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虽仁者之为天下度,亦犹此也。曰:天下贫,则从事乎富之;人民寡,则从事乎众之;众而乱,则从事乎治之。
——《墨子》
译文
即使仁者为天下谋划,也像这样。即是:天下贫穷,就设法使之富足;人民稀少,就设法使之增多;人多混乱,就设法治理。
墨家智慧故事
历史更迭,百姓在战争中饱受痛苦,颠沛流离生活贫苦,这样社会将陷入一种恶性循环,社会进一步陷入混乱。那么,治贫治乱的根本就是富民。
康熙认为“家给人足,而后世济”,在继续采取轻徭薄赋,与民生息的政策的同时,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一,是废止“圈田令”,即废止满清贵族圈近京州县田地的特权,将土地让与百姓耕种;康熙在诏书上说:“自后圈占民间房地,永行停止,其今年所已圈者,悉令给还民间”。
其二,用免税鼓励垦荒。清初规定垦荒三年内免税,以后改为六年;康熙十二年重申新垦荒田十年后征税。这一政策刺激了农民垦荒的积极性,使耕地面积迅速增加。即便在政府财政十分拮据的情况下,仍然下令发给各地穷苦百姓及投诚官兵耕牛、种子和银两,为他们创造垦种田地的有利条件!又如当时四川地区人烟稀少、经济凋敝,坚持实行“无论本省、外省文武官员,有能招民三十家入川、安插成都各州县者,量与纪录一次;有能招民六十家者,量与纪录二次;或至百家者,不论俸满,即准升转”的政策。对恢复四川地区经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其三,实行更名地政策。对于农民耕种的原先属于明朝宗室的土地,康熙下诏农民可以不必支付田价,照常耕种。“更名田”这项措施,虽然是鳌拜辅政时期就开始实施的,但是康熙皇帝在智擒鳌拜以后,却完整无缺的将这项政策保留了下来。继续执行“命查故明废藩田房,……给与原种之人,令其耕种,照常征粮”的政策。
康熙皇帝即位后,蠲免钱粮不仅成为一种经常性的行为,而且每一次的数量都颇大。“有一年蠲及数省者”或“一省连蠲数年者”,甚至有全国性的蠲免。如1710年冬,康熙皇帝下令将第二年全国的钱粮一概蠲免,并从第二年起,于三年以内,通免一周,使远近均沾,历年旧欠,均被免征。
此外,1706年,康熙还下令治理黄河。康熙在御门听政时,大臣们发生意见分歧。经过调查、面奏、辩论、验证等,从正月初十日开始,到十二月二十七日结束,整整筹划了一年,才做出决策,真可谓慎之又慎。
清初人口从明末的五、六千万急剧下降,1661年(顺治十八年),全国人丁数字是1913万,到1711年(康熙五十年),增为2462万。这只是丁数,不是人口总数。康熙在位六十一年,逐步恢复经济,清朝成为当时世界上幅员最为辽阔、人口众多、经济最富庶的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