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93900000006

第五章 著名的私家园林

1.苏州拙政园

中国古代江南名园,名冠江南,胜甲东吴,是中国的四大名园之一,苏州园林中的经典作品。

拙政园位于苏州古城区东北娄门内的东北街。园林占地面积约4.1公顷(不包括管理、花圃用地约0.67公顷)。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由御史王献臣始建。在以后的四百余年间,沧桑变迁,屡易其主,几度兴废,原来浑然一体的园林演变为相互分离、自成格局的三座园林。

历史沿革

1509年(明正德四年),由王献臣所建,取名“拙政”是因晋朝《闲居赋》的一段话:“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有朴实之人在自家花园为政的巧意。史籍上记载王献臣曾委讬画家文征明做最早的设计,有“池广林茂”之野趣。并存文氏之“图”“记”“咏”传世。

1631年(崇祯四年),王心一接手此园东部,将拙政改名为「归园田居」,取意陶渊明的诗。此时拙政园已破落近三十年,由王心一重新修复。

清顺治十年,陈之遴购得此园。

1662年,拙政园充公。

康熙年初,曾为驻防将军府、兵备道行馆。其后还予陈之遴子,再卖给王永宁。

康熙十八年,为苏松常道署。

1738年(乾隆三年),蒋棨接手此园,并将园中规模略做更改,东边的庭院切分为中、西两部份。

1860年(太平天国),李秀成以此园当做苏州的重要基地,改之为忠王府。

1877年(光绪三年),富贾张履谦接手此园,改名为“补园”。当时拙政园的腹地缩小到1.2顷,张履谦大举装修了相当多细致部份,因此奠定了拙政园今日之基础。

最初设计

根据明朝画家文征明在「王氏拙政园记」中的描述,一开始建造此园时,他就发觉这块地并不太适合盖相当多建筑,地质松软,而且湿气很重。因此文征明以水为主体,辅以植栽,因地制宜设计出了31个景点。并将诗画中的隐喻套进视觉层次中。园中至今仍留有许多文征明的对联与诗。以「梧竹幽居亭」中的「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最能带出此园的意境。此外,园中所栽种的紫藤,相传是文征明亲手种植。由此可看出文征明相当喜爱植物,有学者分析在31个景点中,超过一半的景,都与植物和植物本身的意涵有关。

东园

重要的景点有秫香馆、松林草坪、芙蓉榭、天泉亭等。东园的规模大致以明朝王心一所设计的“归园田居”为主。拙政园的纪念品店也设在此处。

中园

中园的主体建筑为“远香堂”,此也为拙政园之主建筑,园林中各种各样的景观都是围绕这个建筑而展开的。“远香堂”是一座四面厅,建于原“若墅堂”的旧址上,为清乾隆时所建,青石屋基是当时的原物。它面水而筑,面阔三间,结构精巧,周围都是落地玻璃窗,可以从里面看到周围景色,堂里面的陈设非常精雅,堂的正中间有一块匾额,上面写着“远香堂”三字,是明代文征明所写。堂的南面有小池和假山,还有一片竹林。堂的北面是宽阔的平台,平台连接着荷花池。每逢夏天来临的时候,池塘里荷花盛开,当微风吹拂,就有阵阵清香飘来。堂的北面也是拙政园的主景所在,池中有东西两座假山,西山上有“雪香云蔚”亭,亭子正对“远香堂”的两根柱子上挂有文征明手书“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对联,亭的中央是元代倪云林(倪瓒,字元镇,号云林子,元末无锡人。工诗,善山水,为元代四大画家之一)所书“山花野鸟之间”的题额。东山上有“待霜亭”。两座山之间以“溪桥”相连接。山上到处都是花草树木,岸边则有众多的灌木,使得这里到处是一片生机。“远香堂”的东面,有一座小山,小山上有“绿绮亭”,这里还有“批杷园”、“玲珑馆”、“嘉实亭”、“听雨轩”、“梧竹幽居”等众多景点。从“梧竹幽居”向西远望,还能看到耸立云霄之中的“北寺塔”。水池的中央还建有“荷风四面亭”,亭的西面有一座曲桥通向“柳荫路曲”。在这里转向北方可以见到“山楼”。亭子的南部有一座小桥连接着“倚玉轩”,从这里向西走就到了“小飞虹”,这是苏州园林中唯一的廊桥。桥的南面有“小沧浪水阁”,桥的北面是“香洲”。

西园

以池水为中心,重要的景点是「波形廊」与「鸳鸯亭」(又叫三十六鸳鸯馆);还有和中园间区隔的「月洞门」。

主要概括

东区的面积约31亩,现有的景物大多为新建。园的入口设在南端,经门廊、前院,过兰雪堂,即进入园内。东侧为面积旷阔的草坪,草坪西面堆土山,上有木构亭,四周萦绕流水,岸柳低垂,间以石矶、立峰,临水建有水榭、曲桥。西北土阜上,密植黑松,枫杨成林,林西为秫香馆(茶室)。再西有一道依墙的复廊,上有漏窗透景,又以洞门数处与中区相通。

中区为全园精华之所在,面积约为18.5亩,其中水面占1/3。水面有分有聚,临水建有形体各不相同,位置参差错落的楼台亭榭多处。主厅远香堂为原园主宴饮宾客之所,四面长窗通透,可还览园中景色;厅北有临池平台,隔水可欣赏岛山和远处亭榭;南侧为小潭、曲桥和黄石假山;西循曲廊,接小沧浪廊桥和水院;东经圆洞门入枇杷园,园中以轩廊小院数区自成天地,外绕波形云墙和复廊,内植枇杷、海棠、芭蕉、竹等花木,建筑处理和庭院布置都很雅致精巧。

西区面积约为12.5亩,有曲折水面和中区大池相接。建筑以南侧的鸳鸯厅为最大,方形平面带四耳室,厅内以隔扇和挂落划分为南北两部,南部称“十八曼佗罗花馆”北部名“三十六鸳鸯馆”,夏日用以观看北池中的荷蕖水禽,冬季则可欣赏南院的假山、茶花。池北有扇面亭——“与谁同坐轩”,造型小巧玲珑。东北为倒影楼,同东南隅的宜两亭互为对景。

早期王氏拙政园,有文征明的拙政园“图”、“记”、“咏”传世,比较完整地勾划出园林的面貌和风格。当时,园广袤约13.4公顷,规模比较大。园多隙地,中亘积水,浚沼成池。有繁花坞、倚玉轩、芙蓉隈及轩、槛、池、台、坞、涧之属,共有三十一景。整个园林竹树野郁,山水弥漫,近乎自然风光,充满浓郁的天然野趣。

经历—百二十余年后,明崇初四年(公元1631年)已荡为丘墟的东部园林。归侍郎王心一所有。王善画山水,悉心经营,布置丘壑,并以陶潜“归田园居”诗,命名此园。该园有放眼亭,夹耳岗,啸月台,紫藤坞,杏花涧,竹香廊等诸胜。可分为四个景区。中为涵青池,池北为主要建筑兰雪堂,周围以桂、梅、竹屏之。池南及池左,有缀云峰、联壁峰,峰下有洞,曰“小桃源”。步游入洞,如渔郎入桃源,桑麻鸡犬,别成世界。兰雪堂之西,梧桐参差,茂林修竹,溪涧环绕,为流觞曲水之意。北部系紫罗山、漾荡池。东甫为荷花池,面积达四五亩,中有林香楼。家田种秫,皆在望中。

乾隆初年,拙政园东部园林以西又分割成中、西两个部分。

西部现有布局形成于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由张履谦修葺,改名“补园”。遂有塔影亭、留听阁、浮翠阁、笠亭、与谁同坐轩、宜两亭等景观。又新建三十六鸳鸯馆和十八曼陀罗花馆,装修精致奢丽。

中部,系拙政园最精彩的部分。虽历经变迁,与早期拙政园有较大变化和差异,但园林以水为主,池中堆山,环池布置堂、榭、亭、轩,基本上延续了明代的格局。从咸丰年间《拙政园图》、同治年间《拙政园图》和光绪年间《八旗奉直会馆图》中可以看到山水之南的海棠春坞、听雨轩、玲戏馆、批杷园和小飞虹、小沧浪、听松风处、香洲、玉兰堂等庭院景观与现状诸景毫无二致。因而拙政园中部风貌的形成,应在晚清咸丰至光绪年间。

