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人之孝行,根于诚笃,虽繁文末节不至,亦可以动天地、感鬼神。尝见世人有事亲不务诚笃,乃以声音笑貌缪为恭敬者,其不为天地鬼神所诛则幸矣,况望其世世笃孝而门户昌隆者乎!苟能知此,则自此而往,凡与物接,皆不可不诚,有识君子,试以诚与不诚较其久远,效验孰多?
——袁采 《袁氏世范》
白话
人们的孝行,如果根源于真诚笃信的情感,即使有某些繁文缛节没有做到,也可以感动天地鬼神。曾经看到世上的人很多侍奉父母双亲不真诚笃信,却以声音笑貌假装非常恭敬,他们的行为不被天地鬼神所诛杀就算是幸事了,又怎么能期望世代子孙都能做到至孝,并且使家族昌盛兴隆呢?人们如果真能明白这个道理,那么从此以后,待人接物,侍奉双亲,切不可不真诚,有见识的君子们,试着将真诚的行为与不真诚的行为相比较,看怎样更久远一些,看一看哪种做法的效果更好一些?
家训史话
汉代的姜诗是广汉(今四川德阳)人,娶庞三春为妻,夫妻十分孝顺,“姜诗孝亲、涌泉跃鲤、一门三孝,安安送米”的美丽传说,在当地流传了一千多年。据说,赤眉军经过姜诗的住地,不仅不侵犯他,而且还赠送他米和肉。
姜诗的媳妇庞三春对婆婆非常孝顺。姜家离有长江六七里远,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姜家因为有庞三春这个孝顺媳妇,全家人本来过得十分幸福和睦。不过后来姜诗的姑姑从中挑拨离间,使姜家遭遇家破的危险。姜母听信了谣言,于是请人做了一尖底桶,让庞三春在距临江七里的挑水路上不能歇息。后来,天上的太白金星知道了人间有这样一个孝子媳妇,便下凡来,将一根马鞭给了庞三春,要她拿回去放在水缸里,从此就再也不用挑水了。果然,庞三春不仅不用每天去七里以外的临江挑水,每天还有两条鲤鱼从井中跳跃起来,改善了姜家的生活。
但姜母知道这件事后大怒,硬逼着儿子姜诗休了庞三春。姜诗遵循了母亲的意愿,将妻子庞三春休了。有位邻居可怜三春,找到了白衣庵道姑收留了庞三春。
姜诗的儿子叫姜石泉,也称为安安,知道母亲被休,想到妈妈吃不饱饭,就在每日上学时抓一把米藏在路边的土地菩萨背后。日积月累,安安终于积蓄了一小口袋米,便给住在白衣庵的母亲送去。
庞三春住在白衣庵,每日砍柴,做针线活,托人卖了,就给婆婆买米买肉回去,仍然尽她一个媳妇的孝道。当安安将米送到白衣庵时,庞三春抓起米来,见那米的颜色深浅不一,顿时愤怒地质问儿子。安安只得说出这是自己积攒起来的米。后来,姜诗弄清楚了事情原委后,将三春领回家,一家人才又幸福和睦地生活在一起。
古训今鉴
“姜诗孝亲、涌泉跃鲤、一门三孝,安安送米”一门三孝的故事虽然只是民间传说,但姜家的故事是真孝顺。中国历史上有二十四孝,讲的都是儿子孝顺父母,只有这则故事赞颂的是媳妇孝顺公婆。民间有俗话:“儿子孝顺不是真孝顺,儿媳妇孝顺才是真的孝顺;女儿孝顺不是真孝顺,女婿孝顺才是真的孝顺。”意思是说孝顺应该是一家子的事,这姜门一家就是都孝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