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译文
“须菩提!所以如果有人说:“佛陀有什么稀奇?他还不是跟我们普通人一样,有个身体,需要两脚走来、走去,有时候还需要坐下来休息,还需要躺下来睡觉。”有这样想法的人,他就是未能了解我所说“如来”两字的真正含义。
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不知道,我的肉体身只是方便度化众生的工具而已,只因众生迷昧于六道轮回,只能看到有形假相,不能看出无形宝相,所以我才应化一个肉体身来度化众生,但我的无形真身遍满虚空,哪有去、哪有来;哪有坐、哪有卧,因此没有所谓的来,也没有所谓的去,这才可称为“如来”,也就是我的另外一个名称“如来”。
释家智慧故事
如来佛祖就是释迦牟尼佛,也称为释迦如来。在佛经中,如来与佛的不同:在于佛陀在说法讲到“性法”的时候就称为如来;在说到“相法”的时候就称为佛。因为如来是德性;佛是庄严形象。如来与佛的相同点:都是对佛陀尊敬的称乎。“如”在佛经中称真如,就是绝对真理,如来,是说佛是掌握着绝对真理来到世上说法以普渡众生的圣者。如来佛祖神通广大,法力无边,是慈悲济世修真正善的佛。乘如实之道而来成正觉。
相传,齐安国师门下有个和尚,到山里去采木头做拄杖,走迷了路,来到大梅的茅庵,问:“和尚在这里住了多久了?”
大梅说:“只见四周的山青了又黄,黄了又青。”
那和尚又问:“ 出山的路往哪儿走?”
大梅说:“ 随流去。”和尚回去后告诉齐安。齐安国师说:“我在江西马祖那里见过一个僧人,后来没有下落,是不是他呢?”就派和尚去找大梅。大梅法常写了首偈作为回答:
摧残枯木倚寒林,几度逢春不变心,
樵客遇之犹不顾,郢人那得苦追寻。
一池荷叶衣无尽,数树松花食有余。
刚被世人知住处,又移茅舍入深居。
于是,他迁到山的更深处去修习。有一天,他对门徒说:“来莫可抑,往莫可追。”说完就示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