来是江州刺史王弘差人给他送酒来。陶渊明方得对菊畅饮。陶渊明房前的大菊圃,每逢秋日花开之时,附近的乡邻常到他家作客赏菊。走时,他都采菊相送。他曾梦想菊花都能在九月九日这天开,诗道:“菊花如我心,九月九日开。客人知我意,重阳一同来。”不料此后,每年九月九日,菊花真的一齐盛开了。亲朋诗友都争相来观看,赞誉菊花有情,不负陶公载培。亲友们相约,年年重阳一同来赏菊,称陶公的满园菊花为“重阳菊”。

旧日,每逢重阳有插菊的习俗,不少人在自家的庭院中堆叠菊山,饮酒赏花作乐。唐《辇下岁时记》里载:“长安宫掖在九月九日争插菊花。”这种情形在民间也很普遍,大诗人杜牧就在《九日齐山登高》一诗里说:“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人们爱菊、赏菊、赞菊,历代文人墨客咏菊抒怀的名篇佳作传诵人口。王勃的“九月重阳节,开门见菊花”;孟浩然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白居易的《重阳席上赋白菊》诗:“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杜甫于风烛残年,赏菊兴致不减,最后一次重阳赏菊,一连赋诗五首,写下著名的《登高》一诗。还有黄巢的《菊花》诗:“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英雄气概冲天。

九月是菊花盛开之时,故有“菊月”之称。宋代,有的酒店客栈在此期间,用各色菊花扎成一座座花门。让酒客来宾从门下出入,饮完酒离席出门时,还可以摘一技菊花插在帽檐上。清代,有的地方还举办盛大的菊花宴、菊花会。直至今日,每逢重阳节,全国各大城市还举办大型的菊花展和游园娱乐活动,便是这种风俗的继承和发展。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爱菊成癖的文学家,他所爱的菊,名叫九华菊,白瓣黄心,花朵大,有清香。陶诗中有记载。这个品种现在已无法考核了。尽管他的作品中未见有专门描写菊花的诗文,但世人都称颂陶渊明为菊花神。如他的《和郭主簿》诗,其中有四句提到菊花:

芳菊开林跃,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红楼梦》中《咏菊》:“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陶令评章就是指的这首诗。此诗起了一锤定音的作用,故能千古高风说到今,使菊花成为坚贞卓绝,高风亮节的代名词,鼓舞着人民积极向上。菊花之所以对后人产生教育作用,还因为菊花神陶渊明的德行感人。

陶渊明为陶侃曾孙,任彭泽令时,上面派来督邮视察,按官礼,县令要整冠来带迎接他。督邮未到前两天,陶渊明便知道了。陶对妻说:“这次要来视察的督邮,我早认识,是个专门欺上压下,拍马逢迎,又无知识的乡里小人。我能为五斗米俸禄,对这样的人折腰(行礼)吗?”第二天他把官印封好,官服留下,和妻子乘船离彭泽,结束了十三年仕途生活,回到田园,咏唱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等的赏菊诗句来。

一天,陶家门前忽然来了一大队人马,原来是新上任的江州刺史檀道济,来看望陶渊明。陶已年过六十,长期营养不良,劳动过度,已病倒在床。檀对陶说:“先生是江州有名诗人,想不到如此窘迫,这是江州父母官未能关心,真有愧于心。”陶渊明淡淡一笑说:“江州百姓。有几个能过上好日子呢?”檀道济不作理会,继续说:“听说贤德之人,世道不好就隐居,当今皇帝英明,四海归心,朝廷三次请你做著作郎,你何必在这里过苦日子呢!”陶说:“古人有言,不戚戚(注:忧虑)于贫贱,不汲汲(注:追求)于富贵,我不过格守古人遗训罢了。”交谈好久,知陶绝不出山,便吩咐随从把酒,腌肉拿上,“区区小意,请先生留下。”陶坚请带回去。檀强忍怒气说:“既然先生洁身自守,也就不勉强了。我们走吧!”就在这一年,陶渊明终因贫病交迫去世,卒年六十三岁。著作有《陶渊明集》,现存诗120多篇,散文中《桃花源记》,标志着他思想发展的新的高度。