拙政园的不同历史阶段,园林布局有着一定区别,特别是早期拙政园与今日现状并不完全一样。正是这种差异,逐步形成了拙政园独具个性的特点,主要有:

(1)因地制宜,以水见长。

据《王氏拙政园记》和《归田园居记》记载,园地“居多隙地,有积水亘其中,稍加浚治,环以林木”,“地可池则池之,取土于池,积而成高,可山则山之。池之上,山之间可屋则屋之。”充分反映出拙政园利用园地多积水的优势,疏浚为池;望若湖泊,形成晃漾渺弥的个性和特色。拙政园中部现有水面近六亩,约占园林面积的三分之一,“凡诸亭槛台榭,皆因水为面势”,用大面积水面造成园林空间的开朗气氛,基本上保持了明代“池广林茂”的特点。

(2)疏朗典雅,天然野趣。

早期拙政园,林木葱郁,水色迷茫,景色自然。园林中的建筑十分稀疏,仅“堂一、楼一、为亭六”而已,建筑数量很少,大大低于今日园林中的建筑密度。竹篱、茅亭、草堂与自然山水溶为一体,简朴素雅,一派自然风光。拙政园中部现有山水景观部分,约占据园林面积的五分之三,。池中有两座岛屿,山顶池畔仅点缀几座亭榭小筑,景区显得疏朗、雅致、天然。这种布局虽然在明代尚未形成,但它具有明代拙政园的风范。

(3)庭院错落,曲折变化。

拙政园的园林建筑。早期多为单体,到晚清时期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表现在厅堂亭榭、游廊画舫等园林建筑明显地增加。中部的建筑密度达到了16.3%。其次是建筑趋向群体组合,庭院空间变幻曲折。如小沧浪,从文征明拙政团图中可以看出,仅为水边小亭一座。而八旗奉直会馆时期,这里已是一组水院。由小飞虹、得真亭、志清意远、小沧浪、听松风处等轩亭廊桥依水围合而成,独具特色。水庭之东还有一组庭园,即批杷园,由海棠春坞、听雨轩、嘉实亭三组院落组合而成,主要建筑为玲珑馆。在园林山水和住宅之间,穿插了这两组庭院,较好地解决了住宅与园林之间的过渡。同时,对山水景观而言,由于这些大小不等的院落空间的对比衬托,主体空间显得更加疏朗、开阔。

这种园中园式的庭院空间的出现和变化,究其原因除了使用方面的理由外,恐怕与园林面积缩小有关。光绪年间的拙政园,仅剩下了1.2公顷园地。与苏州其他园林一样,占地较小,因而造园活动首要解决的课题是在不大的空间范围内,能够营造出自然山水的无限风光。这种园中园、多空间的庭院组合以及空间的分割渗透”、对比衬托;空间的隐显结合、虚实相间空间的婉蜒曲折、藏露掩映;空间的欲放先收、先抑后扬等等手法,其目的是要突破空间的局限,收到小中见大的效果,从而取得丰富的园林景观。这种处理手法,在苏州园林中带有普遍意义,也是苏州园林共同的特征。

(4)园林景观,花木为胜。

拙政园向以“林木绝胜”著称。数百年来一脉相承,沿袭不衰。早期王氏拙政园三十一景中,三分之二景观取自植物题材,如桃花片,“夹岸植桃,花时望若红霞”;竹涧,“夹涧美竹千挺”,“境特幽回”;瑶圃百本,花时灿若瑶华。”归田园居也是丛桂参差,垂柳拂地,“林木茂密,石藓然”。每至春日,山茶如火,玉兰如雪。杏花盛开,“遮映落霞迷涧壑”。夏日之荷。秋日之木芙蓉,如锦帐重叠。冬日老梅偃仰屈曲,独傲冰霜。有泛红轩、至梅亭、竹香廊、竹邮、紫藤坞、夺花漳涧等景观。至今,拙政园仍然保持了以植物景观取胜的传统,荷花、山茶、杜鹃为著名的三大特色花卉。仅中部二十三处景观,百分之八十是以植物为主景的景观。如远香堂、荷风四面亭的荷(“香远益清”,“荷风来四面”);倚玉轩、玲珑馆的竹(“倚楹碧玉万竿长”,“月光穿竹翠玲珑”);待霜亭的桔(“洞庭须待满林霜”);听雨轩的竹、荷、芭蕉(“听雨入秋竹”,“蕉叶半黄荷叶碧,两家秋雨一家声”);玉兰堂的玉兰(“此生当如玉兰洁”);雪香云蔚亭的梅(“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听松风处的松(“风入寒松声自古”),以及海棠春坞的海棠,柳阴路曲的柳,批把园、嘉实亭的批把,得真亭的松、竹、柏等等。

拙政园的园林艺术,在中国造园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代表了江南私家园林一个历史阶段的特点和成就。

2.苏州环秀山庄

环秀山庄位于苏州景德路,宋时为景德寺,清乾隆时建为私家园林。此山为清乾隆时叠山名家戈裕良所建,以山为主,辅以池水,能逼真地模拟自然山水。在一亩左右的有限空间,山体仅占半亩,却构出了谷溪、石梁、悬崖、绝壁、洞室、幽径,建有补秋舫、问泉亭等园林建筑。通过合理安排山石、树木、水体,体现深远与层次多变的画意。山虽不高,却如巨石磅礴。主山分前后两部分,其间有幽谷,荫山全用叠石构成,内构为洞,后山临池水部分为湖石石壁,与前山之间构成洞谷。水上架曲桥飞梁,以为交通。北面之补秋舫,前临山池,后依小院,附近浓荫蔽日,峰石嵯峨,是为园中幽静所在。

环秀山庄凿池引水,富有情趣,使得山有脉,水有源,山分水,又以水分山,水绕山转,山因水活,咫尺园景富有生机。

3.苏州留园

留园位在阊门外,占地约50亩,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原为明嘉靖时太仆寺少卿徐泰时的东园,清嘉庆时刘恕改建,称寒碧山庄。经太平天国之役,苏州诸园多毁于兵燹,而此园独存。光绪初年易主,改名留园。现在的留园大致分为中部、东部、北部、西部四个部分。中部以山水为主,为原留园所在,是全园的精华。主要建筑有涵碧山房、明瑟楼、绿荫轩、远翠阁、闻木樨香处、可亭、小蓬莱、濠濮亭、曲溪楼、清风池馆等处。东部的中心是五峰仙馆,四周环绕着还我读书处、揖峰轩、汲古得绠处,以及林泉耆硕之馆、冠云沼、冠云亭、冠云楼等建筑。北面是著名的冠云、岫云和端云三峰,为明代旧物,冠云峰高约9米,玲珑剔透,有“江南园林峰石之冠”的美誉。留园建筑数量较多,其空间处理以布局严谨,结构精巧取长;其花窗设计也别出心裁,独具匠心;充分体现了古代造园家的高超技艺和卓越智慧,俞樾在《留园记》中誉之为“吴中名园之冠”。

4.苏州听枫园

听枫园位于苏州金太史巷旁的庆元坊,为清代苏州知府吴云的私家花园。建于清光绪年间,原为宋代词人吴应之红楼阁故址。吴云筑宅园于此后,因园中有古枫婆娑,取名“听枫园”。占地1200平方米,主厅“听枫仙馆”居中心,南北各有庭院一区。南院花木茂盛,山石多姿,主要建筑有味道居、红叶亭(现名待霜亭)、适然亭等。北院有清池一弘,半亭林池花木映照。馆东昔为吴云书房“平斋”。其前叠山,循蹬道而上有“墨香阁”,斋、阁自成院落,为全园精华所在。书画家吴昌硕早年与园主交谊甚厚,曾应聘住在园中教授童子,吴云得以观摩所藏书画金石,艺事大进。吴云卒后,园渐衰微。宣统二年(1910年),词人朱祖谋曾寓居此园。1928年,园归陈氏,曾获修治。1983年,由市文化局动工整修。1985年春节,国画院迁入。

5.苏州曲园

曲园坐落于苏州市马医科巷43号,始建于清同治十三年,是清末著名文学家、朴学大师俞樾的故居。俞樾是在友人资助下买下这块废地的,他亲自设计,利用弯曲的地形凿池叠石,栽花种竹,建屋30余楹,取《老子》“曲则全”句意,俞樾将其命名为曲园,并自号为曲园老人。

