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衡,字稚圭,西汉东海郡丞县(今山东苍山兰陵镇)人。
匡衡经学绝伦,尤其是对《诗经》非常有研究,因“善说诗”而闻名于世。当时的儒士中流传这样的说法:“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意思是说,若论谈诗,你总得听匡衡怎么说,匡衡解说《诗经》,能使人眉头舒展,心情舒畅。
匡衡的学问,完全靠的是自己勤学苦读得来的。
匡衡出身穷苦人家,人小志大,上不起学,匡衡就在家自学。虽然想法好,志向也远大家里却穷得连灯油都买不起,还谈什么读书呢?尽管这样,匡衡读书的决心,不但没有减弱,反而还愈发强烈了。晚上,对匡衡来说是最好的时间。有月亮的晚上他可以借着月光读书;没月亮的晚上,匡衡似乎就没辙了。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可以借用邻居家的灯光读书!匡衡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小洞,邻居家的烛光就从这洞中透过来了。他借着这微弱的光线,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
匡衡白天用柴草把洞口堵上,晚上,便掏出洞里的柴草,借光读书。夏天,村里的人都在屋外乘凉,而匡衡则闷在屋里借 光读书。汗流浃背,蚊叮虫咬,他全然不顾。冬天,寒风凛冽,他冻得手足发麻,仍然坚持不懈。时间长了,他读得书越来越多,并且都默记在心。读书使他明白 了,一个人活在世上,要立德,立功,立言,要为国家和老百姓多做贡献。越读书,他越感到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远远不够,他想看更多的书。
匡衡家附近有个大户人家,有很多藏书。一天,匡衡卷着铺盖出现在大户人家门前。他对主人说:“请您收留我,我给您家里白干活不要报酬,只是让我阅读您家的全部书籍就可以了。”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答应了他的借书的要求。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十几年的勤学苦读,匡衡不仅诵读了大量文献典籍,文才超群,而且为人正直,在齐鲁一带,大有名气。
简评:
匡衡不埋怨条件和出身,为了改变命运而努力,只有积极进取才能获得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