菊花史话

菊花原产中国,在我国已有1600年以上的栽培历史,它的品种丰富异常,变异层出不穷,是当今全球商品性生产总产值最高的名花。

提起菊花,人们就会想到屈原的名句“夕餐秋菊之落英”和《礼记》:“季秋之月,菊有黄华”。其实,这里的“菊”或“秋菊”,是和“战地黄花分外香”的“黄花”一样,都是指的野菊。野菊花小而繁,色黄叶碎,我国南北均多野生、它之见重于古人,主要因其有药用、饮用及食用等经济价值。野菊是家菊(即栽培菊,菊花亦同之)的重要祖先之一,但非唯一的原种。

中国的家菊大抵始自晋代著名的田园诗人陶渊明(355~417年)。陶渊明在江西故里以艺菊自娱。他曾“秋菊盈园”,并有赏菊名句:“三径就荒,松、菊犹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秋菊有佳色,褒露掇其英”等等。既是“盈园”、“犹存”,可见应当是栽培之菊,且种植较多。既说“采菊”、“掇其荚”,又提到“悠然”、“有佳色”,当是作药用、观赏无疑。

查陶渊明在其诗集中,有“九华菊”一品种名,据明代王象晋在《群芳谱》中考证,认为此菊具瓣两层,白瓣黄心,花头有大至二寸四分者(约合8厘米)。这时,亦即距今1600年前,在中华大地上似乎已首次出现了真正的家菊。

自家菊出现以后,其发展就一日千里了。至唐代(618~907),艺菊渐盛,变异益多,各色菊花品种陆续出现,诗人吟哦亦渐多。著名诗人还曾为白菊、紫菊等而专写诗篇,白居易(772~846)的《赋白菊》:“满园菊花郁金黄,中有孤丛色如霜。”说明白菊是当时黄色以外的珍稀品种。

今天广东省中山县小榄镇仍年年举办的菊花会,创办于南宋末年,至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延续最久、规模较大、影响很广的菊花展览会。可见到了南宋晚期,艺菊、赏菊之风甚盛,已成为群众好之一了。这种盛况,至元(1271~1368)而未衰。

明代(1308~1644)菊花品种更多,艺菊水平又有提高,且有更多的菊谱问世。如黄省曾在《艺菊书》中记载了菊花品种220个,且列专目论述菊花栽培的基本技艺,即:贮土、留种、分秧、登盆、理辑、护养。

至清代(1644~1911),菊谱及艺菊专著更多,说明新品种不断增加,栽培技术陆续提高。在这段时期中,还出现较为频繁的菊花品种交流。如陈淏子《花镜》中,记有品种153个,各有简单记载,还包括栽培大要,颇多独到之处。刘灏《广群芳谱》是一部花卉百科全书,在菊花部分即记载了153个品种,蔚为壮观。

诗画里的菊花

自从屈原吟唱出“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菊花就与文人雅士结下了不解之缘;自从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后,菊花就成为隐士清高绝俗的象征,如南宋郑思肖《思菊》诗“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于是菊花成为历代诗人吟咏的对象,而开放在唐诗里的菊花更是各具风采。

诗人多孤傲,故借助菊花来抒发他们傲岸高洁的品格,寄托他们的高雅情趣。郑谷在《菊》中展示了一种敦实超然的人格写照:“王孙莫把比荆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元稹在《菊花》中欣赏似陶家的秋菊而不觉黄昏,原因在于“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直接明了地点出自己所追求的最高审美境界:傲霜独立,不畏艰难,勇于拼搏。皎然寻陆羽而不遇,见其院中“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而推知是陆羽迁来此地时才种上的,可以想见诗人及屋主人的逸致情怀。

每到重阳,民俗登高赏菊佩茱萸,或采菊花插鬓间,或把菊花酒畅饮,因而唐诗的菊花香里美酒盈樽,诗人菊花情结难以割舍。王勃的《九日》“九日重阳节,开门有菊花。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面对菊花,盼望美酒,意料中有惊喜;张籍的《重阳日至峡道》“无限青山行已尽,回看忽觉远离家。逢高欲饮重阳酒,山菊今朝未有花。”远离家乡,又逢重阳,欲饮无花,失落中透伤感。诗仙李白《九日龙山饮》:“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花儿浅笑,人儿微醉,明月多情,真够浪漫;又在《九月十日即事》中写道:“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我若是菊花,能与谪仙相伴,一千年也太短,何况两重阳,何苦之有?

