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思名伋,是孔子的孙子,曾子的学生。
一次子思到卫国去做客。看到卫国臣子对卫侯说的话不分对错都随声附和。于是子思把看到的现象告诉他的学生公丘懿子说:“卫国可真算是‘君不君,臣不臣’了。”
公丘懿子说:“您为什么这样说呢?”
子思说:“君主如果不谦虚,认为自己一贯正确,那么即使别人有再好的意见、办法,他也听不进去。即使事情办得好,也应当听听别人的意见。如果是别人称赞自己做坏事、助长自己作恶!这就更可怕了。凡事自己不考虑是非,只喜欢别人称赞自己的人,再没有什么人比这是更糊涂的了;听别人的话如果不考虑有没有道理,只是随声附和,一味阿谀奉承,这样的人,再也没有比他更无耻的了。当国君的糊涂,当人臣的无耻,这怎么能领导百姓呢?”子思决定和卫侯谈谈。
一天,子思见到了卫侯,对卫侯说:“您国家的风气应当改变,否则的话,国家将要每况愈下了。”
卫侯惊讶地说:“你为什么这么说呢?”
子思说:“您察觉到没有,您说出话来,如果自己认为是对的,您的卿大夫就没有人出来矫正其中不对的地方。您的卿大夫说出话来,也都认为自己对,那些士人和百姓就没有敢矫正其中不对的。这样一来,君臣都自认为贤明,群众也都是随声附和。那些赞扬、顺从的人就会得到好处;那些矫正、不顺从的人,就会有祸患。如此一来,错的还会继续错,没有人矫正出来,岂不是危险吗?”
卫侯听完子思的话,起来说:“谢谢先生的教导,我今后一定虚心谨慎,听取别人意见,改变这样的风气。”
简评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事物总是分两面的。如果一直自以为是,那么就会一直在错误中盘旋而不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