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思(约250—约305),字太冲,齐国临淄人。是西晋著名的文学家,他博学多才,能诗善赋,一生写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成为当时文坛上享有盛名的领袖人物。
左思家贫,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但他志向远大,勤奋好学。在博览群书的过程中,渐渐对都赋(描写皇朝都城的文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逢得手,总要反复研读。
汉朝的班固写过《两都赋》,张衡写过《二京赋》。左思读后赞叹不已。但是,他觉得这两赋虽好,也有美中不足之处。有些景物的描写缺乏事实依据,不免给人以虚假的感觉。历史上的都城那么多,左思决定自己写一篇都赋,以扬前人之长,避前人之短,于是,他决心为三国时的蜀都成都、吴都建业和魏都邺城写赋,合称《三都赋》。
左思要写《三都赋》的消息在洛阳不胫而走,人们议论纷纷。赞许的有,但更多的是怀疑。写《两都赋》、《二京赋》的班固和张衡,都是汉朝名家。他一个无名小卒竟想超越前人,简直是太不自量力了!
在冷嘲热讽中,左思更坚定了写好《三都赋》的决心。为了使《三都赋》言必有据,真实可信,他认真查阅、仔细研究了有关蜀都、吴都和魏都的大量史料,调查了三都的风土人情和山川草木,然后进行精心构思。在写作过程中,他意识到自己的知识积累还不足以写作《三都赋》,便主动请求担任秘书一类的职务,以便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他不知疲倦,废寝忘食地从事创作。早上天蒙蒙亮就起床,晚上一直写到深夜。他在室内、院子里、大门边,甚至厕所外面,都摆上桌子,安放好纸墨笔砚,想到一个好句子,马上就提笔记下来。他走路、吃饭,连上厕所都在思考文章的写法,常常忘记了吃饭,饭菜热了又凉了。有一次,由于太专心,他竟把两支毛笔当筷子送入了口中,弄得满嘴乌黑。
左思日夜凝思书写,足足花了十年心血,他的《三都赋》终于完成了。可是,左思已经从一个青年人变成了一个中年人了。
左思这部赋作问世的时候,他决心找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来作评定。于是他把《三都赋》送给了学识渊博、德高望重的皇甫谧。皇甫谧反复看了几遍,禁不住拍案叫绝,立即提笔写序,然后又请人作了注解。《三都赋》顿时身价百倍,成了洛阳的畅销书。人们争相传抄,使得洛阳的纸张也紧张起来,纸价上涨了二三倍,到后来,人们有钱也买不到纸,只好到外地去买,“洛阳纸贵”的成语就是从这里产生的。
简评:
左思十年写一篇赋,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可想而知了,就算本来没有天赋的人至少也略知一二了,更何况是左思。在现在这个充斥着文化快餐与浮躁心理的年代,沉得下心专一做事更是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