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93200000012

第八章 剪纸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

1.剪纸介绍

剪纸是中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根据考古其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六世纪,但人们认为它的实际开始时间比这还要早几百年。剪纸常用于宗教仪式,装饰和造型艺术等方面。

在过去,人们经常用纸做成形态各异的物像和人像,与死者一起下葬或葬礼上燃烧,这一习俗在中国境外有时仍可见到。剪纸艺术一般都有象征意义,也是这种仪式的一部分;此外剪纸还被用作祭祀祖先和神仙所用供品的装饰物。

大约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见、适应面广而普遍受欢迎;更因它最适合农村妇女闲暇制作,既可作实用物,又可美化生活。全国各地都能见到剪纸,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风格流派。剪纸不仅表现了群众的审美爱好,并蕴含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也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艺之一,其造型特点尤其值得研究。

现在,剪纸更多地是用于装饰。剪纸可用于点缀墙壁、门窗、房柱、镜子、灯和灯笼等,也可为礼品作点缀之用,甚至剪纸本身也可作为礼物赠送他人。人们以前还常把剪纸作绣花和喷漆艺术的模型。

剪纸不是用机器而是由手工做成的,常用的方法有两种:剪刀剪和刀剪。顾名思义,剪刀剪是借助于剪刀,剪完后再把几张(一般不超过8张)剪纸粘贴起来,最后再用锋利的剪刀对图案进行加工。刀剪则是先把纸张折成数叠,放在由灰和动物脂肪组成的松软的混合体上,然后用小刀慢慢刻划。剪纸艺人一般是竖直握刀,根据一定的模型将纸加工成所要的图案。和剪刀相比,刀剪的一个优势就是一次可以加工成多个剪纸图案。

在农村,剪纸通常是由妇女、姑娘们来做。在过去,这可是每个女孩所必须掌握的手工艺术,并且还被人们来品评新娘的一个标准。而职业的剪纸艺人则常常是男人,因为只有男人才能在作坊里一起劳作并挣工钱。

剪纸的表现方法

剪纸的表现方法很多,这里重点归纳为单色和彩色两种,单色剪纸又分:

1.阳刻剪纸,通常是采用红纸黑纸或其它颜色的材料剪刻出来的单色剪纸作品。阳刻剪纸的特征是保留原稿的轮廓线,剪去轮廓线以外的空白部分。它的每一条线都是互相连接的,牵一发将动全身。

2.阴刻剪纸,阴刻剪纸的特点与阳刻剪纸恰恰相反,就是刻去原稿的轮廓线,保留轮廓线以外的部分,所以阴刻。剪纸的特征是它的线条不一定是互连的,而作品的整体是块状的。

剪纸的品种

民间剪纸大多是劳动妇女心灵手巧才智的表现。它的用途很广,过去每逢过年、端午、中秋、冬至等节目、节令,或出嫁、生子、寿辰等佳期时,都用红纸剪制出各种吉祥喜庆的花样,装饰在门窗室内,或放在嫁妆、彩礼、祝寿礼物上面,以增加祥瑞吉庆的气氛。

窗花剪纸

剪纸绣花样

喜花剪纸

墙花剪纸

礼花剪纸

门笺剪纸

纯观赏性剪纸

灯花剪纸

祭祀花剪纸

2.历史与起源

据考证,从商代始(公元前1600—1100年)就有人用金银箔、皮革或丝织品进行接空刻花制作装饰品。1950~1952年在河南辉县固围村战国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了用银箔镂空刻花的弧形装饰物。这些用银箔镂空而成的装饰物,虽然不能说就是剪纸,但在刻制技术和艺术风格上,可以说是已经形成了剪纸艺术的前身。

西汉时,人们用麻纤维造纸,传说汉武帝的宠妃李氏去世后,帝思念不已,卧不安度,食不甘味,于是请术士用麻纸剪了李妃的影像为其招魂,这大概是最早的剪纸。公元105年,蔡伦改进和推广前人的经验开始大量造纸,这种镂花形式因找到了更易普及的材料从而诞生了剪纸艺术,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用纸剪成美丽的图案花纹,目前最早发现而且有据可查的是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附近,先后出土了五幅南北朝团花剪纸:对马团花;对猴团花;金银花团花;菊花团花;八用形团花。