菊花开在诗人的时代乱离时,菊花诗工在诗人的个人沧桑中。岑参《九日思长安故园》:“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长安失守,战乱纷繁,勉强登高,无人送酒,可惜故园秋菊只能傍战场而开,无人欣赏,是谁令诗人心爱的菊花落到如此下场?令人回味深思。杜甫艰涩穷愁,在《复愁十二首》之十一中吟道:“每恨陶彭泽,无钱对菊花。如今九日至,自觉酒须赊。”赊酒对菊,令人心醉;“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九日》),病中的杜甫,意欲饮酒赏菊,但连一向爱喝的竹叶青也“无分”去喝了,更无心赏菊,个人遭遇显露忧国之情,悲凉之意,溢于言表;“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秋兴八首》之一)更是把菊花上的露珠看作饱含已久的泪珠,流露出无限悲伤,家事国事融为一体,身在天涯,心系故园,殷切思念尽在不言中。诗魔白居易自然少不了菊花诗,《禁中九日对菊花酒忆元九》:“赐酒盈杯谁共持?宫花满把独相思。相思只傍花边立,尽日吟君咏菊诗。”面对菊花酒,思想老朋友,无法慰相思,吟友菊花诗;《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中“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二人同遭冷遇,心相印而共遣愁,并相约重阳佳节时再会饮,那时菊花酒已酿好,共醉求陶然之趣,超脱愁苦之外;“摘得菊花携得酒,绕村骑马思悠悠。下邽田土平如掌,何处登高望梓州。”(《九日寄行简》)借菊花写故园情思。晚唐才子杜牧怀才不遇,与诗友共登齐山,“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九日齐山登高》),今日欢聚逢重阳,登临胜境,插满菊花,欣喜而归,以酩酊大醉来酬谢美景,不必慨叹人生的迟暮,用此慰友,也以,实则悲恨填胸,如鲠在喉,嘴上旷达,心内凄恻。

诗人爱菊,菊也有情,相亲相敬,也有佳话。孟浩然说“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正是菊花之高洁与秀美吸引诗人靠近它,也借此表现“故人”高洁如菊,透露诗人自己的脱俗情怀。许敬宗《拟江令于长安归扬州九日赋》:“本逐征鸿去,还随落叶来。菊花应丰满,请待诗人来。”秋菊没随大雁远去,却伴诗人冉冉盛开,莫不是有情有义敬慕诗人的雅士品格?最爱菊花的当数司空图,并且单爱白菊,30多首菊诗中多写白菊,典型的有《白菊三首》、《又白菊三首》、《再白菊三首》,真是情有独钟,令人想起《红楼梦》中众芳的《访菊》、《画菊》、《菊影》、《残菊》等十二首尽情写菊的菊花诗会;他要么把白菊描写成风中的舞袖,要么比作雨中的病躯,或是醉汉的身影,或是梦幻的化身,花中有人,人中有花,真是诗思缥缈,情深意长。

菊花以黄色显示自己的容貌。《礼记·月令》:“季秋之月,鞠有黄华。”“黄花”在诗人笔下成了菊花的代词。“忽见黄花吐,方知素节回。”初唐王绩见到菊花吐艳,醒悟到重阳节的来临。杜甫在战乱中度过重阳,“旧采黄花賸,新梳白发微”;“苦遭白发不相放,羞见黄花无数新”。——从时序的推移中觉察到自身的衰老。李白却用“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黄花不掇手,战鼓遥相闻”,显示他所特有的豪情。

白菊可算是后起之秀。最早咏白菊的当推刘禹锡和白居易。令狐楚家中有白菊,刘一再见诸吟咏:“家家菊尽黄,”“梁园独如霜。”花的洁白有如“仙人披雪氅,素女不红妆”;花的娇贵使得“桂丛惭并发,梅蕊妒先芳。”白居易回忆经历的杭州、洛阳、苏州“三处菊花同色黄”,晚年见到“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时,不由得既兴奋又感慨。

