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自那天醒来之后,又开始回到了最初温柔安份不吵不闹不说话的状态
他试着跟她交流与她互动,可是收获甚微,她能给的反应很少很少,他看在眼底急在心里
在医院里,医生跟她交流她也几乎没有什么回应,安安静静的,连眼神也暗淡无光
几乎都是他在回答,他也给医生说了她小时候的事,那天她哭着说了很多很多
“她这个情况很棘手啊,典型的人格障碍交流障碍心理障碍,她这个是很明显的讨好型人格,讨好型人格的形成主要是在孩子六岁之前(人格树立期间),由于父母对孩子爱的缺失(或缺少陪伴、或缺少认同、或缺少关注等等),而造成孩子在成长的路上不断寻求关爱、寻求认同、寻求关注的过程,长期以往到了成年,形成了一种乞讨式的从他人那里寻求认同和关爱的一种人际交往模式
另外一个就是自闭症,她目前就是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拒绝与外界沟通交流,不管什么事情全部藏在心里,当所有的事一件一件积压成堆最后就很容易情绪崩溃
还有一个就是非常严重的就是自残现象,自残的表现分很多种,比如缓解调节情绪的暴动,这是自残者最常想达到的一种效果。当个人有太多负面情绪,包括对外界愤怒、强烈的焦虑或挫折感,就可能把自残当成应对压力的方式。特别是求学的青少年和儿童,因表达、处理情绪能力还未发展成熟,常用自残行为来减轻负面情绪
也有自我惩罚,对自己较无自信,或容易自责的人,会用自残来表达对自己的愤怒,以及惩罚自己的不是之处。如果父母给予孩子过度要求与批评,可能会在孩子心中种下一个过度严苛,让孩子变得自卑,未来遭遇挫折或表现达不到父母要求时,容易用自残来惩罚自己。
当然也有的人是在抵抗自杀,这项功能乍听诡异,其实也合理。当负面情绪累积到一个程度,自残者可能考虑自杀;在尝试自杀前,如果以自残来减轻某部分负面情绪,就可能远离自杀。因此,自残或许是自杀的保护因子,提醒自己或他人,的确有心理困扰,必须积极面对与处理
治疗的过程是非常漫长的而且需要家人长期的陪伴与无条件的支持,药物能起到的作用其实微乎其微”
“我…我该怎么做?”他很心疼
“像你说过的,你之前做的就很好!她之所以在你面前能哭能闹一方面是你给了她足够的安全感,另一方面就是她需要一个可以依赖的人,而你恰好给了她的需要,她在你面前自然而然的敞开了心扉
但是你后面说的,吵架了很长的时间拒绝跟她沟通接触等现象是非常不可取的!她本身就严重缺乏安全感,你给了她但你又收回来了,对她而言是非常残忍的
她会陷入恐慌不安焦躁自我否定等多种现象,通常来讲这类人会优先采取自残自虐等现象来缓解自己的情绪,更为严重的部分人会出现自杀戓者杀人”
他心里‘咯噔’一下,他从来就没有想过她的情况会这么严重,他最初还以为她只是像往常一样在闹情绪罢了
“我知道了”
“这样吧我给她开一些抑制的药,你回去之后记得给她吃,然后定时带来复检”医生敲着键盘洋洋洒洒的写了一堆便让他去领药了
他走她就跟着,一路上安安静静
她又将自己封闭了起来,这一次连他也以为她不会再为任何人敞开心扉了