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佛言:剃除须发,而为沙门。受道法者,去世资财,乞求取足,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慎勿再矣。使人愚蔽者,爱与欲也。
译文
释迦牟尼佛说:一个人剃去了胡须、头发,而出家当沙门,他遵依佛教道法,抛弃世间的资产财富,拿上饭钵出门乞食,只要能吃饱就行了,每天只在中午吃一顿,一棵树下只睡一宿,很谨慎地不再求其他的享受了。人之所以会因愚痴而受蒙蔽、犯下过失,就是由于执着地贪求和欲望所造成的。
释家智慧故事
人贪婪,是总有不能放心的东西,心里常有惦念之物,这便是执著心。有了执著心,便不能无欲无求,这便不能真正得道。
在南印度,有位富翁,地虽然名义上在学道,但仍为俗习所缠缚。
本来,学道人的生活,应该简单朴素。比方说,吃饭只求能饱,穿衣只求暖身就够了,而这位学道的人,饮食起居却尽量讲求享受,譬如说,用汤水洗浴啦,用稣油摩身啦等等,与不学道的人了无区别。因为他自身为这些贪爱所束缚,所以修行多年,别人都觉悟证果了,他还依然故我。
后来,他自己警觉到落在别人之后,即发惭愧心,决定往后要精进用功。於是来到摩揭罗国孔雀城东,有五里许的一所山寺中,礼拜当代有名的高僧优波笈多尊者为师,跟随他学习。
既见尊者,就请求开示说法。优波笈多尊者知道他心受贪爱束缚,对他说:
“如果真的你能接受我的教示,我就可以指点你学道的方法”。
“尊者慈悲,弟子愿受教示”。
优波笈多尊者带他到座山上来,运用神通法力,化一棵很高大的树,教那学道的人上树。在树下又化一个深广无比的大坑。先要他放下两脚,再要他放下一只手,最后,又要他放开仅有的一只扳着树枝的手。学道者就提出异议说道:
“若再放开一只手,便要堕坑而死了”。
优波笈多尊者听后,很不高兴,怒斥道:
“已经与你约定,一切要受我的教示,怎么你现在不听?”这时学道者想到此行的目的,随即把眼一闭,不顾一切地把手放开,准备堕下去。正当他这贪爱之念去除的一刹那间,树与坑都不见了。从此,他知道色身的幻化无常,虚妄不实,不再执著,能够放下一切。优波笈多尊者这才为他说法开示,他也精进地加倍用功,很快就证得罗汉果。
不能忘我,就不能除贪爱,贪爱不除,修道的魔障就会多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