中唐时白菊还是如此珍稀,到晚唐李商隐笔下,便是“霜天白菊绕阶墀”了。相应地咏白菊诗也多了起来。司空图对白菊怀有偏爱,写有《白菊杂书四首》和两组《白菊三首》。

诗人喜欢菊花,看重的是“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杜甫)。元稹说得更直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后更无花。”僧齐已赞它“无艳无妖别有香”,声明自己“栽多不为待重阳”,“却是真心爱澹黄”。东坡一句“菊残犹有傲霜枝”,既赞菊花的品格亦隐喻自己的情操。

晋·陶渊明《和郭主簿》: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唐·太宗《赋得残菊》:

阶兰凝暑霜,岸菊照晨光。露浓希晓笑,风劲浅残香。细叶抽轻翠,圆花簇嫩黄。还持今岁色,复结后年芳。

唐·杜甫《云安九日》: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

唐·白居易《咏菊》: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唐·元稹《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吴履垒《菊花》

粲粲黄金裙,亭亭白玉肤。极知时好异,似与岁寒俱。

堕地良不忍,抱技宁自枯。

唐·李商隐《菊花》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宋·苏轼《赵昌寒菊》

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

宋·范成大《重阳后菊花》

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屋照泥沙。世情几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宋·陆游《九月十二日折菊》

黄花芬芬绝世奇,重阳错把配萸技。开迟愈见凌霜操,堪笑儿童道过时。

宋·梅尧臣《残菊》

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深丛隐孤芳,犹得车清觞。

宋·朱淑贞《菊花》

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金·元好问《赋十月菊》

秋香旧入骚人赋,晚节今传好事家。不是西风若留客,衰迟久已退梅花。

明·沈周《菊》

秋满篱根始见花,却从冷淡遇繁华。西风门径含香在,除却陶家到我家。

宋·杨万里《咏菊》

物性从来各一家,谁贪寒瘦厌年华?菊花白择风霜国,不是春光外菊花。

明·唐寅《菊花》

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

董必武《赏菊》

名种菊逾百,花开丽且妍。秋容圃外淡,春意眼前旋。造化功谁与?勤劳智自专。赏心邀客共;歌咏乐延年。

陈毅《秋菊》

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

《红楼梦》里菊花诗可为一绝,请欣赏红楼艺苑内的菊花诗

《忆菊》

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谁怜我为黄花病,慰语重阳会有期。----蘅芜君

《访菊》

闲趁霜晴试一游,酒杯药盏莫淹留。霜前月下谁家种?槛外篱边何处秋?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黄花若解怜诗客,休负今朝拄杖头。----怡红公子

《种菊》

携锄秋圃自移来,畔篱庭前故故栽。昨夜不期经雨活,今朝犹喜带霜开。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泉溉泥封勤护惜,好知井径绝尘埃。----怡红公子

《对菊》

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丝浅淡一丛深。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数云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枕霞旧友

《供菊》

弹琴酌酒喜堪俦,几案婷婷点缀幽。隔坐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枕霞旧友

《咏菊》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毫端运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潇湘妃子

《画菊》

诗余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蘅芜君

《问菊》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开花为底迟?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潇湘妃子

《簪菊》

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蕉下客

《菊影》

秋光叠叠复重重,潜度偷移三径中。窗隔疏灯描远近,篱筛破月锁玲珑。寒芳留照魂应驻,霜印传神梦也空。珍重暗香休踏碎,凭谁醉眼认朦胧?----枕霞旧友

《菊梦》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潇湘妃子

《残菊》

露凝霜重渐倾欹,宴赏才过小雪时。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半床落月蛩声病,万里寒云雁阵迟。明岁秋风知相会,暂时分手莫相思!