唐代已将剪纸图案应用于其它工艺方面。自汉至唐出现了一种金银镶嵌技术工艺,是将刻镂的金银箔粘贴在漆器或铜镜的背面,经填漆磨干,在漆地上显出金光灿烂的花纹。

唐宋时期,流行“镂金作胜”的风俗。“胜”,就是用纸或金银箔、丝帛剪刻而成的花样,剪成套方几何形者,称为“方胜”;剪成花草形者,称为“华胜”,剪成人形者,就称之为“人胜”。南朝梁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正月七日为人日,(《东方朔传·岁时节》:天地初开,一日鸡,二日狗,三日猪,四日羊,五日牛,六日马,七日人,八日谷。其日晴所主之物盛,阴则灾。八日之中,尤以人日为重,又称“人胜节”)以七种菜为羹;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于头鬓;又造华胜以相遗。”

唐代大诗人杜甫以《人日》为题作诗:“此日此时人共得,一谈一笑俗相看。尊前柏叶休随酒,胜里金花巧耐寒。”另一位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也作有《人日》诗,诗中说:“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六十年代在新疆出土的文物中,还有一件唐代的人胜剪纸,七个女子人形排列成行,此胜用于围饰发髻。

在日本的正仓院,保藏有两枚唐代华胜,据日本齐衡三年(公元856年)《杂财物实录》载:“人胜二枚……天平宝字元年闰八月二十四日献物”,日本天平宝字元年即为唐代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其中一枚为罗地金箔字,上面剪祝颂吉语:“令节佳辰,福庆惟新,曼和万载,寿保千春。”另一枚则用金箔刻了复杂的边饰,并饰以红绿罗的花叶,中心是一儿童在竹林下戏犬。

当时,还流行着一种用双丝绢帛剪成的小幡,叫做春幡,或称幡胜、春胜,在立春那天,作为节日礼物,或簪于头上,或挂在柳枝上,亦或贴于屏风。崔道融所留传的诗中,有这样的词句:“欲剪宜春字,春寒人剪刀”,这里所讲的“宜春帖子”,也就是现在人们所熟悉的“剪纸艺术作品”。李商隐在《骄儿诗》中写:“请爷书春胜,春胜宜春日。”意为骄儿衮师请父亲在剪彩制成的春幡上写“宜春”二字。因为立春之日为春天的首日,象征万物复苏欣欣向荣,所以唐宋时期,人日剪彩这一民俗活动渐渐集中到立春这天,人们剪制各种幡胜、春幡、春燕、春蝶等等,作为节日礼物。皇帝在这一天也接见群臣,并分别赐以金银幡胜或者罗幡胜。段成式《酉阳杂俎》说:“立春日,士大夫之家,剪纸为小蟠,或悬于佳人之首,或缀于花下,又剪为春蝶,春胜以戏之。

宋代关于剪纸的记载就很多了。在南宋时期,已出现了以剪纸为职业的艺人,有的善剪“诸家书字”,有的专剪“诸色花样”。有的将剪纸作为礼品的点缀,有的贴在窗上,有的装饰灯彩,还有的剪成所谓“龙虎”之类。这时,皮影盛行,雕镂皮影的材料,除了动物的皮外,也有用厚纸制作的。周密《志雅堂杂钞》载:当时京城沛梁“向旧天都街,有剪诸色花样者,极精妙,随所欲而成。又中瓦有余敬之者,每剪诸家书字皆专门。其后,忽有少年能于袖中剪字及花朵之类。更精于二人,于是独擅一时之誉。”即是“开封”府,“剪花样”指的自然是“剪纸”。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在一首“菩萨蛮”中写道:“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有一种鸟,因头项长有金黄色大羽冠很像插着一枝幡胜,而被命名为戴胜鸟,韦应物《听莺曲》中“伯劳飞过声局促,戴胜下时桑田绿”,胜成为春归大地的象征。

宋代陈元靓《岁时广记》载:“元旦以鸦青纸或青绢剪四十九幡,围一大幡,或以家长年龄载之,或贴于门媚。

宋代剪纸用于工艺装饰的一个重要创造,是吉州窑的瓷器,产品有茶盏和花瓶等,图案题材很多,有凤凰、梅花、枇杷和吉祥文字等,造型生动、活泼,它是作者在施釉过程中,贴上剪纸,入窑烧制而成的。

现代民间蓝印花布,是用镂花纸板刮浆后仿染而呈现花纹的,这种印染工艺宋代已很普遍,山西省出土的南宋印花布便是一例。

明清人的笔记和地方志中也有记载剪纸名家的。如《苏州府志》载:“赵萼,嘉靖中制夹纱灯,以料纸刻成花竹禽鸟之状,随轻浓晕色。溶蜡涂染,用轻绡夹之。映日则光明莹彻,芬菲翔舞,恍在轻烟之中,与真者莫辨。”明代的夹纱灯是很有名的。它是将剪纸夹在纱中。用烛光映出花纹,这是剪纸在日常生活中的又一应用,现在人们叫它“走马灯”。