走进曲园门楼,经过一个遍植修竹的天井,就是小竹里馆,屋内四角悬挂宫灯,中间是俞樾的油画像,在左右墙上挂着多幅描绘俞樾生平故事的国画。壁上还嵌着俞樾《曲园记》的砖刻。

经过一个廊屋,就可以看到一座轩敞明亮的厅堂春在堂。这是曲园主要建筑之一。据说俞樾在北京保和殿参加翰林考试,试卷的诗题为“谵烟疏雨落花天”,俞樾依题作诗,首句为“花落春仍在”,由于蹊径独辟,深得阅卷官曾国藩的赏识,考试结果,名列前茅。因之俞樾以“春在”作堂名,并且把自己250卷著作称为《春在堂全书》。堂内陈设简朴,中间一具坑床,左边置一书桌,上有文房四宝,现在还陈列着俞樾著作的书箱及木刻版片500余片。这里原是俞樾读书著作的书斋,也是接待宾朋、谈诗论文的所在。春在堂之东是乐知堂,是全园的正厅,取“乐天而知命”之意,堂中一副楹联为俞樾所撰、当代书法家张辛稼书写:三多以外有三多多德多才多觉悟;四美之先标四美美名美寿美儿孙。这是俞樾人生观的表露。

曲园是一座普通住宅与古典园林浑成一体的小园。春在堂西北乃是一个花园,西边一条长廊,廊中有一曲水亭,廊下便是一泓清水,名曲水池。东面一座假山傍池崛起,山上花木隐翳,山石崚嶒,山上筑有回峰阁和在春轩,据说俞樾常在此间小坐玩月。下山则有达斋与认春轩南北相对而立。认春轩是因白居易“认得春风先到处”的诗句而得名的。这些景观布置得自然天成,玲珑剔透,令人赏心悦目。俞樾自己对曲园多有题咏。如在一首诗中写道:“园中一曲柳千条,但觉扶疏绿荫绕;为惜明月无可坐,故于水面强为桥。平铺石板俨成路,俯倚红栏刚及腰;处置梯桄通小阁,差堪布席置茶铫。”由此也可窥见俞樾建造曲园的初衷和构想。

俞樾辞世后,曲园作为祖产传给了曾孙俞平伯,早在1953年,俞平伯先生就专程从北京到苏州,将曲园故宅捐赠给政府,经多次整修现已开放。

6.苏州东山启园

启园位于太湖之滨的东山,俗称席家花园,1933年席氏为纪念其祖上在此迎候康熙皇帝而兴建,为江南少有的山岳湖滨园林,集江南园林的小巧和湖光山色为一体。园内的主体建筑四面厅--“镜湖厅”最为壮观。此厅位于山层林之间,四面二层,重檐翘角,端庄雅致。厅东筑五老峰,上有真竹假笋,地面用小石子铺成图案,周围遍植牡丹、山茶、桂花、红枫、腊梅、铁牙松等花木。环绕镜湖厅的水池名“镜湖”,水中游鱼晃动。沿池四周堆叠假山,灵巧的太湖石形态各异。离镜湖不远,有一方形荷塘,荷花盛开,清香四溢。镜湖外侧,一条小河濒临太湖,河上有两座古典式拱桥横卧清波。园中的古杨梅树、古柳毅井以及康熙到东山的御码头,被称为启园三宝。

7.苏州沧浪亭

沧浪亭位于苏州城南沧浪亭街,是现存苏州最古的园林,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原为五代吴越广陵王的花园。宋朝诗人苏舜钦在水旁筑亭,取渔父“沧浪之水”词,名沧浪亭。元代改为大云庵,明时又复建,清又两次重建。沧浪亭面积约16.5亩,为苏州大型园林之一,具有宋代造园风格,是写意山水园的范例。园内建筑以假山为中心,山上古木参天,林中有沧浪亭,其他如面水轩、观鱼处、明道堂、清香馆、五百名贤祠等建在山的四周,高低起伏,颇有山林气象。园以清幽古朴见长,富有山林野趣。池水萦回,古亭翼然,轩榭复廊,古树名木,内外融为一体,在苏州众多园林中独树一帜。

8.苏州狮子林

狮子林位于位于苏州市园林路,始建于元代,至今园中的许多胜景犹在。狮子林平面成长方形,面积约15亩,东南多山,西北多水,四周高墙峻宇,气象森严。狮子林以湖石著称,假山既多且精美,洞穴岩壑,奇巧盘旋、迂回反复,有“假山王国”之誉。园内有燕誉堂、立雪堂、指柏轩、见山楼、古雪松阁、暗香疏影楼、双仙香馆、贝生楼、问梅阁、荷花厅、扇子亭、真趣亭、飞瀑亭等建筑。狮子林的古建筑大都保留了元代风格,为元代园林代表作。园内四周长廊萦绕,花墙漏窗变化繁复,名家书法碑帖条石珍品70余方,至今饮誉世间。狮子林假山是中国园林大规模假山的仅存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9.苏州艺圃

艺圃又名敬亭山房,位于苏州市文衙弄,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是具明代艺术特色的小型园林。全园面积约0.33公顷,住宅占了大半,园林部分仅约0.13公顷。此园的住宅部分直接临水,与园林相交融。临水的水阁为住宅的一部分,在此可将全园景致尽收眼底。这座园林在整体山林的处理上,特别在与树木的结合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山上的六角亭置于主山峰之后,通过树林隐约露出亭顶,加深了空间距离感,反衬出前景的高耸。此园保持明末清初景观风貌和部分建筑,是研究苏州园林史的重要实例。

10.苏州鹤园

鹤园位于苏州市韩家巷。清光绪年间道员洪鹭汀始筑。鹤园总面积3千1百多平方米,小巧紧凑,简洁幽雅。东宅西园并列,宅三进。园内水池居中,小桥凌波,竹石花木环池而布,右亭左馆隔池相望。北部为主厅“携鹤草堂”,结构精巧,前廊东西门楣有庞蘅裳自题“岩扉”、“松径”砖额。堂前有湖石“掌云峰”,以形名。池南有四面厅额“枕流漱石”,与主厅隔水相对。“听枫山馆”又称“鹤巢”,隐现于园北翠竹丛中。园中池水似鉴,修廊如虹,风亭月馆掩映于山石之间。后归吴江庞屈庐,其孙庞蘅裳复加修建,一时成为文人雅集酬唱之地。

全用优美湖石堆叠,山虽不高而有峰峦洞谷,与树木山亭相映。

11.苏州网师园

网师园位于苏州市阔家头巷,占地约半公顷,原建于宋代,现在的园林为清乾隆时期重建。网师园是古代苏州世家宅园相连布局的典型,东宅西园,即以池水为中心,由东部住宅区、南部宴乐区、中部环池区、西部内园殿春簃和北部书房区等五部分组成。园区位于住宅西侧。园的南半部分为居住宴聚的小庭院,有小山丛桂轩、蹈和馆、琴室等建筑。北半部分则为书房式休憩地,有五峰书屋、看松读画轩、集虚斋、殿春籍等建筑。中部则以水池为王,点缀以花木山石。被誉为苏州园林之“小园极则”,在全国的园林中,亦居上选,是“以少胜多”的典范,堪称小型古典园林之代表作。

12.苏州怡园

怡园位于位于苏州市中心人民路中段,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浙江宁绍台道顾文彬始建,至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全园建成。怡园在苏州园林中建造最晚,得以在建造风格上吸取了苏州各古典园林之特色而自成一格。全园面积约9亩,东西狭长。园景分为东西两部,中以复廊相隔,廊壁花窗,沟通东西景色,得以增加景深。廊东以庭院建筑为主,曲廊环绕亭院,缀以花木石峰,从曲廊空窗望去皆成意蕴丰富的国画。廊西为全园主景区,池水居中,环以假山、花木及建筑。中部水面聚集,东西两端狭长,并建曲桥、水门,以示池水回环、涓涓不尽之意。池北假山,全用优美湖石堆叠,山虽不高而有峰峦洞谷,与树木山亭相映。

