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孔子带着子路去周代祖庙参观,看到一个制造得很特别的陶器,于是就问看庙的人:“这是什么陶器呀?”
看庙的人回答说:“这就是‘座右铭器’。”
孔子说:“我听说这种被名为‘座右铭器’的陶器,装满水,它就翻倒;空着,它又歪在那里,只有把水装得正好,它才立着。是这样的吗?”
看庙的人回答说:“是的,正如你所说。”
为了弄清真相,孔子叫子路取水来试试。子路取水来试了一下,果然是那样:装满水,它就歪倒在地上,空着,不装水,它就躺在那里,立不起来,只有装得适中,不多不少,它才直立起来。看过之后孔子长叹一声,说:“唉!哪有满了不倒的呢!”
子路看明白了这个“座右铭器”的涵义,又问孔子说:“老师,您说要一直保持不倒,有好的办法吗?”
孔子回答说:“保持满而不倒的好办法,就是要抑制、减少水,水不满,它才不倒。”
子路又问:“要怎样抑制、减少呢?”
孔子回答说:“德高望重的人,要谦虚恭敬有礼貌;拥有大量财产的人,要勤俭节约,不奢侈;官大俸禄愈多的人,要愈保持有所畏惧的态度;见多识广的人,要保持浅薄无知的样子,倾听别人的意见。能这样做,我想就可以抑制减少‘满’的倾覆了。”
简评
孔子以物喻人,指出抑制自满的办法,就是要谦虚,以礼待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的这句至理名言,就是孔子谦虚精神的自我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