《严州建德县志》载:“林文耀,字纲斋,幼即工书,中年失明,乃剪纸为字,势飞动若龙蛇,点画不差毫发。室人装潢成轴,……人称之日“林剪。”《保定府志》载:“名女,张蔡公之女也。有巧思,与人接谈,袖中细剪春花秋菊、细草垂杨.罔不入神;其剪制香(大 区),绝巧夺目,得之者珍藏焉。

清代陈云伯《画林新咏》说:“剪画,南宋时有人能于袖中剪字,与古人名迹无异。近年扬州包钧最工此,尤之山水、人物、花鸟、草虫,无不入妙。”并有诗曰:“剪画聪明胜剪书,飞翔花鸟泳濒鱼;任他二月春风好,剪出垂杨恐不如。”清康熙时,有位宫廷画家邹元斗,画有一幅祝福新年伊始的风俗画《岁朝图轴》画的上端绘有垂挂着的五枚彩色剪纸“门笼”。门笺的形式即是由春幡演变而来。

在清代,因满族人有剪纸的习俗,致使剪纸进入宫廷。在故宫,历代皇帝举行婚礼作洞房的神宁宫,墙壁按满族习俗裱纸,四角贴着黑色的双喜字剪纸角花,顶棚中心贴着龙凤团花的黑色剪纸;在宫殿两旁的过道壁上也贴有角花。据说有人用纸剪成有鹿、鹤、松的“六合春”图案,加以彩绘,贴于朝可以说剪纸艺术自诞生以来,就没有中断过。她流传面之广、数量之大、样式之多、基础之深比任何一种艺术都更加突出。在各种民俗活动中,她无时不在、无处不有,附丽于生活,充实了生活,以她特有的方式默默地唤起人们对生命的追求,对生活的信念,对国富民康的企盼;她将人们平凡的生活点缀得如此瑰丽多姿,充分寄托和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她为满足人们更高的社会性的精神需要而茁壮成长。

如今,剪纸的天地更为广阔了,它早已走出了庄户人的小院,走入现代设计的广阔天地,在产品包装设计、商标广告、室内装演、服装设计、书籍装帧、邮票设计、报刊题花、连环画、舞台美术、动画、影视等各个方面都有她的清影;她也走向世界,名扬四海,成为全人类的文化财富与艺术瑰宝。随着历史的进程,许多民族的、传统的东西被渐渐淡化、湮没了。然而,真正文明的标志应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并存,共同发展。愿这棵古老的艺术之树常绿常新。

3.陕西安塞剪纸

安塞剪纸艺术,就像黄土高原上盛开的山菊花,可爱而美丽,质朴而倔强。它是安塞人性格的披露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如到农家走走,里里外外的剪纸艺术使人赞叹不已,象黄米清酒沁人肺腑,使人陶醉。

安塞人爱剪花的是妇女。安塞妇女也都爱剪花。安塞民歌《迎亲歌》中有一句:“生女子,要巧的,石榴牡丹冒铰的。”看谁家女子是否聪明灵巧,总是要与剪花连在一起。

安塞剪纸的历史很少有文字可考证,但问一问健在的剪花老婆婆:“你们少年时剪花跟谁学来的?”她们都会同样回答:“妈妈教的”。安塞人现在还称传统花样为“古时花”自有它的道理。从现在整理出来的剪纸作品来看,可以寻觅到安塞历史文化的踪迹。

安塞境内的四条川道,都可以找到仰韶、龙山文化遗址。商周以来的文物也较为丰富。汉墓成群,唐宋石窟也十多处。古时的三个艺术高潮(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汉代的石刻、唐宋的雕塑绘画)对安塞剪纸也曾有过较大影响,宋元以后因天灾人祸,森林被毁,植被遭受严重破坏,交通闭塞,致使剪纸等方面的习俗也就在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中被完整地保留下来。

距安塞县城一百多里的暖水泉村,延喜芳的婆婆把自己剪的作品视为传家宝,临离世时把儿媳叫到跟前;“我这辈子就爱铰花,你把这包窗花好好留着作个纪念。”白凤兰老婆婆小时家贫买不起纸,用梨树叶代替纸,照着母亲留下的花样学习。在大部分农家都可见到她们用烟熏成的“祖传”古时花样,保留着传统的剪纸艺术。由于代代相传,相互提高,安塞剪纸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安塞剪纸个性强烈,是因为它是自我欣赏的艺术。在农家,剪纸用来美化自己的环境,想怎么剪就怎么剪,不受任何人的限制,不受商品价值和政治上的摆布。在创作中,和民歌中的信天游一样,强调“随心走”和“穷乐呵”,在随意的乐呵中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自己需要的精神文化。所以安塞剪纸感情真挚,寓意深长。