13.苏州五峰园

五峰园在苏州市阊门西街下塘,今五峰园弄,占地约2.5亩。园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为长州尚书杨成所筑,俗称“杨家园”。一说园为文征明之侄画家文伯仁所筑,文伯仁号五峰老人。园中五座太湖石峰,高二丈,颇极皱瘦玲珑之致,并峙高阜间,形似老丈,又名五老峰,分别为“丈人峰”、“观音峰”、“三老峰”、“庆云峰”及“擎云峰”。全园以五峰胜,辅以水池,有峭壁、峡谷、山洞、石桥、古树、旱船、园亭诸景。园西南角有土墩,俗传为唐柳毅墓。该园屡易其主,抗日战争前后,园散为民居。园因年久失修,水池填塞,二座石峰倾倒。1982年,五峰园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14.上海豫园

豫园位于上海老城厢东北部,北靠福佑路,东临安仁街,西南与老城隍庙、豫园商城相连。它是老城厢仅存的明代园林。园内楼阁参差,山石峥嵘,湖光潋滟,素有“奇秀甲江南”之誉。豫园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原系潘氏私园。清末小刀会起义时,曾以园内点春堂为城北指挥部。豫园历经兴废,日趋荒圮。解放后,人民政府对豫园进行了大规模修葺,当年景观大半恢复。全园可分四大景区,呈现不同特色,构思精巧,布局细腻,以清幽秀丽、玲珑剔透见长,具有小中见大的特点,体现出明清两代南方园林建筑的艺术风格。豫园内还收藏上百件历代匾额、碑刻,大都为名家手笔。豫园1959年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3月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豫园园主潘允端,是明刑部尚书潘恩之子。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潘允端以举人应礼部会考落第,萌动建园之念,在上海城厢内城隍庙西北隅(今安仁街东的梧桐路、马园弄一带)家宅世春堂西的大片菜畦上“稍稍聚石凿池,构亭艺竹”,动工造园。嘉靖四十一年,潘允端出仕外地,无暇顾及建园,其《豫园记》中说:“垂二十年,屡作屡止,未有成绩。”

万历五年(1577年),潘允端自四川布政司解职回乡,便集中精力再度经营扩修此园,“每岁耕获,尽为营治之资”,并聘请园艺名家张南阳担任设计和叠山。此后,园越辟越大,池也越凿越广。万历末年竣工,总面积称70余亩。全园布满亭台楼阁,曲径游廊相绕,奇峰异石兀立,池沼溪流与花树古木相掩映,规模恢宏,景色旖旎。

明代中、后叶正值江南文人造园兴盛时期,上海附近私家园林不下数千,而豫园“陆具岭涧洞壑之胜,水极岛滩梁渡之趣”,其景色、布局、规模足与苏州拙政园、太仓山园媲美,公认为“东南名园冠”。

潘允端在《豫园记》中注明“匾曰‘豫园’,取愉悦老亲意也”。“豫”,有“安泰”、“平安”之意。足见潘允端建园目的是让父母在园中安度晚年。但因时日久拖,潘恩在园刚建成时便亡故,豫园实际成为潘允端自己退隐享乐之所。潘允端常在园中设宴演戏、请仙扶乩、相面算命、祝寿祭祖、写曲本、玩蟋蟀、放风筝、买卖古玩字画等,甚至打骂奴婢、用枷锁等惩罚僮仆。僧尼、相士、妓女、三教九流以及食客等频繁出入豫园。由于长期挥霍无度,加上造园耗资,以致家业衰落。潘允端在世时,已靠卖田地、古董维持。潘允端死后,园林日益荒芜。明末,潘氏豫园一度归通政司参议张肇林(潘允端孙婿)。清初,豫园几度易主,园址也被外姓分割。康熙初年,上海一些士绅将豫园几个厅堂改建为清和书院,堂中供奉松江知府张升衢长生禄位。书院尚未修竣,张升衢遭贬黜,随即停工。园中亭台倾圮参半,草满池塘,一些地方成了菜畦,秀丽景色已成一片荒凉。

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上海士绅为公共活动之需,购得城隍庙东部土地2亩余建造庙园,即灵苑,又称东园(今内园)。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一些豪绅富商集资购买庙堂北及西北大片豫园旧地,恢复当年园林风貌。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竣工,历时20余年。因已有“东园”,故谓西边修复的园林为“西园”。园基原称广袤70余亩,据同治七年(1868年)清丈,不足37亩。

修复后的西园、东园性质上已非私家花园,成了供城邑士人乡绅们集会雅玩的寺观园林,但规模布局还依照潘氏豫园,保留了文人宅园明秀雅洁的风貌。原临荷花池的乐寿堂已颓圮,复建西园时,在原址上建起形制高大、华丽宽敞的三穗堂。

鸦片战争时,豫园遭破坏。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农历五月十一日,英军从北门长驱直入,驻扎豫园和城隍庙,司令部设在湖心亭。豫园“风光如洗,泉石无色”。咸丰五年(1855年)小刀会起义失败,清军驻扎豫园,香雪堂、点春堂、桂花厅、得月楼、花神阁、莲厅皆遭损毁。咸丰十年,太平军东征,清政府请洋枪队入城防守,豫园又作兵营,“西园石山,尽拆填池”,建造西式营房。

清嘉庆、道光年间,上海商业发展较快,一些商业行会在豫园设同业公所,作为同业间祀神、议事、宴会、游赏之处。同治七年西园划分给各同业公所,各自筹款修复。此后园内茶楼酒馆相继兴起,商贩丛集,荷花池西南一片空地上,一些江湖艺人,诸如相面测字、卖梨膏糖、拉洋片等在此设摊,逐渐成为固定庙市,后演变为商场。光绪元年(1875年),豫园内有豆米业、糖业、布业等21个工商行业设立公所,一些公所还设立学校,旧有古迹日趋湮没。民国时期,豫园已被一条东西小路(今豫园路)分割成南北两爿,古建筑破漏,面目全非,有些改建成民房,凝晖阁、清芬堂、濠乐舫、绿波廊分别成为菜馆、点心铺、茶楼。香雪堂于八一三淞沪战争被日军焚毁,除堂前玉玲珑假山石外,仅剩一片空地。所幸园中重要部分点春堂、三穗堂、大假山和一些亭台楼阁、古树名木,仍得以保存。

解放后,豫园得到妥善保护。1956年经市政府批准,拨出专款,由市文化局直接组织专门班子,聘请上海民用设计院和同济大学建筑专家以及能工巧匠,对豫园进行了全面修复,历时5年,投资上百万元,修复重建被毁坏的三穗堂、玉华堂、会景楼、九狮轩等古建筑,疏浚淤塞的池塘,栽植大量树木花草,并把豫园和内园连接起来融为一体。

修复后的豫园大门从原东面安仁街迁至园西南。除荷花池、湖心亭及九曲桥划为园外景点外,全园有大小景点48处,大体可分成东部、西部、中部以及内园等景区。豫园恢复了秀丽典雅的名园风貌。1961年9月,豫园正式对外开放,成为中外各方人士喜爱的游览参观娱乐场所。

豫园对外开放后,仍不断进行修缮。1956~1961年大修时,限于当时财力物力,玉玲珑景点虽恢复了玉华堂、会景楼等建筑,但园林仍显得较空旷失平衡,与整个豫园幽深曲折,小中见大的特色不太和谐,加之“*****”期间明代环龙桥被拆除,周围的曲池被改建为防空洞,古园林格局遭损。1982年大假山前的湖石假山螺丝洞及***前小假山花墙出现险情,经区政府批准,拆卸险墙二处按原样修复。同时,改变了与古园林风貌不协调的水泥路面,调整了花木布局,扩建了东园门等。共计完成大的和较大整修项目23项,零星小项目上百项。

1986年3月,区政府决定,投资600余万元,分三期工程整修豫园。聘请园林专家陈从周教授及其博士生蔡达峰,参照清乾隆时期的豫园布局和江南古典园林特点,进行设计、指导。第一、二期工程主要是整修豫园东部景区,包括玉玲珑、玉华堂、会景楼、九狮轩周围景点。这一区域历来受破坏严重,修复工程较大,拆除防空洞,重建青石环龙桥,扩大水面,修建积玉假山、浣云假山、玉玲珑照壁和百米积玉廊。一、二期工程于1987年竣工。第三期工程修复内园古戏台。内园古戏台因周围居民居住,长期重门深锁,无法对外开放。区政府在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支持下,动迁13户居民、2家企业,1987年底至1988年8月期间动工修缮古戏台,并新建两侧双层清式看廊。重放光彩的古戏台,建筑宏敞,藻饰精美,画栋雕梁,使豫园增添了一个环境典雅、古趣盎然的新景点。陈从周题名为“曲苑”。

