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公子沓相周,申向说之而战。公子沓訾之曰:“申子说我而战,为吾相也夫?”申向曰:“向则不肖。虽然,公子年二十而相,见老者而使之战,请问孰病哉?”公子沓无以应。战者,不习也;使人战者,严驵也。意者恭节而人犹战,任不在贵者矣。故人虽时有自失者,犹无以易恭节。自失不足以难,以严驵则可。
——《吕氏春秋·审应》
译文
公子沓任周的相国,申向去向他游说,申向见到公子沓时浑身发抖。公子沓讥讽他说:“申子来向我游说却浑身发抖,因为我是相国的缘故吗?”申子回答说:“我很不肖。虽然这样,但公子年仅二十岁就做了相国,接见长者却使他浑身发抖,请问这是谁的过错?”公子沓无话回答。发抖是因为不习惯见尊贵者,使人发抖是因为态度严厉骄横。如果尊贵者态度谦恭,进见的人仍然发抖,责任就不在尊贵者身上了。所以,别人虽说时常有犯过失的,但自己还是不能改变谦恭待人的态度。别人犯过失不足以责难,用严厉骄横的态度待人则应该责难。
杂家智慧故事
中华泱泱大国,自古便是礼仪之邦,尊老爱幼更是我族传统美德。少悲对长者,理当恭敬有加,这不仅体现一个人的学识,更能从中看到其为人态度及个人修养。
相传秦朝时候,张良幼时在下邳县桥上散布游玩,有一个老翁,穿着麻布衣服,走到张良所在的地方,把自己的鞋子扔到桥下面,回头对张良说:“小子,下去把我的鞋子取上来!”张良很惊愕,他见老翁年老,强行忍住不满,下去拾起了鞋子。老翁又说:“给我穿上!”张良见已经替他取回了鞋子,好事做到底,便跪下替老翁穿上。老翁伸着脚等张良给他将鞋穿上后,大笑着走了。张良非常惊奇,目送老翁很远。老翁没过多久又走回来,说:“小子可以教诲。五天后黎明,与我在此相会。”张良觉得莫名其妙,但还是答应了。五天后,黎明时分张良就到了相约之处。可老翁已经等在那里,他大怒说:“和老人约定会面,却比我后到,为什么呢?”又说:“五天后早来。”说罢转身离去
五天后鸡刚一啼鸣,天还未亮张良便赶到相约的地点。老翁又先到了,他大怒说:“又比我晚来,为什么?五天后要早来!”
五天后,张良不到半夜就等在相约的地点。过了一会,老翁姗姗而来,高兴的说:“就应该像这样。”他拿出一本书,说:“读这本书就能作皇帝的老师,十年后你将会发达,十三年后你会在济北见到我,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然后离去,再也没有出现。
天明以后张良看这本书,原来是《太公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