在安塞的四条川道,有着各自不同风格的剪纸,沿河湾的杏子河川以白凤兰(猴吃桃),王占兰(猎手)为代表。剪纸的外形和内部装饰都比较简炼,概括,淳朴。高桥、砖窑湾的西河川,以曹佃祥(狮子),常振芳(凤鸡)为代表,剪纸的外形简炼古朴,而内部装饰的比较繁丽,多采用线面结合的手法。化子坪的延河川以胡凤莲(鹤)、余步英(虎)为代表,在剪纸的装饰上多为抽象的纹理。郝家坪至王家湾的平桥川(高如兰的娃娃坐莲花),造型,内容都较为古朴,以块为主,和石刻画像的造型颇为近似。另外,与靖边相邻的几个乡镇,也有象三边风格的,形象较写实,剪法工细纤巧,这主要是靖边姑娘出嫁到安塞的缘故,人数不多。

从年龄上看,老年作者的造型风格相近多为变形,中青年作者继承了部分传统造型特点,剪法较为写实。虽然每个川道的高手影响着各自川道的风格,但这种自我欣赏的剪纸仍然按其作者的个性向前发展着。

安塞剪纸的应用和内容可分四类:

第一类:春节用于美化环境。

春节,家家户户贴窗花.把窗户打扮得春意盎然,给黄土高原增加了无限生机。窑内,质朴可爱的老虎、狮子同忠厚朴实的安塞人融为一体。春节是妇女们显示艺术才华的最佳时间,家家好似一个剪纸展览馆。剪纸内容多以吉祥如意,劳动果实及牛羊猪马最多,保平安的老虎,镇邪恶的狮子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第二类:用于嫁娶时装饰洞房结婚布置洞房。

剪纸是必不可少的,讲究也最大。寓意最深,最有趣的是窗子中间的“喜花”,如《蛇盘兔》。“蛇盘兔,必定富”,这是群众的口头语,并进一步解释:十二属相中,男方属蛇,女方属免,这样的男女婚配家庭才会和睦幸福。蛇,又称小龙,龙为阳,男性;免为阴,女性,实际是男女婚配的意思。还有《鹰踏兔》(鹰为阳);《狗撵兔》(天狗为阳),这些都表现阴阳结合、生命生殖繁衍的寓意。曹佃祥剪的《骑猪娃娃》,娃娃一手举鸟(阳),一手举蝎(阴),猪,多子,寓意生殖与多子。还有《石榴坐牡丹》、《娃娃坐莲花》、《鱼儿戏莲花》等剪纸作品,都是祝愿新婚夫妇相亲相爱,生儿育女。

第三类:用于宗教礼仪活动的装饰。

过年都要给神龛上剪个门帘贴上,既美观,又具有“神”的感觉。在图案的内容上,常用的贯钱、福连万字、云头、鸡、鱼、猪、灶狗、马及看门的娃娃等。门神剪纸,镇宅老虎,叫魂的纸人,“扫天婆”,“扶鹿马”等,虽然为宗教迷信服务,但在艺术形式上有着独特的风格。在内容上,对研究当地民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第四类:用于制作刺绣,布玩具的底样。

妇女们绣花,必须先剪出花样,然后把花样贴到布上,再用色线绣出。虽然是剪纸底样,但同样是一幅独立的剪纸艺术品。常见的有枕花样、鞋花样、针扎样、裹肚花样等。

老年人剪花,先快出外形,然后随意装饰,造型夸张洗炼,内容变化丰富且有趣,完整地继承了传统民间剪纸神韵。曹佃祥的《鸡》把欲飞的鸡的翅膀变成了云勾,尾巴变成了盛开的花朵。高金爱的《马》、《老虎》等作品,形象变得天真稚气。王占兰剪的《马》、《牛》都是侧面头,正面眼。胡凤莲剪的《兔》,兔腿剪成四个圆蛋蛋,表现卧兔缩腿的姿态。老年作者的剪纸在造型上要求外轮廓必须完整,互不遮当。如剪牛,不论是正面头或侧面头,都要剪出两个牛角,两只耳朵;站着或侧着,四条腿必须剪出,身子也都用侧面表现,强调形象特点,抓住事物的本质进行变形夸张,给人第一印象和感觉首先要神像。在内部装饰上,以随意装饰与意象装饰为主,有时用意象与具象装饰相结合,这是安塞民间剪纸的又一重要特点。剪

