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诸弟不好收拾洁净,比我尤甚,此是败家气象。嗣后务宜细心收拾,即一纸一缕,竹头木屑,皆宜捡拾伶俐,以为儿侄之榜样。一代疏懒,二代淫佚,则必有昼睡夜坐、吸食鸦片之渐矣。四弟、九弟较勤,六弟、季弟较懒,以后勤者愈勤,懒者痛改。莫使子侄学得怠情样子,至要至要。子侄除读书外,教之扫屋,抹桌凳,收粪锄草,是极好之事,切不可以为有损架子而不为也。
——曾国藩《家书》
白话
弟弟们不爱收拾,不喜欢干净,比我还厉害,这是败家的气象,今后务必要细心收拾,就是一张纸一根线,就是竹老壳、蚀木屑,都要捡拾起来,为儿,侄辈树个榜样,第一代人如果疏忽懒怠,第二代就会骄奢淫扶,那么就会渐渐出现白天睡觉,晚上打牌,吃鸦片烟这些坏事!四弟九弟比较勤快,六弟季弟比较懒散,以后要勤快的更勤快,懒散的下决心痛改,不要让子孙学坏样子,至关重要啊!子侄除了读书,还要教他们打扫房屋、抹桌椅,拾粪锄草,都是很好事,切不权为这是破坏自己摆架子,而不愿去做。
家训史话
古人云: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又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意思是百姓生活的根基在于勤劳, 只要勤劳就不会缺衣少食。
勤奋能够弥补不足,勤奋努力才有机会。这两句古训是千百年来颠扑不破的真理。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任何一个朝代,任何一个地方或区域,任何一个家族,只要他们有勤劳的精神,就能创造经济和政治上的财富。当然,勤劳的人们,是任何财富都可以创造出来的。
公元前597年,晋楚两个大国战于邲,在战前,晋国将领们分析敌我双方优势时,晋国下军副统帅栾书说出了一席话,其中就有“民生在勤,勤则不匮”的两句。栾书说了较长的一段话;也是给对手楚庄王高度的评价,并深入分析晋楚两国政治,经济,军事,军心,民心等条件时,认为目前晋国不能与楚国作战。这就是知己知彼。他说;“楚君(楚庄王)没有一日不训戒自己的国人说,‘民之生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谁也不知那一天有什么祸事到来!儆戒大家切不可懈怠’。对军人也是没有一日不向军队警告说,‘胜利不是可以永远保得住的,商纣王打了百多次的胜仗,但最终没有好的后果’。还又告诫大家‘要发扬楚国先人若敖,蚡冒,等用柴车,穿很差的衣服,艰苦辛勤地开发山林创造事业的精神(原话为‘韠路篮缕,以启山林’)”。并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栾书认为在当时不能与楚国相争。这是栾书对交战敌我双方条件的判断。也是对楚国君民勤劳奋斗精神的赞赏。其中之“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成了后世经典之语,是我国传统生活精神中的一条重要原则,更是国家和民众创造财富的思想基础。
楚国当时在西周初不过是个四等小国,那时诸侯国的等级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楚国当时被分封为子爵,其国君被称为‘楚子’,是诸侯国的低等地位。以后由于楚国几代国君艰苦卓绝的奋斗创业,由一个子爵的小国逐渐成为一个称王称霸的大国。“民生在勤,勤则不匮”,“縪路篮缕,以启山林”,就是他们艰苦创业之精神。
古训今鉴
勤劳是做人的根本。我们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才能,就看你是否通过勤奋去表现。勤劳的反面是懒惰。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懒惰是很奇怪的东西,它使你以为那是安逸,是休息,是福气;但实际上它所给你的是无聊,是倦怠,是消沉;它剥夺你对前途的希望,割断你和别人之间的友情,使你心胸日渐狭窄,对人生也越来越怀疑。” 只有勤劳,我们才能在这条布满荆棘的人生道路上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