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古老东方国度,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多样,内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从发展历程上看,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是汉字和史学典籍。而得益于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完备而深刻的道德伦理等,共同组成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如此灿烂而辉煌的文化决定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样性和保护工作的艰巨性。
1.微雕工艺
微雕艺术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品中最为精细微小之一种工艺品。是雕刻技法的一门分支,为微观雕刻一个门派。微雕一般指微细的圆雕、浮雕和透雕(镂空雕)等,所表现出来的多跟自然界相像的东西。微雕是凸出来,富立体感。 它甚至可以在米粒大小的象牙片、竹片或数毫米的头发丝上进行雕刻的,其作品要用放大镜或显微镜方能观看到镂刻的内容,故被历代称之为“绝技”。
微雕施工极小,没有相当高的微观雕刻技艺和书法功底以及熟练运用微雕工具的技能是难以完成的,且刻作时,要屏息静气,神思集中,一丝不苟。微雕,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微小精细见长的雕刻技法,它不同于微刻,“微刻”是凹进去的,有装饰性,少立体感。通常人们把“刻”说成“阴雕”,而“雕”则指“阳雕”。微雕雕刻出的是精微细小的立体画面,是一种富有立体感的阳雕微观雕刻艺术
2.微雕的工艺
微雕特别讲究选材,其石材质地要求绝对精纯,容不得有半点砂格和半丝裂纹,因为半个砂点就可能破坏了一个精细画面或10多个汉字。其次,微雕的刀具也是特殊的细刀,既要尖细,又得锋利。第三,要有特别精熟的书法和国画功底,雕刻的时候才可进行“意雕”、““意刻”。第四,临场要屏息凝神,集中意念,毫厘千钧,一气呵成。第五,运刀要稳、准、狠,微雕的刀即是笔,功力不足,因微失控,刀不达意。在微雕作品上配微刻题款一定要讲究书法效果,那些见大显丑,字之歪斜,行之不齐,画之失准,配之失调,都是创作者应避免的。第五,应把握刀具与石材所产生的线条变化的艺术效果。只有这样,才能使书法和刀法笔意达到完美的统一。
微雕艺术“艺在微”,更在于“精”,愈是细微,越需要雕技功力,方能产生出精品,价值也愈高。微雕也是十分讲究画面和章法的艺术,这就是“意在精”。微雕的雕刻师首先要有很的书法和绘画功底,虽然微雕细微到无法用肉眼辩认,但在放大镜下仍然十分精美,如大幅的微画雕作品和细细牙雕精品等。微画作品应寓意深刻,还应有鲜明的个性。没有个性的作品如同涂鸦,谈不到艺术性的。最近一段时期,还出现一些采用三维图像化方式来制造动感的微雕好作品,如《神女雕》以独特的微雕技法生动地叙述女娲补天以来中华民族发展史;《三山缱绻几千秋》则把福州几千年的发展史浓缩在方寸之间,与福州人文景物的三维空间一起构成“四维时空”;《喷薄而出》同样以三维图像化方式形象地勾勒出早上初升起的太阳涌现的样子,动态地表达朝气蓬勃的景象,不由地会让人感知到这世界充满着希望和美好,给人以激励斗志、奋搏向上的启迪。等等。
陈忠森除了微刻书法外,还创造了一个新品种—微雕画。他利用寿山石自身色彩斑斓、纹理万千的特点,配以山水、花鸟、人物,首创了熔金石书画于一炉,又有别于金石书画的新艺术。他的微雕作品“百只熊乐园图”在美国“世界艺术中心”参赛,荣获第三届金鸡奖唯一的“特别金奖”,轰动一时。
近年来,福州组织有微雕研究会,会员10多人,其中李一鸣的微刻书法作品曾在日本相关赛事中荣获“特别奖”,此外,还有陈东生、陈明德、张平、杨世膺、刘镛奇、林右熹、林钦松等人,也卓有成就。
微雕特别讲究选材,其石材质地要求绝对精纯,容不得有半点砂格和半丝裂纹,因为半个砂点就可能破坏了一个精细画面或10多个汉字。其次,微雕的刀具也是特殊的细刀,既要尖细,又得锋利。第三,要有特别精熟的书法和国画功底,雕刻的时候才可进行“意刻”。第四,临场要屏息凝神,集中意念,毫厘千钧,一气呵成。第五,运刀要稳、准、狠,只有这样,才能使书法和刀法笔意达到完美的统一。
20世纪90年代,游嘉瑞开辟了“案头摩崖石刻”的寿山石书法微刻新品种。寿山石的案头摩崖本来就小巧玲珑、千姿百态,再配以微刻书法艺术,就更具有欣赏价值,因而人见人爱。
3.微雕的发展
中国微雕历史源远流长。远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出现微型雕刻。战国时的玺印小如累黍,印文却有朱白之分。众所周知的王叔远的《刻舟》,也是中国历史上微雕艺术的经典之作。
早期微观雕刻门类较少,随着时代进步和科技发展,精密细微的刀具不断被制造,加之一些可用作微观雕刻的新材料产生和发现,微观雕刻新门类不断产生。人们逐渐认识到传统的“微雕”概念有点“模糊”,很多人常把“微刻”、“微画”与“微雕”混在一起。致使在描述“微雕”时很难抓到微雕技法的要点。微雕之不同于“微刻”最主要的特点是有立体空间的呈现,《核雕》、《骨雕》、《象牙雕》和《微画雕》等都应属于《微雕》范畴。而 “微刻”是凹进去的,有装饰性,少立体感;而《微画》则是用笔或刀线描来微刻画面,或称线描画微刻,是一种精微细小的画种。微雕雕刻出的是精微细小的立体画面,是一种富有立体感的阳雕微观雕刻艺术。
但在同一件作品中常常见有微雕和微刻技法共同实施来创作的。所以谈到微雕也不得不提到微刻。
篆刻边款艺术是微刻艺术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明清以来,不少文人雅士在印章这方寸之中,用铁笔题书作画,寄托情趣,自娱自乐。及至寿山石成为印章材料之后,寿山石的微刻艺术便开始出现。清初杨璇、周彬都曾在寿山石雕品的花纹僻处刻以小字,“西门薄意派”雕刻大师林清卿也常在所刻作品的草丛、石缝中以极细的笔画刻上自己的姓名和制作年月,以后更有人在印章方柱的四边,以极细微的文字,雕刻古人诗词作为边款。
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放大镜等先进科学仪器在微雕领域的运用,微雕艺术便成为一种别具一格的崭新艺术。而微刻作品中所刻的文字愈来愈小,内容也愈来愈多,同时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微刻文字书法效果重要性,那些虽刻得细微的某些作品无非蚁足一堆,在放大镜下观察,波磔点划,不成样子,字型或呆板,或歪斜,或扭曲,实不足取。之所以一些微刻好作品受到人们推崇究其原因则是刻得精细而又表现出铁划银钩的书法功底。受人注目的有“怀禅八大刻”等。 。
四川省屏山县人郭月明也在致力于将微书、微雕、微刻集于一体的研宄。 近年来,福州组织有微雕研究会,会员10多人,有陈忠森、李一鸣、陈东生、陈明德、张平、杨世膺、刘镛奇、林右熹、林钦松等人都在着力于微观雕刻艺术的探讨和研宄,并付诸实践。
20世纪90年代,游嘉瑞的寿山石“案头摩崖石刻”小巧玲珑、千姿百态,配以微刻书法艺术,有一定欣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