纸离开了装饰使人感到单调,具象的装饰使人觉得乏味。剪的好坏,也要看装饰水平。“三分外形,七分打扮”就说的是这些。老年人对于剪纸的内部装饰极其讲究,一个简单地形象,在她们的剪下,用各种花草、云勾、贯钱、月牙、锯齿等纹饰装扮得神奇可爱。

马玉英剪的《猫》,常振芳剪的《牛》、《龙》,曹佃祥剪的《老虎》、《狮子》等,她们都并不去考虑这些动物身上的毛发和斑纹,而是用抽象的纹理表现理想中对美的感受。白凤兰的《南瓜》,胡凤莲的《鱼》,王占兰的《猴》而是用意象手法来装饰。如南瓜,则根据瓜内瓜子,瓜瓤进行变形,装饰其表。鱼则按鱼刺鱼肠变形。鱼刺变成了“人”字形图案,肠子用云勾表示,给人一种似与不似的艺术效果。猴用小猴装饰,虎用小虎变化。老年人用自己对事物的内部理解来表现事物的本质,很有情趣。白风兰用意象手法和具象手法结合,稍作装饰,既淳朴而有变化,艺术效果很强。

老年人剪花,都有一定名堂。高金爱老婆婆说:“不管铰什么,要能说成一句话,才有意思。”白凤莲说:“古年人剪花都有讲究,有故事,不能瞎铰。白凤莲剪的坐帐花《石榴佛手》意为“九石榴,一佛手,守定娘再不走。”高文莲剪的“喜花”中剪出的蝶(音扇)和鱼,“蝶蝶鱼鱼,儿女缠缠”,是儿女多的意思。高如兰剪的“娃娃坐莲花”,有“娃娃坐莲花,两口子好缘法”之说。其它还有“莲生贵子”,剪一个砖花栏的花边图案,说成“莲生贵子扭个扭,小两口能活九十九。”以及祖先崇拜的阴阳形象,都表示某种吉庆的寓意。在神龛剪纸中,“灶君爷”挂帘很有情趣,其中挂帘中要剪出灶狗形象,说是小媳妇如在灶君前掼打,灶君将会放出狗咬的。在春节的剪纸中,表现现实生活内容比较多,如《骑驴婆姨赶驴汉》、《娶媳妇》、《回娘家》、《民兵》等。民间故亭,民歌等题材,也是妇女们的喜爱内容。如《骑白马挎洋枪》、《老鼠嫁女》、《牛郎织女》、《王三姐挖苦菜》等。随着农村经济状况好转,剪纸创作非常活跃。曹佃祥、白凤兰、李秀芳等剪纸能手,创作出了《计划生育》、《秋收》、《说书》、《发展五业》等新题材的剪纸作品。

在剪法上分双铰、单铰和零铰。双铰,也就是折铰。剪一些对称图案或局部对称纹饰,都用这种办法。如剪转花,枕顶花等。单铰,剪一只鸡,一头牛,凡不能对称剪的形象,只能单铰。大部分老年人都喜欢用双铰和单铰相结合,产生了很好的艺术效果。如75岁的马生兰老婆婆外形单铰,面部及其它纹饰都用局部双铰,剪纸味特别足。其实,双铰和单铰结合是剪纸中传统铰法。零铰,一幅剪纸局部形象分开单独铰出,然后摆在纸上安排构图,拼成完整图案。如白凤兰的仙猴吃桃,树和猴都分开剪出。安塞剪纸多为单色,只是在布置环境时颜色相互搭配。

安塞剪纸用于农家的里里外外,需用美化的地方,都有剪纸出现,根据实用的地方在剪法上也不尽相同。用于窗户上的窗花,就剪的比较工细,以线为主。贴在室内的则以块为主。在什么地方应用,也就叫什么花(画),有窗花、门神画、炕围花、挂帘、窑顶花、桌围花、鞋花、牌牌花及围肚、针扎花样。

剪纸不仅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也是其它民间美术的造型基础。刺绣,布玩具,离不开剪纸纹样。画锅围画,先把所需纹样剪成剪纸,按到锅围上,勾画出轮廓。伴随着剪纸兴起的安塞农民画,作者的造型基础全在于剪纸的基本功,有名的剪纸高手,也是民间绘画的高手,这些作者的造型基础形成了安塞民间绘画的“剪纸型”风格。根据老年人的学习过程,培养青年绘画作者的造型能力,先从剪纸入手进行基本功训练,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美自土中生,美从民间来。愿剪纸艺术深深植根于黄土,以其独特的韵味,为群众的文化生活,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到应有的作用。