1989年发现三穗堂、仰山堂部分梁柱被白蚁蛀空,区政府决定立即抢修,花费50万元,当年调换了被蛀空的梁柱。1993年,外观采用仿明清建筑形式、内部具有现代文物保护设施的文物楼动工兴建,加强园内文物的保护工作。

今豫园占地30多亩,初始规模大半恢复,园内亭台楼阁、假山水榭、古树名花,布局有致,疏密得当,胜似当年。豫园修复后正式对外开放,30多年来,以其秀丽景色和众多文物,吸引着无数中外游人。60年代初,陈云、陆定一、郭沫若、谢觉哉等国家领导人相继来园游览,有的留下墨宝,成为珍贵文物。80年代来园参观的外国领导人日益增多。1986年10月15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吴学谦等陪同下,先在湖心亭品茗听曲,后沿九曲桥步入豫园游览。10余年来,豫园先后接待来自世界各地数十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

西部景区

三穗堂

位于豫园正门处,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建。原为乐寿堂,清初曾被征为上海县衙办公之地,改建西园时重筑为三穗堂。其意“禾生三穗,乃丰收之朕兆”。有5间大厅,屋宇宏敞。大厅中间有“城市山林”和“灵台经始”匾额。匾额下是当代书法家潘伯鹰书写,豫园主人潘允端撰文的《豫园记》,扇上雕刻着稻穗、黍稷、麦苗和瓜果。三穗堂南临大湖,堂前桧柏分植,景观颇广远,“湖心有亭,渺然浮水上,东西筑石梁,九曲以达于岸。”三穗堂在清代中叶曾为豆米业公所议事、定标准斛之所,又称“较斛厅”;还曾是官府召集乡士绅商宣讲皇帝谕旨之处,是当时沪上绅士富商的政治、经济活动场所。三穗堂南荷花池、凫佚亭、绿波廊、濠乐舫、鹤闲亭、清芬堂、凝晖阁等成为豫园外景点。

仰山堂、卷雨楼

位于三穗堂之后,与大假山隔池相望。清同治五年(1866年)建。底层称仰山堂,上层为卷雨楼。仰山堂共5楹,后有回廊,曲槛临池,可小憩。望大假山景,池中倒影可鉴。卷雨楼为曲折楼台,取唐诗“珠帘暮卷西山雨”之意,雨中登楼,烟雾迷蒙,山光隐约,犹如身入雨山水谷之中,为豫园绝景。

大假山、挹秀亭、望江亭

大假山由明代江南叠石名家张南阳设计建造,高约4丈,用数千吨武康黄石堆砌。假山峰峦起伏,磴道纡曲,涧壑深邃,清泉若注。山上花木葱茏,山下环抱一泓池水。游人登临,颇有置身山岭之趣。清末名人王韬曾描绘:“奇峰攒峙,重峦错叠,为西园胜观。其上绣以莹瓦,平坦如砥;左右磴道,行折盘旋曲赴,或石壁峭空,或石池下注,偶而洞口含岈,偶而坡陀突兀,陟其巅视及数里之外。循径而下又转一境,则垂柳千丝,平池十顷,横通略约,斜露亭台,取景清幽,恍似别有一天。于此觉城市而有山林之趣,尘障为之一空。”400多年中,豫园景物时废时兴,而大假山仍保持旧观。大假山上有二亭,一在山麓,名“挹秀亭”,意为登此可挹园内秀丽景色;一在山巅,称“望江亭”,意为立此亭中“视黄浦吴淞皆在足下。而风帆云树,则远及于数十里之外”。昔重阳节时,游人来此登高望远,浦江帆樯,历历在目。

元代铁狮

仰山堂东游廊口,有一对铁狮,姿态生动,铸工精致。座上各有款识:“章德府安阳县铜山镇匠人赵璋□□□”,“大元国至元廿九年岁次庚寅十月廿八日”。铁狮原置河南安阳县衙大堂前,曾被日军运往日本,抗战胜利后归还中国,长期存仓库内,修园时移置此。

渐入佳景

赏狮穿廊绕墙而入即游廊,为入大假山之通道,跨于池上。廊间设方亭,有匾曰“渐入佳景”。匾下有一太湖石,状似美女柔腰顾盼,名“美人腰”。池水山景,近在咫尺,有勾起游人信步之意。

萃秀堂

位于大假山东北峭壁下。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始建,乾隆三十五年竣工。嘉庆十八年(1813年)由西园庙产转属饼豆业公所,并经大规模修葺,建筑构造精萃,幽静峻洁。四周拦以围墙,堂前峰峦林立,花木阴翳。

亦舫在萃秀堂东墙外,俗称船厅。明代以后,江南园林常在水边建石舫,用以临水赏月,而直接在陆地上筑舫不多见。此系后增建。

***花神阁遗址,改建西园后称“万花深处”,西园胜景之一。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为饼豆业公所重建,后因添建格思堂(早已拆去),仅存一楼。当时主要用于祭祀活动和同业议事,以人神仅咫尺相隔而名“神尺堂”,1950年后恢复“***”名。

鱼乐榭跨于溪流之上,傍山临水,凭栏可观赏水中游鱼。溪上筑一垛隔水花墙,墙上有漏窗,墙下处有半洞门,水从洞门流去。这里运用了园林中延伸空间的巧妙手法,游人至此,有不知何处是尽头之意。

复廊

鱼乐榭东有迂回复折长廊,称复廊。中间构筑方亭一座,匾额曰“会心不远”。此意出自《世说新语》:“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木,便有濠濮间想,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复廊东段用墙分隔为二条。墙上设窗洞,从窗洞左顾楼台掩映,右望溪流峰石,宛如小品图画。

两宜轩

位于复廊南侧,面山对水,有古人“观山观水两相宜”的情趣。

点春堂、和煦堂

点春堂于清道光初年(1820年)为福建花糖业商人所建,以作公所之用,共5间。厅堂画栋雕梁,宏丽精致,门窗的扇上雕刻戏曲人物,栩栩如生。堂名取宋代诗人苏东坡词“翠点春妍”之意。咸丰三年(1853年),小刀会领袖陈阿林在此设城北指挥部。现为仅存的小刀会起义遗址。堂内陈列着小刀会起义军用过的武器、自铸的日月钱以及发布的文告等文物。厅堂面对一座小戏台,镂金错彩,式样精巧,名“凤舞鸾吟”,俗称打唱台,是当年花糖业公所宴请演唱和岁时祭供之处。打唱台东南有小假山,水从假山下石窦中流出,汇成小池,戏台一半架在池中,非常幽雅。点春堂后有临水槛,可凭槛观鱼,有匾额“飞飞跃跃”,字体飘逸洒脱。和煦堂在打唱台南面,面山背水,四面敞开,夏凉冬温,故取名“和煦”。后面水池畔有假山,山下有洞,流水潺潺;山上有方形小轩,名“学圃”。八角亭与学圃隔池相峙,亭中有古井一口,井栏为明代之物,称“古井亭”。和煦堂与点春堂东部假山上有座抱云岩,水石缭绕,洞壑深邃。抱云岩上有小楼,上下二层,上层名“快楼”,下层称“延爽阁”。登快楼可眺西面大假山和豫园全景。延爽阁画栋垂檐,精致错落。点春堂北有藏宝楼,上下各5间。东有静宜轩、听鹂亭。据民国《上海县续志》记载,点春堂初建时附近还有钓鱼矶、水神阁、一笑轩、庄乐亭等景,早已毁弃。

东部景区

玉玲珑、玉华堂

玉玲珑为江南三大名石之一,高约1丈余,玲珑剔透,周身多孔,具有皱漏瘦透之美,为石中甲品。古人曾谓“以一炉香置石底,孔孔烟出;以一盂水灌石顶,孔孔泉流”。玉华堂原为潘允端书斋,清道光年间重建,改名为香雪堂。八一三淞沪抗战时被日机炸毁。1959年重建,仍名玉华堂。堂内现按文人书房布置,陈列着明代紫檀木画案等珍贵家具。

积玉水廊、积玉峰

积玉水廊倚豫园东围墙,临曲池,积玉峰立于廊间。积玉峰玲珑剔透,原在也是园内,1956年移到豫园。池西及玉华堂前后,流水潆洄,山石嵯峨,花木扶疏,植白玉兰、白皮松、翠竹,幽雅恬静。