热门推荐
  • 神鹊

    神鹊

    因为一次意外,地仙界修士杨峰身陨,元婴逃出至地球夺舍一位正要自杀的青年周扬,从此开始了他在人间的传奇。
  • 团宠女主
  • 两年会爱吗

    两年会爱吗

    “阿海,今天是我们分开的第562天,我很想你,可是我的破词烂句,早就写不出我对你的爱了”体育生捣蛋鬼×文科生小透明开学的军训,黎悦看着坐在最后一排,靠在窗边的莫海,不由得感叹,这个体育生怎么会这么白!无意间,黎悦通过好姐妹的助攻加到了莫海的QQ,游戏小渣黎悦被迫打起了辅助。两人渐渐熟知,在日常的打打闹闹中,莫海逐渐发现了自己对眼前这个平平武器的女孩的心意,两人长达了一年的恋爱。可惜两人都不知道,那个删除键是他们永远的决裂分手之后,黎悦和莫海并没有分开。“原来最痛苦的不是分离,而且看着他和别人的相遇”由作者本渣的亲身经历改编×
  • 我要成仙!

    我要成仙!

    人生不过走马观花,寥寥数笔尽勾画,只有窥得天道,才能渡化飞升,成为仙人。
  • 我帮地球渡个劫

    我帮地球渡个劫

    众星有劫,其名为厄。渡厄奇难,十星九灭。……传说在遥远的虚空,有一条无始无尽的母河。河水里流淌的是时间,河畔的泥沙石子是一个个的宇宙。这一天,母河的河水打湿了一枚石子,一个灵魂回到了十年前。(ps:喜欢本书或者想和烤鸭菌讨论背景设定、故事情节的加q群:1017140221)
  • 我不是杀人凶手

    我不是杀人凶手

    中篇悬疑惊小说连载诗人黄昏昏。因创作一首诗,无端卷入3宗一年前恶性连环凶杀悬案中。政府高度重视。公安部派出刑事专家工作组和案件督察组,会同三地公安机关开展案件侦办和责任追查工作。三宗悬案,由于线索的严重缺乏,案情无法突破,刑侦人员几近崩溃,致使三市公安局副局长、处长和二位警员,受于外界种种舆论压力,先后引咎辞职。一波未平,黄昏昏继而又陷进一起与前三宗作案手段相同的新行凶杀人案里,被市检察院以故意杀人罪批捕,成了被告。四案并立,就在法院宣判黄昏昏时,幸得诗刊编辑沈婷婷、美女网红直播郑红梅和俺不是福尔摩斯等众粉丝相助,寻得关键证据,才得以洗去嫌疑,当庭无罪释放。然而,黄昏昏却遭到莫名其妙的追杀,屡陷险境。本案主侦刑警魏中华,也一筹莫展,不堪压力,心生愧疚和伤心过度,致使精神失常,流落街头……本小说情节系作者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如惹电影制片商垂青,本作者恭候。
  • 杀出罪域的混沌战神

    杀出罪域的混沌战神

    上古时期,魔族入侵盘古星域,盘古荒帝率领人族,龙族,凤族奋起抵抗,然而盘古的大弟子蚩尤大尊关键时刻背叛,三族大帝以上的高端战力损失殆尽,从此没落。人族也被蚩尤大尊打入罪域的深渊。一个平凡的少年,历经艰难险阻杀出罪域,诛杀大尊,带领人族,龙族,凤族重铸宇宙,走上巅峰。
  • 好好地

    好好地

    我很喜欢穿白色的衣服,却总处理不好上面的污渍;就像我希望好好地,但却总是不太好的样子……没事的,我会好好地活着的
  • 平行的爱

    平行的爱

    人生总是有着一个愿望,那种愿望在别人眼里是永远不可能实现,或成为一种遗憾,但是在笔者眼里那种愿望或以另外的一种形式实现~平行空间……
  • 生命二重奏

    生命二重奏

    二十二世纪,一百年之后的2120年,地球破败不堪。大量的自然灾害严重破坏了人类的居住地,灾后重建工作也让人民和国家心力交瘁。神巢的出现,仿佛是真神降下的一缕光......它改变了人类的基因,让人类得以更好地在这个艰难地世界生存。可是,当这一切结束的时候,基因已经发生了不可逆的重组。我们,还能否被称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