4.绣花样稿

枕头花双头虎

这类剪纸是作为绣花的转换手段而创作的,一般用于服饰上由于用量大,很多都采用刻凿制作,过去有专门走村串寨生产花样子的剪纸艺人。这类剪纸大多数剪的精很细,连针路、色彩的分界部用隐点、隐线交待得很清楚。将原稿做剪纸来欣赏,由于这些隐点、隐线的加入使画面更丰富,增强了艺术效果。专作刺绣用的花样,一般用较白的白纸剪成,一次多张,剪成后贴于面料便于施绣。按刺绣品类分为帽花、鞋花、背带花、枕顶、门帘花等等。用于老人丧礼寿鞋、冥枕等物的剪纸花样又称为“送老花”。

剪纸绣花样是刺绣的粉本,也就是刺绣施针的依据。先用无色的薄纸剪刻成各式纹样,贴在待绣的地料上,再依样绣花。刺绣完成时,纸样就被绣线覆盖,再也取不出来了。因此,绣花样是一次性的刺绣粉本。虽然绣花样子的最终效果将表现为刺绣,但是,就其本身的艺术特征而言,又是剪纸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绣花样对刺绣工艺的作用非比寻常,造型优劣直接关系到刺绣纹样的成败。用绣花样子刺绣时,施针便利,只须沿纸边下针,即可得到挺括的线条或齐整的轮廓。有些绣花样子还带有针孔构成的虚线,以便于绣作者施针和变换颜色。根据不同的需要,民间艺人创作了各种各样的绣花样子。用于刺绣服饰的花样有“领口花”、“袖口花”、“胸花”、“花边”、“裙花”、“裤脚花”;用于鞋袜的有“鞋头花”、“鞋面花”、“袜底花”等;用于刺绣纺织品的绣花样子有“被面花”、“枕头顶花”、“帐沿花”、“镜帘花”、“门帘花”等。刺绣小品如扇子套、眼睛盒、钱包、香囊、荷包等各种配饰,也都可用剪纸绣花样为粉本进行刺绣。图3-6这是一件花鞋的绣稿。图3-7双头虎是一件枕头花的绣稿。

5.河北蔚县剪纸

河北省的剪刻技法要求下刀准确,运刀流畅,尤其是“拉胡须”的技法,从那一根根细致而匀称的毛发和胡须,都能看出其难度。作品染色与刻纸有机的结合,形成既强烈对比又和谐和统一,鲜艳明丽不愠不火的优美色彩效果。邯郸、丰宁一带的剪纸不同于蔚县和三河艺人卖艺经营的方式,仍保持着乡村妇女自剪自娱的创作状态,因此较少模式的束缚。尽管也是求工刻意,但更多了一些自由自在的生机。河北蔚县50年代出了个王老赏,一时成为河北剪纸的代表人物。他具有将一般画稿转换成剪、刻纸语言的能力,并完善了传统刻纸及染色的技法,使之成为可脱离民俗背景而独立欣赏的工艺品。三河赵景安老人祖传的一批刻纸花样,其内容有花卉鸟兽、鱼虫珍禽、山水树木、亭台楼阁、戏曲典故、甚至五谷杂粮、民俗生活、样式也多,有灯花、窗花、鞋靴花样、衣饰披肩、荷包坠带、枕头帕巾等。这些地地道道伴随传统民俗风习且曾深受庄户人喜爱的花样,曾随着卖花艺人走街串巷的脚步,传遍河北省内外的无数城镇和村庄。这些作品更能体现传统民间剪纸的语言魅力和民众审美情趣的普遍本色。

蔚县剪纸,相传已有两百年历史。以窗花见长,“天皮亮”可说是最早的窗花形式,即在云母薄片上绘图着色进行装饰。后来河北武强县的木版水印窗花传入,吸取其色彩特点,仿“天皮亮”透明效果,以刻代剪,形成蔚县剪纸的独特风格。蔚县剪纸以“阴刻”和“色彩点染”为主,故有“三分工七分染”之说。题材多取自戏曲人物,也有花鸟鱼虫、飞禽走兽等吉祥形象。戏曲故事“刘海戏金蟾”造型活泼,人物生动,两眼炯炯有神。