会景楼、九狮轩

会景楼位于豫园中央,登楼可观全园景物,故名“会景楼”。九狮轩在会景楼西北,1959年重修豫园时,拆去民宅,凿池垒石,池北筑轩,名“九狮轩”。轩前置月台,可凭栏观赏池中荷花。

中部景区

得月楼、绮藻堂

得月楼位于玉华堂、玉玲珑西,两面临水。建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后,光绪十八年(1890年)重建,取“近水楼台先得月”之义而名。得月楼为二层楼房,建筑精致,画梁彩栋,修廊曲栏,华丽幽静。楼前有“皓月千里”匾额,皓月当空时,俯视湖心亭、九曲桥上月光,别有情趣。清代上海人王萃龠禾一副描写得月楼的联语“本地风光,旧时月色”,耐人寻味。绮藻堂位于得月楼下,以“水波如绮,藻彩纷披”而名。堂内装潢美观,别具一格。堂檐下有100个不同字体的木雕“寿”字,称为“百寿图”,富有民族特色。堂前一天井,犹如方茶壶,内有匾额:“人境壶天”。左侧围墙上有清代“广寒宫”砖刻。

织亭

位于绮藻堂和荷花楼之间的西廊中间,面对湖心亭、九曲桥,背向五老峰、月府砖刻。光绪二十年(1894年),布业公所为纪念古代纺织家黄道婆而建。亭以扇与廊相隔,扇裙板上刻有“耕织图”。

浣云假山

位于得月楼北,1986年重修豫园时以太湖石堆砌。山有临流石径,依山脉迂回曲折而上。山洞内有清泉,登得月楼隐约可闻泉水声。陈从周题识“浣云”。

藏书楼又名书画楼,位于得月楼对面,清光绪年间建,清末曾是有名的书画市。宣统元年(1909年)在此设豫园书画善会,上海知名书画家常来雅集。现楼上辟为海派书画陈列室。

内园景区

豫园环龙桥向南,是“神祠北际名园辟,寝庙东偏别殿开”的内园。1956年修复豫园时,内园成园中之园。内园面积仅2亩余,但十分精致,亭台楼阁、泥塑砖雕、名树古木、石峰小桥,一应俱全,布局紧凑而曲折幽深。

静观大厅

亦称“晴雪堂”,是内园主要厅堂,造得雕栋画梁,轩昂高敞。堂面阔5间,进深3间,厅前有两尊石狮,厅内有“静观”和“灵沼峙”两块贴金匾额。静观之名,取古语“静观万物皆自得”,“动观流水静观山”之意。大厅对面奇峰林立,堆叠多姿,或如三官献寿,或如白鹿望月,或如蝙蝠飞舞,或如九狮盘球。据说静静观之,能辨出100多种动物形象。石峰间有许多百年古树。静观东面一小院落,中有池水一泓,两侧曲廊回绕,树荫蔽日,修竹潇洒挺拔,环境幽深。

观涛楼

位于静观大厅西南侧,又称“小灵台”,三层全木结构,高10余丈,清时为城东最高建筑物。昔年在此登高可观赏“沪城八景”之一“黄浦秋涛”。

还云楼、延清楼面对静观大厅,东西相连,为串楼形,并可通向观涛楼和船厅,还云楼内横匾“还云”,为清末上海名绅姚文题识。还云楼原为上海钱业公所产业,豫园、内园屡遭战火破坏,而此楼却免遭劫,大有“手挥丝桐,目送还云,西山爽气,在我袖中”之感。

耸翠亭耸立于观涛楼东面假山上,双层亭阁,底层置石桌、石凳,周围林木青翠。亭内一匾“灵木披芳”。

可以观

位于静观大厅东,小型方厅,精致幽静,炎夏时分外凉爽。厅前有砖雕《郭子仪上寿图》,旁有泥塑龙墙,北接“洞天福地”凤凰亭,南连“别有天”,墙上有《重修内园记》等石碑,记载内园历史。

船厅

出耸翠亭而上是船厅,虽筑于假山上,但周围用瓦片小砖铺地,成波浪状,仿佛舫于涛中行,其构造为园林建筑所罕见。

九龙池

位于内园静观大厅东南,池内砌湖石,东西两壁隙间中藏4个石雕龙头,水中倒影亦为4个龙头,加上池状若龙身,故称九龙池。

古戏台

位于内园之南,建于清末,原在闸北上海北钱业公所内,1974年移建于此,经过修缮和增建于1988年9月对外开放。戏台正面狮子、凤凰、双龙戏珠、戏文人物等木雕图案,造型优美,栩栩如生。顶部藻井呈穹窿状,上有22层圈和20道弧线相交,四周28只金鸟展翅欲飞,中间是一面圆形明镜。藻井不仅装饰华丽,而且符合声学原理,即使没有扩音设备,也能取得良好音响效果。戏台两侧石柱上镌有对联:“天增岁月人增寿,云想衣裳花想容”,书法挺秀遒劲,为昆曲艺术大师俞振飞手笔。戏台对面设贵宾嘉座,均为清代太师椅和茶几;两边有双层看廊,安放着仿古红木靠椅和条桌,共有200个座位。环境典雅,古趣盎然。

15.扬州何园

何园坐落于江苏省扬州市的徐凝门街。何园又名“寄啸山庄”,是清乾隆年间双槐园的旧址。清同治年间,道台何藏舠在双槐园的旧址上改建成寄啸山庄,占地14000余平方米。园名取自陶渊明“归去来兮……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之意,辟为何宅的后花园,故而又称“何园”。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园主归隐扬州后,购得吴氏片石山房旧址,扩入园林。

全园可分为东西两个部分,以两层串楼和复廊与前面的住宅连成一体。东园的主要建筑是四面厅,为一船厅,单檐歇山式,带回廊,面阔15.65米,进深9.50米。以此建筑为主景,南向的明间廊柱上,悬有木刻联句“月做主人梅做客,花为四壁船为家”;厅北有假山贴墙而筑,参差蜿蜒,妙趣横生;东有一六角小亭,背倚粉墙;西有石阶婉转通往楼廊;南边建有五间厅堂,三面有廊。复道廊中的半月台,是中秋赏月的好地方。

西园空间开阔,中央有一个大水池,楼厅廊房环池而建。池的北楼宽七楹,屋顶高低错落;中楼的三间稍突,两侧的两间稍敛,屋角微翘,形若蝴蝶,故而俗称“蝴蝶厅”。楼旁与复道廊相连,并与假山贯串分隔,廊壁间有漏窗可互见两面的景色。池东有石桥,与水心亭贯通,亭南曲桥抚波,与平台相连,是纳凉之所。池西一组假山逶迤向南,峰峦叠嶂,后有挂花厅三楹,有黄石假山夹道,古木掩映,野趣横生。

池西的复廊南有一幢三开间的两层小楼,独占小院的一角,楼前山石峻峨,清静幽雅。由此再往南即为住宅区。

何园虽是平地起筑,但却独具特色。通过嶙峋的山石、磅礴连绵的贴壁假山,把建筑群置于山麓池边,并因地势高低而点缀厅楼、山亭,错落有致,蜿蜒逶迤,山水建筑浑然一体,有城市山林之誉,是扬州住宅园林的典型。园中的植物配置也独具匠心。半月台旁的梅花、桂花、白皮松,北山麓的牡丹、芍药,南山的红枫,庭前的梧桐、古槐,建筑旁的芭蕉等等,既有一年四季之布局,又有一日之中早晚的变化,极尽人工雕琢之美。

何园是清代后期扬州园林的代表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6.青浦曲水园

曲水园原为邑庙灵园,位于上海市郊青浦区青浦镇,东临盈江,西依城隍庙(今之青浦区博物馆)。园建于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为城隍庙的附属园林。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拓地池筑堤累石,增建楼台,前后历四十余年,建成二十四景,三十余庙的园林。初名“灵园”,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江苏刘云房应青浦知县杨东屏之邀,在园中吟诗宴饮,取王羲之《兰亭集序》曲水流经之意改为现名。