6.喜花剪纸

我国自古重视人生礼仪,特别对婚俗活动更加重视。喜花剪纸是随着中国婚俗的逐步完善而出现的结婚用品,流传在全国各地。虽剪刻内容不一,但应用范围则大同小异,都是关于装饰结婚气氛的载体。它注重剪刻体裁的喻意性和造型的整体性。我国南北各地至今仍流行的剪纸形式,如双喜字帖于新房的墙、柜、盒、匣上;西北地区还贴上“蛇盘兔”、花“扣碗”,均表现了男女恩爱、幸福之意。碗中扣有蛙、象征“娃”,即求子嗣。民间流传属蛇、属兔年男女结合最为美满,其民谣称:“蛇盘兔,必定富”、“贴上蛇盘兔,种下摇钱树。”喜花剪纸的装饰能恰如其分地渲染婚礼气氛和喜日的环境,能起到点缀嫁妆、美化洞房、渲染婚礼的效果。喜花剪纸常见的有以古语文字喜花、喻意双关的喜花、戏曲故事的喜花和民俗事象为主体的喜花形式,以吉语汉字为题材的喜花剪纸在民间也不乏其例,如各种以“喜”字组成的喜花,以吉祥喻意“富贵有余”、“鸳鸯戏水”、“凤穿牡丹”、“喜上眉梢”、“双喜临门”等汉字组成的喜花。喜花的形式与其他门类的剪纸相比,更注重对吉祥文字的运用和喻意爱情题材的选择。如喜花外形剪刻出现的圆形、方形、桃形、菊花形、牡丹形、如意形等都有完整独立形状的外轮廓,反映民间美术形态中的花套花,形套形的阴阳造型观念。图3-8喜花“蛇盘兔”表现了男女恩爱、幸福、美满之意。

7.窗花剪纸

窗花是贴在窗纸或窗户玻璃上的剪纸。过去无论南方北方,春节期间都贴窗花。现在南方只结婚时才贴,春节一般不贴了。而北方贴窗花还盛行,在河北丰宁,春节期间若谁家未贴窗花,人们就会猜测这个家庭是否出了事。

窗花是民间剪纸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大、最为普及的品种。其他剪纸品种都是在窗花基础上发展与延伸。南北各地农村在春节期间都要贴窗花,以此达到装点环境、渲染气氛的目的,并寄托着辞旧迎新、接福纳祥的愿望。窗花无论题材、表现手法、剪刻技艺都是剪刻艺术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近、现代窗花兼职已渐渐形成独立的艺术门类,但由于他们最初源于民间喜庆或民俗活动中的剪贴画,且多贴于农村窗户的白纸上而被称为“窗花”。窗花对每个人来讲,是一个能引起许多流连和情感的美妙称谓。农历正月初一,俗称春节,这一天,贴窗花装饰居室环境成为我国春节喜庆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

窗花的剪刻形势一是单色剪刻,多用于大红纸剪纸,应用地区较广。二是套色剪纸,一股用于宫廷、商铺子的大窗或厅堂和门面的窗户。三是浮雕剪纸,流行于甘肃、青海一带,它将剪刻与纸叠工艺融为一体,风格别具。四是彩色窗花,彩色窗花又有染色和衬色之分。染色窗花以河北丰宁、蔚县所出最为出名。先刻后染,色泽明艳,光影效果极佳。衬色窗花以广东佛山所产最为著名,用金箔纸和锡箔纸剪刻出主体纹样,背衬各色彩纸,金碧辉煌、富丽典雅。这种做法叫做“铜衬料”。

窗花都选用适合纹样,山东的窗花多直条式,是适合该地直棂窗而形成的;西北的窗花逢中用“十”字将完整的剪纸分成四大块,也是适合该地窗户中心有一个十字格而形成的。湖南的窗花有固定的组合形式,一般是中心贴双喜团花,四角贴蝴蝶角花,团花两旁再配一对喜烛和花篮、盘花。为了不影响室内采光,窗花多为阳剪,以求得较多镂空的面积。窗花的外轮廓和窗架之间要求舒密有致、构图格局均衡,除装饰美好的因素外,还能起到防寒和透风流通的实用作用。为追求清新、亮堂、明快的室内装饰效果,窗花剪刻多用细线造型,达到镂空玲珑的视觉效果。图3-2孔雀牡丹图是一幅典型的窗花图,构图完整,疏密有致,造型准确。图3-3羊年吉祥窗花由于受窗棂格的限制,分为四块,组成一幅完美的图画。