曲水园起因于寺观,所以在建筑布局上较为规则,坐北朝南。全园景物以凝和堂为中心,有觉堂、花神堂左右并峙,横向一轴三堂,是园林中少见的。三堂垣墙相隔,曲径相连,景色诱人。纵向也以凝和堂为轴,前堂后房(前:凝和堂,后:清籁山房),中以一山架二池为体(山:大假山小飞来峰,二池:荷花池、睡莲池)。园景的布局是以湖区为中心,环湖而增景,堂堂近水,亭亭靠池,山架二池水,游园必绕池,故有“深深院落重重水,庭院深深深几许”之感。

曲水园整体坐北朝南,南面为各自成园的花神堂、凝和堂,北侧为儿童游乐区,西侧为古建筑群有觉堂、得月轩区,东面则以绿化为主的植物景观区。各个景区皆环湖而营,自然成趣,合理而具匠心。

曲水园以小巧玲珑、典雅古朴著称。园中银杏参天,藤萝缭绕,古木林立,四季花卉长新,园内建筑以青瓦、白墙、青砖构成,树木枝荣叶茂,花繁果硕,素有“春日樱桃争艳,夏天荷花出水,入秋金桂馥郁,冬令腊梅璀璨”,真是:四季名花桂为冠,满园金栗带香归。曲水园与上海市内的豫园、南翔古漪园、嘉定秋霞圃、松江醉白池齐名,是上海五大园林之一。曲水园距今已有230多年历史,具有较高的江南园林建筑艺术价值。

17.无锡“钦使第”花园

钦使第—薛福成故居始建于1890年,建成于1894年,是清末无锡籍著名思想家、外交家、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薛福成的宅第。故居中轴线前后共6进,由门厅、轿厅、正厅、房厅以及转盘楼等组成,另有藏书楼、东花园、后花园、西花园等。占地总面积21000平方米,现恢复12000平方米,修复建筑面积6000余平方米。整组建筑气势雄伟,规模恢宏,体现了清末西风东渐的时代特征,中西合壁的建筑风格,填补了中国建筑史上的空白。2000年起,无锡市政府斥巨资全面修复故居。2003年1月1月,主体建筑群、东花园、后花园修复开放。2001年,薛福成故居建筑群被国务院颁布为第5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薛福成故居位于江苏省无锡市崇安区健康路西侧。始建于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至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薛福成(公元1838——1894年),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外交家和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曾任驻英、法、意、比等国公使,写出了“筹洋刍议”主张变法维新的论述。因其外交有功,赐其住宅为“钦使第”。

该故居占地约1.2公顷,建筑面积约10000平方米。宅第设三根轴线,中轴线由照壁、门厅、正厅、房厅、转盘楼及后花园组成;东轴线为花厅、戏台、仓厅等;西轴线为偏厅、杂屋及藏书楼等。主要建筑为木结构楼阁、厅堂。该故居规模宏大,布局合理,雕刻精细、变化多端,既有清末时代特征,又有地方风格,是江苏省现存最大的近现代官僚地主宅第之一。

该宅院为中国近代社会转型期的江南大型钦赐府第。它以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呈现出适于社会交往的园林式开放格局,体现了清末西风东渐的时代特征,填补了我国近代建筑史上的空白。

18.浙江海盐绮园

绮园位于浙江省海盐县武原镇花园弄。绮园原为“冯氏花园”。清同治九年(公元1871年),园主冯缵斋于此建宅三进,次年冯缵斋在“冯三乐堂”后辟地修建园林,建成了现在的绮园。绮园占地一万平方米,水面约两千平方米,树木遮盖面积达七千平方米,整个园林几乎为绿树所覆盖,园内树木近千株。其中古树名木四十余株,均经数百年风雨。园林的建造,妙用了“水随山转,山因水活”的叠山理水园论。其特点是以树木山池为主,略点缀建筑,与今日以风景为主的造园手法相近。园内有潭影九曲、蝶来滴翠、晨曦罨画、海月小隐、古藤盘云、幽谷听琴、风荷夕照、美人照镜、百鸟鸣春、泥香三乐等景点。其游径有山洞、岸道、飞梁、小船及低于地面的隧道等组成,构成了复杂的迷境,为江南园林所仅见。

19.扬州小盘谷

小盘谷位于扬州市丁家湾大树巷内。小盘谷始建于清乾隆嘉庆年间,为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两江总督周馥的私人宅院。因为园内假山峰危路险,苍岩探水,溪谷幽深,石径盘旋,故名小盘谷。

小盘谷在扬州园林中有独到之处,与个园、何园相比,小盘谷占地很小,建筑物和山石也不多,但妙在集中紧凑,以少胜多,即小见大。水池、山石和楼阁之间,或幽深,或开朗,或高峻,或低平,对比鲜明,节奏多变,在有限的空间里,因地制宜,随形造景,产生深山大泽的气势,咫尺天涯,耐人寻味,这是其他园子所不能相比的。

小盘谷总体分为三部分,西部为平房住宅区,中部为一大厅,大厅右为一火巷,巷东即花园。花园分东西两部分,进园门,即为西园。园中有湖山颓石,旧名为“九狮图山”,因其山石外形如群狮探鱼而得名。山下有洞,洞出西口,有池水一泓,池上架石梁三折。池西一水阁凉厅,三面临水,山洞北口,临水设“踏步”,石上嵌“水流云在”。东西花园以走廊和花墙分隔,墙南一桃门,上题“丛翠”,进桃门为东园,园南有凉厅三间。整个园林是以小见大之手法中最杰出者。

小盘谷宜静观,或待清风于水阁,或数游鱼于槛前;或逍遥于山顶,或徜徉于回廊,或闲敲棋子,或倚楼纳凉。如此,方能领略到小盘谷的佳妙之处。

20.江苏同里退思园

退思园位于江苏省吴江市同里镇,距苏州古城18公里。占地0.65公顷。系清光绪安徽兵备道任兰生被弹劾后回归故里于光绪11年至13年所建的宅园,园名“退思”,意取“补过”。全园占地9.8亩。为横向建造即西宅东园,这在苏州园林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退思园的主体建筑分东西两侧,西侧建有轿厅、茶厅、正厅三进,为婚丧嫁聚及迎送宾客之用。东侧内宅,建有南北两幢各五楼五底的“畹香楼”,楼与楼之间由双重廊贯通,俗称“走马楼”。园景亦分东西两侧,西庭东园。庭中置旱航,坐春望月楼,岁寒居。园以水为中心,山、亭、堂、廊、轩、榭、舫皆紧贴水面。北岸的退思草堂为全园主景,四周有琴房,三曲桥,眼云亭、菰雨生凉轩、天桥、辛台、九曲回廊、闹红一舸舫、水香榭、览胜阁以及假山、峰石、花木围成一个开阔景区,构成一幅浓重的水墨山水画长卷。

21.山东烟台牟氏庄园

牟氏庄园位于山东省栖霞市北,是中国北方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最具典型特征的封建地主庄园。它由清代北方头号大地主牟墨林及其后世子孙不断扩建,至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形成现在的规模。整个庄园占地2万多平方米,分三组、六院,共有厅堂480多间,均沿各自南北中轴线自前而后依次建造,前厅、主楼、小楼、北群房和东西厢房,构筑起四到六进院落,四周以群厢或围墙包围起来。院内主体建筑多是二层楼房,连同屏门和东西两厢构成方正的四合院。房舍采用明柱花窗,构体多以油漆彩绘,浮雕图案惟妙惟肖,脊拱神兽栩栩如生。它集中了建筑史上中国北方民俗建筑的优秀成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内涵,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2.广东佛山梁园

梁园位于广东省佛山市松风路先锋古道,是广东四大名园之一。始建于道光(1820-1850年)年间,由清朝官吏梁霭如、九章、九华、九图等叔侄四人,在佛山营建的大型庭园,历时四十余年陆续建成。梁园是佛山梁氏宅园的总称,主要由“十二石斋”、“群星草堂”、“汾江草庐”、“寒香馆”等不同地点的多个群体组成,规模宏大,主体位于松风路先锋古道。梁园是清代岭南文人园林的典型代表之一,其总体布局以住宅、祠堂、园林三者浑然一体;造园组景以大面积湖池及水网池沼中造园,最具珠江三角洲水乡园林特征,尤其是以奇峰异石作为重要造景手段,在岭南园林中独树一帜。时至民初,一代名园已濒于湮没。1992年全面修复,总面积21260平方米。

23.江苏常熟燕园

燕园位于江苏省常熟城内辛峰巷,为江南名园之一。初名为“蒋园”,始建于清台湾知府蒋元枢。清末光绪年间,园归教育家张鸿(隐南)所有。燕园占地4亩多,地形狭长,分为三区。入门为一区,利用直横两廊以及其后的山石,造成园景隐约幽深。东折小园一方,有荷花池,“七十二石猴”假山。从绿转廊经小桥导入山南的童初仙隔。假山之东有高低错落之砖梯与修竹构成“诗境”,由此北入赏诗阁,再进为临水石船,名曰“天际归舟”。五芝堂后为第三区,是生活居住之处,亦用假山相隔。园内有“五芝堂”、“赏诗阁”、“三婵娟室”、“天际归舟”、“童初仙馆”、“诗境”、“燕谷”、“引胜岩”、“过云桥”、“绿转廊”、“伫秋”、“冬荣老屋”、“竹里行厨”、“梦青莲花庵”、“一希阁”、“十楼”,称为十六景。诸景中尤以“燕谷”假山为最。

24.扬州片石山房

片石山房在扬州城南花园巷,又名双槐园,园以湖石著称。园内假山传为石涛所叠,结构别具一格,采用下屋上峰的处理手法。主峰堆叠在两间砖砌的“石屋”之上。有东西两条道通向石屋,西道跨越溪流,东道穿过山洞进入石屋。山体环抱水池,主峰峻峭苍劲,配峰在西南转折处,两峰之间连冈断堑,似续不续,有奔腾跳跃的动势,颇得“山欲动而势长”的画理,也符合画山“左急右缓,切莫两翼”的布局原则,显出章法非凡的气度。

片石山房后因年久荒废,仅存假山主峰残石依墙而立,现已全面修复,使佳景胜境得以再现。门厅置滴泉,景名“注雨观瀑”入园,水池前一厅为复建的水榭,栏楣、槅扇雕刻入微。厅中以石板进行空间分隔,其一为半壁书屋,又一为棋室,以双槐园遗物老槐树根制作棋台,造型古拙。中间则为涌的泉,伴以琴台,琴棋书画,合为一体。水榭在池之南,与假山主峰遥遥相对,面对崖壑流云、茫茫烟水。水榭此景颇能体现石涛的诗意:“白云迷古洞,流水心澹然;半壁好书屋,知是隐真仙”。园中原明代楠木厅尚存,经装修出新,深厚端庄。又于楠木厅西墙接造一“不系舟”临池而泊,似船非船,似坞非坞。楠木厅东院墙上嵌砖刻“片石山房”四字,为临摹石涛手书放大的。叠石假山,西为主峰,东作陪衬,精妙古朴,片石峥嵘。现存的湖石假山基本保持原貌。山势东起贴墙蜿蜒至西北角,突兀为主峰,下藏石室两间,即所谓“片石山房”。出石室抬级蹬道而济其巅,但见层峦叠嶂,峰回路转,岚影波光,游鱼倏忽,使人可得林泉之乐。在主峰之东,叠成水岫洞壑,以虚村实,以幽深烘托峻峭,相得益彰。假山之上,用连皮杉木新建半亭,名葫芦亭,充满野趣。假山丘壑中的“人工造月”堪称一绝,光线透过留洞,映人水中,宛如明月倒影。全园水趣盎然,池水盈盈。园内新添碑刻,选用石涛等诗文9篇,置于西廊壁上。壁上还嵌置一块硕大镜面,整个园景可通过不同角度映照其中。

片石山房占地不广,却丘壑宛然,典雅别致,在有限的天地中给人以无尽之感。

热门推荐
  • 玄界古怪修真者

    玄界古怪修真者

    强大的武技、炫丽的魔法、诡异的奇术...传统修真者凭借强大的修为碾压对手;魔法师利用天地元素毁灭敌人;而奇术者靠诡异的手段灭亡异己!强横的身体破万法、不灭的神识屠四方、献祭智慧获得神兽之力,毁灭苍穹!这是一片神奇的大陆,无数修者各出奇招,将他们的敌人踩在脚下。一个穿越而来的少年哭丧着脸,瞪大眼睛,震惊地站了起来:“什么?我去!我没有修炼资质,无法修行?那我穿越了个寂寞!老天,你成心玩我呢?”且看一个没有修炼资质的少年,如何靠一双手、一把刀,不用灵力、不用魔法,然后披荆斩棘、另辟蹊径、杀伐果断,走出一条不寻常的古怪修真之路。
  • 重生只撩暗卫

    重生只撩暗卫

    忠犬侍卫X丞相小姐C国特工冉邪具有受伤立马痊愈的能力,然而某次出任务时却意外被炸死。醒来后发现自己不但没死而且来到了异世,重生在一位外貌能力都和自己一样的人身上,是巧合还是?在这里,她以褚星阑的身份遇到了忠心耿耿的暗卫玄夜,野心勃勃的太子萧墨舟,仁厚亲切的二皇子萧墨倾。然而她却早已在那人的一句“可是你也会痛”中沦陷。
  • 入道第一天,末世来临

    入道第一天,末世来临

    大陆突然出现大量蛇群,数量远超人类,大量城市被蛇群占领。为了生存,全大陆征兵,与蛇族对抗,修真界,也慢慢浮现……
  • 娘娘她又又又重生了

    娘娘她又又又重生了

    韩汐赶上时髦,被系统穿了个越。没成想,这居然是个后宫穿越系统?而她……身为宫斗剧爱好者,竟然在这个后宫里,连一集都活不下去?这样下去可不行,要死好歹也要当上皇后吧,一个现代人看了那么多宫斗剧还斗不过那些女人吗?太小看她了吧!!!
  • 我的师傅是狐妖

    我的师傅是狐妖

    前女友跟了富二代,当众侮辱我。没想到我却拜了狐妖当师傅,学习术法。从此强势崛起,黑道大佬当小弟,亿万富翁求庇护,各种妹妹投怀送抱,前女友跪求复合。
  • 邪皇蛊后

    邪皇蛊后

    作为蛊毒传人,继承亡母的炼蛊神器遇上邪派的圣尊,本以为修玄炼蛊之路会顺风顺水,却不料被邪尊派下山查探皇后的死因他俊美如神,是邪派掌权人,亦是身负杀母之仇,又身中无药可解之蛊的南靖五皇子用一道圣旨威逼她做皇子妃,却提出了婚后相敬如宾互补干扰的规矩。看着绝美又病娇的他,忍不住心疼,细心照顾,更是威逼他,要么喜欢我,要么休了我青梅竹马的太子,“这辈子我都会保护你。若我为王你便称后”王爷/巫咸,“我喜欢你,你若幸福我便快乐。你若受委屈,我便亲刃那伤你心之人。”邪尊/王爷“你就算撕了休书,我们也不是夫妻了。就此别过互不干扰吧。”蓝萱儿冷绝的说完,转身就走。脚步才动,便听后面一声喷洒的声音。那人果断喷了她一身血“救活本王就要留在本王身边,要是敢走。本王现在死给你看。”凌墨澈跌跪地上,捂着胸口,绝美如神的容颜是一片惨白,凤眸随即就黯淡下去,似下刻就会闭上,再不睁开。
  • 都市奇缘之最强修仙者

    都市奇缘之最强修仙者

    末路修仙,在这个修仙传承断绝,以武入道的世界,未来的一代修仙最强者萧星河,在执行任务中跳下悬崖,大难不死,获得修仙传承,开启了一条逆天的修仙之路
  • 火烧镇妖塔

    火烧镇妖塔

    一个公安大学毕业的刑侦支队长,在侦办一起富豪被毒杀的案件中,凭其坚强的意志、缜密的思维,与犯罪分子斗智斗勇,解开了一个个迷团,最终侦破案件,并揭开了多年前的一系列秘密。小说多条线索交织,想象力丰富,有精彩的侦破工作,有惊心动魄的枪战,有大学师兄弟之间的复杂情感,有凄美的爱情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细节描写真实,情感描述细腻,人物刻画深刻,由浅入深,引人入胜。
  • 何俗之枪王

    何俗之枪王

    亲爱的读者朋友,请静心阅读我的小说,用鲜花和收藏支持我吧。
  • 弑至穹顶

    弑至穹顶

    命运不会给你选择的权力,但是你却能够改变命运。人们总是向往着美好,却又不敢为之献出一切乃至生命。在一切还未发生之时,谁又敢轻易断言无望?天灾,异能,憎恨,是非。这个世界的走向又有谁能看得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