窗花的表现题材极其广博,举凡戏剧人物、历史传说、花鸟鱼虫、山水风景、现实生活及吉祥图案均可成为窗花的表现内容,可谓无所不有。但最多的是花卉动物、喜庆吉祥纹样,常以“吉祥喜庆”、“丰年求祥”、“五谷丰登”、“人畜兴旺”、“连年有余”、“贵花祥鸟”等为主体。图3-4“龙凤成祥”永远是民间艺术的主题,龙凤造型优美,刻画细致、准确的表达了人们祈福求祥的心理。窗花的表现题材也有故事、人物、戏曲、习俗等,多流行于黄河流域及北方农村,常见的有三国戏、水浒戏、西游戏、民间故事以及地方戏的人物造型和戏曲情节。就连民间故事“老鼠娶亲”也成为窗花表现的题材。其中又以寓意吉祥的窗花数量最大。窗花的民俗作用最为集中,不仅美化生活环境,而且寄托着对生活理想的追求与渴望。祈祝生活富裕、后代昌隆、人寿年丰及辟邪迎祥等是窗花表现最多的主题,体现了窗花古老而丰富的文化内涵。从流传在江南地区的窗花样式可以看出,窗花比其他剪纸样式更能代表剪纸的艺术语言。窗花剪纸的工艺特征已超越了民俗活动单纯的装饰功能,从而改变了剪纸单一形态的发展格局。如甘肃的浮雕窗花剪纸,运用纸扎的工艺;河北的染色窗花借鉴了民间彩绘;南通的丝织品窗花把纸与纺织品有机结合在一起。窗花剪纸作为节日的一种民俗活动的内容,不仅美化了民居环境,更重要的是成为人们审美交流的对象。图3-5用剪纸的手法表现了三国故事《空城计》,在方寸之地表现恢弘的历史场面,除诸葛亮和司马懿两个主要人物外,还有城门两个扫街的士兵,另外还有城墙、马匹、树林等。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我被厄运缠身了

    我被厄运缠身了

    虽然我被厄运缠身了,但是男人就得活的潇洒!
  • 天医回归:怎么让媳妇认出我

    天医回归:怎么让媳妇认出我

    六年磨剑,王者归来!如今,我要凭无上医术,斩尽仇人头颅,快意人间!媳妇,世界上所有你要的,我都给你,只求你……快点把我认出来!
  • 不灭神王

    不灭神王

    前世,他是绝世武神,执掌大陆,只手遮天!这一世,武神重生,面对的却是即将灭亡的落魄家族。且看沈云飞是怎样带领族人,一步步再踏上王者巅峰……书友群:181187705
  • 都市之白帝临凡

    都市之白帝临凡

    白帝陈天明因万世雷劫身死道消,幸运的是白帝剑以魂护主护住了他的一缕仙心帝念,重生在他18岁时,情敌的嘲讽,父母的悲惨生活,豪门大少的威逼挑衅,他只是淡笑道:你看那芸芸众生中,看那诸天神佛,看那地狱鬼怪,何人敢称尊,唯有那白帝高高在上俯瞰终生。
  • 山川落泪

    山川落泪

    陆泽川和凌落涵在校园的青春恋爱,姐弟两人经历了各种各样的故事……
  • 摩诃千千千亿诸太子降世百

    摩诃千千千亿诸太子降世百

    如是菩提一千千千亿生灵无罪劫,广开盛世,布我们诸太子道,信我们者超脱万世生死罪,入我波澜,让我抚摸你的额头,是否住着上帝。明星将在时,皮肤已生,耳仓谷粮,千哈大人!
  • 我住阴宅

    我住阴宅

    七岁那年,跟随祖父随乡祭祖。偏远的山区,一条河横穿而过,祖宅就坐落在山腰处。雾气中远远望去若隐若现,让我好奇它的神秘,又让我心生恐惧。一切的未知与惊奇都将在这里揭秘。入村当天路人异样的眼光,诡异的牌坊,还有祭祖的队伍中被割去双耳两岁的女童。
  • 末世:诡异笔记本

    末世:诡异笔记本

    末世!伴随着灾难的发生,天赋技能问世!天空中出现了各色流光,融合流光将会获得不同的能力!可一部分人却得到了诡异笔记本,欧小鸥就是其中之一,诡异笔记本能给他带来什么,是福还是是祸?敬请期待!
  • 渡劫失败的我复活了

    渡劫失败的我复活了

    宗门被灭,心爱的师姐惨死眼前。他急于复仇,强行突破,却落得个身死魂灭的下场……“我不甘心!”醒来后发现自己回到了一千年前,他发誓,一定要改变这悲惨的命运!
  • 羡星辰

    羡星辰

    自盘古开天辟地后,重天之上,鸿蒙紫气盘踞之地形成了仙人所居的仙界,而混浊杀虐之气则成为了魔界,而天与地之间为人界,但天与地之间又诞生了一个灵气充沛,资源丰富的泱灵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